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清
驼铃歌词,《梦驼铃》的歌词是什么?

驼铃歌词,《梦驼铃》的歌词是什么?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彩霞 乡关在何方 风沙吹不去印在 历史的血痕 风沙吹不去苍白 海棠血泪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彩霞 乡关在何方 风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 风沙吹不去印在 历史的血痕 风沙吹不去苍白 海棠血泪 风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 歌词是自古驼铃往来的歌名是什么   红玫瑰 – 陈奕迅词:李焯雄曲:梁翘柏编:梁翘柏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红线里被软禁的红所有刺激剩下疲乏的痛再无动于衷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她的面容说来实在嘲讽 我不太懂偏渴望你懂是否幸福轻得太沉重过度使用不痒不痛烂熟透红空洞了的瞳孔终于掏空 终于有始无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 都有恃无恐玫瑰的红 容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又落空红是朱砂痣烙印心口红是蚊子血般平庸时间美化那仅有的悸动也磨平激动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她的面容说来实在嘲讽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是否幸福轻得太沉重过度使用 不痒不痛烂熟透红空洞了的瞳孔终于掏空 终于有始无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玫瑰的红 容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又落空是否说爱都太过沉重过度使用不痒不痛烧得火红 蛇行缠绕心中终于冷冻终于有始无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玫瑰的红 容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 都有恃无恐玫瑰的红 伤口绽放的梦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再落空驼铃歌词。   求费玉清〈梦驼铃〉的歌词 费玉清-梦驼铃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燕披残霞,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费玉清-梦驼铃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燕披残霞,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曲名:梦驼铃 歌手:费玉清 专辑:长江水 费玉清 – 梦驼铃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黄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黄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燕披残霞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燕披残霞乡关在何方 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资讯百科 2022-05-07
草原之夜歌词,求费玉清〈草原之夜〉的歌词

草原之夜歌词,求费玉清〈草原之夜〉的歌词

歌手草原之夜歌词:费玉清 专辑:风华再现情系百乐门 作词:淑岑作曲:侯湘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那千里雪消融 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歌曲:草原之夜 歌手:梦之旅合唱组合 专辑:流淌的歌声之真情依 草原之夜 —梦之旅合唱组合—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来……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music…… 等到千里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music… —end—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那千里雪消融 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祝你好运啊! 歌曲:草原之夜 歌手:费玉清 专辑:风华再现情系百乐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那千里雪消融 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资讯百科 2022-05-04
常玉清简介

常玉清简介

常玉清(1905—1991)河南省商城县人,开国少将,江苏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常玉清同志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排长、连长、营政委、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参加了长征和直罗镇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团长、旅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副旅长兼淮北保安司令、苏北军区盐阜分区副司令员等职,为巩固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十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副司令员、苏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渡江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江苏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等职。他曾当选江苏省第四、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巩固国防,加速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常玉清同志因病于1991年10月28日在镇江逝世,终年86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3经历4评价5职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常玉清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河南省商城县出生日期:1905年逝世日期:1991年10月28日职业:军事 军事人物毕业院校:延安红军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荣获一级八一勋章 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军衔:少将 生平2 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商城县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商城县苏维埃政府常务委员,红军独立第四师特务营班长、排长兼支部书记。1930年8月任机枪连连长兼政治委员。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一营政治委员。参加创建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留在原地坚持斗争。1932年冬任重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营政治委员。1934年任第七十三师第230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期的多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1月随军长征,参加创建鄂豫陕游击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9月随军到达陕北,12月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副师长。1936年2月任第七十五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初入延安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 经历3 常玉清是河南省商城县人,1905年出生。13岁放牛,18岁烧炭。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任商城县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分队长。曾率领游击队袭击敌军修械所,歼敌近一个连。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编入红1军独立师,任特务营班长、排长、红9军80团特务营机枪指导员兼连长、红25军75师223团营政委,长征中率部连续攻克河风桥、高家棚、草庙集、豆腐甸,到达陕北。1935年任73师230团政委,参加劳山战役和强攻榆林镇。直罗镇战役,敌109师师长牛元峰纠集残部在一个寨子里顽抗,常玉清所在团负责攻打寨子,周恩来指示赶敌出寨,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常玉清和团长放开了一个口子,敌逃出后追杀20里,牛元峰亦被击毙。红25军改编为红15军团75师,常玉清任副师长、政委,参加东征和西征。西安事变后入红军大学高干班学习。抗日战争开始,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常玉清任687团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评价4 粟裕大将后来给常玉清很高的评价:“我守卫邵伯的部队是刚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成的第10纵队的叁个团和两个分区的地方团,虽然训练不多,但士气旺盛。当时我们指定常玉清同志指挥。同志们知道,元末明初朱洪武有个大将叫常遇春,打过采石矶。我们在邵伯指挥作战的是10纵队的副司令常玉清,名字差不多。部队与敌人进行了多次白刃肉搏战,经四昼夜的连续激战,敌人终于被我击退。 职务5 常玉清后担任华东野战军12纵副司令员、华中军区副参谋长、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建国后,常玉清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人物百科 2021-11-06
孙玉清简介

孙玉清简介

孙玉清,1909年3月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会剿”、“围剿”的战争,以及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简介3详细介绍4人物事迹5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孙玉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1937年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 生平简介2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孙玉清率红9军与兄弟部队一起,与长期盘踞在黄河以西的国民党西北反动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马家军了艰苦惨烈的浴血拼杀。经5个月的浴血鏖战,西路军在给反动军阀部队以重大打击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自然环境恶劣,部队弹尽粮绝,遭受重大损失和牺牲。1937年3月,孙玉清带领数十名被打散的干部战士突围,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祁连山一带与大批敌军遭遇负伤被俘。解放后,当地政府在孙将军被捕处立碑留念。孙玉清宁死不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硬骨头精神,使敌人恼羞成怒,马步芳经报蒋介石批准,于1937年5月下旬,将孙玉清残忍杀害。孙玉清牺牲时年仅28岁。 详细介绍3 1909年3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五、六年私塾。1927年,为生活所迫到当地的永河六支行(粮行)当学徒。1928年夏,积极参加农民协会领导的反霸、打土豪斗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4军11师33团当战士。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31年任营长,在第二次攻打黄安县城的战役中,率部出色地完成了攻打外围据点的任务,打垮了敌30师107团,切断了敌人的后路。1932年10月任32团团长。1933年初,他率部参加了历时4个月的反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的战役,32团在侯家梁一战就消灭敌3个团,缴枪700支,机关枪2挺,迫击炮2门,俘敌500余名。接着又在中魁山击溃敌6个团的进攻,缴获甚多。同年8月1日,在四川省巴中城召开的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授予32团“以一胜百”奖旗一面。由于他特别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和战斗作风的培养,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在部队中享 人物事迹4 孙玉清,1909年3月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会剿”、“围剿”的战争,以及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因作战勇敢、指挥出色、战功卓著,孙玉清历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并被授予“以一胜百”奖旗,获得“战将”美称。1934年,孙玉清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1935年8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孙玉清率红九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奉中革军委的命令,相继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与长期盘踞在黄河以西的国民党西北反动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马家军了艰苦惨烈的浴血拼杀。  经五个月的浴血鏖战,西路军在给反动军阀部队以重大打击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自然环境恶劣,部队弹尽粮绝,遭受重大损失和牺牲。孙 纪念5 孙玉清为了中国革命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敌人屠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用满腔热血谱写的光辉篇章,将永远载入史册。1988年8月西宁市政府在他英勇献身的地方(今西宁市新华布鞋厂)建立了汉白玉雕像,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内,为他雕塑了大理石像,以寄托青海省各族人民对他的哀思。

人物百科 2021-11-06
曹玉清简介

曹玉清简介

曹玉清(1906——1991)湖南省新晃县人。又名曹光铭、曹金声。侗族。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和领导了开辟洪湖根据地的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和领导了中原突围、两淮保卫战、枣庄、莱芜、孟良崮战役和解放安阳、新乡、邯郸的战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3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曹玉清别名:曹光铭、曹金声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省新晃县出生日期:1906年8月26日逝世日期:1991年4月28日职业:军事家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生平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侗族,1906年8月26日生于晃县凉伞乡许家湾一个贫寒家庭。1924年入黔军王培部。1926年王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参加北伐,曹玉清随二十八师二团一营叁连出征,参加攻打宜昌、安庆、徐州、临城、泰安等战役战斗。1927年,蒋介石将王天培杀害,十军解体。曹玉清等30余人投奔驻防江西的滇军第叁军警卫营四连。1928年,叁军改为整编第七师,曹任该师工兵营叁连叁排下士班长。1929年春,二排驻防江西万载县城。1929年清明节,曹玉清率部在万载县城暴动,投奔在平江、浏阳、万载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黄公略部。曹玉清历任红5军2纵队3大队分队长、2大队中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红军攻打湖北阳新县城,曹玉清率四中队攻坚。因负重伤在阳新龙港医院治疗。7月伤愈,因远离部队,据湘鄂赣边区党委指示,与同出院的同志和轻伤员重新 荣誉3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百科 2021-11-06
马玉清简介

马玉清简介

马玉清(1946.3—1974.12.20)山东阳信人,中共党员,1974年12月20日在扑救哈尔滨第五制粉厂火灾中牺牲。另有同名人物见词条。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马玉清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1946年3月逝世日期:1974年12月20日职业:消防队员毕业院校:大专主要成就:革命烈士 个人简介2 马玉清,194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12月20日在扑救哈尔滨第五制粉厂火灾中牺牲。马忠学,1970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汉族,中共党员,烈士马玉清之长子,1993年3月29日在扑救哈尔滨市道里区城安路1号的松花江地区汽车修配厂机修车间火灾中牺牲。付淑芝,原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哈尔滨市支队道外中队副中队长马玉清烈士的妻子、顾乡中队代理副中队长马忠学烈士的母亲。1974年12月20日,哈尔滨市第五制粉厂发生火灾。就在那场大火中,年仅29岁的副中队长马玉清,带领消防战士为保卫国家财产冲进了火海,在粉尘的爆炸中,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年轻的妻子付淑芝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此后的日子里,人们不知道那位母亲是如何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艰难生活的,只记得在丈夫死后的10多年里,她将大儿子也培养成了一位出色的消防中队长,儿子成了她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到这位母亲身上,在丈夫 个人经历3 马玉清同志于1965年从吉林省永吉县参军入伍,在哈尔滨市道外消防中队服兵役。参军后,马玉清以农民特有的憨厚和执着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他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是来当兵的,当兵就得当出个兵样”。1966年5月初的一天,一个企业着火了,中队长出于安全考虑只命令老兵负责抢救这个单位档案室的档案和武装部弹药。但马玉清却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抢救国家财产,他对中队长说:“消防兵就是救火的。我要赶快提高灭火本领,早日参加战斗!”1968年的一天,道里区一幢3层楼房失火。已经担任班长的马玉清为抢救被困人员,从3楼楼梯坠落,抓住了下垂的水带,身子悬在了半空。他不顾个人安危,让战友不要管他,快去救人。当他上来的时候,两只手已经都被磨破了,但他顾不得包扎,迅速投入了灭火战斗。1974年12月20日凌晨,哈尔滨第五制粉厂发生火灾。如果不截住火势的蔓延,势必造成企业高压锅炉和贮存3000多斤机油的油库爆炸,酿成更大的灾祸

人物百科 2021-11-06
王玉清简介

王玉清简介

王玉清,1911年出生在大邑蔡场万延村一户农民家庭,2003年4月去世,享年92岁。 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第五房姨太太。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历3媒体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玉清国籍:中国出生地:大邑县蔡场乡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2003年4月年龄:92岁 个人简历2 1911年,出生于大邑县蔡场乡万延村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农历2月的一天,刘文彩与王玉清于在共赴庙会的路上预期相亲;1937年农历4月24日和刘文彩结婚;1965年,王玉清被下放到曾生她养她的蔡场乡;2003年4月16日,王玉清老人因多病缠身,在安仁住所逝世,享年92岁。 媒体评价3 四川新闻网2004年10月28日消息,王玉清,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历史使她成为“中国大陆仅存的最后一个五姨太”;而且还是30年前中国大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地主,大恶霸刘文彩的五姨太。所以她的死和她的平凡又离奇般的悲剧一生,就显得不那么寻常,耐人寻味。细品个中的曲直,感悟人生,从中所得到的收益,恐怕对自视为聪明绝顶的现代人都是高额学费都学不到的人生宝贵经验。 采访中,当记者提及文革中盛传的“刘文彩生活糜烂,小老婆王玉清吃鸭子不吃肉,专吃鸭蹼”时,王玉清淡淡一笑道,“那是他们说的嘛!我出身贫穷,过惯了穷人的日子。见别人吃完鸭子,剩下好多爪子,我觉得丢了可惜,就捡来吃了。其实,哪个放到肉不吃,专爱吃爪子呵?!” 而当记者问及“你觉得解放前你跟刘文彩生活的12年,是否幸福?”时,经过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洗礼”的王玉清仍然显出“顽固不化”:“咋个不幸福嘛,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

人物百科 2021-11-06
儿玉清简介

儿玉清简介

儿玉清(1934年1月1日—2011年5月16日),日文名:こだま きよし,日本著名演员、电视主持人、书评家。毕业于学习院大学演剧部,先后出演了《谢谢》、《白色巨塔》等多部经典剧集。东京时间2011年5月16日,儿玉清因为胃癌不治,在东京都内某医院去世,享年77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演艺经历4代表作品5人物逝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儿玉清外文名:こだま きよし别名:北川清国籍:日本星座:摩羯座血型:O型身高:179 CM出生地:日本东京都北区出生日期:1934年1月1日逝世日期:2011年5月16日职业:演员、电视主持人、书评家毕业院校:学习院大学演剧部 早年经历2 儿玉清(こだまきよしKodamaKiyoshi),出生于昭和9年。他是一位著名的演员,多才多艺的儿玉清还是一位知名的书评和专栏专家,不仅出任了NHK书评节目《周刊图书评论》的主持,在产经新闻、杂志等刊物上也发表了许多连载。 演艺经历3 出生于昭和9年的儿玉清毕业于学习院大学演剧部,和筱泽秀夫(现学习院大学名誉教授)等人当时都是活跃分子,成立了剧团“剧场座”。毕业后,他参加了东宝举行的选秀比赛并最终入选成为旗下的一名演员,参与了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懒汉睡夫》的演出。离开东宝后的儿玉清专注于电视方面的发展,先后出演了《谢谢》、《白色巨塔》、《HERO》和《TOPCASTER》等多部经典剧集。尤其在木村拓哉主演的《HERO》中扮演的检察官角色令人难忘。从1975年起,儿玉清成为朝日电视台节目《PANELQUIZATTACK25》的主持,2011年已经是进入第36个年头。他的经典口头语“ATTACKCHANCE”,还曾经被搞笑组合“博多华丸·大吉”成员华丸作为一个笑点拿来进行改编。 代表作品4 【1964年】(义経くん奋戦记)【1965年-1966年】(青春とはなんだ)【1966年】(あじさいの歌)【1970年】(ありがとう(1))【1970年】(こどもが帰ったあとからは)【1971年-1972年】(肝っ玉かあさん(3))【1971年-1972年】(っ玉かあさん(3))【1972年-1973年】(ありがとう(2))【1973年-1974年】(ありがとう(3))【1978年】白色巨塔(白い巨塔)/关口律师【1978年】大河剧-黄金的日子(大河ドラマ黄金の日日)/德川家康【1984年】大河剧-山河燃烧(大河ドラマ山河燃ゆ)/岛木文弥【1986年】大河剧-武藏坊弁庆(大河ドラマ武蔵坊弁庆)/富樫泰家【1988年】大河剧-武田信玄(大河ドラマ武田信玄)/饭富虎昌【1991年】大河剧-太平记(大河ドラマ太平记)/金泽贞显【1990年7月-9月】LastDance(ラストダンス)【1992年】 人物逝世5 东京出身的儿玉清是朝日电视台的综艺节目《PANELQUIZATTACK25》(每周日下午1点25分播出)的主持,2011年3月30日因出现肝脏机能障碍,暂停所有演艺工作,紧急住进了东京都内某医院治疗。2011年5月16日,因为胃癌不治,在东京都内某医院去世,享年77岁。据悉,儿玉清的守灵安排在20日下午6点,葬仪和告别式则在21日早上11点半于东京都文京区的护国寺桂昌殿举行,丧主是妻子北川好子。各方悼念综艺节目《PANELQUIZATTACK25》2011年5月17日在官方网页上发表了对儿玉清的追悼文:“他充满睿智的主持和明朗的人品令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观众们能数十年来一直对节目厚爱都是因为托了儿玉清先生的福”,“他的博学多识和严谨的高格调令节目的档次提升”,3月末离开节目住院治疗的儿玉清最终不能复归,“真的十分遗憾”。至今仍有许多支持者的观众参与型节目《PANELQUIZATTACK2

人物百科 2021-11-06
沙玉清简介

沙玉清简介

沙玉清(1907—1966),农田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1935年他的专著——我国第一本《农田水利学》出版,1937年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水利教育机构——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他长期从事泥沙问题研究,是我国早期研究泥沙问题的专家。1965年他的又一本专著《泥沙运动学引论》出版,为我国农田水利教育和泥沙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人物生平4献身教育事业5研究根治黄河6主要论著7纪念主任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沙玉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江阴县出生日期:1907年4月16日逝世日期:1966年10月30日职业:农田水利学家,教育家毕业院校:南京中央大学主要成就:中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作品:《农田水利学》;《泥沙运动学引论》 简介2 沙玉清,字叔明,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祖父(清末举人沙海峰)影响,中学时代从江阴南菁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当时在江南颇有盛名的河海工科大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1915年创建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中国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曾在该校任教,为沙玉清以后从事农田水利事业和农田水利教育打开了大门。1930年沙玉清大学毕业,这时河海工科大学已改名为中央大学。因其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即被介绍到北京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助教及教员五年,直到1935年夏天出国为止。在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李仪祉。李关于根治黄河和水利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对他后来从事农业水利教育和开展泥沙问题研究起了重要作用。经李的联系,沙玉清于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跟随世界著名河工专家恩格斯教授学习河工泥沙问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德国水利科学技术,在德国两年的时间里他把必要的生活费用以外一切可以省下来的钱全都用于购 人物生平3 1907年4月16日,出生于江苏江阴县。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系。1930年—1935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教。1935年—1937年,在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留学,学习河工模型试验。1937年—1947年,任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教授、系主任,创建武功水工试验室(今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前身)。1947年—1953年,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兼系主任,南京工程学院土木系教授,在此期间曾成立混凝土研究室。1953年—1956年,任华东水利学院农田水利系教授。1956年—1966年,任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教授兼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1966年10月30日,逝世于西安。 献身教育事业4 1934年,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在陕西武功县开始筹建。该校设有水利组(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前身),李仪祉任该组第一任主任。由于当时师资力量缺乏,李仪祉就约尚在德国留学的沙玉清回国后到该校水利组任教。沙玉清按李的嘱咐接受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辛树帜校长的聘请,于1937年夏回国后到西北农业专科学校任教。李仪祉随即写信说:“知已返国到校,不胜喜慰,农专事属草创,水工及灌溉试验,望尽力筹划,使得在西北放异彩,以资切实功效于农民……”沙玉清后来长期立足西北农业水利教育和科学研究,是同李的鼓励分不开的。1939年4月西北农业专科学校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合并成立了西北农学院。原来的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水利组改名为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自此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以服务农业为明确目标的水利教育机构。沙玉清担任了农业水利系第一位主任。沙玉清关于水利为农业服务的思想早在30年代初在他所编写的我国第一部 研究根治黄河5 沙玉清在李仪祉的教诲下,决心探讨泥沙运动规律,作为根治黄河的基础。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精心钻研了河工试验模型问题,为以后从事泥沙研究打下了基础。回国后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科研经费、物资均甚缺乏,沙玉清克服各种困难,自制试验设备,完成了许多试验研究,如浑水滞性试验设备和利用气泡测流设备,结构简单富有独创性,花钱少而一样可以完成试验。1938年李仪祉逝世,沙玉清从多方面进行纪念,并拟筹建“仪祉水土经济试验室”,1940年11月中央水工试验所与西北农学院合设武功水工试验室并兼任该室主任。当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水土经济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室扩建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他担任该所所长。该所为我国较大的水利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当时的试验室虽然设备简陋,沙玉清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不少试验,如泥沙沉速试验、油泡测速试验、浑水滞性试验等。通过初期试验研究提出了《流水挟运泥沙之通式》等项研究 主要论著6 1 沙玉清.农田水利学.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1950年5月再版.2 沙玉清.神户筑港工程参观记略.清华大学工程学会,1933年5月.3 沙玉清.返水曲线公式之差率.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3(2).4 沙玉清.中国水利旧籍书目.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4(3).5 沙玉清.泥沙池形式之研究.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4(3).6 沙玉清.河工模型研究水力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5(1).7 沙玉清.西北水土经济研究的重要.李仪祉先生纪念刊,1938年.8 沙玉清.水利事业的科学基础.李仪祉先生纪念刊,1938年.9 沙玉清.灌溉工学.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学会丛书第一号,1940.10 沙玉清.黄土及黄水认识.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刊,1942年15卷(5).11 沙玉清.黄河治本探讨.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刊,1942年15卷(6)期.12 沙玉清.流水挟动泥沙之 纪念主任7 (易任 1996年6月于美国矽谷)1944年暑假,我从抗战时期迁自河南沂川县上集镇的国立一中毕业,参加全国大学联考,进入陕西武功张家岗之国立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就读。西北农学院为未曾沦陷之少数院校之一,学校有自行管理营运之发电及自来水设施,教授住宅为精致之洋房,并供给全部家俱,学生升入三、四年级,尚有钢丝床可睡。学校伙食之佳名冠全国。水利系的系主任是沙玉清教授,台湾大学早在陆志鸿校长时代,曾邀请其来台大任职土木工程系教授兼任主任,不意沙主任来台路经南京中央大学赴母校访问,而被吴有训校长挽留聘为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主任。我初入校见到沙主任,印象中是一位严肃,身体高挑、清瘦且穿长袍不着西装而令人敬仰之长者。当时大学的规矩很严格,必修的国文、英文、高等数学、微积分、物理、化学等课程,如有一门课不及格就不能升级,且不能选下学期的若干后修课程。因而,多读一年大一的学生不少,学习十分紧张。及至升入二年级

人物百科 2021-11-06
冼玉清简介

冼玉清简介

冼玉清(1895年1月10日-1965年10月2日),祖籍广东南海西樵,生于澳门。画家,著名文献学家,杰出诗人,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为岭南文化研究献出毕生精力,在历史文献考据、乡邦掌故溯源、诗词书画创作、金石丛帖鉴藏等方面功昭学林,被誉为“千百年来岭南巾帼无人能出其右”的“不栉进士”、“岭南才女”。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生平经历4教学生涯5个人著作6人物事迹7相关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冼玉清别名:碧琅玕馆主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澳门出生日期:1895年1月10日逝世日期:1965年10月2日职业:诗人、画家、文献学家毕业院校:岭南大学主要成就: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代表作品:《广东女子艺文考》、《广东文献丛谈》、《广东鉴藏家考》等籍贯:广东南海西樵 个人简介2 冼玉清,别署碧琅玕馆主、碧琅玕馆主人,广东南海人,被誉为“岭南才女”。文史专家、书画家,精传统诗词书画,对发掘岭南乡土和佛教典籍贡献卓著,一生未婚。幼居澳门,受业于名师陈子褒主办的“灌根学塾”,长达7年。后入香港圣士提反女校进修英文,1918年转学岭南大学附中。在中学期间,曾因她学贯中西而由钟荣光推荐,兼任附中低年级的国文、历史教员。1920年她在附中毕业,考入岭南大学中文系。1924年毕业后以成绩优异留任国文系助教,继升讲师、副教授。1927年钟荣光任岭南大学教务长,又推荐她兼岭大文物馆(初称博物馆)馆长,一直到1949年广州解放。一生收藏图书不懈,以广东文献为最,和徐信符交往颇密,辑有《南州书楼所藏广东书目》。多次访问广东藏书家,如辛耀文、潘明训等;先后藏书万余册,藏于“碧琅玕馆”中。著述甚丰。 生平经历3 1895年1月10日生于澳门,幼年时代在香港度过,13岁即入私塾,随名儒陈荣衮诵习文史长达6年,后考入香港圣士提女校专攻英文两年。1917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主修古典文学。1927年任岭南大学国文系讲师,后擢升副教授,讲授骈文、文学概论。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后,她又任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兼任岭南大学博物馆馆长达25年。1955年,退离教职。1956年,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4年1月,前往香港探亲、治病。1964年8月立下遗嘱:死后把遗下的现金、股票捐给政府。1964年10月,以病重之身返回广州。1964年11月8日,写信给广东省政府领导,对捐赠一事郑重说明“此事只系圈内人知道便了,切不可宣传,更不可嘉奖”。1965年10月2日,冼玉清因乳腺癌不治,病逝于羊城医院,享年70岁。 教学生涯4 1928年夏,冼玉清应燕京大学教务主任周钟岐之邀,北游燕京。适钟荣光亦因事来到故都。由钟介绍会晤曾任清廷驻藏大臣和驻英、法、美公使的张荫棠,并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及长城等处,眼界为之大开。翌年,钟荣光为使冼玉清在岭大安心教学,除晋升她为教授外,并破例拨给校园内“九家村”的一座房子给她。从此,冼在居住、潜修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照顾,这就是“碧琅玕馆”的所在地。经过北游和陆续接触名流、硕学、诗人、艺术家之后,冼玉清的学术修养日益深厚,她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更加浓郁。冼玉清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人。偶然也参加雅集,寻幽访古,但大都为了学术。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工作。她从岭大任教时起,先后兼任过前广州市博物馆顾问、广州市政府文献委员、勷勤大学教授、广东通志馆纂修、广东文献委员会顾问、《广东文物》编纂委员、南京国史馆协修,后来晋升为部聘一级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冼玉清继续在岭大任教。1952年,广 个人著作5 她毕生沉迷典籍,勤于著书立说,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极深的造诣,特别在诗词创作方面,卓然成家,有“广东才女”之誉。解放前著有《碧琅玕馆诗抄》多集。1949年出版《流离百咏》,这是她在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中的忧时愤世之作。她的主要著述是在学术研究和整理广东文献方面,学术著作不下300万字。已出版的专著有《赵松雪书画考》、《广东印谱考》、《招子庸研究》、《更生记》、《广东鉴藏家考》、《广东女子艺文考》、《广东丛贴叙录》和《广东文献丛谈》等。 人物事迹6 冼玉清在康乐园的岁月是从岭南学校附中开始的。她晚年曾经回忆:“1916年父亲又送我到香港读书。香港终是花花世界,与我的性情不相宜。有一次父母带我去广州玩,参观岭大,我觉得这地方远离市尘,真是藏修之所。于是转入岭大附中,一读读了两年中学,四年大学。”冼玉清1918年入读岭南大学附中,1920年,冼玉清附中毕业直升岭南大学国文系。1924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此间,她一直在附中兼任历史国文教员。1925年新学期,冼氏被聘为岭南大学国文系专任助教,并由此踏上艰辛的学术之途。冼玉清在岭南大学曾得到过众多前辈学人的奖掖,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钟荣光与杨寿昌。钟荣光是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与冼玉清之师陈子褒交情笃厚,十多年间学校的国文教育基本由子褒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主持。他对冼玉清更是关爱有加,1930年即拨一独栋住宅与冼氏作碧琅玕馆,1932年,32岁的冼玉清更被钟荣光聘为岭南大学文物馆馆长,在当时被广为传 相关评价7 冼玉清是岭南当代杰出的女诗人、学者、广东文献专家。她夙慧勤学,能诗善画,其诗屡受陈三立、陈寅恪等大家好评。冼老师一生写下多篇学术论文,对研究岭南文化、文献,作出重要贡献。不过,在强调一切“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年代,冼老师的研究显得不合时宜。在许多人看来,她是守旧的白专典型。确实,冼老师虽然学识渊博,但对许多政治术语,包括苏、欧的文艺理论用语,却茫茫然搞不清楚。她只会扎扎实实地考证、爬梳古籍,读她爱读的书,做她爱做的事。在“风雷激荡”的年代,她似乎跟不上政治,跟不上时代。她静静地生活,似乎真的像唐代王维所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但是,从她先后两次捐款的举动看,你能说她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祖国和人民吗?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