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直肠
早期结肠瘤症状,怎样才能在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早期结肠瘤症状,怎样才能在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肿瘤非常高发的疾病,但同时也是很难早期发现的疾病,这样就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毕竟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早期结肠瘤症状。但是你知道吗,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要经过腺瘤—异型增生—癌变这样的过程。因为大约有80%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是由于肠道的腺瘤转变而来的,但是这个过程一般情况下是比较漫长的,可能有10多年左右。 怎样从症状方面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呢虽然结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较少,但是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有不少早得病早期是有大便习惯的改变的,比如说一段时间突然发现大便比以前频繁了,或者是大便总是拉不干净,刚拉完不一会又有大便的想法,但是再去蹲厕所发现并没有多少大便或者只有少量的大便排出;当然我所说的大便频繁并不是腹泻哦,而只是大便次数的增多,大便性状一般是正常的。所以说这样的表现大家并不是很在意,也很少会因为这样的症状就上医院检查去。但是有一种表现还是比较能引起患者的注意的,那就是出现便血,但是一般不会有很多,而且多是鲜血,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被误认为是痔疮而不加以关注,这可不是一个患者有这样的后悔经历了,而且最难过的是真的有患者以前是有痔疮的,所以更是把出血当做是痔疮,根本不会往肠癌上想的。而如果出现了大便变细、变成扁扁的一条,或者出现大便困难等也需要注意。而结肠癌早期的表现更少, 可能进展会有肚子疼或者肚子不舒服,但多是隐痛或者胀疼,而且觉着肚子胀的是不少的,还有就是吃饭后出现恶心呕吐的。那么做哪些检查可以早期筛查结直肠癌呢1、首先就是肠镜检查,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现率较高,也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小到息肉、异型增生、腺瘤或者是溃疡,直到肿瘤都可以发现,并且可以在镜头下取组织做病理检查,而且可以对较小的息肉进行钳除,是目前最为推荐的一种诊断、治疗手段。但是当然也是有缺点的,首先就是患者会很不舒服,而且有不少禁忌症,这种检查稍有不慎是可以造成肠道的穿孔、出血等,而且主要是人们对这肠镜检查都很排斥,不出现必要的情况是不会接受这种检查 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肠道息肉或者是肠癌都可以检出来,大约有5%的漏诊率。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发现肠道肿瘤时,即便取了病理组织也可能查不出癌症,因为很可能取得病理组织是表面的组织,没有癌细胞。 2、腹部的CT检查,现在有的大医院已经有了立体三维成像的CT,可以将肠道的情况作成三维立体图像,有点仿结肠镜的意思,显示肠道病灶的效果也不错,而且毕竟结肠镜来说,对患者没有伤痛、接受程度高,很少有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对腹腔内多脏器进行扫描。以评估腹腔的整体情况以及肿瘤的浸润以及转移情况。但缺点是对较小的病灶发现率低,不如肠镜,且即便发现肠道有病灶也不能进行取病理检查。 3、还有就是肠道的造影检查,患者喝显影剂,可以在X线下显示肠道的轮廓,能检出一般的病灶,但是如果发现疑似病灶也是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所以现在很少应用这种检查了,毕竟漏诊率较高,做起来也比较麻烦,做之前还要喝泻药。 4、抽血做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这里主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CA199等。一般情况是肿瘤进展CEA的含量也会升高,而且手术切除之后CEA会下降的,既可以作为辅助的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治疗的评价指标。但是还有个缺点就是不能单纯靠这个指标来诊断的。 最后,有人问肠镜下发现有息肉、腺瘤该不该早期切除呢,切除有哪些好处呢,我只说一句:内镜下摘除腺瘤可以预防75%的结直肠癌。体检进行肠镜等进程 检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而早期的结肠癌5年生存期可达到90%左右。

资讯百科 2022-03-27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直肠癌晚期都有什么症状?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直肠癌晚期都有什么症状?

由于饮食习惯(高脂肪、动物性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动)以及肥胖等原因肠癌发病率逐年飙升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我们国家目前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大约是20万人。直肠癌晚期症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肿瘤局部所产生的症状,二是转移灶所产生的症状,三是全身性症状,某种意义上讲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是代谢性疾病。 成人直肠的长度大约12-15cm,虽短但容易发生问题。肿瘤向腔内占位会发生梗阻,造成病人腹胀、腹痛,其轻重与梗阻程度有关。肿瘤疯狂增长造成内部营养补给不足,于是有了溃烂、感染、坏死,病人脓血便、粘液便、大便有坏死物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直肠下段癌也可能出现鲜血便,但以脓血便为多,也可发现粪便固定一侧的凹槽,也可能有下坠、便不尽,病人频繁地上厕所。 女性直肠前有阴道、子宫,直肠阴道瘘在直肠癌晚期时有可能发生,宫颈癌时也可能侵犯直肠。直肠两侧输尿管也很容易受到肿瘤的侵犯,造成输尿管梗阻、肾积水、肾衰竭。直肠大部位于真性骨盆内,空间狭小,而晚期肿瘤侵犯范围较大,占位往往还会带来疼痛,属于癌痛。 直肠癌最容易发生的三大转移部位,肝脏、肺脏、腹膜,其中肝转移发生率在50%-70%,肺转移发生率也在30%多。小的、少的肝脏转移瘤一般不会有明显疼痛、或肝功能影响,随着转移灶增大、增多,肝区疼痛、肝功能变差,如黄疸、腹水形成等。许多肺脏转移灶也没有明显症状,多是检查时发现,若增大、或位置近于支气管可能有咳嗽、咳血丝等情况。直肠癌腹水形成多是由于腹膜转移,腹膜上的癌结节致其吸收功能降低、腹水形成。 癌症晚期全身症状大多相似,消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等,有些病人存在没有规律的低热,也叫癌性发热,可能是肿瘤释放介质所产生的发热。 相比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晚期直肠癌治疗效果不是太好,但它是很容易预防的癌症、易早发现的癌症。低脂肪、动物性低蛋白、高纤维素饮食以及控制体重、运动起来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再就是筛查,约85%的直肠癌病人是腺瘤发展而来,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有足够的时间去干预。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哪些情况可能是肠癌的先兆? 这个题目很好,肠癌需要警惕,因为李医生发现临床上太多的病人肠癌已经是中晚期才来看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李医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中国所有人都能知道肠癌的早期症状,从而在预防肠癌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才达到医学科普的目的。 我们先认识一下肠癌肠癌,一般指的是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以直肠癌为多发。肠癌的5年生存率比肝癌、肺癌等癌症高,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肠癌的治疗意义非常大。李医生见过多例直肠癌早期的患者手术后20年还健在,所以说早期手术治疗很关键。 身体发生哪种变化要小心肠癌?1.大便带血或者擦纸有血。因为有十人九痔的说法,很多人有痔疮,痔疮也会导致大便带血或者便后滴血,痔疮与直肠癌的症状很是相似,从而容易漏诊或者误诊。故有大便带血或者擦纸有血的患者要警惕直肠癌,不要自以为是痔疮就放过它,建议至专业的医院诊断和治疗,外科的大夫可通过直肠指诊的方法区分肠癌和痔疮。 2.黑色的大便或者粘液便。除了进食一些动物的血液制品之外,我们的大便一般不会出现黑色。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黑便说明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上段下消化道出血会导致大便黑色,这种情况要小心结肠癌,需要查清楚病因。另外,体检发现大便隐血实验阳性,也要需要进一步检查。 3.大便性状改变、习惯改变。大便的性状改变包括大便变细、变扁、大便凹槽、便秘、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从而引起习惯的改变,需要注意肠癌,需要完善肠镜检查。 4.腹部不适。长期的腹胀、腹痛、或表现为肠梗阻,以下腹部为主的不适需要警惕肠癌,另外大便的不适感,感觉大便排不干净,里急后重的情况都说明大肠的疾病。 5.全身症状表现。包括体重减轻、乏力、原因不明贫血、或者腹部触及包块等症状,另外晚期肿瘤会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等肿大。 自查有上述症状的情况,都需要查清病因,因为早期肠癌没有特别的经典症状表现,肠癌的确诊需要肠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检查。直肠指征也是便捷查直肠癌的手段之一,因为手指长度有限,上段的直肠癌也没办法触及。 其实,肿瘤靠预防是最好的,没有人想得癌症,因为现在的肿瘤治疗的手段无非是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治疗效果欠佳。预防肿瘤,不能姑息。 如何预防肠癌?1.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疾病,包括肠息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寄生虫病等疾病。 2.饮食结构合理,避免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注意个人卫生,不抽烟、不喝酒,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每天大便通畅。 以上是李医生的观点,欢迎指正和补充。你的点赞、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资讯百科 2022-01-30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直肠癌早期症状和前兆有哪些?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直肠癌早期症状和前兆有哪些?

直肠癌早期症状和前兆有哪些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和前兆,癌肿影响排便或破溃出血时才出现症状。具体症状主要有: 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痛。 2.癌肿破溃出血症状: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有脓血便。 3.肠腔狭窄症状: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初时大便进行性变细,当造成肠管部分梗阻后,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全性肠梗阻表现。 4.癌肿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远处器官引起相应症状: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血尿。侵犯阴道,可出现阴道异常分泌物。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持续性疼痛。晚期出现肝转移时可有腹水、肝大、黄疸、贫血、消瘦、水肿等。 直肠癌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便血80%~90%;便频60%~70%;便细40%;黏液便35%;肛门痛20%;里急后重20%;便秘10%。 本内容由北京肿瘤医院 腹部肿瘤科 主任医师 邢加迪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女性肠癌早期哪六个症状要慎重? 女性肠癌早期哪六个症状要慎重 肠癌一般是指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依其生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不单单只有六个需要警惕的症状。 1.右半结肠癌 (1)腹痛:右半结肠癌约有70%~80%病人有腹痛,多为隐痛。 (2)贫血:因癌灶的坏死、脱落、慢性失血而引起,约有50%~60%的病人血红蛋白低于100g/L。 (3)腹部肿块:腹部肿块亦是右半结肠癌的常见症状。腹部肿块同时伴梗阻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 2.左半结肠癌 (1)便血、黏液血便:70%以上可出现便血或黏液血便。 (2)腹痛:约60%出现腹痛,腹痛可为隐痛,当出现梗阻表现时,亦可表现为腹部绞痛。 (3)腹部肿块:40%左右的病人可触及左侧腹部肿块。 3.直肠癌 (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有肛门下坠感,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痛。 (2)肠腔狭窄症状: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可使大便变形、变细,严重时出现肠梗阻表现。 (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脓血便。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出现以上症状者,应高度警惕结直肠癌的可能,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特需病房 副主任医师 许东奎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直肠癌中晚期症状有哪些? 早期直肠癌症状不明显,但是中晚期直肠癌的症状一般很明显了。常见的中晚期直肠癌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常见的就是大便次数增加,或里急后重,会阴部下坠感明显。排便次数可以一天3次以上,甚至十几次,每次量少甚至没有。所谓里急后重,就是一旦有便意,就比较急迫,去厕所后未必有多少大便。这个主要就是肿瘤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刺激排便感受器,上传大脑后产生频繁的便意。但并不是真正的大便导致便意。 排便困难,大便形状改变:主要是中晚期直肠肿瘤体积较大,导致肠腔狭窄,大便通过受阻。中早期,排便困难不明显,但是中后期,肿瘤变大后导致肠腔明显狭窄,可产生明显的排便困难。大便在通过狭窄的肠段时,形状改变,比如很细或者大便表明带有沟槽。 便血:主要是大便表面附有鲜血,也有类似痔疮的便鲜血。这是由于直肠癌生长的速度大于肿瘤血管的生长速度,产生肿瘤溃烂,大便通过肿瘤摩擦,导致破溃出血。往往时鲜红色,附在大便表面,出血多时,可以类似严重的内痔出血,直接拉血,或者便后滴血。 腹痛:部分直肠癌患者会有,一般时肿瘤堵塞肠腔,大便通过不畅时,肠道蠕动加剧,会导致类似肠痉挛似的疼痛。排便后缓解。 消瘦:这是中晚期患者的常见现象之一,主要是患者排便困难,主动减少进食,营养摄入减少;另一方面,中晚期肿瘤消耗增加。 腹腔盆腔积液:晚期直肠癌可能会有腹腔转移,导致腹腔积液。在腹膜转移初期,形成积液量少,聚集在盆腔底部。女性患者有时合并盆腔炎症,不容易鉴别。当腹腔转移严重,形成中到大量腹水后,很容易诊断腹腔转移,但病情已经很晚。治疗效果不好。 当然,对于晚期直肠癌的其他表现,主要与转移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系。比如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以形成颈部包块;肝转移严重会导致黄疸、转氨酶异常、右上腹隐痛;肺转移导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骨转移会导致骨折、持续性疼痛等。 【张成海医生】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追求真实、客观,普及健康知识,欢迎关注和转发,持续提供有用的医疗健康(肿瘤防治)科普和肿瘤科工作内容。

资讯百科 2022-01-30
几天不拉算便秘?便秘怎么调理

几天不拉算便秘?便秘怎么调理

  爱读科普的同学应该知道,宿便是个伪概念。有人问,不用担心自己没有一天一拉粑粑有毒素,那几天不拉也没事吗?     便秘由于什么原因导致?  通常,正常人每天或隔天会有一次大便,这属于一种相对正常的排便习惯跟规律,如果不符合这种规律,就可能是便秘。便秘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  1、肠道菌群失调。  2、饮食习惯不好。吃得太精细,不爱吃粗粮,食量少饮食不均衡,吃肉多吃果蔬少。这难以保证每日便便的“分量”,以致没得东西拉。  3、经常憋住便意。由于各种原因,在有便意时耽搁了没去排便,然后便意消退,最终引发功能性便秘。  4、排便习惯不好。比如蹲坑的时候不专心,非得玩手机、看报纸,无限拉长如厕时间,蹲半天粑粑还待在直肠里,久久等不到大脑发射信号。  5、不爱运动又不爱喝水。运动太少,意味着结肠蠕动减少,不利于排便。喝水太少,很可能导致粑粑水分不足,而变得干硬,很难被排出来。  6、上了年纪。事实就是老年人出现便秘的状况更普遍。本身身体机能会有所下降,加上活动减少,综合起来就更容易导致便秘。  如何调理便秘?  1、多食粗粮  粗粮富含纤维素,能刺激肠道,加速蠕动,帮助粪便成型,令排便更通畅。另外,需清淡饮食,以防肠道菌群失调。  2、喝足够水  在吃膳食纤维的同时,要配合喝足够多的水,使其发挥润肠的作用。便便含的水分多,会更易排出。  3、适当运动  通过运动促进肠道蠕动,让排便更顺畅。散步、慢跑、做体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坚持合理定期锻炼就好。  4、不憋便意  最好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样可避免便秘发生。有便意的时候就去厕所,不要憋着。  5、别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会令肠道菌群失调,一般症状是导致腹泻,严重可发展为伪膜性肠炎。  两种情况下便秘需要医治 //   一般便秘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喝水等可以改善,但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就需要治疗了:  排便困难:排便很吃力很艰难,粪便干硬像羊粪一样,有时候会便血;不借助其他辅助手法无法排便,比如吃泻药。  排便稀疏:排便时间间隔太长,譬如每周排一到两次,也就是隔三四天再排便,甚至七天、十天才排便一次,那就是严重的便秘症状,这种情况也是需要治疗的。

疾病调理 2021-09-03
半素食比全素更能预防大肠癌

半素食比全素更能预防大肠癌

  现代年轻人爱吃烧烤类食物,蔬果摄取量普遍不足,大肠癌风险环伺而不自知。台湾癌症基金会指出,国内有71万的年轻人恐有大肠瘜肉的风险,而大肠息肉正是大肠癌的前身。多多摄取蔬果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前提,而美国研究显示,食用鱼类加蔬果的半素食者,比全素者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还要低,那么一般人应该怎么吃,才能远离大肠直肠癌?美国营养师提出6种食物,包括燕麦,教你吃出健康。   研究:食用鱼类+蔬果的半素食者,罹患大肠癌风险比全素者低  根据美国杂志《女性健康》(Women's Health)报导,为了厘清食用大量蔬果的素食者与罹患大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之间的关联,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针对77,000名成人进行饮食行为追踪,7年之后发现,和一般吃肉的受试者相比,全素者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率少了20%,而除了蔬果也食用鱼类的半素食者,更是减少了43%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对于罹患大肠癌的患者来说,必须避免油炸和高脂食物,还要避免红肉、加工肉品、坚果类,并且多补充富含纤维素与矿物质的蔬果。针对一般人想要预防大肠直肠癌,除了少吃含有硝酸钠的加工肉品和精制糖类,《女性健康》也访问了一些营养专家,指出有6种食物也有预防大肠癌的效果,对于比较少摄取蔬果的外食族和年轻人来说,可适量补充。  美国营养师建议:6种食物预防大肠直肠癌  1.鱼类  美国康乃尔大学威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的临床教授盖纳(Mitchell Gaynor)指出,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比如鲑鱼、鲔鱼可以降低肠道发炎的机率,进而降低发展成肠内肿瘤的可能性。  2.橄榄油  除了鱼类之外,盖纳还表示,橄榄油含有丰富的Omega-2脂肪酸,也可以降低肠道发炎情况,因此同样具有预防大肠直肠癌的效果。  3.番茄  盖纳建议的第三种食物是番茄,因为当中富含的茄红素可以降低大肠直肠癌的发生机率,而煮过的番茄可以释放更多茄红素,因此在吃番茄之前先煮过会更好。  4.燕麦  当食物停留在消化系统中的时间越长,人体从中吸收到的毒素就越多,而纽约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癌症中心营养学家费兹吉波(Jennifer Fitzgibbon)指出,燕麦当中富含的纤维素可以帮助食物加速通过消化道,减少食物毒素造成DNA病变的可能性。  5.豆类  费兹吉波也指出,黑豆、肾豆(kidneybean)、花豆(pintobean)等豆类,除了含有对肠道相当重要的纤维素,也富含叶酸,可以帮助修复消化道中的异常DNA,对打击大肠直肠癌有帮助。  6.姜黄 //   姜黄是印度咖哩的主要香料,这种植物的根茎中含有姜黄素;费兹吉波表示,姜黄素不但可以保护消化道,还能预防以及降低大肠直肠癌的蔓延。  想要预防大肠直肠癌,多吃天然蔬果是不二法门,记得遵循“蔬果579”原则,也就是小孩每日5份、女性7份、男性9份,另外还可以多多食用上述食物,加强预防效果。此外,谨记少吃红肉、尤其避免烧烤和油炸的肉品;晚餐也不要吃太饱,以免食物在消化系统中停留太久产生毒素,才不会让大肠直肠癌找上你!

饮食文化 2021-08-05
吃红肉可能增加恶化肠道环境细菌

吃红肉可能增加恶化肠道环境细菌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奥本多夫医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联合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从物种、功能及生态群落上展示了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关联特征,对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潜在影响力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红肉的摄入量与造成肠道环境的恶化的细菌(MLG)正相关,而水果、蔬菜的摄取量与这类细菌则是负相关,这为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解释红肉、蔬菜及水果的摄入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

健康饮食 2021-07-28
膳食纤维有防病治病功能 膳食纤维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

膳食纤维有防病治病功能 膳食纤维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

经常能看到各类辟谣,一些被我们奉为“防癌圣品”的食物,其作用好像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但在大家的印象中,谷物和粗粮好像对于预防结直肠癌作用是很大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其实,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不仅仅是重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防病治病功能,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膳食纤维其实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是不容易被消化的多糖成分,可分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可在水中溶解,吸水会膨胀,并且可以被大肠中微生物酵解的一类纤维,主要是果胶、植物胶等,多存在于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食物中。非可溶性膳食纤维是不能溶于水的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三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表皮质和未加工的麸质、全麦、谷物、豆类、根茎类、果皮等食物中。 2017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很有可能”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要知道,这已经属于非常高的评价了。 实际上,高膳食纤维饮食是否真的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仍存在着争议。一方面,有分析结果显示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17%的结直肠癌风险。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摄入膳食纤维不能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也有研究认为,患结直肠癌风险性与摄入膳食纤维增加无关。而有的研究结论甚至认为膳食纤维能预防结直肠癌的观点已误导人们多年,过多摄入膳食纤维对身体有害。 首先,膳食纤维不仅仅是重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例如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可以抑制血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从而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脑血管病;其次,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可减少餐后血糖及胰岛素的浓度,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膳食纤维还可以通过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重量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膳食纤维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包括多个方面: ①由于膳食纤维的吸水性较强,吸收大量的水分后,会相应地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从而从客观上稀释了肠内致癌物质的浓度,降低了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②纤维素能使排出的粪便量多,缩短食物及残渣通过胃黏膜的运转时间,加快肠腔内毒素的通过。低纤维膳食使结肠运转的时间增加,部分原因是结肠中胆汁池的增大。 ③膳食纤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抑制致癌物质对细菌的作用,包括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抑制致癌物质的活性及致癌物质与组织接触后发挥抑制作用等。 ④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结直肠癌的病原,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⑤可以吸附肠道内的促癌物质。植物性食物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在豆类、水果、粗粮、菌藻、坚果类的食物中含量较多。每100克的食物里膳食纤维含量高于2克的都是高纤维食物,越天然的食物膳食纤维保存得越多。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营养学会推荐我们每天最好是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近年来非常受欢迎,因它可以“清洁肠胃”、“防止脂肪堆积”、“缓解便秘”,受到了不少爱美人士和中老年人的喜爱。芹菜中可以看见的细丝,就是最直观的膳食纤维。但其实,膳食纤维多种多样,它对肠胃的保健功效也因人而异。总结起来,以下三个误区几乎人人都有。 误区一:口感粗糙的食物中才有纤维。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不可溶性纤维主要存在于麦麸、坚果、蔬菜中,因为无法溶解,所以口感粗糙。主要改善大肠功能,包括缩短消化残渣的通过时间、增加排便次数,起到预防便秘和肠癌的作用,芹菜中的就是这种纤维。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燕麦等都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能够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使餐后血糖平稳,还可以降低血降胆固醇水平,这些食物的口感较为细腻,但也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误区二:纤维可以排出废物、留住营养。膳食纤维在阻止人体对有害物质吸收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过多的膳食纤维,很可能把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带出体外,从而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吃高纤维食物要适可而止,儿童尤其不能多吃。 误区三:肠胃不好的人要多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确可以缓解便秘,但它也会引起胀气和腹痛。胃肠功能差者多食膳食纤维反而会对肠胃道造成刺激。对成人来说,每天摄入25—35克纤维就足够了。 膳食纤维注意事项 膳食纤维理想的摄入量是每天不少于35克。如果食物选择得恰当,很容易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补充。在营养本不丰富的饮食中加入麦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其原因是麦鼓中含有大量的肌醇六磷酸,这是一种抗营养物质,它会降低身体对包括锌在内的各种矿物质的吸收。总之,最好还是从大量不同的食物来源中获得纤维,这些食物来源包括燕麦、小扁豆、蚕豆、植物种子、水果以及生食或轻微烹制的蔬菜。蔬菜中大部分的纤维在烹制过程中都被破坏了,因此蔬菜最好还是生食。

健康饮食 2020-01-26 18:46:02  
治疗直肠炎的偏方有哪些

治疗直肠炎的偏方有哪些

直肠炎的症状 1、腹泻 这是直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明显的症状,常常会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很长总是痊愈不了,症状轻的可以出现每天2-5次,严重的甚至是出现20-30次,粪便的形态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可以出现软便、稀糊状、水样等,大便的会出现带血的脓样便,有的甚至表现为痢疾样的脓血便,通常会在早晨起床或者是饭后出现大便,有时候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2、消化不良 这种症状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主要是会出现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厌食等。 3、里急后重 这种症状就是平常所说的出现了便意但是却排泄不出。 4、腹痛 腹泻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腹痛,在大便后腹痛会减轻,腹痛一般来说是胀痛为主,大多数发生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出现持续隐痛的患者也比较多见,直肠炎比较轻的人不会出现腹痛。 5、便血 比较轻的患者可以出现脓血出现在大便的表面,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献血下流,甚至是出现休克。 治疗直肠炎的偏方有哪些 1、大蒜瓣2~4个,加白糖适量,捣烂,用开水冲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一、两天即愈。 2、慢性肠炎、腹泻:小麦面粉一斤,放锅内炒到焦黄,每次一两,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早晚饭前服,3~5天有特效。忌吃香蕉、柿子、油腻。 3、针对直肠炎腹泻:小麦面粉一斤,放锅内炒到焦黄,每次一两,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早晚饭前服,3~5天有特效。忌吃香蕉、柿子、油腻。 4、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10-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偏方大全 2017-10-14 16:53:20  
菊花残满腚伤 痔疮久病不治会演变成直肠癌

菊花残满腚伤 痔疮久病不治会演变成直肠癌

便血、痔疮,久病不治会演变成直肠癌吗?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了解一下。 从趋势上讲,实际上所有的疾病都有可能演变成癌,但是,并不是有了痔疮就一定会有直肠癌。 不要认为所有的肛门便血都是痔疮,临床上有许多晚期的肿瘤患者,一年或两年以前就有便血,但是自己诊断是痔疮,贻误了病情,所以发现便血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癌变与痔疮的关系,为什么会得痔疮,癌变与痔疮有什么联系,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近期有很多痔疮患者都在咨询“如果长期患痔疮不治疗是否会癌变?”。对此,专家介绍,痔疮不治一般不会癌变,但是也有极个别发生癌变的案例,因此,痔疮患者应及早治疗。 痔疮从发病机理来看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这是因为痔疮是直肠肛门部位壁内静脉丛扩张、弯曲、隆起成团的一种静脉瘤,或是静脉血管团,是一种良性瘤。而癌性肿物是由于细胞分化不成熟,而过度增生形成的。在病理及其临床表现上有本质区别。但在临床上也常见痔疮患者合并直肠癌或结肠癌,这是由于患处本身发生恶变所致,与痔疮无关。但是这样的情况最容易误诊,因此有便血症状的患者建议最好常规做纤维结肠镜检查,以免使大肠癌漏诊。即使有时痔疮发生癌变,也是由于痔疮粘膜糜烂,长期感染,特别是感染绿脓杆菌,反复发作,以及肛门周围脓肿、肛瘘,久治不愈所致,应当属于痔疮的并发症状。 由此可见,痔疮本身并不能诱发癌变。患者不要谈到便血或摸到肛门口有小肉赘,就大惊失色,谈癌色变,也不要满不在乎,自认为就是痔疮,无关紧要,因而漏掉重要疾病的诊断而耽误治疗。 痔疮久病不治会有什么危害? 大家对痔疮都不陌生,这是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患病后对患者伤害比较大,很多人对痔疮不是很了解,以为是小病而拖延不治,专家指出,痔疮久病不治会给患者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及时治疗很重要,怎样快速治疗痔疮?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一、缺铁性贫血 因为患者贫血长期便血极易造成。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体征,贫血略重,会出现或进步更快,慵懒的苍白、食欲不振、心悸、心跳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容易激动、兴奋、烦躁等。 二、引发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长期便血导致肛门脓肿、肛门感染,一旦形成肛裂,细菌、毒素、脓栓就容易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毒血症、浓毒血症。 三、内痔脱出形成嵌顿 长时间的痔核嵌顿,还会出现坏死、感染,进一步加重肛门局部水肿,加重痔核的嵌顿。 四、可诱发直肠肿瘤 痔疮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病人的病情不断恶性生长的细胞基因的疾病领域变化导致直肠癌的生成。 五、引发妇科疾病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因为肛门和阴道近,痔疮出血或炎症往往导致细菌繁殖,入阴道,导致炎症的部门妇科。 痔疮久病不治会有什么危害?以上就是专家对痔疮危害的相关介绍,由此大家对痔疮应该比较清楚了,希望对大家治疗疾病带来帮助。专家指出,痔疮对患者伤害比较大,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就医,拖延不治或盲目用药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您对怎样快速治疗痔疮还有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专家。 诊断直肠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直肠癌以后,需要做的是一些简单、经济、对病人伤害小的检查。比如,首选应该做肛门指诊,其次就是结直肠镜,结直肠镜是检查结直肠肿瘤最直观的一种方法。 当然还有一些影像学的检查,比如CT或者核磁共振,通过三维合成,能起到部分肠镜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先进的成像技术也不能代替肠镜的检查。

常见疾病 2019-02-24 21:43:18  
常吃快餐小心直肠癌!

常吃快餐小心直肠癌!

引起直肠癌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在直肠癌患者家庭中,有很多都有癌肿的家族史,也有不少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胞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史。这种直肠癌的病因较为常见。 2、常吃快餐致直肠癌 快餐食品包括汉堡、炸鸡、牛肉饼、炸薯条、碳酸饮料等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少纤维素而着称,容易吸收而很少残渣,在西方倍受大众青睐。又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上班族喜爱。但高脂肪膳食促使肝胆汁分泌增多,胆汁中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厌氧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脱氧胆酸及石胆酸,而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是促癌物质,日久刺激便形成直肠癌。因此,如果有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又缺乏运动,那么直肠癌很容易找上门。 3、腺瘤癌变 瘤性息肉可癌变,腺瘤可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3种类型。管状腺瘤发生率高,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腺瘤中有遗传性的家族性发性腺瘤,被视为癌前病变,一般在30岁以后发病,但也有在20岁以前发生癌变者。 4、饮食因素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所谓西方饮食被认为与直肠癌发生有关。西方国大肠癌高发地区,直肠癌发生率高,与此对比是南非斑替氏族摄取的是低脂肪而富有纤维素的粗糙食物,直肠癌发病率低。这些居民如移民至直肠癌高发地区,饮食结构改变,则发病率随之增高。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使粪便中甲基胆蒽物质增多,可引起胆酸分泌增加,被肠道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不烃,此两种物质均为致癌物质。纤维素量减少,又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减慢,使这些致癌物质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增加,而导致癌变机会增多。 5、不规律生活方式 如今生活、工作压力大,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工作原因,加班熬夜、喝酒应酬等事务繁多,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可致人体生物钟紊乱,体内毒素堆积,代谢物质无法正常排出,长期积存于体内导致肿瘤的发生。 6、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等由于肠粘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粘膜沉积,慢性炎症刺激致癌变。 7、久坐不运动 白领一族需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工作,不正确的坐姿更会加重腹腔充血;且长时间坐着可引起腹胀、便秘,如果不能每天清除,较长时间累积在肠道,粪便内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对肠黏膜造成伤害,从而诱发癌变。 如何预防直肠癌 1、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2、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3、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4、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5、少吃烟熏食品,油炸食品,过于辛辣,刺激性太强,不好消化的食品: (1)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 (2)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粘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

常见疾病 2017-10-08 21:41:2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