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既紧张又忙碌,人们往往会忽视对饮食的要求。如果没有合理的饮食,加上现在生活的压力,可能会患肝病,比如脂肪肝。如果得了脂肪肝,千万不要慌张,尽量吃一些清淡的东西,少喝甜饮,加强体育锻炼。 城市白领患脂肪肝大幅增加 去年公布的体检“中国城市健康调查之白骨精健康状况”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白领中有26.5%患肠胃、肝脏等消化系统疾病。 还有调查显示在城市白领一族所患肝脏疾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较五年前增加了50倍,而且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导致白领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就是多坐少动、爱喝甜味饮料等不良生活习惯。临床的病人中,这种低龄化的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并不少见。 夏天喝甜饮料易得脂肪肝 许多白领都喜欢喝可乐等甜饮料,尤其是夏天冰镇的饮料喝下去真的是很畅快。但欧美诸多国家研究显示,高果糖摄取已成为肝脏健康隐忧。饮料中的果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不受磷酸果糖激酶的控制,可以转化为更多合成脂肪需要的甘油。当果糖摄入量大时,果糖就成为合成脂肪的原料。 // 研究表明,果糖能降低人体内胰岛素的敏感度以及处理脂肪的能力,同时使肝脏的脂肪产生过氧化反应,引发细胞衰亡、肝纤维化等病变。 果糖因其生产成本低而甜度高,被广泛应用于饮料产品中。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因此,过度摄入甜饮料就很容易地成为了年轻人脂肪肝元凶。 (责任编辑:王健淇)
新研究中,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家肯尼思·M·海尔曼博士及其同事对26.4万名年龄为50—71岁的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常喝健怡可乐、果酒和甜味冰茶的参试者,抑郁症发病率明显更高。每天喝4罐健怡可乐的人,抑郁症危险增加30%,而每天喝4杯咖啡则可以使抑郁症危险降低10%。 //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甜饮料中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可能是问题的关键。虽然这一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甜饮料会导致抑郁症,但是两者之间的确存在明显关联。因此减少甜饮料摄入量,有助降低抑郁症危险。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过量饮用可乐、果汁等含糖甜饮料易致子宫癌发病风险提高。该研究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井上真希-Choi(音译)等人进行,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杂志《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预防》2013年12月刊上。 井上真希等研究者以绝经女性23039人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了她们的含糖饮料及果汁饮料、不含糖饮料、甜点、淀粉、白砂糖等食物的进食情况,从1986年到2010年进行了为期24年的追踪调查,分析了甜食进食情况与子宫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在排除了可能导致子宫癌的其他相关要素后发现,含糖饮料饮用量越多,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就越高。将饮用量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分为五组后,喝得最多的一组对象子宫癌发病风险是不喝含糖饮料小组的1.8倍。 // 尽管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与白砂糖摄入之间也存在关联,但出现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上升的只有受女性雌激素影响的“Ⅰ型(雌激素依赖型)”,而不受雌激素影响的“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的子宫癌发病风险则与白砂糖摄入量无关。 含糖饮料饮用过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过去也曾有媒体曝出含糖饮料在一年内导致18万人丧生。因此,研究者认为,各国政府都应该对含糖饮料的贩卖加以限制。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11月22日报道,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更年期女性喝太多甜饮料更容易罹患子宫内膜癌。 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对2.3万名绝经妇女的信息进行了分析。这些妇女曾于1986年报告过一年内的饮食结构,并于2004年再次接受了有关近一年内127种食物(包括含糖饮料和无糖饮料)摄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到2010年,506名参试妇女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多数为I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依赖型),且甜饮料摄入越多,发病率越高。每周饮用60份甜饮料(约合1680克)的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了78%。 // 研究者认为,两者存在关联的原因可能是,甜饮料摄入过量会导致肥胖,肥胖女性雌激素及胰岛素水平都高于体重正常的女性,而这两种激素水平偏高是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素。
脂肪肝是全球慢性肝病的最常见病因。据《印度时报》6月4日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指出,预防脂肪肝的关键可能在于避免含糖饮料。研究发现,过多摄入含糖高的饮料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新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布赖恩·迪鲍斯克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最新实验研究发现,一种编号为GLUT8的大分子会将大量的果糖(通常存在于水果中或者添加到软饮料等产品中)带入肝细胞中。结果发现,通过阻止或消除GLUT8,可以减少果糖进入肝脏,进而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 迪鲍斯克博士指出,新研究发现,果糖进入肝脏需要借助GLUT8大分子的运输作用,如果取消或阻止这种大分子,那么就不会发生食源性脂肪肝。如果果糖无法进入肝脏,就可能进入人体外围组织(而非内脏组织),导致脂肪肝等健康危害的风险就会更小。
害处一:强力促进糖尿病 一项对91249名女性追踪8年的调查发现,每天喝1听以上甜饮料的人,比每个月喝1听以下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会翻番。而且,即便喝甜饮料没有增重的人,在体重指数和每日摄入能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促进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害处二:促进肥胖 研究证据已经肯定,多喝甜饮料会有效促进肥胖,而少喝甜饮料有利于体重控制。 害处三:降低营养素摄入量 研究提示,喝甜饮料多的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通常会减少,淀粉类主食和蛋白质也吃得较少。这对发育期的儿童少年尤其不利。另外,多喝甜饮料的人,整体上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 害处四:促进肾结石 研究表明,甜饮料消费和肾结石及尿道结石风险显著相关。分析认为,甜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害处五:促进骨质疏松和骨折 研究显示,甜饮料和骨质密度降低之间有显著联系,甜饮料喝得多,骨折危险会增加。 害处六:促进痛风 甜饮料会增加体内尿酸,提升患痛风的风险,还有少数研究提示甜饮料摄入量多血压可能更高。 害处七:促进龋齿 甜饮料摄入量和龋齿的危险呈正相关。蛀牙危险的增加,很可能是因为甜饮料带来体内钙的丢失,让牙齿变得更脆弱。 那么,喝不含糖,用甜味剂来增甜的“无糖”饮料可以吗?研究发现,这些无糖饮料不会促进糖尿病发生,也不会促进血压的升高。以最常见的无糖可乐为例,虽然它没有糖,但也几乎不含营养素,还含有妨碍营养素吸收的磷酸,以及颇有争议的甜味剂和大量焦糖色素。可见无糖饮料仍然对身体没好处,只是坏处略微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