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盗汗
春季易流汗 麦枣汤帮止汗

春季易流汗 麦枣汤帮止汗

  江苏林女士提供:我平时很容易出汗,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偏方说是可以止汗,具体方法很简单:取大枣5颗、小麦15克,一起煮水喝即可。不知是否有道理,想请专家点评一下。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徐大成点评:该偏方中的小麦应该是指浮小麦,它与小麦是有区别的。浮小麦即将小麦用水淘的时候,浮起水面者,中医认为,浮小麦有益气除热,养心生津,止虚汗、盗汗,骨蒸潮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如果没有浮小麦,也可以用麦麸代替,功效略次于浮小麦。   此外,再给大家推荐一个止汗的偏方——甘麦大枣汤。具体方法是:取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两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脾和中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缓解更年期综合征。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禁用。建议读者及时就医查明出汗原因,再进一步治疗。 yunhebian.com(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疾病调理 2024-01-12
产后盗汗要如何处理

产后盗汗要如何处理

什么是产后盗汗 妈妈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内,比其他人要更容易出汗,这是正常现象。产后盗汗是产后出汗的一种,主要发生在睡眠时期出汗,而醒来后出汗停止。实际上,产后盗汗是非常常见的。假如在产后一周左右内的盗汗,是因为产妇体内的水分比较多,通过内分泌以及神经的调节,使汗腺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属于生理性产后盗汗。 假如盗汗持续时间比较长,甚至是几个月,还是应该考虑是病理性产后盗汗,多因为妇女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失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津液随之而泄;或因产时气血耗损,气随血耗,卫外不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虚造成的。 产后盗汗的原因 西医无此诊断病名,因此以中医理论来解释。中医认为产后盗汗是因为身体虚弱导致的。当妈妈在生育后,往往身体虚弱,在产时消耗了不少气血,气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就会导致阳不敛阴,阴津妄泄而汗出。如果妈妈属于阴虚,加上产时失血伤阴,虚阴生内热,睡觉时候阳乘阴分,热破津液外泄,从而发生产后盗汗。 产后盗汗要如何处理 产后出汗的程度与产后妈妈自身的体质、产程是否顺利等因素有关。出汗多少的程度其实提示了产妇元气亏损的轻重。在产褥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坐月子期间,如果产妇能及时调整身体,出汗多的状况多半可以自愈,恢复的快慢会因为产妇元气亏损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1、生理性盗汗: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在数日后会自行好转。但在出汗时,毛孔张开,易受风寒,引起感冒。应注意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皮肤清洁,如汗湿衣服要即行更换。 2、病理性盗汗:如出汗极多,或出汗持续时间长,可在中医指导下用中药补气止汗,大夫会根据情况辨证给药,切忌自行乱服药。 怎样治疗盗汗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因为产后盗汗和妈妈自身体弱有关系,因此,可以使用按摩的方法,刺激穴位,从而缓和产后盗汗的情况。 1、足内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胸椎、腰椎、骶骨、子宫。 常用手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2、足底部反射区 按摩部位: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生殖腺。 常用手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3、足外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生殖腺。 常用手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产后知识 2017-07-01 16:03:32  
导致盗汗的10个医学原因 盗汗病人的自我保健

导致盗汗的10个医学原因 盗汗病人的自我保健

晚上睡觉时卧室温度太高,或是做了特别生动的梦,早上醒来时你会发现床单湿漉漉的。虽然恼人,但盗汗通常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然而,如果你经常发现醒来时睡衣都湿透了,那就可能患有睡眠多汗症(也称盗汗)。盗汗实际上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每年有10%~40%的成年人报告他们有过盗汗的经历。由于导致盗汗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近日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总结了导致盗汗的10个医学原因。 一、甲状腺疾病 当你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盗汗时,必须考虑甲状腺(脖子上微小的蝴蝶状腺体),它支配身体如何使用能量。当它向人体系统排出过多的甲状腺素时,就会加速内部器官的运转,这种病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这种内分泌疾病不仅会造成盗汗,还伴随着其他症状,如食欲增加、心跳加速和体重减轻。血液测试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这种疾病。 二、低血糖 如果你患有1型糖尿病,醒来时会感到热和烦躁,这可能是身体提醒你注意血糖偏低(即低血糖症)的方法。低血糖症引发了肾上腺素(“战斗或逃跑”激素)的释放,这种激素负责出汗。如果病人在睡觉前不注射剂量合适的胰岛素,就会发生盗汗。幸运的是,这种出汗是可以治疗的,因为采取预防措施(如夜间吃些零食)能平衡胰岛素水平。 三、焦虑 因为压力而出汗不同于锻炼造成的出汗。当焦虑症发作时,汗液从腋窝、腹股沟和头皮的顶浆分泌腺(也称大汗腺)中释放出来。为了帮助焦虑的大脑在夜间关闭,在入睡前,尝试练温和的瑜伽、深呼吸或冥想。把注意力集中在放松和冷静上,汗腺就能得到让它关闭的信息。 四、感染 在因感染造成的盗汗中,肺结核是罪魁祸首。结核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导致夜间出汗和发冷,以及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和咳嗽持续三周或更长时间。其他较不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细菌感染、骨髓炎和心内膜炎也会引发盗汗。 五、更年期 多达85%的女性说她们在更年期期间会出现潮热和盗汗等不适症状。在更年期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影响人体温度控制的激素)的水平会发生波动,从而导致上述症状。在床边放一台风扇,穿吸汗功能强的睡衣,有助于更年期妇女在夜间保持身体干燥。 六、饮酒 在睡前为了放松而喝杯酒可能会造成你醒来时大汗淋漓。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和身体调节及感知体温的能力。饮酒会使皮肤血管变宽(这一过程称为血管舒张),让人觉得发热和脸红。 七、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导致喉咙肌肉放松和干扰呼吸道的疾病。因此,患者在熟睡时的呼吸反复停止和开始。为喘上气来所需的努力会使人醒来时满脸通红和大汗淋漓。研究者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有30%的男性和33%的女性报告有盗汗,而普通人群中的这一比例分别为9%和12%。 八、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温和的兴奋剂,这意味着它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并使其发热。美国梅奥诊所的医学专家发现,摄入咖啡因增加了更年期女性出现盗汗和潮热的可能性。 九、男性的睾酮含量低 有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全雄激素阻断疗法)会在80%的患者中引起盗汗。医学专家认为下丘脑(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其中起到了影响作用。他们认为神经系统发出的信号会导致皮肤血管变宽,产生一种类似更年期女性所经历的潮热盗汗感。 十、癌症 淋巴瘤是一种攻击身体的细菌对抗网络的癌症,它的一个迹象就是盗汗增多。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也会伴随其他症状(如疲劳、体重减轻和呼吸急促),因此,应当由医生确诊,不要自己胡乱猜疑。 盗汗病人应怎样自我保健? “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常见疾病 2019-08-23 11:39:5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