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利
红利期是什么意思,现在是什么生意的红利期?

红利期是什么意思,现在是什么生意的红利期?

2017 2019红利期是什么意思,突然毫无征兆地刷屏了。 唤起了我们对时光的惋惜。忽然之间,才明白原来很多东西都真的已经过去了。 除了生活和感情,生意其实也是这样。 蓦然回首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的疯狂 VS 回归常识 2017 年,是 50% 以上的基金最后一次募到钱的日子,到了 2019 年的此刻,早期投资约等于消失了。是的,你没有看错,半数以上的基金,募到的第一期基金也是它最后的一期。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轮产业革命,从而诞生的红利在 2017 年基本消失,但是当时还有很多人抱有幻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最后的疯狂。 回归常识是 2019 年的主旋律,2019 年的今天,母基金开始做直投了,因为他们发现找个不咋专业的中间商不如自己干。基金也不愿意看早期了,因为基本是凉的。与此同时,基于上一个爆发期诞生的风口论和赛道理论,以及过去美元基金的打法,正在失效。 投机主义 VS 长期主义 2017 年,房地产经历了 15-16 年的疯涨后被一系列政策压制住,市场的预期中,依然有一大批人蠢蠢欲动。2017 年,股市也传来了 ” 消息 “,因为很多人理解的常识是房子不涨,股市必涨。 在过去几轮放水中,确实有一批人发了财,并且他们认为这才是正路,而事实上是,靠运气赚的钱,都得靠实力赔回去。 长期主义的思考出现本质上,也并不是因为人突然变得高尚起来,而是一来短期思维的套利空间正在快速消失,逼得你必须长线思考;二来长线思维并不是短期不作为的对立面,而是一种基于复利思考的商业模式。 很多人一提长期主义,就皱眉头,觉得我现在得活下去啊,不让我赚钱怎么行,但真正的长期主义并不是让你当下不要赚钱,而是不要去赚当下的最后一个铜板,把充分的精力留给未来更广阔的天空。 所以说到长期主义,我亦不认为是一种高风亮节,无欲无求,事实相反,是谋大事者,不逐小利。 以后做生意,你需要花的心思是【组织的建设】、【产品的研发】、【品牌的深度】、【供应链的搭建】以及所有与业务本身相关的事情上了,因为你再也骗不到钱了。 聚焦一线 VS 下沉市场 2017 年的时候,中国主流媒体依然只关心一线市场。这两年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一线不代表中国,下沉市场值得被尊重。从一开始没有什么人相信,到慢慢形成共识(当然其中大量的人不是我影响的)。 到了 2018 年下旬,下沉市场概念被迅速引爆。站在 2019 年的尾牙,我觉得还在讨论下沉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为事实上有一批隐形冠军已经基本占据了核心优势。另外一批巨头用资本和资源优势,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更快得抢夺了一大批用户。 可以这么说,下沉市场的基本面已经彻底改变。下沉的红利吃光之后,中国商业正在进入一个更残酷的厮杀。 单点突破 VS 全面战争 如果 17 年的时候,靠单点突破还能奏效的话,站在 2019 年的尾牙可能全面战争才可以形容目前的局势了。 单点突破能够奏效的场景是大玩家有比较薄弱的环节,而过去的四五年,大玩家真的比大多数小创业者更拼,进化更快,所以在诸多行业,头部已经没有太差的短板,单点突破在实操中难以奏效。 全面战争是一款桌面时代的风靡全球的策略战争游戏。它讲究的是玩家在战术、发展、技术、战略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优于对手,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我们看到越来越少的初创企业活下去,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扛不住【全面战争】,在绝对的火炮优势面前,你的迂回躲藏也是没啥用的。 但未来还能不能创业?我想是可以的,它属于成熟的专业团队创业,比如瑞幸团队。 比如在垂直细分领域,那个领域没有特别强势的对手,比如在巨头懒得搞的领域,或者等待下一轮技术迭代与革命的到来。 同时,【招安】即【并购】潮再一次出现,其实并购的逻辑一部分是对于彼此来说【打仗都不划算】。 商业世界正在从合久必分,进入分久必合的一个小周期。 11 月 26 日消息,LVMH 集团已与蒂芙尼达成最终协议,LVMH 集团将以每股 135 美元,合计为 162 亿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蒂芙尼。 事实上,LVMH 集团可以成为全球中产阶级的收入回收计划领导者。 不信看下图,包括 Rimowa 等等品牌都在近些年被其收入囊中。 2017 年最热的词之一是爆发式增长,好像没有爆发式增长就完全不值得做一样。 站在 2019 年底,短期内在大类里面,爆发式增长是不太会出现了,小类以及新品类里面或许还有。今年治疗不孕不育的公司都在海外上市了,这就是新兴的小类。 但在大的面上,目前我没有看到这样的机遇。 中国的新常态是不那么高的相对增长率,但是因为全球最大的存量,故而转向存量深耕,刻不容缓。这是今年都在挖掘存量深耕的核心原因。 而存量深耕的本质,其实是忘掉那些鸡贼的办法,那东西用上瘾了就容易不能自拔。 回到客户价值上,因为现在客户也不是傻瓜来着,大家都见过点世面了。 真诚会变得更为有价值,而真诚体现在【产品】上,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价格】上。 2019 年 -2024 年,是拉拢你存量用户的最关键节点,过了这个点,你的消费者可能就被他另一个同品类的竞品彻底抢走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向酒店和航空业学习做用户深耕,向日本服务业学习服务的细节。 估值 VS 现金流 目前还没上市的一大批明星企业,如果上市一定会破发,因为他们在 2017 年前后,拿到的是不合理的一级市场估值,已经超过了二级市场的合理接盘价格。 所以有的投资人可以说是打肿脸充胖子了,号称是 XX 明星企业的投资人,其实是接在最后段,上市了也赚不到钱。 现金流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理论上只要现金流一直为正,你就能熬到下一波巨大的浪潮的出现。 曾经有一段时间,汉能的李河君成了中国首富,但是最近汉能爆出欠了十个亿的工资,就是在转型期里对现金流的预判出错,很多账款收不上来,据说高达 600 亿,同时一下子招聘了大量的人导致极速失血。 很多时候,好企业离崩盘就在一线之间。大家务必看好自己的现金流了。 看好现金流不等于不花钱,这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事情。 估值什么的就忘掉吧。独角兽都快没角了,只剩兽了。 人口红利 VS 人口焦虑 17 年以前,中国企业挂嘴边的就是人口红利四个字。不过大多数人讨论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经过两年的发酵,人口红利已经变成了人口焦虑。 中国目前的社会年龄中位是在 40 岁,在 1980 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只有 22 岁。 不过德国现在的社会年龄中位数是 48 岁,西欧和东亚老龄化尤其突出。 中国的年轻人的总数依然超过美国全国人口。 整个 90 后是 1.9 亿(另一个版本数据是 1.88 亿),整个 00 后 1.4 亿左右,这两个加一起是 3.3 亿了,美国总人口 3.2 亿。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知道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都在老龄化。 故而从这一个绝对数的侧面来看,中国还有很大的腾挪空间,另外中国企业抓住任何一个维度的人群,都是几千万级别,乃至几个亿级别的体量。 又要用上那句我一直说的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扩张 VS 裁员 17 年的时候,都在大举扩张,19 年就进入了裁员收缩了,现在好多大厂都已经只出不进了。 目前其实核心的问题是在于基础无不可替代性的脑力劳动者并不多,所以企业在核心岗位和骨干位置并招不到人。 但是每年数以几百万计毕业的大学生,其实不具备核心岗位的能力,所以大学毕业后就可以不学习的观念必须改变。 脑力从业者的宿命就是如果你想获得溢价,那必须在水平上优于 90% 的脑力劳动者,而不是在平均线上徘徊。 另一方面,现在中国最缺的是技术人员,蓝领可以活得很体面的时代正在到来。 从 2017-2019 再回首,我心依旧。 再回首,恍然如梦。 中国的生意变了。 但是我们见证了更多的人回归理智。 但是我见证了更多值得尊重的企业走向前台。 这便是中国生意的底盘。

资讯百科 2022-05-19
红利群,怎样鉴别真假利群(蓝天)香烟?

红利群,怎样鉴别真假利群(蓝天)香烟?

我是在深圳专卖烟草的,也听很多人问过这样的事情,但如今市场上烟的真假还真有点难分,不内行还真不容易分辨!我奉上几招: 1.看外包装侧面以及底部封口处:真品在黏合处皱褶较多,假冒产品一般比较平整和光滑红利群。 2.看打码,现在基本上的烟草公司出来的烟都会自己加上打码,如我们深圳的烟是有两排打码:第一排是16位数字串,第二排是SZYC+12位数字串(SZYC指深圳烟草,各地方不一样标示),假烟是不会有的,但有的真烟也不会有打码。 3.有的假烟做得太假了,感觉就能感觉得到,如:有的假烟的字体会比较模糊,而真烟的话字体一看一目了然。 4.利群算是一类卷烟了,在这么多一类卷烟中,它的外包装是最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的外层薄膜最皱!5.看你赏了30分的份上,我就把利群香烟的重量去测试一下吧!红利群(硬包—-13元一包):268~273克 蓝天利群(硬包—-15元一包):270~277克 蓝利群和红利群有什么区别 蓝利群和红利群差别在于包装盒颜色及包装等方面。”利群”是杭州卷烟厂的老品牌,始创于1960年。1995年,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成功地进行了老牌翻新改造,产品以”醇和、淡雅”的风格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随着利群产品扩量、市场扩张以及品牌资产的积累,利群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持续上升。在日前国家商务部公布的首批通过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名单中,浙江省共有38家企业老字号上榜。”利群”品牌名列其中,这也是烟草行业唯一通过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

资讯百科 2022-04-2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