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辛弃疾是什么派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名句“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位宋代词人?这是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今日先行公布的6月22日问题,答对即可获得一份180g饲料,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蚂蚁庄园小课堂6月22日答案吧!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早知道6月22日 1.名句“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位宋代词人 辛弃疾 李清照 2.正确答案:辛弃疾 3.答案解析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4.推荐阅读 蚂蚁庄园今日正确答案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早知道6月22日的答案了,正确答案是辛弃疾,是否有帮到你们呢?还想要了解蚂蚁庄园的题目答案请别忘了关注游侠手游哦! 软件APP推荐 侠玩助手 虫虫助手 光环助手 233乐园 魔玩助手 4399游戏盒 蚂蚁庄园 每日最新答案 小鸡宝宝考考你 支付宝蚂蚁庄园 神奇海洋答案 更多相关资讯攻略请关注:支付宝专题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萧伯纳称马克·吐温是英语的语言大师李清照是个什么样的人;艾略特称他属于能使语言适应时代,从而“清除部落土语”的那一类不可多得的作家;海明威对马克·吐温的创作评价更高:“全部美国现代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一书。”马克·吐温(1835-1910)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出生于密苏里州弗罗里达镇一个律师家庭,12岁丧父而独立谋生,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先后当过报童、排字工人、领港员、矿工和新闻记者。 1867年以马克·吐温的笔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及其它》,从此走上文坛。“马克·吐温”是水手的术语,意思是水深12英尺,表示船可以安全通过。马克·吐温的创作分三个时期: 早期创作:60年代是马克·吐温的早期创作期,主要是短篇小说,特点是幽默诙谐,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滑稽可笑。例如《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我怎样编辑农业报》等。中期创作:70到90年代是作者的中期创作期,也是他创作的繁荣期。作品接触社会问题,出现讽刺成分,标志着马克·吐温走上了批评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是《竞选州长》、《高尔斯密士的朋友再度出洋》等。其中《竞选州长》多次选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本,影响较大。另外与华纳合著了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后者也是作者的代表作。后期创作: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头10年,是马克·吐温的第三个创作期。重要作品有历史小说《冉·达克》,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以及大量的政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马克·吐温积极参加反帝活动,1898年,63岁的马克·吐温成了“美国反帝国主义联盟”的领导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他仗义执言,公开宣布“我也是义和团”。他在政论和演说中多次赞扬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病逝于康狄涅格州。 把李清照看作北宋词人恰当吗? 李清照的诗词和散文是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期的成就作品表现多为少女,少妇时的欢乐以及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的哀思,而后期淡为平民妇女,经历国破家亡,各种痛苦,病苦,而创作了反映当时生活,及对故国家乡的思念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词语言艺术方面,几乎没有较华丽的词语,所以读起来清新流利,自然,这是我夲人特别喜欢的。 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主要表现的还是前期的作品,但是后期也是缺一不可的。
前言 潘牥字庭坚赵贵诚,福州闽人,生于嘉泰三年(1203年),卒于淳祐丙午(1246年),时年43岁。 潘牥原名为公筠,后来梦到有人“持方牛首与之”(齐东野语记载),于是改名为牥。 潘牥是端平二年进士,以敢言著称,曾经直指宋理宗理亏之处。潘牥的去世也颇为诡异,在一次诗会上“瀑泉灌顶”受了凉,回家后就病亡了。 潘牥传世诗词八十多首,其中词仅有四首半而已。 一、潘牥的直言潘牥敢言人所不敢言之事,宋史评价说:时对者数百人,庭坚语最直。 宋史中记载,潘牥上书给宋理宗所说之事,可谓胆大包天: “陛下手足之爱,生荣死哀,反不得视士庶人。此如一门之内,骨肉之间未能亲睦,是以僮仆疾视,邻里生侮。宜厚东海之恩,裂淮南之土,以致人和。” 宋理宗赵昀,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他是是宋宁宗赵扩的远房堂侄。假如不是因为宋宁宗无子继承皇位,赵昀一生可能仅仅是个平头百姓而已。 宋宁宗八名亲生子都幼年夭折,于是命宰相史弥远找宗室继承沂王王位,将来作为皇储的备胎。机缘巧合之下,幼年丧父的赵与莒被选入宫内,改名赵贵诚,继承沂王王位。 原本要继承皇位的沂靖惠王赵竑得罪了权相史弥远,因此被设计丢了皇位。嘉定十七年(1224年),赵昀即位后,赵竑被进封为济王。宝庆元年(1225年),湖州人潘壬与他的弟弟潘丙图谋立赵竑,因此事赵竑受到牵连被赐死。 端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这年潘牥在进士策中写下了这段话,告诫皇帝对自己的手足兄弟好一点。其实在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已经诏令追复赵竑的官爵。赵竑妻吴氏做了比丘尼,赐号为惠净法空太师,每月供给钵钱。 另外,潘牥还写道: “陛下承休上帝,皈德匹夫,何异为人子孙,身荷父母劬劳之赐,乃指豪奴悍婢为恩私之地。欲父母无怒,不可得也。” 当时殿中侍御史正在弹劾方大琮、刘克庄等人,于是诬陷潘牥“姓同逆贼,策语不顺“,要因此治罪。 进士及第以后,潘牥先后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历浙西提举常平司,太学正等职。 后来潘牥受到丞相游似的欣赏,准备重用他的时候,他竟突然去世了。 二、瀑泉灌顶潘牥去世的时候,年仅43岁,据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他在一次诗会中逞强,得病而亡: 同社复置酒瀑泉亭。行令曰:“有能以瀑泉灌顶,而吟不绝口者,众拜之。”庭坚被酒豪甚,竟脱巾髽[zhuā]髻,裸立流泉之冲,且高唱《濯缨》之章。众因谬为惊叹,罗拜以为不可及,且举诗禅问答以困之,潘气略不慑,应对如流,然寒气已深入经络间矣。归即卧病而殂。既不得年,又以戏笑作孽,不自贵重,闻者惜之。 潘牥裸身与瀑布之下,与诗友酬答。我们爬山的时候会发现,山泉水非常凉,这个潘牥因此受了寒气,回家后就得病卧床去世了。 大家对于潘牥的评价是,平时胡闹惯了,不知道保护自己,都为其感到惋惜。43岁,人在壮年,又受到丞相游似的赏识,本来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可惜。 三、潘牥词作潘牥只有4首词完整传下来,其中代表作是这首《南乡子 题南剑州妓馆》: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为什么怕呢?因为耳中听见的溪水声音和眼中见到的青山,可以勾起诗人的回忆。当年的山水依旧,佳人如同暮雨朝云一般去而不还。 旧地重游,期望与情人重聚,可惜物是人非,佳人不在,这种场景我们在电影中经常可以见到。3天前看过的陈翔六点半闰土的一个短剧不错,可以体会一下这种感觉,片名《我与你的相遇不只是命中注定》。 况周颐在《惠风词话续编》中评价说: “潘紫岩词,余最喜《南乡子》一阕,小令中能转折,便有尽幅千里之势。……歇拍尤意境幽瑟。 下片把情人比作为仙女离开,当时的情景在脑海中出现:月下时时整佩环。诗人从想象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只有残更里霜月之下的梅花相伴。古人有折梅相赠的典故,可是这枝梅花又能赠给谁呢? 应是蹑飞鸾,也有悼亡之意,化作仙女离开,或指佳人已经辞世。 宋词中的这种言情诗,多以悲剧结束。但是现实中的诗人,是不是真得想追回这段感情,有没有润土追求爱情的执着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把青楼女子娶回家的,大多数人逢场作戏而已。 潘牥另有三首词,其中《乌夜啼》写的闺怨: 无端小雪廉纤,入平檐。金鸭旋添龙饼,莫开帘。寻梅约。开还落。可曾忺。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 《满江红》咏怀,表现归隐之心: 筑室依崖,春风送、一帘山色。沙岛外,渔樵而已,别无闲客。醉後和友眠犊背,醒来瀹茗寻泉脉。把心情、分付陇头云,溪边石。 身未老,头先白。人不见,山空碧。约钓竿共把,自惭钩直。相蜀吞吴成底事,何如只抱隆中膝。漫长歌、歌罢悄无言,看青壁。 《洞仙歌》写景怀古: 雕檐绮户,倚晴空如画。曾是吴王旧台榭。自浣纱去後,落日平芜,行云断,几见花开花谢。凄凉阑干外,一簇江山,多少图王共争霸。 莫闲愁、金杯潋滟,对酒当歌,欢娱地、梦中兴亡休话。渐倚遍、西风晚潮生,明月里、鹭鹚背人飞下。 吴王旧台榭,应是指姑苏台一带的建筑,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的姑苏山上。据说公元前505年,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将姑苏台付之一炬,成了一片废墟。 姑苏台的故事,引起了后代无数诗人的兴亡之叹。 结束语看完潘牥的故事,不由想起我们这一代人。老街幼年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经常登墙爬树,钻洞潜水。有好友因此而丧命,回顾起来自己也曾有性命之灾,长大真是不易。 潘牥正值壮年,却因为游戏人生得病而亡,实在令人惋惜。 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作业,《南乡子》正格为双调56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不换韵。用龙榆生词谱: 翘首隔重山,暮色苍苍独倚栏。梦里秦云兼楚雨,凄然。欲问秋鸿信不还。 霜月几婵娟,曾约吹箫跨玉鸾。秋易魂伤春易老,经年。瘦尽灯花夜夜看。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老街味道
问题叶梦得:叶梦得在宋词词人中地位如何? 前言叶梦得(1077年-1148年 )出身名门, 是两宋之间的词人, 叶梦得父亲是叶助,母亲是晁补之的妹妹,因为晁氏怀孕时梦见龙盘梁柱,因此给儿子取名为叶梦得。 绍圣四年(1097)叶梦得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因为年轻时叶梦得受到过多蔡京的举荐,因此被一些后人认为是蔡京奸佞一流。 和大部分同时代的词人一样,他的词作在南渡前后有所变化,南渡前作品是 “婉丽”之词,南渡后作品 有“雄杰”之风,另外他也一直学习苏轼的清旷超逸。 他是算是当时的一流词家,但是名声略逊于李清照、朱敦儒。叶梦得另有《石林诗话》影响甚广,主要记录北宋诗坛掌故、轶事,同时也有叶梦得对于诗学的审美理论。 一、方回因人论诗 叶梦得是奸佞之徒吗?叶梦得写过一首七律《送严壻侍郎北使》 朔风吹雪暗龙荒,荷橐惊看玉节郎。楛矢石砮传地产,医闾析木照天光。传车玉帛风尘息,盟府山河岁月长。寄语遗民知帝力,勉抛锋镝事耕桑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中评价这首诗的时候说: 石林叶梦得少蕴,以妙年出蔡京之门,靖康初守南京,当罢废。胡文定公安国以其才,奏谓不当因蔡氏而弃之,实有文学诗似半山,然《石林诗话》专主半山而阴抑苏黄,非正论也。南渡后,位执政帅金陵。 此诗“楛矢石砮、医闾析木”一联佳,取之秦桧之和,虽万世之下知其非是。后四句含糊说过,无一毫忠义感慨之意,则犹是党蔡尊舒,绍述之徒常态也。绍述:续承之意 。 王安石创行新法后来废除,在宋哲宗时,章惇入相,重新执行王安石新法,历史上称为“绍述之政”。 党蔡尊舒:蔡京无需介绍, 舒亶就是那个在乌台诗案中,一心想致苏轼死地的人物。 方回对叶梦得为人和文学成就都进行了贬低,认为叶梦得依附蔡京而且在南宋初期对金有求和态度。叶梦得因为年轻时受到过蔡京的举荐,所以方回认为他是“绍述之徒”,是蔡京、舒亶一类的奸佞人物。 至于方回“楛矢石砮、医闾析木”被认为是叶梦得赞扬秦桧的求和主张,所以方回说他“无一毫忠义感慨之意”。 一个人的行为与德行,往往会影响到他人对其作品的评价。方回评价叶梦得既是如此。 据宋朝的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叶梦得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官员,在抗金方面至少有萧何的后勤之功: 叶梦得,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官至尚书左丞。在镇,以其子模将数千人守马家渡,金人果使叛将郦琼将轻兵来袭,见有备,乃去。时以屯兵众,岁费米八十万斛、钱八百万缗,榷货务所入不足以赡,且命梦得兼总四路漕运。时江淮多难,甚赖之,以劳进观文殿学士。《宋朝事实》李攸的这一段也被元人写入了《宋史》,宋史中还写到叶梦得曾经督促张俊抗金,后来叶梦得调往福建,还平定了海盗的叛乱, 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海寇朱明猖獗。诏梦得挟御前将士便道之镇,或招或捕或诱之相戕,遂平寇五十馀群。《宋史·文苑传》《宋史》是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持撰修的 ,但是《宋朝事实》作者李攸是经历了靖康之乱的学者,他对于叶梦得的记录和宋史基本一致,应该有一定的真实性。 二、南渡前 “婉丽”之词经历了靖康之难以后,诗人的文风都有所改变。例如李清照、朱敦儒等南渡词人都有这个特征,叶梦得也不例外。 以南渡为界,叶梦得作品也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风婉丽,仍是传统题材,如《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词人在南渡以前大抵如此,即使是苏轼的豪放之词, 也常常描写个人的宦海浮沉,以及亲友的悲欢离合。宋人刘昌诗认为叶梦得“赋此词时年方十八”,这首《贺新郎》据说当年在青楼广为传唱,颇有柳永风味。 三、南渡后作品 “雄杰”之词这首《水调歌头》是叶梦得南渡后的作品,他自己还写了序言: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这首词可以看出,叶梦得从花前月下走了出来,词中有英雄之气和报国之志。北宋豪放词与南宋豪放词差别也在于此,词人们增加了家国情怀。 上阕开篇的意象有:霜、碧天、秋、西风、寒声、夜、梧桐、高城,尽是后面所说的”寥落“景色,写景一定要配合整首词的感情色调。 这首词作于叶梦得”执政帅金陵“ 时期,大约是绍兴八年(1138)。大宋一朝只剩半壁河山,建康(即金陵)竟成为扼江守险、支援抗金的重镇。 词中的内容宋金战事有关,这类词在南渡以前是写不出来的 。 下阕叹惜自己壮志未酬身先老:”问衰翁、老矣真堪愧“ 。”回首望云中“有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意, 辛弃疾晚年也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豪迈之情。 四、 学苏轼 清旷超逸之词作为晁补之外甥,叶梦得很早就受到过苏东坡的影响,王灼《碧鸡漫志》 说: 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黄晚年闲放於狭邪,故有少疏荡处。後来学东坡者,叶少蕴、蒲大受亦得六七,其才力比晁、黄差劣。《碧鸡漫志》(宋)王有灼王灼认为晁补之(无咎)、黄庭坚(鲁直)学苏轼得七八分,叶梦得(少蕴)则得六七分。下面这首《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颇有几分苏轼的味道: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问骐骥,空矫首,为谁昂。冥鸿天际,尘事分付一轻芒。认取骚人生此,但有轻篷短楫,多制芰荷裳。一笑陶彭泽,千载贺知章。 结束语 叶梦得(1077年-1148年 )在南渡词人中是年辈较长的人物,老街列举几个重要的词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李光(1078年-1159年 )、陈克(1081—1137)、朱敦儒(1081-1159)、周紫芝(1082-1155年)、李纲(1083年 -1140年 )、李清照(1084年 -1155年)、向子諲(1085年—1152年)、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胡铨(1102年-1180年)。 叶梦得参与了宋词复杂多变的发展进程。南渡以后叶梦得生活舒适稳定,因此他的词在雄放婉丽之间,更有少见的超逸旷达。 前有苏轼、贺铸、周邦彦、秦观等人,后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人,叶梦得是两宋之间不可忽视重要人物之一。如要论起他的影响力,他要小于老街提到的这几个人。 @老街味道
旷世才女李清照 先看下面的对联摊破浣溪沙李清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醉花阴》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化抽象为形象,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令人心疼。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 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谢邀如盈阁。张先,大家认识识他,多半是因为苏东坡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东坡这咋地,流传范围却很广。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张三影。通过这个名字认识的朋友应该属于诗词爱好者,起码是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而这帮朋友里还有一部分喜欢八卦的,喜欢研究他和小尼姑那段蝇营狗苟的事。宋史里不见其传,所以他的事大多是其他一些野史和文学作品记载,以及从自己作品和朋友作品来剖析。今天一诺说点为人知的事,再说点鲜为人知的事。具体评论结尾再说。 首先说,他的朋友圈,欧阳修,晏殊苏东坡,梅尧臣等人都和他关系不错,和当时柳永比肩。但是现在知道柳永的比张先的多,主要是因为柳永有三件比较厉害的事,第一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东坡说不减唐人高处。第二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第三,奉旨填词。但是名气不代表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苏舜钦梅尧臣是,当时诗坛领袖人物。 欧阳修晏殊苏轼这三位不必说了大家都清楚,是什么级别人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先也当仁不让。 因为在安陆县待过。被人称为张安陆。《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这是张先的另一个名字。 张三影是自封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张先生平所得意。所以后来人称为张三影。 一诺评,张子野词,不花间娇娆,不部五代后尘,乐府余音当时唯子野一人可得而已。一诺最爱其,入破红腰舞乱旋,之句。 政治没什么大作为,也没什么大过错。 男女的事,从年少风流,到老当益壮,史上罕见以。 这里就不八卦太多了。像什么泡尼姑,取小妾烂大街的事说了也没意思。说个官妓索曲的故事吧。 张先老年在杭州待过一段时间,给很多官妓作词,却把同为官妓的龙靓忽略了。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写了一首双调《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这个事和苏东坡的李琪的故事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东坡拿老杜说事,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张先比较玩套路,直接夸,这样比东坡来的实在点。反正那时候流行这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欧阳修非常欣赏张子野的词。却没见过,第一次张先去拜竭欧阳修,欧阳修就像曹操迎接许攸那样,来不及穿鞋,趿拉着迎接他。道,莫非是桃杏嫁东风先生?可见其功力。 说到这里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写四句顺口溜作为评论张先的结束语。 东坡莫笑老张先, 本自风流一少年。 我爱君家词更好, 谁言不若柳屯田。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胸怀远大,决心统一天下,当然不能容忍当时的南宋王朝在江南存在,因而开始对南宋大举进攻。强大的蒙古骑兵作战迅猛,威名远扬,可谓所向披靡。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已处于岌岌可危文天祥的作品、风雨飘摇的困境。但是,南宋军民并不甘心山河破碎,俯首称臣,他们对元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在抗元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文天祥年仅20岁时就考中了进士,但他目睹南宋的危难形势,毅然效仿东汉名将班超,投笔从戎,在家乡组织抗击元军的义军。1276年,文天祥担任了南宋朝廷的右丞相,被派往元军军营谈判。不料谈判未果,却遭元军扣留。后来,文天祥几经周折,终于在镇江逃离了元军的魔掌,然后从通州(今江苏南通)乘船由海路南下到福建,与其他一些南宋将领继续抗元斗争,曾经率领兵马打回江西。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率领部队向广东海丰撒退的途中,遭到元军袭击,兵败被俘。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请他做元朝的宰相,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公元1283年一月文天祥被杀害。 文天祥是宋未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以悲壮的爱国诗篇,唱出了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使宋未诗坛闪烁着光芒。文天祥的《指南录》、《后指南录》、《啸吟集》等诗集、记录了他与民族敌人作殊死斗争的艰苦历程,直抒胸臆,雄浑壮烈,如《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他的诗不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看,都受到杜甫很大的影响。文天祥的散文《指南录后序》,叙述他从敌方脱险南归的种种情景,感人至深。留下了抒写亡国之痛的可贵诗篇。 南宋词人严仁有什么作品? 南宋词人严仁有什么作品?前言据《闽书》记载,严氏一族在宋朝末期,有九个诗人颇为有名: 泰宁县天湖岩,宋末有九严者居于此。凤山严肃、三休严参、三爱严岳、衲翁严必进、騃室严必大、艮斋严奇樵,丈人严仁、子野严若凤、沧浪严羽,俱能诗。羽著诗法,流传于世。 严仁名声不显,但是他有一个同族兄弟赫赫有名,即写出了《沧浪诗话》的严羽。严羽、严仁、严参三个同族兄弟又被称为邵武三严。 严仁(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可惜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严仁有《清江欸乃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至今他词作仅仅传世30首而已。 下面欣赏几首严仁的代表作。 一、《衷情令 章贡别怀 》杨慎《词品》卷四评价严仁:“长于庆寿、赠行,洒然脱俗”。我们看一首他写离别的词作,《衷情令 章贡别怀 》: 一声水调解兰舟,人间无此愁。无情江水东流去,与我泪争流。人已远,更回头,苦凝眸。断魂何处,梅花岸曲,小小红楼。 前一段时间,老街去过赣州游览,所以先选了这首欣赏一下。 章贡,是赣州市章水和贡水的并称,至今赣州还有章贡区,词人应该代指赣州地区。章水与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向北流入长江。 从这首《诉衷情令》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在赣州江边告别的一首词作。 从题目来看, 不是在赣州送人,而是严仁离开赣州。 一声水调解兰舟,杜牧 《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李白有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送行的歌声中,行者解舟而行。人世间,应该没有像我这样难舍的离情别绪吧。 无情江水东流去。似乎作者应该是在章水的岸边。贡水从东向西流,汇合章水后,成为赣江从南向北流。只有章水由西向东曲曲折折流入赣州后,转而向北。不过,诗家语不必当真,可能现实中的这一段江水已经向北流了,但是为了合律写作向东流也很正常。 小舟顺流而下,行人回头遥望,心中牵挂的那个人呀,还在开着梅花的岸边小红楼上。词作到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去想象,这个红楼上的人在做什么呢。柳永曾经有《八声甘州》词云: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二、《醉桃源 春景》况周颐《蕙风词话》中,对严仁的《醉桃源》词大家赞赏: “描写芳春景物,极娟妍鲜翠之致,微特如画而已。政恐刺绣妙手,未必能到”。 我们来欣赏一下,严仁是如何打动况周颐的,《醉桃源 春景》: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zǎn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老街看到这本书,也是选录了严仁的这首词。 上半部分写春景,选了春水、垂柳、落花、鸳鸯四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有动感,春水在冲击着堤岸,杨柳倒垂入水中,落花在流水中散发着残香,前两句的春水落花垂柳,在第三句中都成了小鸳鸯的背景。 下半部分写人,半卷的窗帘下,美人穿着黄色的春衫,倚栏望远,斜阳西下,悄思往事,黯然神伤。 上下两部分有明显的对比,极娟妍鲜翠之致的景色描写下,表达的却是肠断的相思之人。正是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三、蝶恋花 ·快阁老街选入这首《蝶恋花 ·快阁 》,是因为我很喜欢黄庭坚的一首七律,《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快阁在文天祥的老家江西省吉安市市内,“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当年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天吉安市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快阁登高望远。 诗中的“澄江一道”还是指赣江,章贡合流以后形成赣江,蜿蜒北上流经泰和,快阁就在江边。 公元1278年10月,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时,文天祥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 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严仁的这首《蝶恋花 ·快阁 》: 杰阁青红天半倚。万里归舟,更近阑干舣。木落山寒凫雁起,一声渔笛沧洲尾。 千古文章黄太史。扪虱高风,长照冰壶里。何以荐君秋菊蕊,癯瓢为酌西江水。 杰阁青红天半倚。 青红之色只能参看今天的滕王阁了。1986年重建和2009年修缮快阁时,显然没有参考过严仁的这首词, 我们所见的快阁,阁身为尊贵典雅的朱砂红色。 从远方归来的船,渐渐向岸边的栏杆停靠。秋色正浓,木落山寒,渔笛声起,凫雁翔集。这正是黄庭坚(千古文章黄太史)诗中的意境 。 扪虱高风,长照冰壶里。用东晋时王猛典故,赞君子的高风亮节,《全唐文·冰壶诫并序》言: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 何以荐君秋菊蕊,癯瓢为酌西江水。汉朝张衡《四愁诗》云: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梁朝皇帝萧绎《采莲赋》云:因持荐君子。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云: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从最后两句看出,这首词似乎和与他人酬唱之作,或者作词写给朋友。 四、《归朝欢·南剑双溪楼》提到南剑双溪楼,自然会想起辛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两首词不妨对比来看,下面是严仁的《归朝欢·南剑双溪楼》: 五月人间挥汗雨,离恨一襟何处去。双溪楼下碧千寻,双溪楼上匏尊举。晚凉生绿树。渔灯几点依洲渚。莫狂歌,潭空月净,惨惨瘦蛟舞。 变化往来无定所,求剑刻舟应笑汝。只今谁是晋司空,斗牛奕奕红光吐。我来空吊古,与君同记凭阑语。问沧波,乘槎此去,流到天河否。 宋代的南剑州,即是延平,属于今天的福建南平市辖区。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双溪楼正当二水交流的险绝处,和赣州的八镜台类似。 严仁这首词不难理解,晋司空是指西晋名臣的张华,传说他和雷焕发现的龙泉和太阿两把宝剑,二人各自留下一把佩戴。 后来张华和雷焕死后,张华的宝剑不知去向,雷焕的儿子持剑行经过双溪,宝剑从腰间跃出堕水,与另一把宝剑化为二龙。 古人写双溪楼多用这个典故,不是写神话与宝剑,而是写世事无常,有古今兴亡之意。 结束语严仁不是一个有名的词人,传下来的惊艳之作并不多,其生平事迹也不详。幸而传下来这三十几首诗词,让我们多少知道他一星半点的足迹。 另外,严仁的《诉衷情令》并不符合《钦定词谱》中的词谱,有几处平仄不合之处,这是《钦定词谱》没有收录的词体之一。 结束时,老街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的习作,《诉衷情令·登郁孤台 》: 人间何处觅风流,白了少年头。郁孤台下清泪,浊浪锁浮舟。 时北顾,黯凝眸,倚危楼。稼轩词笔,文山心迹,千古闲愁。 @老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