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大量吃绿薄荷糖是会刺激口腔黏膜的,甚至引起口腔皮肤的红肿薄荷糖吃多了、破溃和糜烂,引起一系列口腔疾病,甚至导致口腔癌前病变。 细菌侵入 虽然薄荷糖可以对呼吸道疾病有抗炎作用,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但同时也会刺激口腔黏膜,导致口腔黏膜角化层增厚,炎性细菌侵入,使口腔黏膜受到损害。 引起肥胖 这是因为薄荷糖的普遍热量都很高,有研究表明,100克可食用的薄荷糖的热量高达400多大卡,这个热量占了人体每天所需能量1500大卡的四分之一,属于高热量食物,减肥人士要特别忌口了。 引起高血糖 薄荷糖也是糖,糖的含量还不是很低,吃太多是血液里的葡萄糖水平上升,导致血糖骤升,引起高血糖。
8月28日上午,记者在百度中输入了“可乐喷泉”这几个字,便出现了若干解释和视频,在其中一段视频中,记者看到实验者买来一瓶百事可乐,然后把曼妥思薄荷糖扔进去。此时,可乐瓶口突然迸发出近50公分高的水柱。几秒钟后,水柱才逐渐消退,成为泡沫。 在省城某中学上高三的学生李哲告诉记者,上个星期他和同学看到这段视频后,也比较好奇,于是买来了百事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同时吃下去。没多久,李哲就感到自己腹部胀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但他并没有呕吐,只是感觉到可乐快要从他鼻子里喷出来一样。无奈之下,他来到医院催吐后身体才恢复正常。“当时我都吓傻了,我还以为网上的东西都是编出来的呢,没想到可乐的威力这么大,以后我再也不敢试了!”谈及当时的情景,李哲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为了验证这些说法,记者买来了百事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进行试验。当记者将糖扔进可乐后,可乐随即开始猛烈沸腾,记者注意到,虽然糖扔进瓶后就跌落到了饮料瓶的底部,但其底部到液面顶端如同烧开的水一般沸腾着。随后,记者又接连扔了几颗糖进去,沸腾的现象更加明显。记者捏了捏瓶身,发现原本软软的瓶身此刻却变得坚硬无比。 几分钟后,沸腾开始减弱,直至消失。紧接着,记者发现液面浮上来一层灰白色的硬质物体,记者挑了一点这种物质品尝了一下,发现其又酸、又苦,且带有刺激性。 随后记者又更换了可口可乐和不同种类的薄荷糖进行测试,但“喷泉”现象始终没有出现。 记者随后咨询了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该院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曼妥思薄荷糖里有一种叫做“阿拉伯胶”的化学物质,而可乐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两者相遇后,可以让水分子更具张力,同时以惊人的速度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产生剧烈的反应,由于较强的气压,极端情况下能让可乐达到剧烈的喷涌状态。如果人同时服下这两种物质,其在人体内的反应可想而知。 // 而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则表示,虽然目前没有收治过类似的病人,但确实对此有所耳闻,强大的气压很容易伤害人的胃粘膜,所以不建议市民同时吃这两种食品,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 记者致电百事中国,但截至发稿时,对方未对这一现象给予任何回复。(责任编辑:徐晓宇)
雀巢,这是个全球闻名的大品牌,除了生产咖啡与巧克力,还生产糖果等食品,在81个国家有400多家工厂。这样一家跨国公司,它的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车间里的工人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带着种种疑问,近日记者走进雀巢糖果生产车间,发现车间内员工未办健康证就上岗、进车间前不在洗手池洗手、在车间里边玩手机边聊天,还赤手抓糖果。记者还发现,雀巢生产出现双重标准,在英国等地宣布放弃添加剂,在中国却生产添加香精的薄荷糖。 据记者了解,雀巢在2012年3月左右宣布彻底弃用人工色素、香料及防腐剂,成为全球首个宣布放弃使用人工添加剂的大型食品企业,为此雀巢还修改了70余种产品的配方,曾经一度因为找不到天然蓝色素,而中断了蓝色巧克力豆的生产。 // 在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生产标准?记者在糖果车间工作时,发现宝路薄荷糖在生产过程中有加入“香精”这一环节。流程表上面写着,加入薄荷油和硬脂酸镁等原料的同时,加入“香精”。
本是饭后缓解“口气”的“秘密武器”,没想到竟成为饭后“烧心”的根源。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8日透露,在重庆某广告公司工作的杨佳丽(化名)因饭后吃薄荷糖的习惯进了医院。 因为工作关系,杨佳丽经常需要请客户吃饭。为缓解饭后残留下的“口气”,她会随身携带一盒薄荷糖,在饭后嚼几颗。近来杨佳丽经常会觉得胃不舒服,饭后有一种烧心的感觉。杨佳丽以为是最近应酬太多胃病犯了,就吃了些胃药。但饭后“烧心”的症状仍不见好转。随后,杨佳丽到西南医院进行胃部检查。经医生诊断,发现造成杨佳丽胃不舒服的原因,正是她随身携带的薄荷糖。 // 西南医院消化科医生称,薄荷糖中的薄荷油精,刺激性和挥发性很强,不适合空腹及饭后马上食用。“薄荷容易引起"烧心"情况。国外的一些研究中说,薄荷可能使胃液逆流回食道,还会引起打嗝和胃胀,这种刺激在空腹的时候较为明显,在饭后也有发生。”对此,医生建议在食用薄荷糖后如果出现“烧心”的感觉,可先喝一杯白开水,然后去散一下步。“散步可以让人保持直立状态,借助重力让胃酸不能回流进食道。” (责任编辑:王健淇)
众所周知,人体会感到清凉是因为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上的冷觉器官作用的结果,当我们身体的温度低于平均标准温度时,神经冲动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导致血管收缩血液供应量减少。 // 但是这些冷觉器官不仅作用于温度,而且还会作用于含有薄荷 醇的一些物质上。事实上,薄荷醇不是让嘴里变凉,而是仅仅制造了一种寒冷的错觉,除了冷觉之外,它使我们的所有感受器变得不敏感,他们依次向大脑发出神经冲动,导致体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