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中毒怎么办 扁豆中含有皂素等有害物,如果吃了加热不透的扁豆半小时到几小时之内就可发生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血细胞增高。食用急火炒或凉拌的扁豆发生中毒者多。中毒轻者经过休息可自行恢复,用甘草、绿豆适量煎汤当茶饮,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蘑菇中毒怎么办 一旦误食中毒,要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然后用1:2000至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浓茶水、0.5%活性炭混悬液等反复洗胃。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细菌性中毒怎么办 食物在制作、储运、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会被细菌污染。吃用这样的食物会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催吐后如胃内容物已呕完仍恶心呕吐不止,可用生姜汁1匙加糖冲服,以止呕吐。生大蒜4至5瓣,每天生吃2至3次。几天内尽量少吃油腻食物。 亚硝酸盐中毒怎么办 误食亚硝酸盐的人通常会出现胸闷憋气,紫绀的现象。一旦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应立即抢救,迅速灌肠、洗胃、导泻,让中毒者大量饮水。切记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应将患者置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病毒种类及中毒特征: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因进食肉、动物内脏、蛋、鱼而引起。潜伏期6~24小时,表现为发热,黄绿色水样便,时有脓血、里急后重。 如果抢救不及时,重症患者可死亡。 主要因食剩饭、剩菜引起。潜伏期多为3小时以内,来势凶猛,吐比泻严重。可吐出黄色苦水,不发热或低热,多数病人1天即可恢复。 嗜盐菌食物中毒 因食海鱼、海蟹、海蛤蜊或盐渍食物引起。 潜伏期8~18小时,临床症状有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绞痛,大便为洗肉水样或有脓血便,多无里急后重感。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因食用罐头、腊肠、咸肉或其他密封储存的食品引起。潜伏期为12~48小时或更长,不发热,胃肠症状少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散大、失音、咽下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以至死亡,死亡率达50%以上。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多由饮食不洁或餐具污染引起,潜伏期短,4~12小时发病,腹泻较轻,无里急后重,很少发热。 特别提醒: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外出不便洗手时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2、餐具要卫生,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饭后将餐具洗干净存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内或纱布袋内。 3、饮食要卫生,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类的食物一定要洗净皮。不要吃隔夜变味的饭菜。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剩饭菜食用前一定要热透。 4、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食的刀和案板一定不能再切熟食,摸过生肉的手一定要冼净再去拿熟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对不熟悉的野生动物不要随意采捕食用,海蜇等产品宜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保存,食用前应冲洗干净。扁豆一定要焖熟后食用。 6、服用药品时一定要遵照医嘱服用,千万注意不要超剂量服用,以免造成药物中毒。药物同时服用要遵医嘱,避免混合产生副作用。敌敌畏杀虫剂和灭鼠药等不能与食物放在一起。 食物中毒后如何自救 出现症状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送中毒者去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有一些本来就有基础病的老人,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要特别注意护理,血液黏稠物增多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特别要注意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就比较危险了。重症中毒者要禁食半天左右,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进些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责任编辑:王健淇)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昨日本报报道了近一段时间,汉中连发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共有17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昨日,记者又从汉中市3201医院获悉,一个星期内,医院陆续收治了蘑菇中毒的3名儿童,其中1人死亡。另外,洋县死亡1人。 据汉中市3201医院一儿科医生介绍,截至目前,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医院收治了3名儿童,最小的8岁,最大的10岁。其中,最小的唐松华家住宁强县,他吃的蘑菇最多,致使全身弥漫性出血,26日经抢救无效死亡。家住南郑县的王成林10岁,情况也不容乐观,经诊断已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等症状,极其危险。另外一个孩子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 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27号下午5点,汉中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县区、乡镇、村组连夜组织干部逐村逐户,通知每户村民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并发布公告,告知广大群众不要购买、食用野生蘑菇;卫生系统组织专家组全力救治中毒患者;工商系统迅速行动,在农贸市场、商店、超市严禁销售野生蘑菇;立即通知全市所有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幼儿园不得采购、加工野生蘑菇。(责任编辑:徐晓宇)
今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是“食品安全”,对此,武汉市疾控专家表示,单就食物中毒而言,家庭已成“重灾区”,根据武汉地区的监测,家庭食物中毒报告数有所增加,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更容易发生食物中毒。昨天,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康康姐表示,每年春天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大部分集中在野菜,另外一部分就是隔夜菜导致。 上周,家住新洲的马爹爹一家又被毒蘑菇放倒了,全家4口人上吐下泻,集体住进医院。原来,武汉之前一直处于雨水季,山上的蘑菇尤其长得茂盛,马爹爹带着两个孙子上山摘野菜,看到树丛里长了大量的蘑菇,仔细观察后,马爹爹发现,蘑菇的颜色跟平时的香菇颜色差不多,气味也没有很特殊,判断应该没毒,于是带着两个孙子,摘了蘑菇回家,准备找专业人士鉴定。 回家后,马爹爹顺手就将蘑菇丢在了客厅,然后送孙子去兴趣班上课了。等回来时,老伴已经将饭菜做好。等到全家人吃完饭,马爹爹这才想起来,问老伴,他们吃的蘑菇是不是客厅的那一袋?老伴回答说,以为是马爹爹从市场买回来的。 到了晚上8点,全家人开始集体腹泻,孩子们更是不停呕吐,马爹爹慌了神,赶紧敲开邻居的门,将他全家送到了医院,结果是:食物中毒,误食了毒蘑菇。 野菜吃法有讲究 康康姐说,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准备、加工食物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不能吃来历不明的食物,这其中就包括野菜之类;其次,要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门用具,使用器皿存储食物时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海产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存储,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有一些野菜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吃,如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用后会周身不适。这类野菜煮前务必要在清水里馒泡两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处理。苦味野菜也应略泡轻揉去障苦味且不宜多食。因为苦味野菜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的作用,但过量食用可损伤脾胃。大多数叶类野菜有一点涩味,宜先煮去涩味,即将水烧开,放人鲜野菜煮两分钟后立即捞起,再烹调。树叶类不宜炒着吃。如刺嫩芽、槐花、榆钱等,这类野菜宜萎吃或做酱吃。若是炒着吃,既黏又涩,难以下咽。野菜要趁鲜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很差。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有些野菜含有剧毒,食后轻者闷、胀、吐,重者则会危及生命。 // 对那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不宜食用野菜。平常服止痛药、磺胺药或吃某些食物、接触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者,吃野菜应慎重。首次应少量静用,食后如出现周身发痒、浮肿、皮疹或皮下出血等过敏、中毒症状,应停食野菜,并到医院诊治,以免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影响身体健康。生长在化工厂河边或附近的野菜不宜吃。化工厂所排放的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相当高,生长在河边的野菜相应地含有毒素,食用后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另外,喷施过农药的庄稼地里的野菜也不要去采摘。 路边的野菜不宜采食。路上趟起的灰尘、车辆的废气,很容易污染这些路边的野菜。汽车排放的有毒气体中含有铅,污染了路边的空气,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野菜很容易将汞、铅重叠属吸收并贮存,人们静用不慎或食用过多容易造成重叠属蓄积中毒。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几年,“味道鲜美”、“口感细嫩”、“高蛋白,低脂肪”的野蘑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餐桌上备受欢迎的一道佳肴。然而,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有些蘑菇带有毒性这一事实。因此,人们在食用野蘑菇时,要谨防中毒事件。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蘑菇这把“双刃剑” 蘑菇是一种真菌植物,不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还有药用功效。蘑菇中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蘑菇究竟含有哪些有益人体的营养成分,从而使得我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它。 平时多吃蘑菇,对身体大有裨益。但是,饮食需要注意方法,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害健康。因为有些蘑菇中含有毒素,误食极易引起中毒。 1. 每天都吃点蘑菇 蘑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蘑菇,可以有效协调人体吸收、消化食物的能力,增加食物的营养效率。 蘑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有些蘑菇中的氨基酸组成比例甚至比牛肉还要合理。人们普遍认为,肉类和豆类食品分别是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含量最高的食品,但实际上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因此,有人把蘑菇作为可以与牛奶媲美的食物。 此外,蘑菇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人体非常重要。不仅如此,有些蘑菇中还含有胡萝卜素,其在人体中会转换为维生素A。从这个层面来看,蘑菇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维生素A宝库”。 2. 最好吃新鲜蘑菇 商家为了延长蘑菇的“寿命”,保证蘑菇的质量,经常会用水浸泡蘑菇。但这种被水浸泡过的蘑菇,很多营养成分都被水溶解掉了。因此,在购买蘑菇时,最好是选择新鲜蘑菇。 有的消费者把蘑菇买回家后,习惯放在冰箱里冷藏,以为低温可以保证蘑菇的质量。然而,正确的储存方式是放在阴凉处。 蘑菇属于真菌类,有的蘑菇食用后可引起食物中毒,这种蘑菇一般是野生毒蘑菇,也就是毒簟。高温多雨的季节是采摘野生蘑菇的最佳时间,同时也是毒簟中毒的高峰期。建议没有经验,又不能识别毒蘑菇的人,不要私自采摘和食用。 毒蕈毒素与中毒表现 毒簟品种繁多,有毒成分和中毒症状各不相同。根据有毒成分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胃肠毒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低温。潜伏期短,仅0.5~6小时,长为2~3天,病死率低。引起此种中毒类型的代表为黑伞蕈属和乳菇属的某些蕈种,毒素可能为类树脂物质。 2. 神经型:临床表现除了发生肠胃反应外,还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瞳孔缩小、脉搏缓慢、幻视幻听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导致此型中毒的毒蕈中含有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毒素,潜伏期为0.5~4小时,病程为1~2天,病死率低。 3. 溶血型:这种中毒反应主要是摄入了含有鹿花毒素的鹿花蕈引起的。鹿花毒素是一种具有强烈溶血作用的甲基联胺化合物。潜伏期一般为6~12小时,伴随有肝脾肿大的现象,少数患者出现蛋白尿。 4. 脏器损害型:是最为严重的类型,有毒成分主要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此类毒素是剧毒,会引起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细胞变性。摄入含有此类毒素的蘑菇50克,即可致死。中毒后,如果未能及时抢救,病死率高达50%~60%。 四招识别有毒蘑菇 一看颜色:有毒蘑菇一般颜色鲜艳,多为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其中,紫色往往是剧毒蘑菇,而且采摘后会变色。有毒蘑菇的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无毒蘑菇颜色较为平淡,菇盖较平,伞面光滑。 二看形状:有毒蘑菇菌盖的中间部位往往呈突起状,且形状怪异、菌面厚实,菌柄上有菌轮、菌托,菌柄要么细长要么粗长,极易折断。无毒蘑菇的菌盖则更为平实,伞面平滑,菌柄下部无菌托,上部无菌轮。 三看分泌物:有毒蘑菇的伞柄上有菇轮,根部生有囊胞,伞柄不易撕开,往往有浓稠的分泌物流出,呈赤褐色,在空气中颜色会发生变化。无毒蘑菇的伞柄上无菇轮,伞柄极易撕开,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裂后不会变色。 四闻气味:有毒蘑菇常有一股怪味,而无毒蘑菇则是一股特殊的清香味。 小贴士:蘑菇种类繁多,而且味道鲜美,长期以来受到人们追捧,有些人喜欢自己上山采蘑菇。虽然有各种方法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但是没经验的人最好还是不要自采,否则极其容易误采、误食毒蘑菇。另外,购买蘑菇时,最好是到正规的商场购买。 野生蘑菇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毒蘑菇中的毒素十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蘑菇中。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症状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在食用野生蘑菇后,如何从人的体表特征来分辨是否中毒? 大多数毒蘑菇中毒早期都会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的病例表现为兴奋、抑郁、幻觉、步态蹒跚,还有的可出现黄疸、血尿,肝区疼痛等,还有表现为身体的暴露部位经日照后出现如面部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等。 各型蘑菇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快的10分钟,最长的1-2天,其中溶血型和肝脏损害型中毒较为严重,特别是肝脏损害型,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症状消失后,是否即表示已经痊愈? 答:野生蘑菇中毒初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有的患者1~2天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精神状态较好,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我们称之为假愈期,大约经过1-2天,病情突然恶化,危及生命。因此,蘑菇中毒患者症状消失后还应观察1-2天,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防止因假愈而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