搜索 猪肚菇
猪肚菇高产栽培技术

猪肚菇高产栽培技术

任何一种蔬菜和一种菌类食物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栽培技术,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猪肚菇可能大家不大熟悉,这种菌类食物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出菇场地准备 1.室内出菇场地准备。应搭建出菇床架,双边操作的床架宽180厘米,单边操作的床架宽90厘米。床架层距60厘米,底层距地面30厘米,顶层距天花板130厘米,床架之间距离80厘米。室内应有数个相对的窗口,以利通风透气。出菇前室内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并喷洒25%的菊乐酯1000倍液。 2.室外出菇场地准备。在场地搭一高2米的荫棚,棚四周用草帘围密,顶部用芦苇遮阳,遮阳度70%。棚中地面整畦,畦宽1.2米,畦长因场地而定。畦沟宽50厘米,深20厘米。场地四周开排水沟,沟深30厘米。以两畦为一组,沿每组畦两侧插弓形竹片。竹片之间间隔90厘米,弓的最高处距畦面180厘米。竹片上盖塑料薄膜,畦面撒石灰粉消毒备用。  二、猪肚菇栽培管理 1.栽培季节。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各地根据当地自然气温条件灵活掌握。 2.栽培袋制作。培养基配方:干杂木屑39%、棉籽壳34%、麦麸22%、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将棉籽壳调湿,然后将杂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经预湿的棉籽壳混合拌匀。将糖溶于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17厘米×33厘米×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湿重1000克(干料约350克)。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置常压灶中灭菌。灶内温度升至100℃,维持15小时。将冷却后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 3.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1/3~4/5时进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4.开袋覆土。菌丝走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覆土。覆土厚度为3~4厘米,可选用火烧土、田土、菜园土,土粒直径为1.5~2.0厘米。使用前先将覆土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为度。将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地面2~3厘米,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 5.出菇管理。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10天,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空气湿度控制在80%~95%之间。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喷水量根据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不同生长阶段灵活控制通风量,菌柄出土、菌盖形成、生长各阶段依次加大通风量,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潮出菇管理。 6.病虫害防治。菌丝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注意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要严格符合要求进行,查菌不可过于频繁。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虫害,如各类菇蝇、菇蚊等。办法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必要时可喷洒25%菊乐酯1000~2000倍液。 三、猪肚菇采收要点 子实体八九分成熟、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子未弹射时及时采收。每采下一朵子实体,应及时用手捏住残留在土中的菇柄,轻轻旋转拔除,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烂招致病虫害发生。

蔬菜百科 2014-07-29 08:27:47
猪肚菇介绍和营养价值

猪肚菇介绍和营养价值

对于菌类食物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的是金针菇,平菇之类的,对于猪肚菇不知道大家熟悉吗,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说说猪肚菇的营养价值一些普遍的常识: 猪肚菇食材介绍 猪肚菇为浅漏斗状,菌盖棕黄色至黄白色,菌肉白色。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等地。现已有少量人工栽培.其菌体肥大、口感脆嫩,味甘淡,烘烤或烹调时有独特的香味,特别是火锅配料的上等选择,深受消费者欢迎。 猪肚菇营养价值 菌盖中的氨基酸含量占干物质的16.5%以上,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高于大多数食用菌,菌盖中粗脂肪的含量高达11.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钼、锌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1.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蛋白质、糖份、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可滋阳壮阴、美容保健。 2.对肾虚、尿频、水肿有着独特疗效。 3.对抗癌、降压、防衰也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作用。 适用人群 适用于所有人群。

蔬菜百科 2014-07-29 08:26:54
猪肚菇介绍

猪肚菇介绍

任何植物都有自己的生物学特征,而且可能只有掌握好它的特征才能够更好的去栽培去管理,那么今天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介绍有关猪肚菇的生物学特征: 猪肚菇营 养  猪肚菇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微量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杂木屑、蔗渣、棉子壳、稻草中所含木质素、纤维素和麸皮(或米糠)、玉米粉等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质,经合理配制都能满足其营养需求。   猪肚菇温 度  猪肚菇菌丝生长最适25-28℃;子实体发育23-32℃,属偏高温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差太大,菇体的质量差。 猪肚菇水 分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60%-65%;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0%-90%。猪肚菇的生长期间,适宜的气温较高,空气水分蒸发快,对水分需求量增加,适当提高覆土层的含水量。 猪肚菇氧 气  菌丝生长阶段需要较好的空气条件,菌丝长满后原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猪肚菇栽培时在培养料面覆土才能出菇。原基分化与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保持栽培环境的空气新鲜能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和菌盖发育。 猪肚菇光 照  猪肚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照,培养环境以黑暗为好。子实体原基的形成,需有微弱的光照,子实体的分化需适当增加光照,有利于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太弱易长成棒状,但直射光和光照过强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而降低产量。 猪肚菇pH值 猪肚菇对培养基质要求偏酸性,培养基灭菌结束后的pH 5.5-6.5,菌丝生长迅速、洁白,并能形成子实体。酸性太强pH 3.2以下则菌丝不生长。

蔬菜百科 2014-07-29 07:55:11
猪肚菇栽培技术

猪肚菇栽培技术

如果你想栽培一种蔬菜或者植物没有一定的栽培技术是不可能达到预想状态的,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猪肚菇的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安排 猪肚菇是偏高温型的食用菌,浙北、上海地区在5月中旬-10月下旬,气温23-32℃出菇,自然条件下栽培,适宜猪肚菇正常生长。菌袋的制作应安排在3月-8月,夏季7-8月份气温高,须遮阳降温。猪肚菇栽培技术    培养料配方  适宜猪肚菇菌丝生长的配方:①杂木屑40%,棉子壳38%,麸皮(或米糠)20%,糖1%,石膏1%;②杂木屑30%,稻草30%,棉子壳20%,麸皮(或米糠)18%,糖1%,石膏1%;③棉子壳30%,发酵过的棉子壳50%,麸皮(或米糠)18%,石膏2%。 菌袋制作 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培养料按配方数量加水后拌均,含水量60%-65%,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有1-2滴水滴下为宜。采用17cm×32cm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装袋后立即灭菌,冷却后进行接种,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发菌,温度适宜,一般40d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 栽培方式  根据猪肚菇的生长特点,一般采用菌袋发菌,菌丝长满后脱袋覆土栽培。利用蔬菜大棚与蔬莱轮作是很好的栽培方式,也可以在菇房内搭架床栽,无论哪种栽培方式都需要菌丝长满菌袋后再进行覆土出菇。 覆 土  将经培养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菇棚或栽培房,脱袋,覆厚3cm左右的泥土。覆土材料要求清洁、疏松,大棚内的菜园土、田土或山土均可,须暴晒数日,杀灭病菌和害虫;再喷5%甲醛盖上塑料薄膜熏杀48h,掀膜待药味散尽备用。 出菇管理 猪肚菇菌块覆土后,注意对温度、光照、湿度和空气的调节管理。温度调控可通过对菇棚(房)早晚关闭门、窗,盖密薄膜保温,中午打开通风换气并结合喷水。如气温过高则要早晚开门、窗通风降温,中午关闭门、窗以避暑,还可空间喷水降温等措施,出菇期要求菇房内气温保持在23-32℃。光线可通过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物的厚度、门窗加挂黑纱等措施调节。盛夏光照强,覆盖物应厚;而初夏深秋则应摊薄菇棚覆盖物,增加光照,提高温度。水分是通过覆土层的喷水来调节土层的湿度,覆土后10-15d,土面上就会冒出棒形原基,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要逐渐增加喷水次数,菇棚内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90%。子实体采收后停止喷水,降低土层含水量,改善通气状况,促使菌丝恢复生长。3d后重新喷水,保持土层湿润,直至下潮子实体发生。喷水时注意通风,不能喷闷水,水不能灌入菌丝内。注意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平时要搞好菇棚周边的环境卫生工作,发现害虫及时用无公害农药喷杀。 猪肚菇采收  猪肚菇在长到七分成熟及时采收,即菇体的漏斗状菇盖边缘尚未平展。采收时轻轻拔下,剪去菇根带泥部分,将干净菇体按要求整理包装。采收后及时清理菇床表面杂质,补平新土。

蔬菜百科 2014-07-28 15:19:1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