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线虫
螳螂体内为什么有铁线虫,怎么判断螳螂体内有铁线虫

螳螂体内为什么有铁线虫,怎么判断螳螂体内有铁线虫

  感染了铁线虫的螳螂尤其是在后期从外形上就大体上可以看出来,即使瘦小的雄性螳螂也会有一个大肚子,并且食量上涨螳螂体内为什么有铁线虫。但是由于体内体铁线虫的寄生,整体表现的并不会很活跃,并且由于铁线虫的存在,螳螂会表现出趋光性,炎炎夏日它们也会停留在叶子的正面。铁线虫成虫后,体长大都在40厘米以上,个别大的个体体长甚至能超过1米,虽然成年后的铁线虫比较长,但是,在卵和幼虫形态下时,它却非常的小,就拿卵来说吧,铁线虫的卵仅有不足1毫米大,几乎用肉眼很难发现,而幼虫阶段时,铁线虫也就跟一根细头发丝一样。  正是这两个阶段的铁线虫不容易被发现,才让它们有了寻找寄主的可能。螳螂作为肉食性的昆虫,它被铁线虫入侵有两种可能。第一个是喝水:螳螂作为一种动物,它也是需要喝水的,一旦螳螂喝了有铁线虫卵(幼虫很难)的水,这些卵就会在螳螂的体内生长发育。  第二个是进食:螳螂是一种食肉昆虫,它的主要猎物以蝗虫、蚂蚁、蝴蝶等昆虫为主,而蝗虫是除了螳螂外,铁线虫的第二大宿主,一旦螳螂吃了体内有铁线虫卵的蝗虫,那么它就可能会被感染。

资讯百科 2022-03-16
螳螂体内为什么有铁线虫,有铁线虫的螳螂会产卵吗?

螳螂体内为什么有铁线虫,有铁线虫的螳螂会产卵吗?

谢邀螳螂体内为什么有铁线虫。 铁线虫是许多昆虫的“隐形杀手”,因为铁线虫的幼虫用肉眼是无法发现的,只有在发育完全后,我们才能看到黑色的线状的成虫。许多农村的小伙伴肯定有过抓螳螂的经历,有些小伙伴也一定见到从螳螂的体内有一条黑色的物体出来,小时候大多数人以为这是螳螂的粪便。其实不然,这正是已经成虫的铁线虫。那么,铁线虫是如何进入螳螂体内的呢?身体里有铁线虫的螳螂会产卵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隐形杀手”铁线虫铁线虫的外形就是一根粗的黑色头发一样,因为又被称为“发形蛇”。现存的铁线虫有约300种左右,它是一种卵生水生动物。成年的铁线虫体长平均在60公斤左右,最长者可达1米,成年后,雌性和雄性铁线虫会在水中交配,然后产卵。因此,铁线虫的分布很广,几乎在任何的野生水源中都有分布。铁线虫的卵非常的小,用肉眼很难发现,即使到幼虫阶段,它的体长也仅有几毫米。 正是不容易被发现,它们才能够成功的找到“宿主”。当铁线虫从乱到幼虫之后,它们会随着一些动物喝水进入动物体内,即使是小如甲虫在喝水时也能吸入铁线虫的幼虫,可见其体型之小。 铁线虫幼虫在进入动物体内后,动物的身体就成为了天然的“营养池”,它们通过进食动物体内的器官来补充营养。 而螳螂就是喝了带有铁线虫的水或者吃了带有铁线虫幼虫的昆虫感染的。 被感染的螳螂能否产卵?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雌性螳螂已经进入了繁殖期被铁线虫感染。由于铁线虫从幼虫发育到稚虫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雌性螳螂如果交配了还是能够产卵的。不过,产卵后,等到铁线虫从幼虫发育到稚虫后,螳螂还是难逃一死。 第二种情况就是,铁线虫幼虫早已经在螳螂体内多日,由于铁线虫的营养来源就是螳螂的身体,所以,时间一长,螳螂肚子里的器官就会被吃的差不多了。这种情况下,即使螳螂还能够交配也无法产下后代了。 当铁线虫在宿主体内发育到稚虫时,它能够操控宿主来到水源上,此时的铁线虫会从宿主体内“破肚而出”,进入水中发育成为了成虫,成虫与其他的异性成虫再次结合,产下后代,生生不息。而作为宿主的甲虫、螳螂等昆虫在铁线虫“出世”后也就“完成了使命”,生命就此定格。 总结铁线虫并不是只有昆虫能够感染,人在喝了含有铁线虫的水后或者吃了携带铁线虫幼虫的昆虫后也可能会被感染。因此,野外的水尽量不要喝,昆虫切不能生吃。 当螳螂被铁线虫“入侵”后,大概率是会被“掏空”的,只有那些已经快要排卵的螳螂能够产下后代,剩下的那些基本上都被铁线虫吃掉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线虫是如何驱使螳螂跳水的? 螳螂可以算是昆虫当中的顶级掠食者,在昆虫当中几乎没有敌手,身为顶级掠食者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就是它会被一种名为”铁线虫”的寄生虫所觊觎。铁线虫会将自己的卵产在野外的水源当中,当有昆虫在这里喝水,铁线虫就会寄生在这些昆虫的身上,而铁线虫会通过食物的途径,从其他的虫子身上,转移到了螳螂的身上从而控制螳螂。 当铁线虫在螳螂的身上汲取营养长到足够大时,铁线虫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透过螳螂的组织,作用于螳螂的神经系统,从而控制螳螂去到附近有水源的地方。 当然螳螂好像并不想去到水中,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跳入水中之后剧烈的挣扎,像是清醒过来想要求生,与此同时铁线虫也从它的身体当中溜了出来。幸运的螳螂能够抓住一些物体从而避免被淹死的结果。大部分的螳螂就没这么的好运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螳螂在附近没能够找到水源,这时急不可耐的铁线虫就会破体而出,当然宿主也只有死的下场。 大家不要随便在野外游泳哦!铁线虫不仅可以寄生在昆虫体内,也是可以寄生在人体当中,不过是寄生在下体当中令人痛不欲生。

资讯百科 2022-03-15
红线虫怎么养,刚买回来的红线虫怎么养?

红线虫怎么养,刚买回来的红线虫怎么养?

红线虫养殖方法红线虫怎么养:   1、饵料投饲   水蚯蚓主要取食泥中的有机腐屑,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饵料,畜禽粪、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是它们的主要饵料来源。有些资料中介绍说所投粪肥应先充分发酵,否则粪肥会在在池内发酵产生高热烧死蝴体。但在实际生产中,粪肥可以不经过发酵工序而直接投喂水蚯蚓,且水蚯蚓的长势更好。因为经过发醉的粪肥中的许多营养物质被转化成水和无机盐,水蚯蚓不能利用这些无机盐作为营养源,因而长势弱,生产成本也高。但是,发酵的粪肥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生产出的水蛆蝴有害细菌和寄生虫卵等较少,且田的异味小。生产者可综合考虑选择自己需要的生产方式。 2、水质调控   水深调控在3厘米左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水可浅些,以利于水温升高,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于保温和防冻。   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导致水质恶化,水蚯蚓大量死亡。实践证明,每亩养殖田每秒钟有5-10升水的流量就足够了。水蛆蚁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水都不能用。

资讯百科 2022-02-16
铁线虫怎么杀死

铁线虫怎么杀死

可以用火烤,或者用开水烫,或使用强酸强碱将铁线虫杀死。铁线虫在高温环境下无法生存,故可以用开水烫、火烧等方式杀死铁线虫。铁线虫在强酸强碱的环境中不能生存。 铁线虫怎么杀死 铁线虫又名发形蛇、毛细线虫、戈尔迪乌斯线虫、铜丝蛇、天丝,体细长、马鬃状。 铁线虫的成虫在海水或者淡水中自由生活,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生活。 铁线虫生活在热带和温带,雌虫在水边产卵,以蚱蜢、蟑螂、甲虫等昆虫为中间宿主。

生活妙招 2021-11-06
食物中防好六条会游走的虫

食物中防好六条会游走的虫

  受访专家   郭增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病研究所研究员  张劼楠,浙江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所所长  高键,上海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卞华伟,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营养科副主任  杨钦泰,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李鹏,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朱丽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  袁正丽,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3岁男孩眼睛里长活虫!这是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2012年1月在线阅读点击量最多的文章,这则耸人听闻的消息来自中国。  寄生虫都跑到人眼里去了!其实何止眼睛,跑进人肝里、肺里、肠道里、喉咙里、甚至脑子里的寄生虫多了。寄生虫之所以能进人体内,都是因为人们这张贪吃的嘴。  夏季来临,专家忠告要防好六条虫。  1. 肺吸虫:随醉蟹入口,能全身游走  《舌尖上的中国》让江浙一带的醉蟹火遍全国。纪录片中一位上海的中年女士用活螃蟹加黄酒,腌制出的醉蟹蟹肉白嫩、蟹膏流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随着醉蟹入口,肺吸虫也堂而皇之地进入肺里。“宁波市每年都会查出60~80例肺吸虫病,其中大部分是吃醉蟹、醉虾导致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所所长张劼楠说。  “和体内的其他寄生虫不同,肺吸虫在体表会游走。”6岁的小女孩背上有个比鸡蛋还大的肿块,令人吃惊的是这个肿块竟然会游走,今天在背部下面,明天就游到背中部了,送到医院确诊为肺吸虫感染,原来是小女孩前不久生吃了醉蟹惹的祸。张劼楠说,肺本身比较娇气,里面有了寄生虫,除了常见的咳嗽、胸痛、有胸腔积液等,如果任其游走到大脑,会有癫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肺吸虫病本身不太可怕,确诊后吃杀虫药两三天就好了,但是由于肺吸虫病症状与结核病、肺炎等相近,容易误诊。有两个提示可怀疑是肺吸虫感染:一是,血常规检查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另一个是否常生吃虾蟹类食物。  目前,只有各地疾控中心或寄生虫病研究所才能检测是否为肺吸虫感染,检测肺吸虫抗体只需抽3毫升静脉血即可。  2. 肝吸虫:生鱼中的数目最多  顺滑入口的生鱼片,是饕餮一族的最爱。  痛快了嘴,担心受累了肝。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在日本、韩国、法国等27个沿海国家都曾有爆发肝吸虫病,仅日本就曾报告过3万多病例。  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据广东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的数据显示,仅在1990年至2004年间,广东约500万居民感染肝吸虫病。  别想当然地认为肝吸虫就会老老实实待在肝脏里,它会神出鬼没出现在你根本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喉咙。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耳鼻喉科杨钦泰、李鹏副主任医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2年12月刊撰文,介绍了一幕奇异场景。“用电子纤维喉镜取异物,没想到取出一条活生生的虫子,大约4毫米长,紧紧吸在喉部黏膜上,一碰虫身就向不同的方向伸缩”,后经证实,这个姑娘20天前吃过生鲩鱼。  对于肝吸虫高发的广东,吃客们的态度如何?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营养科副主任卞华伟把他们分为两个阵营“吃货级”和“美食家级”,划分标准很简单,能不能在美餐后留意身体的变化。“我有个朋友超级爱吃生鱼片,但是吃后会自觉到医院测个大便,作专门的测肝吸虫项目,只要8块钱,发现虫卵及时吃药排虫,自然能够安全享用美食,这就是美食家级的。”  此项检查可到消化内科或感染科,做虫卵计数的检查。  卞华伟介绍,肝吸虫虫体大小为5~10毫米,而人的肝脏约两个手掌大小,不及时排虫,肝脏就会挤满肝吸虫,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他曾看过一个教学视频,肝吸虫患者的肝脏密密麻麻的都是蠕动的虫子,真是触目惊心。而且虫子在其中繁衍、死亡,死亡的虫子通过胆汁流到胆囊,会阻塞胆管,导致胆囊炎等胆道病变。而留在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  一般来说,淡水鱼中更易有肝吸虫卵,少吃淡水鱼的鱼生,而吃三文鱼等海鱼,也要选择切鱼时“一种鱼一个砧板”的饭店,因为可能厨师在切完淡水鱼后,刀和砧板沾上虫卵,再切三文鱼等海鱼,就把虫卵“人工移植”到海鱼上。  3. 牛带绦虫:嫩牛排中个头最大  “你猜猜一条牛带绦虫有多长?”一提这个话题,郭增柱研究员就让记者猜。“体内的虫子再长能有多长,一米吧?”记者很好奇,“错了,一般的有4~8米!想想,肚子才多大,这么长的活虫子,有一个病人肠子里寄生了31条!我曾经治过一个病人,打下来的虫子装了满满一个大广口瓶!”听到这里,记者直反胃。  后来和高键医生谈起,他也肯定,这种说法并非夸大其词。  高键介绍,牛肉是最不应该生吃或嫩吃的,牛身上有许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虫和病菌,而牛带绦虫以人为其惟一终宿主。现在不少人应酬时为了显示自己“洋派”,牛排要五六成熟,或干脆点价格昂贵能生吃的牛肉,万一感染了牛带绦虫真是得不偿失。  特别是从菜场、超市买回的牛肉,自己做牛排时一定不要贪图尝鲜,完全做熟了再吃。高键吃牛排的经验是,至少要九成熟,单纯就口感来说,此时牛肉的醇香完全散发出来,又不会老得咬不动。  郭增柱提醒,到西藏等牧区旅游的人最好不要吃小贩制售的风干牛肉干,以防感染。感染了牛带绦虫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但是这么长的虫子在肚子里,有时也会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类似蛔虫感染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因发现大便或内裤中有白色扁片虫而就诊。  4. 管圆线虫:最喜欢藏在螺蛳中  郭增柱回忆,2006年福寿螺事件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人忐忑不安来北京热带病研究所做检查,反复和医生确认自己是否被感染。“在这个事件中,寄生虫病从让人忽略的角落一下子被公众所认识。”福寿螺因此退出了食客们的餐桌,其实,危险并没有完全消退,看着各个海鲜大排档上种类繁多的螺,郭增柱也隐隐担心。  广州管圆线虫并不仅仅藏身在福寿螺体内!早在2006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詹希美教授就做了对东风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比例高达27%,最多的一只携带了622条广州管圆线虫。  这条虫子有多凶猛,看看当年福寿螺的报道(《被小虫颠覆的生活》2006年9月7日总第368期3版)就知道了,发病迅速,一进体内就直奔人体司令部的神经系统,除了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  好在隐藏在螺类中的寄生虫怕热,高温煮熟就会死亡,这也是最有效防止这条线虫的途径。  5. 弓形虫:和人一样爱吃涮锅  “来我们科看弓形虫感染的备孕或孕妇比较多,再就是吃涮锅后的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朱丽影介绍,弓形虫病最会隐藏,除了接触过猫狗,最多的原因就是涮火锅一味追求鲜嫩口感,肉片入锅蘸蘸热水就出来,真是名副其实的“涮”。不少患者查出弓形虫还以为检查结果有误,明明家里家外都不接触猫狗,气呼呼找医院理论,在感染科才了解真相。  一般来说,羊群中弓形虫的感染率为61.4%、牛为13.2%,弓形虫的幼虫往往藏匿在这类受感染的动物肌肉细胞中,肉眼是无法看到的。人们吃火锅时,往往只把肉片稍稍一烫,这种短暂的加热并不能杀死寄生在肉片细胞内的弓形虫幼虫。  正常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只有少数人初次感染(或称原发性感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症状消失。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或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弓形虫感染便会转为急性或亚急性感染,这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有的甚至发生严重的后果。  吃火锅时,火锅肉要切薄、煮熟。涮火锅时各类肉制品要煮熟,使食物在火锅汤料温度达到100℃时涮煮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目测鸡肉、鱼肉变成白色,猪牛羊肉变成浅褐色,虾蟹变成橙红色,加热食物的体积较大时,要延长加热时间。  6. 颚口线虫:爱在皮肤下挖隧道  白白的皮肤上,有一些弯弯曲曲的红色线条,就像虫子爬过一样。其实,这不是虫子在表皮爬过,而是寄生虫在皮肤下“挖隧道”呢。祸首不是别的,就是颚口线虫!  和体内其他寄生虫相比,这条虫子活得比较憋屈,只能以幼虫形式存在,不能发育成成虫,所以就在体内乱窜发泄不满。  “曾有个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红肿,怀疑是荨麻疹,对症下药后,却总不见效,后来,皮肤看上去就像一幅‘地图’,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医生怀疑是感染了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是颚口线虫感染。追溯源头,发现是因为吃了爆炒鳝鱼。”袁正丽说,除皮肤上的表现外,感染此虫后,有的还会有低烧的表现。  “之前,还有个20多岁的女孩儿,听说生吃泥鳅能去火,为了祛脸上的青春痘,就试着吃了两条,没想到,痘痘没祛成,却惹上一身病。反复发低烧,去医院也查不出问题来。后来又出现腹胀、腹泻等问题,折腾了一个多月。到最后,也是被确诊感染了颚口线虫病。”袁正丽提起了前几年的一个生吃泥鳅引起线虫感染的病例。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课题,为追踪颚口线虫的来源,他们曾采购了10斤黄鳝,然后解剖分离,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平均每斤黄鳝体内居然有25条颚口线虫。  “生吃泥鳅能去火”,前几年,某所谓养生专家的这个偏方害了不少人,很多人不仅没去火,还吃出了寄生虫病。 //   袁正丽介绍,颚口线虫的成虫寄生在猫狗等身上,其幼卵随猫狗的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后,最终寄生在泥鳅、黄鳝、青蛙等身上,如果人吃了未煮熟的泥鳅(一般在70℃以上高温加热4~5分钟才能杀死)等,幼虫就会进入体内。  除了在皮肤游走外,幼虫还可能会“流窜”到内脏,到达肺部,引起咳嗽、胸痛等;如果钻入眼睛,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失明;最可怕的是,如果幼虫钻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引起颅内感染、颅内高压,有生命危险。  感染了颚口线虫后,血常规检查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上升。如果怀疑是感染此病,最好及时将血液样本送到相关的寄生虫病研究机构做检测,确诊后,一般通过吃打虫药即可治愈。

健康饮食 2021-08-27
豇豆根结线虫病

豇豆根结线虫病

我们在种植豇豆的时候出现豇豆根结线虫病如何去防治呢,才能够让豇豆更好的生长呢,下面就给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  豇豆症状  只为害根部,侧根、支根易受害,病根形成大小不等的小瘤状物,剖开可见许多白色梨状雌线虫,致地上部生长衰弱,植株矮小,色浅,不结荚或结荚不良,天气干旱或土壤中缺水的中午前后植株常萎蔫,拔出病根可见上述症状。 豇豆病原  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称南方根结线虫和M.jaVanica Treub.称爪哇根结线虫,属寄生性植物线虫。 南方根结线虫 雌雄异形。幼虫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0.03-0.04(mm)。雌成虫梨形,每头雌虫可产卵300-800粒,雌虫多埋藏于寄主组织内,大小0.44-1.59×0.26-0.8l(mm)。 爪哇根结线虫 雌虫洋梨形,平均长1mm,宽0.5-0.75(mm),内藏数百粒卵,在寄生体内营寄生生活;雄虫细长,圆筒形,长1-1.5(mm),宽0.03-0.04(mm),主要在土壤中活动和生活;卵椭圆形,大小0.08×0.03(mm),在母体或卵囊中发育,孵化后,离开寄主易落人土中;幼虫不分雌雄,侵入寄主后才开始分化出雌雄。爪哇根结线虫有特殊的会阴花纹,其花纹于侧线处有明显切迹,把背和腹之间的线纹隔断,此线沿雌虫体从会阴处延至颈部,是与南方根结线虫区分的重要特征。 豇豆发病特点  病原线虫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孵出的幼虫称2龄侵染幼虫,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幼嫩根尖侵入,直至发育为成虫,成为定居型内寄生线虫。在口针穿刺取食的同时,注入分泌液,刺激寄主细胞增殖和增大,形成根瘤。通常沙质壤土(土壤不过干又不过湿),或连作地发病较重。 豇豆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重病地区和重病田应实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 ②收获后深翻,并引水浸田2-3周,杀死部分线虫。 (2)药剂防治。 ①播植前土壤处理。撒施或沟施力满库(克线磷)10%制剂75kg/hm2,或氯化苦(100g/667m2,适于温棚使用)。 ②及时处理病株。用3%米乐尔(氯唑磷)颗粒剂配成毒土穴施于病株根际处,每平方米用颗粒剂8-9g,或淋施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也有一定作用。

蔬菜百科 2017-05-22 17:26:5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