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蜂蜜结晶
别再以为蜂蜜结晶是假的了,结晶说明你买到的

别再以为蜂蜜结晶是假的了,结晶说明你买到的

从蜂巢里分离出来的新鲜蜂蜜,大都是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在一般条件下贮存,有的蜂蜜就会逐渐混浊,而后凝结成白色的晶体,这是蜂蜜的自然结晶现象。 左边为液态野生蜂蜜,右边为结晶的野生蜂蜜。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蜂蜜的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分子形成较大的晶体,并在外表上裹着果糖和其他物质,从蜂蜜中析出来一种现象和过程。 国标《蜂蜜》中,对蜂蜜的状态也有如下的描述:常温下呈粘稠流体状,或部分及全部结晶。 关于蜂蜜结晶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央视怎么说的: 温馨提示:请亲们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可以忽略~~ 蜂蜜结晶和哪些因素有关? 1、温度 蜂蜜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时,虽然葡萄糖的过饱和程度加大,但由于蜂蜜中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状体物质等在低温下的粘滞度和密度却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和阻碍结晶核的运动和扩散作用,结晶反而迟缓。若高于此温度,蜂蜜的粘滞度虽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却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甚至使结晶融化。 2、含水量 含水量高的蜂蜜,过饱和程度低,结晶的速度变慢,有的不能全部结晶,由于蜂蜜的粘滞度小,结晶的葡萄糖沉到容器底部,其它稀薄的糖液浮在上层,成为液、固两相、即半结晶状态。同一花种的蜂蜜,其含水量低的结晶快,含水量高的结晶慢,甚至不结晶。 3、蜂蜜的浓度 浓度越高的蜂蜜,越容易结晶。 4、单种花蜜的纯度 蜜蜂采蜜的时候,不可能完全按照人类的意志要求,只采一种花。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单花种蜂蜜,很多品种的蜂蜜,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其他的杂花蜜。 比如,酿造槐花蜜的时候,蜜蜂100%只采了槐花,那么槐花蜜就相当难结晶了。如果采槐花的同时,还采了其他的花蜜,那么槐花蜜就相对比较容易结晶。 5、不同蜜源的蜂蜜结晶速度不一样 一般葡萄糖含量较高的蜂蜜,容易结晶,如油菜蜜、椴树蜜、土蜂蜜等。而含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体物质较多的蜂蜜则不易结晶,甚至永远不会结晶。如纯度较高的刺槐蜜、枣花蜜等。 6、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蜂蜜结晶状态各有差异 蜂蜜结晶的形态有油脂状、细粒状、粗粒状之分。若结晶核的数量多且密集,在形成结晶的过程中很快地全面展开,就形成了油脂状;若结晶核稍少,结晶又快,就形成细粒状;若结晶核的数量少,结晶又慢时,每个结晶核都有足够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成分起来,这样就能形成粗粒状或块状结晶。 液态的野生蜂蜜 结晶的野生蜂蜜 综上所述,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和水结冰一样的道理其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 要点总结: 1、蜂蜜结晶是一种自然现象。 2、不同蜂蜜结晶情况不一样,有的容易有的难。 3、蜂蜜的结晶有的粗有的细。 4、蜂蜜结晶与水结冰一样是物理变化,蜂蜜营养成分不改变。 5、蜂蜜结晶的敏感温度是13~14℃。 6、整瓶结晶蜂蜜在60℃的锅里泡3小时就可以还原为粘稠状的液态蜂蜜。

蜂蜜知识 2024-01-27
蜂蜜结晶像猪油正常吗?

蜂蜜结晶像猪油正常吗?

  一、结晶是蜂蜜固有的特性 结晶是天然成熟蜂蜜所固有的物理特性,实际上所有真蜂蜜一定条件下都会结晶,而完全不结晶的蜂蜜绝对是假蜂蜜,此外蜂蜜结晶只是葡萄糖以晶体形式析出,整个过程对蜂蜜的营养成分没有任何影响,因此蜂蜜结晶是自然成熟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正常现象。     二、结晶难易度因蜜种而异 蜂蜜结晶的难易度因蜜种不同而有差异,其一是不同蜜种中葡萄糖的含量有区别,一般而言葡萄糖含量相对越高的蜜种越容易结晶,反之则不容易结晶或需要较苛刻的条件才结晶,其二是不同蜜种的含水量也不同,正常情况下含水量越低的蜂蜜相对也越容易结晶。     三、结晶状态与蜜种有关系 蜂蜜结晶状态因蜜种不同而有明显区别,从颜色上看油菜花蜜、椴树蜜结晶后呈乳白色,乌桕蜜、龙眼蜜、荞麦蜜则呈浅黄色,从结晶颗粒上看野桂花蜜、荔枝蜜较为细腻,桉树蜜、枣花蜜、苜蓿蜜则相对较粗,因此蜂蜜结晶像猪油实际上是蜂蜜的一种正常现象。     四、结晶后稍微加热可化开 蜂蜜结晶的本质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原因是葡萄糖的溶解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葡萄糖的溶解度也越小,那些无法溶解的葡萄糖便以晶体形式析出来,因此化开结晶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环境温度,例如将蜂蜜隔水加热在30℃左右即可化开。 总结:结晶是自然成熟蜜所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整个过程对蜂蜜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影响,而且蜂蜜的结晶状态因蜜种不同也有差异,有些蜜种结晶和凝固的猪油几乎一模一样。

蜂蜜知识 2024-01-27
蜂蜜结晶后怎么恢复?

蜂蜜结晶后怎么恢复?

  一、提高环境温度 温度是影响蜂蜜结晶速度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蜂蜜在13~14℃的环境中最容易结晶,例如将易结晶蜜种放在冰箱保鲜室中很快便会结晶,此时想要蜂蜜恢复成粘稠液体状可将蜂蜜从冰箱中拿出来并放在火炉附近等环境温度较高的地方,过不了多久已结晶后呈固体状的蜂蜜便会恢复成粘稠的液体状。     二、隔水加热一下 蜂蜜结晶最快的恢复办法是隔水加热,具体做法是先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打开瓶盖的蜂蜜连瓶带蜜一起放入水中,接着将水加热到40~50℃后关火等水温慢慢降下来,当水温降低到20℃左右时再次开火加热到40~50℃,如此反复几次后已结晶呈固体状的蜂蜜很快便能恢复成粘稠的液体状。     三、放太阳底下晒 蜂蜜结晶后可在大晴天放在太阳下晒,一天晒不化第二天若还是大晴天可接着晒,但晚上不要再将蜂蜜放在冰箱中,否则白天融化的结晶又会恢复成结晶状,另外晒蜂蜜时不要将蜂蜜瓶完全密封,原因是温度升高时蜂蜜中的转化酶会开始作用并产生少量气体,若密封得过于严实可能出现爆瓶现象。     四、等其自行恢复 蜂蜜结晶后在室温下也可能自行恢复,原因是蜂蜜结晶多发生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冬季,因此蜂蜜结晶后可将其放置到气温较高的夏季便能自行恢复成粘稠液体状,但某些特别易结晶的蜜种结晶后即便是放置到夏季也可能不恢复,对于这些蜂蜜就要采用隔水加热或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来使其恢复。 注意:蜂蜜结晶对蜂蜜的营养和价值都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完全不用刻意去将已结晶的蜂蜜恢复成液体状,事实上结晶蜜在取用和存储时比液态蜜可能更方便些,若实在想将其恢复成液体状也可利用上述办法来解决。

蜂蜜知识 2024-01-27
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吗?

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吗?

  一、结晶原理 结晶是所有自然成熟蜜所固有的物理特性,本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的一种现象和过程,原因是蜂蜜是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当葡萄糖的溶解度降低时那些无法被溶解的葡萄糖便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最终部分甚至全部蜂蜜都将从粘稠的液体状变成固体状。     二、结晶论述 掺了白糖的蜂蜜完全有可能出现结晶现象,原因是蜂蜜结晶主要取决于葡萄糖含量和结晶核,事实上只要是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且有结晶核一定条件下都能结晶,加之白糖融化成的糖浆在低温环境下也会凝固,因此仅仅看结不结晶并不能鉴别出是不是掺了白糖。     三、真假鉴别 蜂蜜真假可从能否结晶和结晶状态来鉴别,其中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而结晶后呈明显硬块状或结晶颗粒特别硬的也是假蜂蜜,原因是真蜂蜜在一定条件都能自然结晶,此外真蜂蜜的结晶颗粒虽然有粗有细,但只要轻轻用手一捻就能将结晶颗粒捻化。     四、注意事项 1、结晶是所有自然成熟蜂蜜的固有特性,虽然任何条件下都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但能结晶的蜂蜜未必一定就是真蜂蜜。 2、蜂蜜中掺白糖后可能会出现结晶现象,但真蜂蜜的结晶颗粒用手轻轻一捻就能融化,掺白糖后的结晶颗粒较硬甚至呈明显硬块状。 3、掺了白糖的蜂蜜售价上一般都非常低,事实上这也是不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惯用伎俩,因此不要贪图便宜而去购买那些廉价蜂蜜。

蜂蜜知识 2024-01-27
怎样正确的理解蜂蜜结晶?

怎样正确的理解蜂蜜结晶?

  一、有些蜂蜜可能不会结晶? 结晶是自然成熟蜜所固有的物理特性,简单的说是所有真蜂蜜一定条件下都会结晶,只是有些蜂蜜易结晶而有些蜂蜜则不易结晶,但只要是完全由蜜蜂酿制成熟的蜂蜜都会结晶,完全不结晶的蜂蜜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用设备去除结晶核后的加工蜜,另一种是掺假或完全用糖浆勾兑的假蜂蜜。     二、结晶蜂蜜真是假蜂蜜吗? 蜂蜜是粘稠的液体在很多人脑海里已根深蒂固,从而导致有些人看到蜂蜜结晶便认为是假蜂蜜,实际上真相与这种错误的认知可能恰恰相反,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完全不结晶的蜂蜜,也就是说会结晶的蜂蜜未必是真蜂蜜,但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例如掺入麦芽糖可使蜂蜜永不结晶。     三、蜂蜜结晶是掺白糖了吗? 蜂蜜结晶后可能呈粗细不同的颗粒状,结晶颗粒较粗的乍一看非常像白糖,对此有些人就觉得肯定是掺白糖了,实际上蜜种不同结晶后的状态也不同,有些蜜种结晶的结晶颗粒本来就较粗,例如紫苜蓿蜜、荞麦蜜、桉树蜜等,但真蜂蜜用手轻轻捻结晶颗粒便会融化,而假蜂蜜则有砂粒感或不易捻化。     四、结晶蜂蜜一定是优质蜜? 结晶难易度并不是蜂蜜质量的评判依据,例如槐花蜜是相对不易结晶的蜜种,而油菜花蜜则非常容易自然结晶,但两者相比槐花蜜明显优于油菜花蜜,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蜜种易结晶的可能的确比不易结晶的好,原因是结晶难易度除了蜜种之外还取决于含水量,同一蜜种含水量越低则相对越容易结晶。     五、温度越低蜂蜜结晶越快? 温度是影响蜂蜜结晶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些人以为温度越低结晶速度越快,实际上蜂蜜结晶也是有最适温度的,根据测定大多数蜂蜜在13~14℃时结晶速度最快,温度高于14℃时结晶速度变慢甚至不结晶,而温度低于13℃时结晶速度也会变慢,也就是说温度对蜂蜜结晶速度的影响是一条抛物线。     六、蜂蜜结晶后不能再吃了? 蜂蜜结晶和水变成冰一样是纯粹的物理变化,整个过程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或物质改变,也就是说蜂蜜不管结不结晶其成分都是一样的,因此蜂蜜结晶与否对食用没有任何的影响,这一点和蜂蜜变质截然不同,变质后的蜂蜜不但营养成分已经发生改变,而且变质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有毒物质的生成。 总结:结晶是自然成熟蜜的一种正常现象,实质是蜂蜜中葡萄糖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整个过程蜂蜜的成分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也完全不影响蜂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

蜂蜜知识 2024-01-27
真正的土蜂蜜会结晶吗?土蜂蜜结晶后什么样子?

真正的土蜂蜜会结晶吗?土蜂蜜结晶后什么样子?

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蜂蜜,很多人都购买不到真正的土蜂蜜,加之对于土蜂蜜常识的了解少,遇到结晶土蜂蜜的情况,大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了:真正的土蜂蜜会结晶吗是什么样子的?对土蜂蜜是不是会结晶的问题,接下来的小编将给您详细的作介绍!真正的土蜂蜜会结晶吗?蜂蜜结晶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可以这么说天然的土蜂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结晶,不结晶的是很少的一部分,而这很少的一部分也不是绝不会结晶,而是不太容易结晶。现在很多不良的商家,在对蜂蜜浓缩加工的过程当中,打破了蜂蜜原有的结晶核,导致蜂蜜永远结不了晶,而且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大量的广告打出好蜂蜜是不会结晶的宣传,从而误导消费者。所以,蜂蜜一般都是会结晶的,真正的土蜂蜜也是如此。蜂蜜结晶跟那些因素有关?1、蜂蜜品种的关系;2、蜂蜜的化学成分(葡萄糖含量);3、环境温度等等都有关,有的蜂蜜品种在夏天也会结晶,比如极易结晶的油菜蜂蜜或者苕子蜜(雪脂莲蜜),有的蜂蜜品种不易结晶,即使到了冬天也不会结晶,比如我们熟悉的洋槐蜂蜜。在一般情况下,温度低于15摄氏度就开始结晶,而且速度比较慢,需要数天才会慢慢的结晶。相反,蜂蜜融化也是如此,一般会在30多度以后,才会缓慢融化,速度比结晶更慢,如果不进行加热,自然的环境下很难会融化,这也就是有些结晶的蜂蜜在夏天都不熔化的原因所在。蜂蜜结晶状态1、油脂状:也称之为油蜜。蜂蜜中葡萄糖含量高,结晶速度快,则结晶呈油脂状。如油菜蜜、鸭脚木蜜、柑橘蜜等。2、种是砂质状:称之为砂蜜。结晶速度较慢,则形成细粒结晶;有的结晶颗粒较粗,如荞麦蜜、乌桕蜜、紫花木樨蜂蜜。同是粒粗的结晶,乌桕、枇杷质地紧蜜,荞麦、地椒质地松散。同样细腻的结晶,洋槐、野桂花则薄软,油菜、苕子则黏腻。真正的土蜂蜜会结晶吗?答案是会的,至于是什么样子的,蜂蜜的种类不同,结晶的状态也不同了。其实,蜂蜜的结晶和质量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只是食用的时候会比较麻烦,注意加热的时候温度***好不要超多40摄氏度,以免破坏蜂蜜的营养。

蜂蜜知识 2024-01-21
蜂蜜结晶现象及因素

蜂蜜结晶现象及因素

蜂蜜结晶现象:蜂蜜结晶是绝大部分蜂蜜正常的物理现象,只要是真正的***的蜂蜜都应该是结晶的,蜂蜜是葡萄糖和果糖的饱和溶液,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在温度13-14℃,能够加速结晶过程,水份低的蜂蜜容易整瓶结晶,水份高的蜂蜜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半结晶”,大部分***蜂蜜都易结晶,只有少部分如刺槐蜜、枣花蜜和紫云英蜜不易结晶。蜂蜜的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从分子论的观点来看,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来是毫无秩序地运动着的,但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开始有规则地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一个结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从蜂蜜里分离出来,这就是蜂蜜结晶。蜂蜜结晶的影响因素.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有如下几种:1.气温,湿度:蜂蜜在气温降低,存放温度在1——20℃,湿度改变时***容易结晶;温度高时则不易结晶,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因分子结构稳定,则结晶速度又减慢。2.蜜种,浓度:蜂蜜因蜜种的不同或采集地区的不同,结晶的快慢,状态(整瓶,半瓶结晶;结晶体细腻或粗糙)也都不同,高浓度蜂蜜含水分少结晶体粘稠质地较硬。3.容器:当容器内有前次蜂蜜残留时(术语叫晶种),蜂蜜中的结晶分子易促进结晶;而真空包装的蜂蜜因性状相对稳定不易出现结晶现象。蜂蜜结晶形态蜂蜜结晶的形态有油脂状、细粒状、粗粒状之分。若结晶核的数量多且密集,在形成结晶的过程中很快地全面展开,就形成了油脂状;若结晶核稍少,结晶又快,就形成细粒状;若结晶核的数量少,结晶又慢时,每个结晶核都有足够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成分起来,这样就能形成粗粒状或块状结晶。不同品种的蜂蜜结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但都不会影响其内在质量,只是物理性状不同而已。

蜂蜜知识 2024-01-21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不能以结晶与否来判断蜂蜜的真假好坏。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当温度较低时,蜂蜜中的葡萄糖晶核就会相互聚合,出现结晶。结晶是蜂蜜固有的物理特性,属于正常现象。 不能以结晶与否来判断蜂蜜的真假好坏。不同品种的蜂蜜结晶性不同,有的结晶很严重,有的结晶则较轻微,浓度高的蜂蜜比浓度低的蜂蜜容易结晶。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经过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气味清香浓郁,味道纯真甜美。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会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蜜蜂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再由工蜂将转化后花蜜或分泌物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将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而水分含量少于23%的花蜜或分泌物就是蜂蜜。 蜂蜜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两种不同物理状态,即液态和结晶态(无论蜂蜜是贮存于巢洞中还是从巢房里分离出来)。液态蜜也就是蜂蜜从蜂巢中分离出来并始终保持着透明或半透明黏稠状的液体。然而多数品种蜂蜜放置一段时间后,尤其在气温较低时,逐渐形成结晶态,这样蜂蜜称为结晶蜜。结晶是由于蜂蜜中所含葡萄糖具有易结晶的特性,所以结晶蜂蜜并没有降低其营养价值和天然食品的本性,是纯粹的物理现象。

蜂蜜知识 2024-01-19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买过蜂蜜的人大多会问到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的心中,蜂蜜结晶与否似乎关系到蜂蜜的真假好坏,确实,蜂蜜的好坏有很多考核的方法,既然大家对这个问题如此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以后只是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其营养的功效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见到蜂蜜结晶不必怀疑,这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对蜂蜜的品质不会有所影响。 蜂蜜的种类很多,有易结晶的蜂蜜有不易结晶的蜂蜜;蜂蜜也有当年的新蜜有隔年的陈蜜,依照不同的条件,蜂蜜的状态肯定不同,如果符合了蜂蜜结晶的条件,蜂蜜正好是结晶状态,那么就是好,反之,该结晶了蜂蜜不结晶或者不该结晶的时候结晶了,那就是不好。这个说起来有点绕,下面一个一个来说。 一般来说,蜂蜜在温度低于15摄氏度的时候才会有结晶产生,在温度15摄氏度的时候结晶速度最快,温度低于15摄氏度的时候结晶速度反而会变慢。一般的蜜源植物开花温度都会高于15摄氏度,所以当年的新蜜在冬季之前一般不会结晶,(油菜蜜、葵花蜜除外)如果您在夏天买到了当年的新蜜,如洋槐蜜或者枣花蜜,呈现了结晶状态,那么这个蜂蜜就值得怀疑,要么是去年的陈蜜,要么是添加了非常易结晶的油菜蜜。那么这个蜂蜜结晶就可能不好了,因为可能有欺诈的成分在里面。 蜂蜜结晶以后虽然品质不变,但是我们冲服蜂蜜水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比如用温水或者凉开水冲蜂蜜水的时候,会发现结晶蜂蜜比较难以融化。另外很多MM用蜂蜜做蜂蜜面膜,很显然结晶蜂蜜是不合适的。蜂蜜结晶以后比液态更易发酵变酸,所以需要更好的保存蜂蜜。所以并不是说结晶蜂蜜不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购买当年的新蜜,食用起来比较方便,并且味道也好。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这个疑问你还存在吗?买蜂蜜一定选择对的蜂蜜,市场上蜂蜜的种类很多,每一种的效果都不一样,要根据自身情况,买适合自己的,达到保健或者美容亦或者减肥的效果。

蜂蜜知识 2024-01-19
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是什么样的?

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是什么样的?

一、结晶难易 掺了白糖的蜂蜜不容易结晶,原因是蜂蜜结晶难易度主要取决于葡萄糖含量,葡萄糖含量越高越容易结晶,反之则不容易结晶或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缓慢结晶,若蜂蜜掺入白糖葡萄糖的相对含量势必会降低,从而不容易结晶或要长期放在低温环境下才偶有结晶。 二、结晶状态 蜂蜜结晶具有全面性,事实上不管是哪种蜂蜜结晶后都是全面的且相对均匀的,局部结晶只存在于未成熟蜜、浓缩蜜和正在结晶或正在融化的蜂蜜中,若蜂蜜中掺了白糖即使能结晶也不再具备全面性,例如可能只有容器底部的蜂蜜结晶甚至可能有明显的块状物。 三、结晶颗粒 蜂蜜结晶颗粒因蜜种不同而不同,但不管是哪种蜂蜜结晶后颗粒都比较松软且有黏性,掺了白糖后蜂蜜结晶颗粒也会发生改变,例如结晶颗粒松散、坚硬、没有黏性,取少量结晶颗粒放在手上捻,真蜂蜜可轻易捻化,而掺了白糖的蜂蜜则不易捻化甚至有硌手感。   四、注意事项 1、结晶是鉴别蜂蜜真假的重要依据,所有真蜂蜜一定条件下都能结晶,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 2、蜂蜜中掺了白糖后有可能结晶,但结晶状态和真蜂蜜截然不同,例如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后颗粒松散且没有黏性。 3、白糖做成的糖浆在低温环境下会凝固,但糖浆凝固后会出现明显的块状物,而蜂蜜结晶则呈结构松软的半固体状。

蜂蜜知识 2024-01-18
蜂蜜结晶的实质是什么?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蜂蜜结晶的实质是什么?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新鲜蜂蜜是黏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一般在较低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朦胧而混浊,逐渐结成固体,这就是蜂蜜的自然结晶,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 蜂蜜结晶的实质是葡萄糖的结晶,因为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质,而蜂蜜又是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影响蜂蜜结晶有很多因素:首先是结晶核的数量,含有结晶核越多,结晶速度就越快,反之结晶速度就会减慢。其次,贮藏温度也影响蜂蜜的结晶速度,蜂蜜结晶最适宜的温度为13~14度,温度低于5度时,结晶速度反而迟缓。把蜂蜜贮存在很低的温度下(-18度或以下),能大幅度推迟结晶。高于27度时,蜂蜜就不容易结晶,已结晶的蜂蜜加热到40度以上,又还原成液体。再次,含水量与蜂蜜结晶速度也有关。含水量低的蜂蜜,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高,比较容易结晶;含水量高的蜂蜜,结晶过程变慢,不成熟的含水量高的蜂蜜不易结晶或不能全部结晶。不同花种的蜂蜜,其化学成分不同,在结晶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正常情况下含葡萄糖、松三糖和蔗糖较多的蜂蜜容易结晶,而含果糖、糊精和胶状物质(多糖类)较多的蜂蜜则不易结晶。

蜂蜜知识 2024-01-18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好,说明是真正的蜂蜜。蜂蜜结晶是蜂蜜存放时的正常现象,大部分纯蜂蜜都会结晶。蜂蜜是葡萄糖和果糖的饱和溶液,当处于适合的温度时,葡萄结晶会不断增加成为结晶状态。一般蜂蜜结晶的温度为十三度左右。 如何辨别真假蜂蜜 看光泽度和粘度,好的蜂蜜色泽清透、光亮如油,晃动蜂蜜瓶时颤动很小,停止晃动后挂在瓶壁上的蜜液会慢慢地流下来。 用小汤匙或牙签搅起一些蜂蜜向外拉伸,真蜂蜜通常可以拉出细密而透亮的蜜丝,而且丝断后会自动回缩并且呈球状。 天然蜂蜜是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密封状态下长期保存不变质的。但其吸湿性强,含有丰富的活性酶和酵母菌等,密封不好容易发生变质。

生活妙招 2021-11-06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要看品种,还有周围的温度环境,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  1、蜂蜜结晶是一种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的自然现象,与蜂蜜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关系,绝大多数蜂蜜在外界温度低于十度的时候,都会出现结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蜂蜜一直不结晶,那么它的质量就值得大家怀疑了。  2、不同的蜂蜜品种,对于出现结晶的条件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是易结晶蜜种,如雪脂莲蜜就会在外界温度低于二十度时出现结晶,而槐花蜜则是不易 结晶蜂蜜的代表产品,这种蜂蜜会在温度达到十度以后下时出现结晶,而且结晶的还不是蜂蜜的全部,也就是说蜂蜜的结晶并不能成了判断蜂蜜质量的唯一标准。  3、蜂蜜结晶以后营养成分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大家也要懂得鉴别蜂蜜结晶的质量才可以,通常情况下,蜂蜜的自然结晶在慢慢出现的,刚开始的时候, 只是底部一小分,慢慢的向上扩大,而且结晶蜂蜜质地软腻,放在手指间有种油腻的感觉,没有颗粒物存在,如果蜂蜜结晶出现了大量的颗粒晶体,也说明这种蜂蜜的质量是不过关的。  4、是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多余的葡萄糖从溶液析出,形成结晶核。蜂蜜中的结晶核是指蜂蜜本身所含的葡萄糖结晶核、花粉粒。  蜂蜜结晶了怎么融化  开水加热,或者是把周围温度提高。  1、大家还可以采用慢慢加热的方法把结晶之后的蜂蜜融化开。具体做法就是在锅中放入冷水,然后把结晶之后的蜂蜜连瓶子一下放入到锅中,把火开到最小,对其慢慢进行加热,等水温升到五十度左右时,就要停止加热,再等几个小时蜂蜜的结晶也就会化开了。  2、如果不着急食用话,把结晶蜂蜜存放到夏季,然后把它放在阴凉透风的地方,蜂蜜中的结晶在外界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也会慢慢的化开。  3、想把结晶之后的蜂蜜变回液体的状态,大家可以取一个大点的盆子,然后在里面加上一些热水,注意等水温降至六十度左右时,就可以把结晶之后的蜂蜜连瓶子一起放入盆中,用热水浸泡,过几个小时,蜂蜜中的结晶就会慢慢融化。  4、结晶的蜂蜜是能恢复的。我们知道温度是罪魁祸首,所以只要提高结晶的温度,就能使其恢复了,也就是化开了。而化开后,蜂蜜的营养不被破坏。这里要说明的是,请用50摄氏度以下的温水浸泡蜂蜜的瓶子,要泡久一点,如果就泡一会是不行的,首先蜂蜜结晶也不是一会就结晶了,要个半个月吧大概才全部结晶。请不要用开水泡蜂蜜,那是错误的,蜂蜜的营养物质会被破坏掉。所以经常喝蜂蜜的人应该都知道蜂蜜要用温水泡。  吃蜂蜜的好处  1、由于蜂蜜有杀菌作用,且具有调节肠胃功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显著效果,同时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老人和孕妇便秘及儿童痢疾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2、蜂蜜中含有淀粉酶、脂肪酶、转化酶等,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种。酶是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和一系列物质代谢及化学变化的促进物。蜂蜜的气味芳香可口,从营养和保健价值来看,不仅是滋补、益寿延年之品,又是治病之良药。  3、蜂蜜是皮肤细胞滋生剂,外用可增加表皮细胞的活动,改善皮肤的营养状况,从而使皮肤保持自然的红润、白嫩,消除和减少皱纹,有防止皮肤衰老的特殊功效。此外,蜂蜜对皮炎手足皲裂、口腔炎、冻伤、烫伤等疾患有一定的疗效。  4、由于蜂蜜有杀菌作用,且具有调节肠胃功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显著效果,同时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老人和孕妇便秘及儿童痢疾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   5、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表明其防腐作用极强。实验证实,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6、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实验研究证明,用蜂蜜饲喂小鼠,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食材选购 2021-07-28
蜂蜜结晶就有假?

蜂蜜结晶就有假?

  今年的“3·15”,蜂蜜成了重点打假的对象之一,媒体调查的十种网购蜂蜜中有七种掺假。正常情况下,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蜂蜜(掺入白糖不易发生结晶),但也有例外。   蜂蜜结晶是葡萄糖围绕结晶核形成颗粒,并在颗粒周围包上一层果糖、蔗糖或糊精的膜,逐渐聚结扩展,而使整个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态状,即蜂蜜结晶。  蜂蜜结晶是种正常现象,我国蜂蜜质量标准规定蜂蜜的正常状态是“透明黏稠的液体或结晶体”,蜂蜜结晶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也不影响食用。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相反,一旦在其中掺入白糖,蜂蜜则不易发生结晶。蜂蜜是否易于结晶可作为判断真假的标准,但并不绝对准确。 //   消费者不喜欢喝结晶的蜂蜜,商家就投其所好,对蜂蜜进行加工,即破晶核工艺。通常用200目以上的滤网滤除大量的蜂蜜结晶核,通过77℃以上的加热温度使之融化去除,使蜂蜜不结晶或少结晶。甚至还有不法厂家在蜂蜜中直接掺入麦芽糖浆,使蜂蜜永久不结晶。因此,不能单从结晶与否来判断蜂蜜优劣。  提醒:挑选蜂蜜,首选大品牌,质量有保证;将蜂蜜瓶迅速翻转,观察底部气泡上升速度,上升速度很慢,说明蜂蜜密度较大,质量较好;用筷子蘸一点蜂蜜,好蜂蜜较黏稠、拉丝较长;拿筷子蘸点蜂蜜滴在白纸上,形状圆润饱满的好,而假蜂蜜很容易散开。

食材选购 2021-07-28
蜂蜜结晶是怎么回事 蜂蜜结晶还能喝吗

蜂蜜结晶是怎么回事 蜂蜜结晶还能喝吗

 蜂蜜是一种常见的营养品,平时很多都喜欢吃,但是有些人购买蜂蜜以后不久,就发现蜂蜜出现了结晶,这是怎么回事呢?蜂蜜结晶以后还能不能吃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具体了解这些问题。 蜂蜜结晶是怎么回事 蜂蜜结晶还能喝吗 1、蜂蜜结晶是怎么回事 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不是蜂蜜变质的表现,因为蜂蜜这种食材中含有的大量的葡萄糖它在遇到低温以后就会转化成颗粒状物质,从蜂蜜中分离出来,不同的蜂蜜品种出现结日的温度也不一样,蜂蜜是否结晶一是取决于温度,另外一个就是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之间的比例。 2、蜂蜜结晶还能吃 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出现以后并不影响食用,而且营养成分也不会流失,人们食用结晶蜂蜜以后依然能起到美容和延缓衰老,以及清肺润燥等多种,另外平时经多吃结晶的蜂蜜还能润肠通便,也能减肥瘦身。 3、蜂蜜结晶以后应该怎么吃 蜂蜜结晶以后吃法还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把它放在嘴里食用,也可以取出适量放在杯子中加入五十度以上的温水调成蜂蜜水来饮用,另外结晶以后的蜂蜜可以直接涂抹在面包上当果酱吃,味道也特别好。

蔬菜百科 2017-03-04 22:27:41
蜂蜜沉淀白色的是什么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蜂蜜沉淀白色的是什么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蜂蜜平时在家中保存时它的底部经常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物,这时人们都会为此而感到不安,有人认为这些白色的沉淀物是蜂蜜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有害物质,有些人认为他是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砂糖,那么蜂蜜沉淀的白色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这个问题,同时也会让大家知道蜂蜜为什么会出现结晶。 蜂蜜沉淀白色的是什么  1、蜂蜜在保存过程中底部出现的白色衬垫物多数是蜂蜜的结晶体,因为蜂蜜这种食品有一种特殊形态就是结晶态,他在外界环境温度降到15度以下时就会出现结晶,而且会在蜂蜜底部产生沉淀,但并不是所有蜂蜜产生的结晶都是白色有,有时它的结晶状物质也会是淡黄色的存在。 2、蜂蜜底部出现的白色沉淀物不只是蜂蜜,结晶那么简单,因为很多蜂蜜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定数量的砂糖,如果它底部出现了白色沉淀物取出以后有明显颗粒状存在,就说明它是砂糖的沉淀,如果取出里面白色的衬垫以后用手轻轻碾动,也没有颗粒状物质存在,则说明它是蜂蜜的结晶。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1、蜂蜜出现结晶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水在遇冷会结冰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分子,这些葡萄糖分子本来在进行有序运动,但当蜂蜜中葡萄糖的数量超过了它的溶解度以后,它就变成饱和溶液,这时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聚在一起形成结晶。 2、蜂蜜所出现的结晶是一种松散的固态状物质,它在遇热以后会慢慢融化,而且不会让蜂蜜的质量与口感受到影响。另外不同的蜂蜜品种出现结晶的温度也不相同,金条蜜就是一种特别容易出现结晶的蜂蜜,在外界温度降到18度左右时,它就会出现结晶,而槐花蜜和枣花蜜,只有在外界温度降到10度左右时才会出现结晶。

蜂蜜知识 2019-10-18 09:55:28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