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分步走的方式:考虑到有关经济和技术因素臭氧层,对ODS的淘汰,规定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淘汰速度和淘汰的最后期限。 2、建立多边基金: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要求,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中加入了建立多边基金这一条款。中国代表团对该资金的建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多边基金每三年进行增资,由多边基金执委会决定各国项目资助额。 3、开发和使用CFCs的替代品——绿色环保制冷剂:臭氧层已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为了人类的共同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制冷剂,开发和使用绿色环保型制冷剂。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 1995 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臭氧层很臭么臭为什么叫臭氧层 臭氧层很臭,有鱼腥气味。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我们头上20—48千米处,是环绕着地球的氧层。空气里的大部分氧分子(02) 由两个氧原子组成,而每个臭氧分子(03)内包含3个氧原子。阳光对于臭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阳光里的紫外线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使普通的氧分子分解。自由的氧气单原子与邻近的氧分子(02)结合,就形成了臭氧分子(03)0臭氧层的臭氧浓度极低,如果将延伸30千米的臭氧分子集中到一起压缩为固体层的话,厚度仅为3毫米。 在地面附近也会存在臭氧。阳光会与汽车尾或工厂排出的烟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臭氧。地面附近的臭氧含量会在闷热的烟雾天里达到警戒水平。吸进臭氧分子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臭氧分子会对肺部形成伤害i练习长跑的人如果过多地吸人含有臭氧分子的污染的空气,会感到肺部疼痛,呼吸困难。 生长在公路两侧的树木和其他植物往往会因为臭氧污染而生长缓慢。但是我们头上几十千米处的臭氧层不但不会p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相反还保卫了我们人类的健康。臭氧会吸收来自宇宙中的紫外fc:紫外线会使我们的皮肤颜色变深;如果接受过多的紫外线照射,我们的皮肤会被灼$,甚至患上皮肤癌。 从20世纪70年代起,科学家们一直关注臭〗k层的变化。他们发现氯氟烃(CFCS) 会破坏臭氧层,而氯氟烃是一种温室气体,被广p地应用于冰箱、空调和气溶胶罐中。每次使用发胶、摩丝、空气清新剂时,或者当冰it和空调被送去维修或报废时,都会有部分氯氟烃气体泄漏进人空气。 科学家认为,氯氟烃气体在空气中会慢慢地上飘,最终进人臭氧层。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氯氟烃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会夺去:氧中的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普通的氧气分子,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如果这种应不停地进行下去,臭氧层终究有一天会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1985年的时候,一位英国科学家公布了丄个重大的发现消失殆尽是什么意思:南极洲的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 这个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当于整个美国的大小,每年春天都会出现。当季节改变,风向发生变化时,周围的臭分子会被吹过来填补这个臭氧层空洞,但与此同时周围地区的臭氧水平就会显著下降。1992年冬天,欧洲和加拿大部分地区上空的臭氧含量下降了20%。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辐射鱼,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Β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包括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对有些危险如皮肤癌已有定量的评价,但其他影响如传染病等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会损伤眼睛。实验证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人左右。 其次,紫外线UV-B段的增加能明显诱发人类常患的皮肤癌、巴塞尔皮肤瘤和鳞状皮肤瘤这三种皮肤疾病。后两者是非恶性皮肤瘤。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的数据资料得到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若臭氧浓度下降10%,非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将会增加25%。另外的一种恶性黑瘤是非常危险的皮肤病,科学研究也揭示了UV-B段紫外线与恶性黑瘤发病率的内在联系,这种危害对浅肤色的人群特别是儿童期尤其严重。 还有,臭氧缺乏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丧失。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内,使得免疫系统可直接接触紫外线照射。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他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Β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增加的UV-B辐射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影响相当大。 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的DNA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会使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尤其是包括麻疹、水痘、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疟疾等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肺结核和麻风病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已经研究过的植物品种中,超过50%的植物有来自UV-B的负面影响,比如豆类、瓜类等作物,另一些作物如土豆、番茄、甜菜等的质量将会下降;植物的生理和进化过程都受到UV-B辐射的影响,甚至与当前阳光中UV-B辐射的量有关。植物也具有一些缓解和修补这些影响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适应UV-B辐射的变化。不管怎样,植物的生长直接受UV-B辐射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同一种类不同栽培品种的植物对UV-B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生产中,就需要种植耐受UV-B辐射的品种,并同时培养新品种。森林和草地,可能会改变物种的组成,进而影响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UV-B带来的间接影响,例如植物形态的改变,植物各部位生物质的分配,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及二级新陈代谢等可能跟UV-Β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样大,甚至更为严重;对植物的竞争平衡、植物致病菌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也有潜在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世界上30%以上的动物蛋白质来自海洋,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因此很有必要知道紫外线辐射增加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此外,海洋在与全球变暖有关的问题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浮游植物的吸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们对未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能力降低,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海洋浮游植物并非均匀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中,通常高纬度地区的密度较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密度要低10倍到100倍。除可获取的营养物、温度、盐度和光外,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阳光UV-B的含量过高的现象,也在浮游植物的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 浮游植物的生长局限在光照区,生物在光照区的分布地点受到风力和波浪等作用的影响。另外,许多浮游植物也能够自由运动以提高生产力并保证其生存。暴露于阳光UV-B下会影响浮游植物的定向分布和移动,因此会减少这些生物的存活率。 研究人员已经测定了南极地区UV-B辐射及其穿透水体的量的增加,有足够证据证实,天然浮游植物群落与臭氧的变化直接相关。对臭氧洞范围内和臭氧洞以外地区的浮游植物生产力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与臭氧减少造成的UV-B辐射增加直接有关。一项研究表明,在冰川边缘地区的生产力下降了6%~12%。由于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还会影响鱼类和贝类生物的产量。 据另一项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平流层臭氧减少25%,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将下降10%,这将导致水面附近的生物减少35%。 研究发现阳光中的UV-B辐射对鱼、虾、蟹、两栖动物和其他动物的早期发育阶段都有危害作用。最严重的影响是繁殖力下降和幼体发育不全。即使在现有的水平下,阳光紫外线Β已是限制因素,紫外线Β的照射量少量增加就会导致鱼类的显著减少。 尽管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UV-B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但目前还只能对其潜在危害进行粗略的估计。 4.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的增加会影响陆地和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改变地球——大气这一巨系统中一些重要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如温室气体和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微量气体的排放和去除过程,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硫化碳及臭氧等。这些潜在的变化将对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对陆生生态系统,增加的紫外线会改变植物的生成和分解,进而改变大气中重要气体的吸收和释放。当紫外线Β光降解地表的落叶层时,这些生物质的降解过程被加速;而当主要作用是对生物组织的化学反应而导致埋在下面的落叶层光降解过程减慢时,降解过程被阻滞。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而减少,但对不同物种和某些作物的不同栽培品种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阳光紫外线也有显著的作用,这些作用直接造成UV-B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的影响。UV-B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于UV-B对初级生产力的抑制。在几个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现有UV-B辐射的减少可使初级生产力增加,由南极臭氧洞的发生导致全球UV-B辐射增加后,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受到损害。 阳光紫外线辐射还会抑制海洋表层浮游细菌的生长,从而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的潜在影响。阳光紫外线促进水中的溶解有机质的降解,使得所吸收的紫外线辐射被消耗,同时形成溶解无机碳以及可进一步矿化或被水中微生物利用的简单有机质等。 UV-B增加对水中的氮循环也有影响,它们不仅抑制硝化细菌的作用,而且可直接光降解象硝酸盐这样的简单无机物种。UV-B对海洋中硫循环的影响可能会改变COS和二甲基硫(DMS)的海一气释放,这两种气体可分别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中被降解为硫酸盐气溶胶。 5.对材料的影响 因平流层臭氧损耗导致阳光紫外辐射的增加会加速建筑、喷涂、包装及电线电缆等所用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和老化变质。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 这一破坏作用造成的损失估计全球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无论是人工聚合物,还是天然聚合物,以及其他材料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当这些材料尤其是塑料用于一些不得不承受日光照射的场所时,只能靠加入光稳定剂或进行表面处理以保护其不受日光破坏。阳光中UV-B辐射的增加会加速这些材料的光降解,从而缩短了它们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已证实短波UV-B辐射对材料的变色和机械完整性的损失有直接影响。 在聚合物的组成中增加现有光稳定剂的用量可能减小上述影响,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在阳光的照射光谱发生了变化即UV-B辐射增加后,该光稳定剂仍然有效;其次,该光稳定剂自身不会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被分解掉;最后,经济可行。 现在,利用光稳定性更好的塑料或其他材料替代现有材料是一个正在研究中的问题。然而,这些方法无疑将增加产品的成本。而对于许多正处在用塑料替代传统材料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解决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和迫切。
每年的9月16日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洞,1974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罗兰(F.Sherwood Rowland)和穆连(Mario Molina)发现,大气臭氧层已遭到严重破坏,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为了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987年9月16日,全球4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纽约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签署),标志着各国对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即将开始。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9月16日什么节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是几月几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的来历 氧层被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距地球表面25公里的上空的臭氧层,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伞。但是,科学家近年发现,对地球上的生物极为重要的臭氧层已"漏洞百出"。80年代中期,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在冬季和春季会出现严重损耗,形成所谓的"空洞"。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臭氧层的破坏加剧。一般来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最大的时间是一年中的9、10月份。1998年9月人们观测到的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为2720万平方公里,2000年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 南极情况如此严重,北极情况也不妙。2000年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云集瑞典探索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的原因。目前,欧洲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比1980年时减少了6%,北极以及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北部、丹麦、瑞典南部和波罗的海三国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降到了创记录的程度。在加拿大,有关部门发现该国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比正常值低7.5%,紫外线的辐射量增加9%。臭氧层发生空洞和变薄,对人类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科学家普遍认为,臭氧层被破坏直接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一些科学家指出,臭氧层损耗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3%。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相关知识 什么是臭氧? 臭氧,又名三原子氧,因其类似鱼腥味的臭味而得名。其分子式为O3 ,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质: 1.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它是淡蓝色的气体,用氧气源人工制取高浓度时,臭氧为炽白色; 2.它有一种类似雷电后的腥臭味; 3.在标准压力和常温下,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3倍; 4.臭氧比空气重,是空气的1.658倍; 5.臭氧有很强的氧化力,是已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 6.正常情况下,臭氧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氧气; 7.臭氧分子是逆磁性的,易结合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分子; 8.臭氧在空气中的半衰期一般为20-50分钟,随温度与湿度的增高而加快; 9.臭氧在水中半衰期约为35分钟随水质与水温的不同而异; 10.臭氧在冰中极为稳定,其半衰期为2000年。 什么是臭氧层?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臭氧层的三个作用 ①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0 μ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部的UV—B(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②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 ③具有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历年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主题 在已经过去的11届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针对保护臭氧层确立了一些臭氧层保护日的主题。这些主题反映出对于保护臭氧层的作用,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和对于全社会共同保护臭氧层的倡议。中国的国际臭氧日纪念活动以“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行动”为主题。 1998年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购买有益于臭氧层的产品”; 1999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主题是:“保护天空,保护臭氧层” ; 2000年的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 ; 2004年的主题是:“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星球” ; 2005年的主题是“善待臭氧,安享阳光” ; 2006年的主题是“保护臭氧层,拯救地球生命”; 2008年的主题为“全球携手,共享益处”; 2009年的主题为“全球参与,携手保护臭氧层”; 2010年的主题是:“臭氧层保护:治理与合规处于最佳水平”; 2011年的主题是:“淘汰氟氯烃:绝佳机会”。 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 1月 元旦节(1月1日) 黑人日 ( 1月第一个星期日) 日记情人节(1月14日) 国际海关日 ( 1月26日)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 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 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 2月 世界湿地日(2月2日) 国际气象节(2月10日) 情人节(2月14日) 国际母语日(2月21日)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 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 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 3月 国际海豹日(3月1日) 全国爱耳日(3月3日)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 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 国际妇女节(3月8日) 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 中国植树节(3月12日) 白色情人节(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3月14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国际航海日(3月17日) 世界森林日(3月21日) 世界儿歌日(3月21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 世界睡 眠日(3月21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世界戏剧日(3月27日) 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 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 4月 愚人节(4.1) 国际儿童图书日(4.2) 世界自闭症日(4.2) 巴勒斯坦儿童日(4.5) 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 世界高血压日(4.7) 世界卫生日(4.7) 非洲环境保护日(4.10) 世界帕金森病日(4.11) 世界社会工作日(4.15) 非洲自由日(4.15) 世界血友病日(4.17) 国际古迹遗址日(4.18) 世界地球日(4.22) 世界法律日(4.22) 世界读书日(4.23) 世界防治疟疾日(4.25) 世界知识产权日(4.26) 世界安全生产与健 康日(4.28) 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 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 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 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 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世界航天节(4.12) 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 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 5月 五一国际劳动节(5.1) 世界新闻自由日(5.3) 五四青年节(5.4) 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 世界微笑日(5.8) 世界红十字日(5.8) 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 国际护士节(5.12) 玫瑰情人节(5.14)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5.15) 国际家庭日(5.15) 世界电信日(5.17) 国际博物馆日(5.18) 世界计量日(5.20) 网络情人节(5.20) 全国学生营 养日(5.20) 世界文化发展日(5.2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 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非洲解放日(5.25)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 国际维和人员日(5.29) 世界无烟日(5.31) 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 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 6月 六一国际儿童节(6.1) 世界牛奶日(6.1) 世界环境日(6.5) 全国爱眼日(6.6) 世界海洋日(6.8) 中国人口日(6.11) 世界无童工日(6.12) 世界献血日(6.14)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 世界难民日(6.20) 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 奥林匹克日(6.23) 世界手球日(6.23) 全国土地日(6.25) 国际禁毒日(6.26) 联合国宪章日(6.26) 全国科普行动日(6.29) 世界青年联欢节(6.30) 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 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 7月 中国共产党诞辰(7.1) 香港回归纪念日(7.1) 国际建筑日(7.1) 国际体育记者日(7.2) 美国独立日(7.4) 国际接吻日(7.6) 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 中国航海日(7.11) 世界人口日(7.11) 银色情人节(7.14) 国际冰壶日(7.16) 曼德拉国际日(7.18) 人类月球日(7.20) 世界语创立日(7.26) 世界肝炎日(7.28) 第一次世界大战(7.28) 非洲妇女日(7.30) 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 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 8月 八一建军节(8.1) 爸爸节(8.8) 全民健身日(8.8) 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 国际青年日(8.12) 国际左撇子日(8.13) 绿色情人节(8.14)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 世界人道主义日(8.19) 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 纳米比亚日(8.26) 全国律师咨询日(8.26) 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 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 9月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 国际扫盲日 (9.8)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 中国教师节(9.10) 世界预防自杀日(9.10) 世界清洁地球日(9.14) 相片情人节(9.14) 国际民族日(9.15)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 全国爱牙日(9.20) 国际和平日(9.21) 世界老年痴呆日(9.21) 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 世界无车日(9.22) 世界避孕日(9.26) 世界旅游日(9.27) 国际翻译日(9.30) 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 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 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 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 10月 十一国庆节(10.1) 国际音乐节(10.1) 国际老年人日(10.1)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 国际非暴力日(10.2) 世界动物日(10.4) 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 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世界教师日(10.5) 全国高血压日(10.8) 中国航天日(10.8) 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 世界邮政日(10.9) 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 世界镇痛日(10.11) 世界60亿人口日(10.12) 世界关节炎日(10.12) 世界保健日(10.13) 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 世界标准日(10.14) 葡萄酒情人节(10.14) 全球洗手日(10.15)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 世界粮食日(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厨师日(10.20) 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 世界统计日(10.20)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 环卫工人节(10.26) 世界男性健 康日(10.28) 世界卒中日(10.29) 世界勤俭日(10.31) 万圣节前夜(10.31) 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 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 11月 中国记者节(11.8) 全国消防日(11.9) 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 世界青年节(11.10) 光棍节(11.11) 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 电影情人节(11.14) 国际宽容日(11.16) 国际大学生节(11.17) 世界厕所日(11.19) 非洲工业化日(11.20) 世界电视日(11.21) 世界问候日(11.21) 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 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 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 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 12月 世界艾滋病日(12.1) 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 全国交通安全日(12.2) 国际残疾人日(12.3) 全国法制宣传日(12.4) 国际志愿人员日(12.5) 国际民航日(12.7) 世界足球日(12.9) 国际反腐败日(12.9)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 世界人权日(12.10) 拥抱情人节(12.14) 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 国际移徙者日(12.18) 南南合作日(12.19) 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 国际篮球日(12.21) 平安夜(12.24) 圣诞节(12.25) 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 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 传统(农历)节日 农历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据美国宇航局称,尽管臭氧空洞已经在减少臭氧损害的条例下有所“恢复”,但上个月臭氧层空洞的大小已经与北美相当。 南极出现超级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北美 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减小,但是目前的大小与北美洲相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宇航局共同对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进行了持续的观察,臭氧空洞在9月11日达到了年度峰值。 ▲美国宇航局称,臭氧空洞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达到峰值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南半球8月到9月的春季期间形成并扩大。今年臭氧空洞最大时有241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2013年的峰值相当。它还远未达到曾经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卫星在2000年观测到的面积达到了2990万平方公里。这一状况在1998年到2006年间最糟糕,现在臭氧空洞似乎正在逐渐恢复。 臭氧层的损耗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它能够遮蔽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1987年制定的蒙特利尔协议就是为了通过减少损耗臭氧产品的生产保护臭氧层。但科学家们正试图确定,臭氧层空洞的减少是否是氯减少或者温度上升的结果。 美国宇航局戈尔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大气科学家PaulNewman称:“同比之下,每年的气候差异对于南极洲臭氧层有着明显的影响,因为更温暖的平流层温度能够减少臭氧消耗。但是我们仍然不确定,长期的南极平流层温度上升是否会减少臭氧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