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糖饮料
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

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

无糖饮料并不是真的无糖。无糖饮料在生产中,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口感,会额外添加人工甜味剂来改善产品的口感,而这也是无糖饮料有甜味的原因所在。这种人工甜味剂,是一种不会被人体代谢吸收的低热量代糖。 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 无糖饮料是指不含有淀粉水解的糖类(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但而采用甜味剂作为糖替代品的饮料。 常见甜味剂一般可分为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两种,其中天然代糖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甜菊糖苷等,而人工代糖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 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都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

生活妙招 2021-11-06
无糖饮料为什么喝起来是甜的

无糖饮料为什么喝起来是甜的

无糖饮料喝起来是甜的是因为添加了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是一种代替蔗糖的食品添加剂。无糖饮料就是不含蔗糖等淀粉水解糖类的饮料,一般采用糖醇或者低聚糖等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 无糖饮料为什么喝起来是甜的 人工甜味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代替蔗糖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大部分人工甜味剂几乎不被人体转化,因此被人们称为无热量的糖。 中国是甜味剂消费和生产的大国,中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 糖精、甜蜜素和安赛蜜都属于磺胺盐类,是完全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其中,安赛蜜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安赛蜜能够发生轻微的水解。

生活妙招 2021-11-06
无糖饮料有哪些

无糖饮料有哪些

无糖饮料有苏打水、木糖醇饮品、茶类饮料等。无糖饮料是指不含蔗糖即淀粉水解的糖类,比如葡萄糖、麦芽糖等,一般采用糖醇和低聚糖等不会升高血糖浓度的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如茶类饮料中的绿茶、花茶、乌龙茶、大麦茶等。 无糖饮料有哪些 在无糖饮料中,最提倡喝茶类饮料。茶类饮料若不添加蔗糖,是不含糖的。此外茶类富含防止老化的谷氨酸、提高免疫力的天冬氨酸等,对身体有益。 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的替代品。

生活妙招 2021-11-06
含糖饮料有哪些

含糖饮料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的含糖饮料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碳酸饮料、奶茶饮料、运动饮料、果汁饮料等。这些饮料基本都含有单糖或多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规定“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建议适量饮用。 含糖饮料有哪些 奶茶、果汁等饮料,一般奶与茶以及果汁在饮料中的占比重不大,剩余的部分大多都是糖、各类添加剂、水。 在权威机构公布的相关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标注了低糖、少糖、低糖乃至去糖或无糖的饮料,都是含有糖的。

生活妙招 2021-11-06
常吃砂锅炖菜不易消化且伤身

常吃砂锅炖菜不易消化且伤身

饮食文化 2021-08-22
过量饮用甜饮料增子宫癌风险

过量饮用甜饮料增子宫癌风险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过量饮用可乐、果汁等含糖甜饮料易致子宫癌发病风险提高。该研究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井上真希-Choi(音译)等人进行,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杂志《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预防》2013年12月刊上。   井上真希等研究者以绝经女性23039人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了她们的含糖饮料及果汁饮料、不含糖饮料、甜点、淀粉、白砂糖等食物的进食情况,从1986年到2010年进行了为期24年的追踪调查,分析了甜食进食情况与子宫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在排除了可能导致子宫癌的其他相关要素后发现,含糖饮料饮用量越多,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就越高。将饮用量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分为五组后,喝得最多的一组对象子宫癌发病风险是不喝含糖饮料小组的1.8倍。 //   尽管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与白砂糖摄入之间也存在关联,但出现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上升的只有受女性雌激素影响的“Ⅰ型(雌激素依赖型)”,而不受雌激素影响的“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的子宫癌发病风险则与白砂糖摄入量无关。  含糖饮料饮用过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过去也曾有媒体曝出含糖饮料在一年内导致18万人丧生。因此,研究者认为,各国政府都应该对含糖饮料的贩卖加以限制。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健康饮食 2021-07-31
果糖饮料为何越喝越饿

果糖饮料为何越喝越饿

  如今,果糖作为一种甜味配料,被添加到食品中,如饮料、糕点等。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比葡萄糖更健康。然而,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葡萄糖相比,果糖不会产生饱腹感,更容易引起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召集了24名志愿者,让他们喝下果糖饮料后过一段时间,请他们描述自己的饥饿程度,并通过大脑扫描来观察其对诱人的食物图片的反应。几天后同样的试验继续进行,唯一的不同是将含果糖的饮料换作含葡萄糖的饮料。 //   结果显示,喝了果糖饮料的人回答感觉更饿,而大脑扫描也显示当他们在观看高脂食品图片时,大脑“奖赏中心”活动更为活跃,这增强了当事人想吃东西的动机。  需要说明的是,水果中虽然也含有果糖,但同时还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不会带来上述问题,并且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属于高营养素密度食物。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的果糖并不是从水果中提取的,而是用淀粉加工而来的,被大量添加到饮料和糕点等低营养素密度的食物中。这些果糖被吸收后,大部分经肝脏变成葡萄糖,也会产生热量或合成脂肪。另外,果糖还会促进内源性尿酸的合成,对痛风病人不利。因此,总体来说,果糖并不是一种健康配料,大家买食品时要仔细看配料表。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含糖饮料比含糖食物更有害 吃糖太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含糖饮料比含糖食物更有害 吃糖太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含糖饮料是很多年轻人的最爱,一口肥宅快乐水下肚,又甜又爽,快活似神仙。不过,含糖饮料虽好喝,但喝多了却容易诱发多种身体问题,如肥胖、糖尿病等。最近,新西兰就有研究显示,含糖饮料比含糖食物更有害!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新研究:含糖饮料比含糖食物更有害! 在人们的印象中,含糖饮料与含糖食物一样,都是容易致胖但却总能让人欲罢不能的食物。含糖饮料VS含糖食物,到底哪个更有害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含糖饮料比含糖食物更有害! 研究人员表示,含糖饮料中的糖比固体食物中的糖更易引起有害的代谢变化,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无独有偶,2018年11月,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也显示,含糖饮料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后果,比其他天然含糖食品更糟糕。 所以,可乐、奶茶等含糖饮料虽然能让你获得短暂的快乐,但却不利于健康。 吃糖太多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在化学上,糖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构成,由于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糖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同时还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适量食用糖对人体健康有利,但如果糖摄入过度,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1、引起肥胖 人体对糖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如果糖摄入过多,则人体无法吸收完全,多余的糖就会转化为糖原,贮存在身体中,进而引起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2、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虽然吃糖太多与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过度吃糖会引发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有研究显示,长期摄入含糖饮料可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对胰岛素有负荷性冲击,可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3、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曾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称,随着糖的分量摄取的多少,人们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高糖饮食引起的肥胖、炎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和高血压,其实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4、加速皮肤老化 糖很喜欢“勾搭”人体中的蛋白质,当糖与蛋白质结合后,会出现“糖化反应”,从而产生一种复杂的化合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这种物质会抑制身体里的抗氧化酶,加速皮肤老化。 常见糖的分类 根据糖的精制程度、来源、形态和色泽,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精制白砂糖:简称砂糖,为粒状晶体,根据晶体的大小,有粗砂、中砂、细砂三种。特点是纯度高、水分低、杂质少。国产砂糖含量高于99.45%、水分低于0.12%,并按标准规定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均适用于面包和面点生产用。 二、粗砂糖:属于未精制的原糖,纯度低、杂质多、水分大、颜色浅黄,如国产的二号糖和进口的巴西糖、古巴糖。 三、绵白糖:晶体细小均匀,颜色洁白,质地软绵,纯度低于白砂糖,含糖量98%左右,水分低于2%,因成本高,用于高档食品。 四、赤砂糖:粒状晶体,颜色棕黄色,杂质较高,但可作特殊用途。 五、红糖(片糖、黄糖):一般由土法榨制得,杂质最多,纯度最低,但有其特殊风味及其在烘焙中着色快,也有一定的应用。 六、红糖粉:纯度比红糖高些,且秤取方便,比红糖使用量大。 七、冰糖及冰片糖:不方便秤取,成本高、应用较少,且限于高档食品。 八、葡萄糖粉及葡萄糖浆:由淀粉通过酶催化或在酸存在下经水解作用得到葡萄糖浆再经喷雾干燥后即得粉状葡萄糖,一般含水8%。 九、麦芽块及麦芽糖浆:由大麦、小麦经麦芽酶作用水而得,我国生产的成品一般称饴糖。 十、转化糖浆:由蔗糖与水在盐酸存在下,加热制得。其特点是粘度低、透明好。是做广式月饼的必须原料。 十一、果葡萄糖浆(异构糖浆):把转化糖浆中的一部分葡萄糖在葡萄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果糖。工业上生产的果葡萄糖浆其异构转化率在42%,此时的甜度与蔗糖相等。若再提高转化率,则可得到更高的甜度。 十二、蜂蜜:植物蜜腺的分泌物、甜度较高,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单糖,且有特殊风味。 十三、糖蜜:糖厂制糖时,糖浆经浓缩后剩下的母液,杂质最多。但具有特殊的香味,生产全麦面包时常有采用。 十四、焦糖是一种糖食,以接近或超过115℃的温度熬煮白糖,使呈现浅黄色近乎咖啡色,并带有焦香味,即得焦糖。一般用做布丁的时候才使用。多吃有害。

饮食误区 2019-12-16 16:43:04  
无糖饮料就健康吗 无糖低糖饮料不能代替水

无糖饮料就健康吗 无糖低糖饮料不能代替水

现在超市很多饮料都贴着无糖的标签,无糖就健康吗?下面,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为你介绍甜味剂对健康的损害。 甜味剂对健康的损害 ○经常吃甜味剂,人对甜的感觉就会调整到更高的水平,也混淆了人对食物热量的感觉,会增加食量,不利于减肥; ○一些饮料中必须添加的色素、香精、甜味素,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破坏其稳定性,损害智力发育; ○我们每天应该喝1200~1500毫升的水,这个是不能用饮料来替代的。把饮料当“水”喝,容易导致亚健康。 号称无糖的只使用阿斯巴甜的零度可乐,已经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一年左右了。由于广告铺天盖地,加上可乐的受众分布极广,这种饮料很快风行起来。 在零度可乐的配方中,成分有水、二氧化碳、阿斯巴甜色素、磷酸、柠檬酸钠、苯甲酸钠、香精、咖啡因、蔗糖素等。这其中,仅阿斯巴甜含有一点点热量,但含量很低。这样的饮料,基本不提供任何营养,只为了解渴或解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乳饮料、碳酸饮料、橙汁饮料、茶饮料中,无糖或者低糖饮料的比例少得可怜,除了零度可乐,只有几款苹果醋等饮料标注了低糖或者无糖。而超过一半的口香糖都使用了木糖醇等糖代品调节口味。 在这些低糖或者无糖的食品中,使用最多的糖代品是“阿斯巴甜”、“木糖醇”、“甜味素”……这些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破坏其稳定性,损害智力发育。专家提醒到,成年人每天应该喝1200~1500毫升的水,这个是不能用饮料来替代的,如果长期把饮料当“水”喝,就会导致亚健康。 甜味剂其实都是欺骗味蕾 一般而言,人们日常生活里所用的糖指的是蔗糖。蔗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糖会让人胖,更重要的是糖会提高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危害他们的健康。 而这种零度可乐,用的是一种叫做阿斯巴甜的甜味剂,它是一种糖的替代品。甜味剂会通过欺骗人的味蕾,让人觉得它是甜的。现在大家见得比较多的木糖醇,也是一种甜味剂,内分泌科在对糖尿病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偶尔就会用到木糖醇等甜味剂来调节不能使用糖的病人的口味。 在众多的甜味剂中,糖精是明确有害的,被限量使用。阿斯巴甜存在争议,但是国家已经公告,在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蔗糖素是一种新的甜味剂,比较安全,成本也较高。还有一些标注“甜味素(含苯丙氨酸)”的食品,则暂属于标注不清。 不含糖,不含热量,就可以经常吃吗? 其实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糖或低糖对他们的不良影响的确会更小,比含糖的饮料好多了,但这也不是能无限制食用的理由。 研究发现,人对吃的东西有心理上的判断:甜的东西一定热量高。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人吃了很甜的东西后,饭量会自然减少。甜味剂是甜度比蔗糖高百倍又不含有任何热量的化学物质,过甜而又没有热量,混淆了人多年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对食物的感觉。经常吃甜味剂,人对甜的感觉就会调整到更高的水平,就是说人就会感觉吃一般糖的时候,糖甜度下降了,同时也混淆了人对食物热量的感觉,饭吃得反而更多了。所以,食品饮料里的甜味剂对减肥是没有好处的。对于这些使用代糖的食物,专家们不主张经常吃,饮料更要慎喝。 无糖低糖饮料不能代替水 其实,在营养学家的观点里,喝水才是最健康的。 目前为了保证口感,饮料中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糖,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的包装必须把含糖量说清楚,因此厂商大多故意对含糖量遮遮掩掩。 一般来说,饮料的含糖量在10%左右,如果喝一罐330毫升装的易拉罐可乐,就相当于吃了两大勺白糖。小孩子若饭前喝了,基本上就半饱了,饭就不用怎么吃了,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身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阻碍生长发育;如果饭后喝就等于增加了热量,导致小孩子发胖。 饮料含有的很多物质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比如,碳酸饮料喝多了会损害牙齿、影响视力,导致代谢性疾病,还会消耗体内的钙,让女人骨质疏松。而一些饮料中必须添加的色素、香精、甜味素,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破坏其稳定性,损害智力发育。如果无法抗拒饮料的诱惑,在某种程度上说无糖饮料比含糖饮料好一点。 但是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每天应该喝1200~1500毫升的水,这个是不能用饮料来替代的。把饮料当“水”喝,也是导致人们平常感到不舒服,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饮食误区 2019-12-05 16:52:3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