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代表了鲁许迅生活的年代的三个阶层。《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狗猫鼠》的寓意非凡,可以看出鲁迅从小爱憎分明,为今后成为文坛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质基础。在《狗·猫·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这两句出自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竹的刚毅。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意思是:梧桐树长高大了,必会引来凤凰。花儿开得香,自然会引来蝴蝶。比喻品德好才能大理想高远,自然有人来归依。“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出自网络文章《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作者为淡泊。原文(节选):陌上花已开,君可缓缓归。清香引蝶舞,馥郁沁心扉。门旁的一株月季花开了,潋滟的光辉蓦然间照亮了心里的希望,有着懵然的欣喜和雀跃。但是我一直知道,她在等我盛开,在她最美丽的时候,我遇见了她,肆意的绽放,低眉间绽放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轻嗅它的芬芳,看她将那份凌然书写的别样轻狂,她寂然的守候着我,就像冥冥之中的神祉,她与我终会在某个时空契合。两两相望的深情里,满心欢喜,一寸流年的等待,终于拨开眼前的云翳,守得云开见日来的明朗。她在等待着我,我在等待着爱情。她会知道遇见我,我会深谙我会邂逅爱情。人间的清欢,简单的幸福,无非绽放在烟火人间,等待归人还。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蝶闻着你的清香而至,我随你的盛开而来。时间刚刚好,你嫣然一笑,我凝眸而视,屏蔽了万物尘世,清新了鸟语花香,乍然了流淌的时光。爱情不就是像这样惺惺相惜吗?我知道你会嗅着我的气息而来,带着跋山涉水的疲劳,带着终年寻觅的期盼,带着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炽热,带着历经沧桑的执念和恬淡......就像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
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以路途艰难比喻仕途艰难,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渡黄河”、“登太行”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而“冰塞川”、“雪满山”又象征诗人在追求过程中屡屡受挫。作者借此表达他英雄失路的悲愤,又因下文有“行路难”之名句,此句可看作起兴,所以本句实际采用了比兴,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不怕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但现实让他踌躇、无奈、心有不甘的心境。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扩展资料本诗讲述了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原文内容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的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紧扣题目,第二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鹊桥仙是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代表作品有苏轼《鹊桥仙·七夕》、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翻译及赏析纤薄的云彩变幻着精妙的图案,飞驰的流星传递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汉。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鹊桥上怎忍心把归路回看。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该词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总观全词,每片前三句皆为写景抒情,后两句均作议论。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鹊桥仙·七夕的翻译及赏析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上阕写七夕之事,紧贴词牌之意,为友人离别之愁思开怀。下阕以晋人遇仙的典故人词,写和友人欢聚的快乐及离别的感慨。全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
《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阁夜赏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赏析: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学阮公体三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五言律诗,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三首诗都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表现。学阮公体三首其二翻译“我年轻时就有着远大的抱负,遵奉直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只说法度如绳丝毫不能苟且,那知道搞阴谋的人卑鄙恶毒?百战百胜不一定能认清对手,多次折臂却可以学到些医术。一个人如果没经过什么波折,他有办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吗?”学阮公体三首其二赏析第二首诗勾画了“老骥”和“鸷禽”的形象,卒章显志,交代了勾画这两个形象的意义,抒发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突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写了曹操的宏图大志,刘禹锡对这两句诗赋予了某些新义,勾画了一幅“老骥驰骋图”,并把这幅图与“雄鹰翱翔图”互相迭印,“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是诗人就骥驰鹰翔而发的议论,是诗人对老骥和鸷禽的由衷的赞叹,是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的呼喊。
《流莺》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咏物抒情,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流莺的原文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流莺的赏析此诗的开头两句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不自持”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接下来三、四两句巧啭的描写来展示流莺的内心苦闷,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山居秋暝中竹喧的意思《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这句诗的意思是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因此,在题目山居秋暝中,竹喧的意思是竹林里歇息。这首诗的原文内容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赏析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借词作表达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上李邕(yōng)》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上李邕的原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的赏析此诗前四句用大鹏鸟比作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寒江独钓图》是宋代马远创作的一幅山水画,马远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寒江独钓图的赏析《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江水浩渺,寒气逼人,四周都是空白。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创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是诗人投宿于巨野旅舍时一首抒情绝句,原文为“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宿济州西门外旅馆的赏析诗的一二两句由暮写到夜,由野外写到室内,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寒林”,除了写荒郊野景,还暗寓着季节。“残日”也是一方面绘景,同时也明点着时间,已近黄昏之时。乌鸦归林,旅人投宿,在此日暮天寒之际,寓居于灯影幢幢的旅舍之内,诗人心旌摇荡,思绪纷乱。诗的三四两句由坐写到卧,由雨写到马,宣泄了一种空虚、落寞的情绪。卧听着疲马啮着残刍,触动着诗人疲于奔波,深感孤寂的情怀,更使他久久不能入眠。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客观景物为衬托,表露了凄风苦雨中人生飘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