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喜
棒约翰查出福喜肉后又曝过期面团

棒约翰查出福喜肉后又曝过期面团

  现场发现50多个过期面团   前天上午,记者和浦口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位于大桥北路新一城的“棒约翰”店。调查人员一进店就在制作间发现了问题,现场加工比萨饼的工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口罩。  记者在现场粗略地数了一下,大概有13个铁盘里放有发酵面团,每个盘里的面团大小和数量不等。其中,有5个铁盘的标签上印有生产日期7月19日,有效日期7月26日,而记者采访的时间,已经是7月28日的下午了——也就是说,这5个铁盘里放的发酵面团是过期的,并且过期了两天多。  记者数了一下这5个盘子里的面团,共有50多个,包括45个小号面团;5个中号面团;2个大号面团。这些过期的发酵面团,表面黏糊糊的,有的上面还有大的空气泡泡。在现场还能闻到面团散发的味道。  见记者拍照,店里一名值班经理马上对记者解释:“这些产品是没有问题的。”  据了解,按照要求,过期的食材,必须有专门的处理渠道和途径,放在冷库里和备用的食材放在一起,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于这个问题,“棒约翰”的值班经理告诉记者,过期面团主要用来给新员工练习的,自己的店里场地小,晚上打烊的时候,员工们就将这些材料一起放进了冷库里面。  销售记录显示,在这些问题面团的生产时间里,店里已经销售了几十张比萨饼,但这名值班经理拒绝承认店里曾使用这些比萨面团制作比萨。  不过,细心的调查人员发现,在比萨制作间有同样批号的面团。面对调查,一名员工承认,他们早上刚刚使用了过期面团。“棒约翰”值班经理随即表示,最近新来员工比较多,对操作流程不是太熟悉,可能存在误用过期面团的情况。  “福喜肉”之后的过期面团  执法人员表示,类似这样的狡辩言词,他们一般都不会采信。  那究竟是误用,还是另有原因?调查人员在检查面团进货表、销售表以及库存数量时发现三者之间的数字有较大的出入。面对证据,这位经理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订货经理失误,货订多了,过期面团昨天按理应该全部处理掉,而实际上用掉了,做了比萨,一共42个。  随后,浦口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执法人员对这家“棒约翰”的冷库、制作间的原材料,全部登记造册、拍照取证,并要求对方尽快设置“退货区”,专门区分摆放过期食材。  浦口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副局长表示:前几天刚刚在这家“棒约翰”比萨店查获了上海福喜的产品,并根据要求进行了封存。就在他们部署具体要求的阶段,没想到,“棒约翰”依然使用过期原材料制作食品。而在随后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肉制品可能存在过期变质的迹象,随即通知疾控中心前来取样。  张副局长称,接下来他们会对过期原材料进行化验,同时对已经卖出的比萨进行追踪核查。  来头不小的“棒约翰”  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棒约翰也“来头不小”,以下是记者搜索到的棒约翰介绍。 //   “它是世界三大比萨品牌之一,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为了制作出新鲜味美、口感独特的比萨饼,棒约翰使用地道材料、独特工艺和高要求标准制作饼体,获得了顾客的一致认可。棒约翰自1984年开设第一家比萨餐厅以来,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品牌的承诺“更好的馅料,更好的比萨”。如今,棒约翰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高品质比萨的代名词,并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印度等地已经开设了超过4000家连锁餐厅。”  洋快餐也接连出现问题,再度拉响了食品安全制度的警钟。

健康饮食 2021-08-30
洋产品为何敢在中国“横行”

洋产品为何敢在中国“横行”

  作为麦当劳、必胜客等众多国际知名快餐企业的上游供货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因大量使用过期肉激起民愤,而其母公司,正是拥有105年历史的美国福喜集团。最新调查显示,该公司多年来“一贯如此”地使用过期原料,随意篡改生产数据,且受公司高层指使。   过期的臭肉,轻松通过企业的监管,被摆进以“安全、营养”著称的洋快餐店,而“过期肉优先供给中国市场”的指示,更是让本来信任着这些商家的消费者伤透了心。  这些年,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国际知名品牌,一看到“中国”两字就频繁变脸,干出一些肮脏的勾当:贩卖劣质品、使用过期肉、内外两标准、曝光不认账……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公然造假,底气何在?  首先,国人对洋品牌有着特殊的“厚爱”。不少人认为进口商品就是优于国货,盲目“迷信”洋品牌;其次,相关部门“重名气轻监管”的行为导致洋品牌有恃无恐。“免检”、“免税”等优惠政策,使得一些洋品牌的生产、监督等几乎到了只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再次,质量监管流于形式。试问一个在今年2月份还被评为“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的企业,为何仅在媒体的监督中就被曝出如此严重的问题呢?最后,政府职能部门的失职、相关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管环境的欠缺,出事企业不会受到“致命”惩罚,都让洋品牌敢于“耍大牌”。 //   不管是否是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任何品牌只要来到中国,就应该和国内商品一样接受监督,不能因其名气大,就疏于管理。监管部门要摒弃“崇洋”心理,杜绝洋劣质产品的出现,建立起良好有序的监管环境。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举报维权等都应不断升级,逼迫企业不断提高标准,完善流程。而国内消费者,也应在此类问题上不盲目轻信,以真正“上帝”的姿态获得尊重。  福喜事件是导火索,不断发酵的是对监管流程和洋品牌的质疑。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国外企业带进来先进的经验,而不是把中国当成洋劣质产品的垃圾桶。那句“每一口都安心”的广告语,希望不会真的变成“每一口都安息”。

健康饮食 2021-08-30
上海查实福喜问题食品5108箱 查明9家公司使用

上海查实福喜问题食品5108箱 查明9家公司使用

  上海市食药监局22日表示,初步调查表明,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并查实了5批次问题产品,涉及麦乐鸡、迷你小牛排、烟熏风味肉饼、猪肉饼,共5108箱。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发现公司的一些违法行为,并非某个人的行为,而是公司有组织的一个安排。”  食药监局还通报,已紧急约谈22家下游食品流通和快餐连锁企业。初步查明,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棒约翰、德克士、7-11等连锁企业及中外运普菲斯冷冻仓储有限公司、上海昌优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上海真兴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等9家企业使用了福喜公司的产品,目前已封存相关产品总计约100吨。  “执法人员20日晚间过来时,穿着制服,开着执法车,拿着执法证,为什么保安要阻拦一个多小时?”  “对于媒体曝光的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等情况,这件事情你们核查了吗?”  “拿你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记者反映的、看到的、拍到的照片相对照,哪些是违反了你们原来规定的?”  这也是22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再次约谈福喜投资方、欧喜投资中国区深加工部总经理杨立群时,一开始就抛出的三个问题。  ——核实身份需要1个多小时?  杨立群解释称,那时正好是周末的晚上,保安看到这事后汇报给当时不在场的公司领导,但只说是现场来了很多媒体,因此公司决定:状况还不清楚,如果是媒体朋友的话,暂时不要进去。“当我们知道了是政府执法人员的时候,就立刻放行了,这里面的确有一个时间差。”  让人难以信服的是,在现代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面对手持执法证、开着执法车、身穿制服的执法人员,核实到访的究竟是“媒体记者”还是“执法人员”,居然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  ——“违反了法律、制度和公司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都不可原谅。”  针对质量体系,杨立群说,公司有着明确严格的管理体系,正在深度挖掘执行过程中的精准性和全面性。大的食品管理体系框架文件是全面的,需要特别关注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出现在哪里。  这种说法,阎祖强表示不能接受。“企业应该是以诚信为底,以法律为中心。违反了法律、制度和公司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都不可原谅,用纠偏和精准度都不能接受。”  阎祖强要求企业调查组提交书面报告,依法配合上海市食药监局的调查,不得隐匿和销毁证据,不得掩盖事实,不得篡改生产记录、档案、过程,如果一经发现有上述等行为,将严肃依法加重处理。  ——“并非某个人的行为,而是公司有组织的一个安排。”  就在21日晚间,处于舆论漩涡的福喜集团发布声明称,已经成立调查小组,管理层相信,“本次事件是一起个体事件,集团愿为整个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对此,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公司的一些违法行为,并非某个人的行为,而是公司有组织的一个安排,所以我们初步暂定这么一个结论。对于这些所谓的过期食品的处置,公司有一套相应的制度,有相应的记录,所谓的制度也好、记录也好,都是与我们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上海福喜质量部经理在被约谈时也曾明确表示,对于过期原料的使用,公司多年来的政策一贯如此,且“问题操作”由高层指使,并称至少厂长以上的同意才能实施。  ——仍然没有收到来自福喜公司内部调查组的调查报告。  福喜集团又是如何承担全部责任的呢?上海食药监局表示,截至22日16时,仍然没有收到来自公司内部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或者公司对这些质疑的结论和意见。 //   “为了最大程度谋取暴利,将不合格的产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涉案人员操作起来驾轻就熟,这绝非是一种偶然或者个体的行为,一经查实应严惩重处。  至于有组织的行为源头究竟在哪里?违法行为持续了多长时间?上级集团是否知情?这些问题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

健康饮食 2021-08-3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