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羊奶粉官网价格?首先是奶源,奶源,有这么一句话,奶源决定奶粉的品质,奶源也是奶粉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蒙牛在选择奶源的时候做了全方位的考察对比,最终选择了牧场之国称号的黄金奶源地~荷兰绵羊奶比山羊奶更加优质,我们这一款富硒高钙羊奶粉就是精选荷兰的~绵羊奶为什么选在荷兰,第一,荷兰有牧场之国的称号:荷兰的畜牧业占到整个国家GDP的70%以上,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靠近北海,出现海水倒灌,所以牧草相当肥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更值得一提的是,荷兰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纯野生的原生态牧草---“黑麦草”,黑麦草纯野生,并不是人工种植,而且黑麦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是相当高的,并且还含有丰富的钙、磷、红萝卜素等微量元素,这些羊吃了黑麦草之后不仅产奶量高,而且奶的质量也是相当高的 第二,羊群品种统一:能保证奶源不被混合,市面上有一些羊奶粉混合了好几种羊的奶源,每种羊产的奶成分不一样,如果混合了营养成分就不能保持稳定 第三,安全性高:荷兰是世界上法律和食品安全最严格的国家,国际法院就设在荷兰的海牙,也就是海牙国际法院,品质能够得到保障,这就是选择荷兰绵羊奶源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蒙牛羊奶粉官网价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蒙牛羊奶粉官网价格 首先是奶源,奶源,有这么一句话,奶源决定奶粉的品质,奶源也是奶粉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蒙牛在选择奶源的时候做了全方位的考察对比,最终选择了牧场之国称号的黄金奶源地~荷兰。绵羊奶比山羊奶更加优质,我们这一款富硒高钙羊奶粉就是精选荷兰的~绵羊奶。为什么选在荷兰,第一,荷兰有牧场之国的称号:荷兰的畜牧业占到整个国家GDP的70%以上,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靠近北海,出现海水倒灌,所以牧草相当肥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更值得一提的是,荷兰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纯野生的原生态牧草---“黑麦草”,黑麦草纯野生,并不是人工种植,而且黑麦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是相当高的,并且还含有丰富的钙、磷、红萝卜素等微量元素,这些羊吃了黑麦草之后不仅产奶量高,而且奶的质量也是相当高的。 第二,羊群品种统一:能保证奶源不被混合,市面上有一些羊奶粉混合了好几种羊的奶源,每种羊产的奶成分不一样,如果混合了营养成分就不能保持稳定。 第三,安全性高:荷兰是世界上法律和食品安全最严格的国家,国际法院就设在荷兰的海牙,也就是海牙国际法院,品质能够得到保障,这就是选择荷兰绵羊奶源的原因。,
市面上的牛奶品牌有很多,其中国民度比较高的品牌就是蒙牛和伊利。而科迪牛奶在市场上卖得不多,这是一款来自河南的牛奶,并不是什么野鸡山寨品牌,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太出名,可在河南省内还是挺有名。那么,超市为啥不卖科迪牛奶,蒙牛和科迪牛奶哪个好呢? 超市不卖科迪牛奶一个是因为没有合作关系,另一个是因为科迪牛奶没有以前那么火了。2017年,科迪乳业推出网红“小白奶”。那一年,科迪乳业的常温乳制品销售额增长了65.8%。然而科迪乳业赚钱后就开了几千家零售店,结果因资源分散错过了在乳制品行业巩固自身优势的最佳时机。而其他乳制品公司在此期间也推出了透明袋装牛奶,伊利和蒙牛甚至推出了透明袋装巴氏奶,从此科迪乳业走了下坡路。 蒙牛和科迪牛奶差不多,但蒙牛的名气要大一些,主要看自己更喜欢哪个牌子的味道。购买牛奶时不能只看牌子,还要看蛋白质和钙的含量,蒙牛和科迪二者营养成分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具体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看中牌子的话选择蒙牛会更放心一些。 » 超市为啥不卖科迪牛奶 蒙牛和科迪牛奶哪个好
据了解,我国橙汁大约75%依赖于进口,巴西占了其中的半壁江山。新华社报道指出,2011年,巴西向中国出口橙汁(66°糖度)达5.3952万吨,占整个出口份额的4.67%.除此之外,前三大巴西橙汁进口国(地区)分别是欧盟(68.04%)、美国(14.51%)、日本(6.10%)。 据上海海关部门统计,去年上海口岸从巴西进口的橙汁相关产品达2万吨以上,其中一部分由物流公司中转以后销往其他省市。相关数据显示,其中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汇源和农夫山泉等企业都有从巴西进口橙汁产品的记录。那么,我们市场上的橙汁是否还安全么? 汇源会是下一个致癌的蒙牛吗? 微博认证资料为“知名时事评论员”的周筱赟更是在15日爆料称:“多菌灵有导致肝癌高风险。美国橙汁出问题,中国就没问题?事实上,业内人士告知,中国是巴西橙汁的第四大进口国,而农药多菌灵更是被中国果农普遍滥用。汇源果汁占据国内50%以上市场份额。” 据相关资料显示,汇源确有从巴西等地进口橙汁。《日本经济新闻》2011年7月就曾报道,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宣布与汇源果汁集团进行合作,向汇源提供来自巴西等地的橙汁以及葡萄汁。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称与丸红株式会社的合作,汇源将获得更为稳定优质的产品原料。 记者就橙汁事件致电汇源集团,截止发稿时暂未得到回复。 宣传:力证巴西血统 产品不注明橙汁来源地 农夫山泉公司出品的“农夫果园”果蔬汁饮料称“橙:产自巴西。那里土质肥沃,四季光照充足,降水充沛,被誉为世界优质橙产地之一。 ” 各大饮料巨头橙汁产品都力证来自巴西。统一鲜橙多在其品牌介绍中称“选用全世界最优秀的橙汁产地--巴西进口橙汁”;而2003年上市的农夫山泉公司出品的“农夫果园”果蔬汁饮料称“橙:产自巴西。那里土质肥沃,四季光照充足,降水充沛,被誉为世界优质橙产地之一。 ”;康师傅每日C橙汁饮品在宣传中强调原料为“热力四射的巴西鲜橙子”. 虽然国内这些果汁品牌在宣传中特别突出了其使用的橙汁是来自巴西的,但瓶装的橙汁产品几乎都不会列明其橙汁的来源地,而只写出厂地址。 标准:中国低于欧美 检测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据报道,美国环境保护局建立的橙汁残渣里多菌灵含量标准,为80ppb(十亿分率),在这个范围之内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威胁。据悉,欧盟的标准是200ppb,而澳大利亚的标准则为不超过10ppb. 我国卫生部和农业部于2011年1月2日联合发布了《食品中多菌灵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已于当年4月1日实施。柑橘最大残留限量为5mg/kg,西瓜0.5mg/kg,韭菜2mg/kg.其中柑橘残留量标准换算单位后是5000ppb,远低于欧美标准。对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小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农药“多菌灵”虽然毒性不强,但半衰期却长达20多天,本应限定用量和品种,但中国现在普遍存在滥用问题。“这个药物是从国外引进的,最近几年才开始有管制,由于检测标准没有明确规定,问题很严重。” 专家:食品安全标准并非越高越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院长在接受环球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安全标准并非越高越好,不应简单地以数据高低来衡量。检测标准过高的话,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他认为,也不能片面个别的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体低于国外,例如在美国“瘦肉精”是允许使用的,而在国内则严格禁用。最重要的是将各种各样的综合因素考虑进来,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保证百姓能够吃上放心食品。 // 巴西橙汁多菌灵含量没有超过我国水果的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在微博上表示“多菌灵在美国没有列为可以使用的农药,也就是说美国没有多菌灵的限量标准,而其他国家允许使用多菌灵,巴西的橙汁多菌灵含量为10-15微克/Kg,没有超过我国水果的标准(500微克/Kg)”。 (责任编辑:王健淇)
蒙牛毒牛奶事件的处理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据港媒报道,蒙牛乳业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首次提及“部分负责产品质量监控的高层已因本次事件被免职或遭受处分”,但并没有透露具体人数及人员名单等细节。 蒙牛乳业自上月四川眉山工厂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素M1含量超标后,产品销量受到重大影响。蒙牛管理层上周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在一线城市的销量大幅下滑50%-60%。 蒙牛对外宣称黄曲霉素M1来自于发霉的饲料,但“问题奶”曝光后,现代牧场负责人称蒙牛没到该牧场调查过。尽管蒙牛集团称事件已有调查结果,然至今仍未对外公布问题奶源何在。 // 蒙牛乳业管理层表示,未来数年计划投资30亿-35亿元,以助一些中型牧场壮大规模并规范化生产工序,增加高质素奶源比重。在致癌奶事件后,蒙牛乳业股价曾一度重挫24%,1月6日,其主要控股股东中粮集团宣布小幅增持集团股份由27.96%增加至28.09%,以实际行动重振企业信心。 瑞银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部份产品含致癌物事件属管理控制问题,并不相信会转化为整体行业问题。瑞银已将蒙牛集团2012-2013年盈测,下调16%-17%,反映较低收入及较高推广开支目标价由35.5元,下调23%至27.6元。 (责任编辑:王健淇)
蒙牛“问题奶”调查: “问题奶”曝光后,现代牧场负责人称蒙牛没到该牧场调查过 牧场无蒙牛驻站员 生产方无检测记录 依照蒙牛的解释,饲料发霉导致乳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然而,饲料发霉或许是肇事源头之一,但“问题奶”的关键究竟在于蒙牛内部监测缺失,还是生产环节存在纰漏? 记者日前深入蒙牛“问题奶”生产源头——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试图探求“问题奶”真相。 溯源第一站 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告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事情曝光后的第三天,蒙牛集团称,产生问题产品的原因在于,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原奶质检疏忽导致了问题发生。但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蒙牛称暂时无法追查。 潮湿本是四川气候的特点,饲料是否极易霉变?蒙牛对奶源的监管如何?其内部质检流程又如何?为求答案,新快报记者将调查第一站锁定生产方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下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 眉山生产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 蒙牛工作人员:生产基地不接受采访 2011年12月28日,新快报记者来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基地入口附近,竖立着一块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赢得好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已足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来就会不同了”。 基地主要有四栋建筑物,分别为蒙牛原奶存放处、主生产车间、饲料存放处及蒙牛餐厅。在原奶存放处的屋顶上,“建设世界乳都,打造国际品牌”的口号十分醒目。 在向门卫通报记者身份后,蒙牛公司便出来了一位自称姓吕的办公室接待员。新快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欲进工厂内参观该公司乳品生产流程。吕小姐告知记者,公司任何对外沟通以新闻发言人为主,若进入参观需经上级同意。等待数小时后,新快报记者仍未被获准进厂参观。据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吃了闭门羹。 而此前,蒙牛对外态度并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曾于2008年8月、10月两度主动邀请媒体团对其生产过程和奶源基地参观,考察其安全生产状况。 如今,“问题奶”事件再度爆发,蒙牛大门却不再敞开。 溯源第二站 现代牧业洪雅牧场 生产基地采访遇阻,记者欲从奶源处寻找原因。 在全国范围内,蒙牛奶源的供给构成是80%是牧场,20%来自农户奶站。 眉山市奶办负责人苏学文告诉记者,蒙牛在眉山的生产基地并未收散户原奶,与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建立收奶关系的牧场有22个,其中眉山12个、成都3个,其余分布在乐山、遂宁、贵阳等地。 // 记者了解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的原奶过半为香港上市公司现代牧业(01117.HK)位于洪雅县的洪雅牧场(下简称现代牧场)所提供,两家企业于2008年相伴而生,在眉山,所有养奶农户、政府机构均将现代牧场称之为“蒙牛的牧场”。 蒙牛“问题奶”事件发生后,现代牧场也被业内视为“问题奶”最可疑的来源之一。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个广告语因为蒙牛强致癌物事件被自己击碎。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查出蒙牛致癌物超标。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个广告语因为蒙牛强致癌物事件被自己击碎。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查出蒙牛乳业某批次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黄曲霉毒素M1具有很强的致癌性。12月30日,在全国质检机构开展的液体乳黄曲霉毒素M1专项监督检查中,未发现蒙牛存在新的超标问题。 蒙牛一线城市销量大降六成 据香港财经媒体1月5日报道,蒙牛管理层5日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蒙牛牛奶致癌消息传出后,销量一度大跌50%—60%。但并无产品遭超市或零售商下架,受影响产品主要为高端产品,而主要销售下滑地方属一线城市,农村影响则较轻微。 蒙牛管理层表示,市场已逐渐恢复,目前销售只较事件发生前下降10%-20%。集团不需为存货作出拨备,但将于第一季度加大宣传费用,毛利则不会大受影响。 对于广受关注的出事原奶的来源,蒙牛表示仍在调查,但仍未找到有关纪录。 据济南日报消息,乳业专家王丁棉29日表示,今年以来国内乳企负面新闻不断,企业要花大力度去消除影响,这部分投入会很大。除此之外,为了自家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大广告投放力度,这都加大了企业成本支出。 蒙牛通过专项检查 据媒体报道,2011年12月30日晚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在发现个别液体乳黄曲霉毒素M1超标问题后,质检总局组织全国质检机构开展了液体乳黄曲霉毒素M1专项监督检查。各地质检机构对包括蒙牛、长富、伊利、光明、三元等企业生产的液体乳进行检测,未新发现黄曲霉毒素M1超标问题。 1月3日,受此消息影响,蒙牛股价出现反弹。股价一路上扬。截至14:57分,蒙牛乳业报18.96元,上涨0.8元,涨幅4.405%。 此前的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奶制品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严重超标。 黄曲霉毒素M1是极强的致癌物质,按照国家规定,奶制品含黄曲霉毒素M1最高不能超过0.5μg/kg。而在去年10月18日抽检的蒙牛250ml盒装纯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高达1.2μg/kg,超标140%;去年10月8日抽检的长富250ml盒装纯牛奶则为0.9μg/kg,超标80%。 蒙牛乳业“致癌门”之后,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极为谨慎地表态,小事情也会蔓延,触动公众神经,公司需要反思这个事情,中粮会非常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 蒙牛回应表示,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但当时称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于哪里,暂时无法追查。 蒙牛集团发言人强调,这是个别问题,饲料的霉变是因为饲料的储存不当造成的,并不是普遍现象。 蒙牛乳业副总裁卢建军如此回应称,这个事情,可能大家存在误读。这本来是企业可以检测到的,只是这次凑巧是国家质检总局来抽样检查出来了而已。 蒙牛股价由此曾出现大幅下跌。据媒体此前报道,2011年12月28日,香港交易所结束圣诞休假,蒙牛乳业开盘大跌,截至上午9点20分,跌幅23.95%。 蒙牛伊利三元等集体涨价 据媒体12月29日报道,蒙牛、伊利、三元等部分乳制品将集体涨价,涨价幅度为每箱1到2元。三元、伊利公司均证实了乳制品涨价的消息,而部分超市则称已收到多家乳企的涨价通知。有专家称,乳企所称的原料成本上涨这一理由讲不通,集体涨价或源于今年以来乳企自身的压力。 蒙牛公司官网被黑 据媒体报道,12月28日晚间,中国乳业巨头蒙牛公司官方网站遭黑客入侵,自称为“SIT小组”的黑客留言称蒙牛为“民族的耻辱”。 这位入侵蒙牛官网的黑客留言称,“蒙牛曾经让中国强壮过,曾经让中国人自豪过,中国自己的乳企,如今却自己坑自己。” //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个广告语因为蒙牛强致癌物事件被自己击碎。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查出蒙牛致癌物超标。 “我们是一家人,你却自己坑害自己家人。你有良心吗?”这位黑客强调,入侵蒙牛网站的目的是“为提醒网民觉醒”,并将蒙牛公司称为“民族的耻辱”。
昨天中午,贵州织金县八步小学学生在食用早餐后集体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86人送医院治疗。目前事件原因已经查明,该事件属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 据介绍,由贵州省、毕节市疾病控制中心组成的专家组调查后表示,该中毒事件与学生食用的面包和牛奶无关,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是学校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个别学生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呕吐,造成现场所有学生情绪异常焦虑、紧张,使他们产生心理暗示,并形成不舒服的感觉。 // 目前,仍有7名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学生及学生家长情绪已经平稳下来,八步小学课教秩序一切正常。 (责任编辑:徐晓宇)
3月29日上午,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发生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约70名学生当天食用早餐后出现呕吐、肚痛等中毒症状。 据东方早报报道,八步镇纪委书记王子铭表示,目前有中毒症状的学生已被送往当地医院接受救治,截至昨天20时许,仍有10多名学生留院治疗,“没有出现死亡现象,目前学生没有生命危险。” // 王子铭称,该早餐属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本周一开始实施,营养餐主要包括牛奶和面包,事发后,有关部门已封存剩余早餐,并提取样品化验。同时,织金县要求全县停止学生供餐计划,当地有关部门正在就此事展开调查。王子铭表示,“当天学生吃的是蒙牛牛奶和面包,但事故具体原因还在调查,织金县蒙牛产品的主管已经到学校等地了解情况。”有关部门已封存了进入八步镇的所有剩余营养餐,并提取样品化验,“供餐单位有关负责人也在配合调查”。 (责任编辑:徐晓宇)
蒙牛牛奶出售2月30日生产的酸奶,网友惊呼破天荒第一次碰上2月30号。蒙牛牛奶再次出现惊人问题,竟然出售2月30日生产的牛奶,小编都不好意思问这到底是不是又表示蒙牛牛奶存在质量问题,因为小编比较孤陋寡闻从来没遇上过2月30日。据网友在微博中发布的消息蒙牛牛奶的某一款酸奶外包装标注了“20120230”的字样,消息发出之后立马有网友回复并调侃“谁说2月没有30号,蒙牛跟你急!3·15快到了,蒙牛你又调皮了!” 事情曝光之后记者致电蒙牛集团客服中心询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蒙牛的客服人员表示这字样可能是2012023D,不一定和酸奶的生产日期有关联,这是蒙牛继“纯牛奶”质量问题后的又一重大丑闻事件,上次“纯牛奶”事件蒙牛把责任推给了奶牛,不知这一次又将会是谁来承担责任。 // (责任编辑:徐晓宇)
蒙牛再陷丑闻。据媒体报道,蒙牛驻浙江省义乌市的经理,以半价购买了3000箱生产日期为2011年12月份的蒙牛临期纯牛奶,将生产日期分别涂改为2012年5月19日和6月1日,并以45元/箱的蒙牛正品价格销往浙江浦江、义乌等地。擅自将生产日期篡改至出厂日期的6个月之后。这批遭篡改的数量多达3000箱。 据媒体报道,此次事件中蒙牛3000箱奶生产日期被改晚6个月。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与营养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介绍,过期牛奶中滋生细菌与腐败分子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饮用过期牛奶可能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可能会产生呕吐、腹泻等症状。 细微变质消费者很难鉴别 需专业检测 对消费者而言,一旦买到过期奶如何鉴别呢?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兴国指出,最简单的鉴别方式就是闻气味,牛奶因蛋白质含量高,较易发生变质,如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牛奶变酸变臭,味道发苦,即可认定牛奶变质。"但并是不所有的变质奶都是会明显的变质特征。有些仅仅出现轻微变质,消费者无法从外观上来辨别,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检测才能识别出来,"王兴国介绍说。 何计国也认为,实际上,大部分过期牛奶可能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本质上的腐败。消费者会发现牛奶变酸,凝结成奶豆腐等现象,这是经过煮沸或其他方式的消毒都无法消除的。也就是说,一旦牛奶过期并发生腐败,就基本丧失了其食用的价值。 保质期外≠不能食用 保质期内也可能出现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个品牌的牛奶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保质期也略有不同。同时,包装也可以决定牛奶的储存日期。"但超过食品保质期不等于不能食用。"王兴国告诉我们,一些食品的生产日期设定为6个月,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便在一年内食用都是没有对人体无害的,只是品质会有所下降。王兴国举例说,罐头的保质期可达到几年以上。而生产日期只是企业为食品设定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界限。 但反过来,在保质期内,为何消费者有时也会购买到变质异味的牛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与营养安全系范志红教授曾撰文(夏天的奶为什么容易发苦?)称,这些都是因为细菌繁殖过度所造成的现象。牛奶中的细菌多半为产酸细菌,它们活动过度的结果,就是让牛奶分层、凝固。其实,最早的酸奶、奶酪等,也就是这样出现的,只不过如今的产品都是人工选择过的安全菌种,而自然产生的牛奶凝块则是杂菌们的产品。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最好不要食用。 此次事件将给蒙牛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蒙牛屡次冲撞食品安全红线,对此事件中为员工擅自修改生产日期。在何计国看来,故意地涂改生产日期,特别是食品的生产日期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虽然当事者的本意是想避免自身的经济损失,但是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却是毁掉商家与厂家的信誉,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王兴国说,企业篡改生产日期在食品企业中非常普遍,但对大企业来说,实属不该。相关违法人员必须应受到法律制裁。 // 消费者买到过期产品应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 据了解,这批遭篡改的数量多达3000箱,日期分别涂改为2012年5月19日和6月1日,并以45元/箱的蒙牛正品价格销往浙江浦江、义乌等地。何计国建议,如果消费者已经购买了该批次的过期产品,即便是没有保留发票或是购买凭证,都应该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甚至是销售商家反映。同时,这次事件发生后,工商部门应该立即查封该批次产品,有关生产厂家也应该立即召回该批次产品。如果过期产品已经对消费者产生了伤害,有关责任人应该给予适当的赔偿。(责任编辑:徐晓宇)
还在保质期内的蒙牛“未来星 ”味道有点酸 “我是来自农村的,对吃的东西也不算太讲究,一般都能接受。可是这样的牛奶怎么能给孩子喝?我孩子还不到3岁。”说起这件事,王女士依旧很愤怒。 8月10日,和往常一样,王女士的孩子在睡前准备喝一盒蒙牛“未来星”牛奶。“才喝了一口,孩子就不愿意再喝了。” 起先王女士还以为孩子是故意找借口,拆开后又不想喝了,没有理会孩子,要求他喝完。“过了一会,孩子就找到了爸爸,说这是酸奶,实在喝不下去了。”王女士的先生尝了一口,发现牛奶带了一股怪味。 在发现牛奶有可能变坏后,王女士就把牛奶的包装盒拆开,将牛奶倒入杯子中。王女士发现以前喝的时候是呈乳白色液体状的,口感也是偏甜的。而现在透过杯子可以看见,牛奶的表面有一点漂浮物。而留在包装盒里的部分已经很粘稠,类似于凝固状,一块一块的,感觉更像豆腐脑。“看着就很恶心,而且还会产生酸味,应该是已经坏掉了。”王女士说。 从拆开的牛奶包装上,可以看见该牛奶是今年6月5日生产的,常温下的保质期是6个月。也就是说,这款牛奶还在保质期内。 王女士告诉记者,这箱牛奶是7月下旬在上塘路的欧尚超市买的,因为现在是暑假,会有小朋友到家里和孩子玩,所以牛奶的消耗还是很快的。“购买后牛奶是存放在客厅里的,而客厅空调差不多24小时开着 ,所以不会是因为温度原因引起的变质。”王女士说。 “孩子当天夜里有点咳嗽,不肯吃饭。不过我们不敢认定说是喝这个坏牛奶喝的,但心里总是感觉有点不舒服。”王女士表示,如果是成人奶,也就算了,不过这个是宝宝喝的牛奶,这种质量让她们很不放心。 蒙牛回应:浓稠状有可能是变质 在怀疑产品有可能出现变质的情况后,王女士立刻拨打了蒙牛的客服热线,希望能得到解释。客服人员要求王女士将牛奶保存起来,24小时之内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她进行联系。 第二天蒙牛的售后服务人员通过电话与王女士取得了联系。王女士告诉记者,打电话的人没有任何的自我介绍,一开口就直接讯问家庭住址之类的隐私信息。 这让王女士感觉很不舒服。而在之后的沟通中,工作人员甚至怀疑王女士是故意投诉。 这让王女士格外恼火,“现在是他们的产品出了问题,还那么牛。”之后,也有自称某超市蒙牛的业务员与王女士联系,但王女士直接表示不需要了,“这次就算我倒霉,下次不买他家的也就是了”。 今天记者也与蒙牛客服取得了联系。客服人员表示,这款蒙牛未来星是属于牛奶的范畴,而不是饮料。相比较纯牛奶,这款产品中只是加入了一些配料,并没有像一些饮料一样加水。 “只要是30度以下密封状态,牛奶在保质期内就不会变质。” 客服人员表示这款牛奶对于存放并没有特殊的要求,放在空调间也不会有影响。所以像王女士这样,只要室内温度没有超过规定,一般应该是不会出现产品变质的情况的。 对于如何判断是否变质,客服人员表示,一般来说,如果口感上有明显不同,而且牛奶出现凝固或者类似于豆花的状态,就应该属于变质了,顾客就不要再食用了。“如果发现这种现象,可以拨打客服电话,会有专人和顾客联系。”客服人员说。 记者希望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王女士遇到的牛奶在保质期内变样的原因。客服表示她只能将信息传达给其他相关部门,其他具体情况她也没有办法做出解释。他们只有在看见变质产品,进行检查后才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变质这一情况。 不过客服人员表示,一般来说,如果一箱牛奶内出现1包或少数的变质,有可能是胀包的现象。也许是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造成了个别包装的破损,才会使空气进去包装内,出现变质的情况。 打电话不能解决问题 消费者希望蒙牛拿出诚意 截至记者发稿前,王女士再次和记者取得了联系。 “蒙牛公司现在不断给我打电话。” // 原来在得知我们的介入后,蒙牛公司根据王女士之前的投诉,找到她的联系方式,不断与王女士取得联系。 而蒙牛“后知后觉”的处理态度让王女士无法接受。“他们给我打了很多电话,就是不给我处理意见,一直问我想怎么样?”(责任编辑:徐晓宇)
对于各种酸奶产品打着益生菌的名号,宣称可以改善肠道的问题,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中山大学教授何志谦曾指出,市面上的益生菌宣传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 乳酸菌概念五花八门 宣传夸大功效 目前市场上乳酸菌概念产品五花八门,优益C等活性乳酸菌也深得健康时尚达人的喜爱。以“肠活动,常年轻”为宣传标语的优益C在2012年取得了三位数增长。这些益生菌真的像广告宣传的那样神奇吗?乳酸饮料里的配料表里,除了水、白砂糖、脱脂奶粉等,还分别列着各种“菌”,如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些菌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连专家都直呼看不懂。 蒙牛优益C活性乳酸菌乳饮品所含菌种是副干酪乳杆菌。2005年,蒙牛乳业与全球顶级的乳品工业用菌种和酶供应商丹麦科汉森(CHANSEN)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在益生菌的研制、使用及新产品开发方面正式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根据协议,科汉森公司将向蒙牛乳业专门提供特别适合中国人肠道特征研发的最新菌种产品——LABS益生菌群。据悉,LABS益生菌群包含四种益生菌:L-保加利亚乳杆菌、A-嗜酸乳杆菌、B-双歧杆菌、S-嗜热链球菌 据蒙牛官网资料显示,活力C菌,全名LPC-37益生菌,是活性干酪乳杆菌的一种。来自丹麦著名菌种公司科汉森,更被美国菌种保藏中心荣誉收藏。经过72小时长效发酵工艺,菌种活性更强、更稳定,能直达肠道并保持良好活力。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如果乳酸菌饮料选用的不是很优质的益生菌,在经过胃部高酸区到达肠道的过程中,基本上70%甚至80%的益生菌就都已经被杀死了。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范瑞曾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乳酸菌饮料,虽然宣称自己含有多少益生菌,但这些益生菌到了人体的肠胃道之后,在胃酸的作用下,能到达肠里的已经不多。益生菌一旦被杀死,乳酸菌饮料就像糖水一样,因为死菌是不会清理肠道的。 此外,乳酸菌的生存条件也很苛刻,但相关公司对乳酸菌饮料的运输、贮存条件说明都十分简单。蒙牛优益C产品包装上仅笼统标明“2℃~6℃冷藏,高于6℃存放,可能导致活菌数减少”,并未给出在各种温度下益生菌的衰亡速度数据,且益生菌在进入肠道前要经过胃内的高酸区,有多少益生菌能活着进入肠道区也没有数据可供参考。 蒙牛乳业在广告中强调活力C菌活性更强,能直达肠道,显然有欺诈之嫌。因为食物首先要进入胃部,然后才能进入肠道。活力C菌经过胃部高酸区幸存比例有多高,消费者无从知晓。 乳酸菌饮品蛋白质含量远低于酸奶牛奶 看似相似的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和酸乳,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乳酸菌饮料营养价值不能同酸乳相提并论的,而且乳酸菌数量标准不一。有关人士表示,乳酸菌饮品非真正的“奶”,不建议消费者用乳酸菌饮料代替牛奶、酸奶来代替奶制品长期饮用。 乳酸菌饮料是经过调配加水加糖加添加剂后的酸奶。“乳制品核心就是蛋白质含量,乳酸菌的蛋白质含量远低于牛奶。”乳制品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一瓶300ml的伊利活性乳酸饮料每100ml蛋白质含量为1.0g,340ml蒙牛优益C原味每100ml的蛋白质含量为1.1g,比较热销的养乐多活性乳酸饮品每100ml的蛋白质含量也只有1.2g。而一般的酸奶每100ml的蛋白质含量在2.6g左右,鲜奶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光明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每100ml3.0g。 对于如何区分乳酸菌饮料与酸奶,专业营养师陈胜兰表示,若配料中有水的成分则为乳酸菌饮料,因为酸奶里面是不加水的。同时,相关专家也建议消费者不要用乳酸菌饮料代替牛奶、酸奶而长期饮用,尤其是孩子。 乳酸饮料过大于功 或对肝脏不利 乳酸饮料品牌和种类越来越多,但专家并不建议饮用。国家一级营养师许少雄说,乳酸饮料确实含有乳酸菌,对肠道比较好。但是,此类饮料过大于功。从健康的角度看,吃了对身体不利。还不如去吃酸奶,只要是纯酸奶,都有活性乳酸菌。 许少雄说,多数乳酸饮料含添加剂,添加剂的量即使是在国家允许范围内,一般也不建议食用,因为对身体肝脏不利。肝脏每天要分解酶来消化分解营养物质,如果身体里有了添加剂,肝脏就要来制酶专门解毒。这样一来,肝脏每天超负荷运转,会“疲于奔命”。乳酸饮料对身体不利的表现在于,由于营养不均衡,身体机能下降,不瘦,反而可能会虚胖。 益生菌与传统酸奶并无太大区别 传统的酸奶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成。而益生菌酸奶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人工添加了双岐杆菌等作为发酵菌种。目前各种产品给自己所添加的益生菌冠以各种动听的名称,其实都是这几种常用菌。 //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是早期人类从天然发酵奶中纯化出的两个菌种,一直用以发酵传统酸奶,而“双岐杆菌”是从婴儿肠道发现,因为有益于婴儿肠道健康而被广泛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属于乳酸菌类也是益生菌,传统的酸奶与所谓益生菌酸奶并无太大的区别。 如果宣传所含的菌对人体有改善肠道的功能的,那就是功能菌,需要申报功能。功能菌是通过鉴定证实可以改善肠道,在酸性条件下有一定存活率的益生菌。蒙牛优益C所含益生菌是副干酪乳杆菌。外界对其菌种特性了解并不多。 发酵酸奶是传统的食物,已有很长的历史。对人体而言,它是安全的。也有一些有益的作用,但其作用不宜夸大,更不能把它看成能治病的药物。
蒙牛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牛奶品牌之一,相信大家对于它肯定是不陌生的。大家肯定都喝过它的产品。酸牛奶是非常受欢迎的牛奶饮品,其营养价值十分之高,蒙牛的酸牛奶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大家对于经常摆在商场货柜上的蒙牛酸牛奶的保质期做过了解吗?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讲讲蒙牛酸牛奶保质期这个问题。 蒙牛酸牛奶保质期 (1)蒙牛酸牛奶的保质期也是要按照其包装来看的,不同的包装着不同的保质期。 (2)盒装的酸奶,其保质期会长一点,在120天左右。纸袋装的保质期为21天,而塑料装的酸奶现在已经很少了,小编不建议大家去买塑料装的酸奶,因为其保质期可以更改,感觉不安全。
蒙牛牛奶是中国很驰名的牛奶产品商之一,但是相信大家对于蒙牛这类的牛奶产品的保质期等问题会产生疑惑吧?蒙牛的各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是吐槽到不行了吧?那么大家肯定最感兴趣的就是蒙牛篡改保质期这个问题了,小编通过网上的一下资料的收集,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些小总结。 蒙牛篡改保质期是真的吗 (1)蒙牛确实过很多这种事情,不管是在生产后在经销商要货时才盖上生产日期还是保质期的事情都是的,所以蒙牛篡改保质期是真的。 (2)其实纯牛奶的保质期并不可能达到六个月,达到六个月其实是其中添加防腐剂的效期,所以大家最好在买了蒙牛后最好马上喝掉,至于六个月后能不能喝小编就不知道了。
许多人都将牛奶作为补充钙质的一个重要食品,但是牛奶是一种容易变质的食品,食用不当会引起身体不适。 蒙牛纯牛奶保质期是多久 (1)盒装的蒙牛纯牛奶保质期为半年。 (2)袋装的蒙牛纯牛奶保质期为45天,会比盒装的保质期长一些。 (3)巴氏杀菌奶的保鲜期是最短的,通常在低温下最多能保存10天左右,最好是在三天之内喝完。 牛奶不仅补钙的作用,还美容的作用。所以爱漂亮的美眉可以将喝不完的牛奶敷脸。或是一不小心放过期了也可以将剩余的牛奶和着香蕉做一个美容面膜。由内到外,做到真正的美丽。就大可不必为浪费而痛心了。
酸奶是一种保存期限较短的食品,一不小心很容易买到过期了的酸奶。所以我们需明确酸奶的保质期多长,才能放心饮用。 蒙牛酸奶保质期多久 按常理来说,任何酸奶的保质期都不能超过半个月,且是放置于12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下。但事实上,酸奶的保质期还得分类来讲。 (1)用塑料袋包装的酸奶,在常温下一般可以保存一个月。 (2)纸质装的酸奶,在常温下可保存一个半月。 (3)纸盒装酸奶(酸酸乳),在常温下可保存半年左右。 (4)开封了的酸奶需在两日内饮用完,而且需冷藏放置。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酸酸乳不是真正的酸奶,它只是一种饮料,所以它的保质期相对而言比较长,我们不要将它们的保质期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