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缺血
总是放屁的人注意了,老放屁有可能是因为心肌缺血吗?

总是放屁的人注意了,老放屁有可能是因为心肌缺血吗?

老放屁和心肌心肌缺血的可能性不大总是放屁的人注意了。 一、老放屁可能和进食过多的黄豆、酸性肉类、经常喝汽水、可口可乐等容易产气的食物和产气的饮料有关,除了饮食和饮料,老放屁可能是疾病引起,常见的疾病包括:1、长期饮食不当、长期滥用消炎药(这里消炎药主要是指抗生素)、年老体弱或者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胃肠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正常的肠道菌群失调而出现老是放屁。 2、各种原因导致消化不良,包括功能性胃肠道病变和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道病变等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3、和胃肠道相通的肝脏、胰腺、胆囊等器官出现病变也可以导致。 二、心肌缺血主要是心肌供血不足或者供血减少,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均可以导致心脏出现心肌病变而发生缺血、电解质紊乱失衡、心脏神经官能症、长期吸烟、肺心病。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部疼痛、胸闷气短,严重患者可以出现持续呼吸困难,长期心肌缺血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可以导致胃肠道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此时部分患者可以出现放屁增多。 结束语:老是放屁一般不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老是放屁要重点考虑是饮食或者胃肠道病变导致的,而长期心肌缺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而慢性心衰又可以导致胃肠道瘀血而引起腹胀,部分患者也可以因此而出现肚子气鼓气胀,出现放屁增多。

资讯百科 2022-02-06
Circulation:“好胆固醇”既能抗炎又能保护心血管

Circulation:“好胆固醇”既能抗炎又能保护心血管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既往众多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因此,通常认为其血浆含量的高低与患心血管病(CVD)的风险呈负相关。 HDL-C是好胆固醇已经几乎是被公认的,这与所谓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形成对比,后者导致胆固醇在动脉中蓄积并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这一观点在近年来受到了挑战。曾有几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测试HDL-C可以降低CVD风险,但是,均未能证明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尽管在普通人群中,HDL-C的循环水平与CVD风险成反比,但旨在增加血浆HDL-C的药物干预试验的结果往往均为阴性。那么HDL-C的抗炎能力是否与普通人群的首次CVD有前瞻性的关系?为此,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心血管病的专家开展了相关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的《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HDL的抗炎能力被确定为其在体外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 mRNA表达的能力。该PREVEND研究的嵌套病例对照设计中,研究者将8267例合格的受试者设为研究队列。根据参与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HDL-C情况进行分组。在中位数为10.5年的随访期间,参与者共发生369次CVD事件(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缺血性心脏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综合终点)。总的来说,HDL抗炎能力与HDL-C及hsCRP无关。与对照组相比,CVD患者HDL抗炎能力明显较低 (31.6% vs 27.0%; P<0.001)。在进行多因素调整后,HDL的抗炎能力与CVD发生呈负相关(HDL每升高1SD,CVD风险降低26%)。此外,这种关联与CVD终点的所有个别成分大致相似。HDL抗炎作用与胆固醇外流能力不相关(r=-0.02;P>0.05)。当把这两个HDL功能指标结合到一个模型中时,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两者都与CVD的发生有明显的独立关联(外流能力每增加1SD,CVD风险降低26%;抗炎能力每增加1SD,CVD风险降低34%) 。进一步发现,增加HDL对女性的抗炎能力效果更加。同时,HDL的抗炎能力改善了Framingham风险评分的风险预测,从而有助于预测因动脉狭窄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研究人员指出,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炎症相关的疾病,而HDL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减少炎症。在该队列中,反映血管对动脉粥样硬化关键步骤的保护的HDL抗炎能力与发生的CVD呈反比,与HDL-C和HDL-C流出能力无关。综上,作为好胆固醇,HDL既能抗炎,又能保护心血管。若能将HDL抗炎能力添加到Framingham风险评分中,可能会改善心血管风险评估预测。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疾病调理 2021-08-27
老年人心肌缺血怎么办

老年人心肌缺血怎么办

老年人心肌缺血的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治疗心肌缺血采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措施,以防止粥样斑块病变加重及不稳定加重争取粥样斑块消退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静息时心电图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示已有明显心肌缺血改变者,治疗心肌缺血宜适当减轻工作,或选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调脂药等治疗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的原因 1、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 2、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 3、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这是一种相对心肌缺血。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开口在升主动脉内。 心肌缺血有遗传性吗 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并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并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由此可见,心肌缺血是不具有遗传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该疾病的入侵,危害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心绞痛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老人健康 2017-09-22 15:03:25  
盘点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

盘点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

盘点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 心肌缺血多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患病率约为6.4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1、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2、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3、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4、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5、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6、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者。 心肌缺血治疗 对于我们来说,患上疾病的时候要进行治疗的,不是吗。那患上心肌缺血的时候应该怎么治疗呢? 1、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2、药物治疗 由于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血液(血氧)供需失衡,因此,治疗心肌缺血不外乎就是增加心肌的供氧和(或)减少心肌耗氧,从而使心肌氧的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1)抗血小板药物 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险,如无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 (2)β受体阻断剂 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为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与硝酸酯类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及心率变化调整剂量。 (3)钙离子拮抗剂 可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

常见疾病 2017-10-01 10:48:3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