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茯苓的副作用
茯苓的作用和副作用

茯苓的作用和副作用

相信大家对于茯苓的副作用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 茯苓 白茯苓,就是去皮的茯苓块。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它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这种药品性味平和,是可以作食物服用的,长期吃没什么副作用。民间就有用它与其它杂粮混在一起做粥吃,药膳中这味药是少不了的。我国食用茯苓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茯苓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的副作用 1、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中药知识 2013-09-17 10:28:01
土茯苓的副作用

土茯苓的副作用

对于土茯苓的副作用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明白这个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哦。 土茯苓 土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中医称,有些人会对土茯苓中药过敏,服完含有土茯苓的药物会引发皮肤瘙痒,产生丘疹。 土茯苓的副作用 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②《纲目》:“服时忌茶。” 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土茯苓的治病偏方分享: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

中药知识 2013-09-15 11:16:2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