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赵鼎的行香子中长安指何处?前言赵鼎的《行香子》中的长安应该是指南宋都城临安长安何如日远。·其词云: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一、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这首词的上阙最重要的两句是: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赵鼎是宋高宗时的宰相,在南宋绍兴年间,赵鼎曾经两度拜相,当时政治清明有“小元祐”之称。 南宋定都临安以后,政权渐渐稳固,但是秦桧回来掌权以后,主战派渐渐失势。因反对和议,赵鼎为秦桧所构陷。罢相以后,赵鼎被不断贬谪:泉州、漳州、潮州,最后被贬往了海南三亚(吉阳军)。 赵鼎在海南生活了三年,因为担心秦桧迫害自己连累家人,因此绝食而死。从词中所言:天涯万里,海上三年。可知这首词应该是在1147年,是他绝食前不久的作品。 二、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举头见日,不见长安。是一个典故,出自《说新语 夙惠第十二》: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是一个孩子对于一件事情的两种诡辩。 不过,赵鼎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却有寄托和隐喻。李白曾有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秦桧等投降派的操控下,岳飞惨死,赵鼎、胡铨、李光等人被贬谪。赵鼎的不见长安,既是写实,说明自己远在海南,再也回不去临安了。也有壮志难酬,再也得不到施展的遗憾感慨。 三、长安代表都城长安时汉唐的都城,因此在古诗词中常常用长安来代表自己时代的国都。例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道: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金国大诗人元好问也有词《阮郎归 为李长源赋》: 帝城西下望西山,城居岁又残。万家风雪一家寒。青灯语夜阑,人鮓瓮,鬼门关。无穷人往还。求官莫要近长安,长安行路难。 元朝画家、诗人王冕《雪后》写道: 今日登高不见山,乾坤混混太清寒。旧时月色无人识,新岁梅花正好看。 多苦将军居塞北,更怜羁客在长安。老夫欲语不忍语,倚遍危楼十二阑。 西北望长安,长安行路难,羁客在长安,宋人、金人、元人的国都都不是长安,但是他们词中都喜欢用长安代表自己的都城。 四、谩凝眸、老泪凄然。赵鼎《行香子》中写道:谩凝眸、老泪凄然。赵鼎到海南的那一年已经60高龄,在得知自己被贬海南时,赵鼎上谢表说: “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秦桧看到后,秦桧恨恨地说 :“此老倔强犹昔。” 赵鼎自知不免,托人告诉自己的儿子说: “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为了不连累家人 , 绍兴十七年(1147年) 赵鼎绝食而死。死前自书墓铭说: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结束语南宋四大名臣赵鼎、胡铨、李光、李纲4人都曾被贬逐海南,李纲早去早回,胡铨、李光都在秦桧死后得以生还。只有赵鼎没有坚持到那一天。 1156年,胡铨终于熬出头遇赦北归,写了一首《哭赵鼎》: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公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留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老街味道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赵鼎早孤,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宋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出知建康、洪州。绍兴年间,两度拜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为秦桧所构陷,被迫辞去相位,先后出知绍兴府、泉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认为秦桧一定要杀自己,于是绝食而逝,年六十三。宋孝宗即位后,获赠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他善文、诗、词,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传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主要作品6轶事典故7人际关系8后世纪念9艺术形象10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赵鼎别名:赵忠简所处时代:两宋之际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解州闻喜出生日期:1085年逝世日期:1147年主要作品:《忠正德文集》《得全词》主要成就:巩固南宋政权字号:字元镇官职: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枢密使追赠: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 人物生平2 赵鼎四岁时父亲去世,经母亲樊氏教育,博通经史百家之书。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赵鼎进士及第。他在对策时,指责哲宗时宰相章惇误国。后历官洛阳县令,宰相吴敏知道他的才能,提升其为开封府士曹。金军攻陷太原时,朝廷商议割让三镇(太原、中山、河间)土地,赵鼎说:“祖宗之地不可以给人,为何还要商议?”不久,发生靖康之变,开封失守,徽宗与钦宗被劫迫北行。金人商议立张邦昌为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拒写议状。宋高宗即位后,命赵鼎代理户部员外郎。经知枢密院张浚推荐,被任为司勋郎官。高宗到建康府,诏令条陈秋防事宜,赵鼎说:“应该将六宫所驻足之处称为行宫,陛下车驾驻足之处称为行在,挑选精兵充备仪仗卫士,其余的军队分派于江、淮之间,让敌人不能猜到陛下固定居处的地方。”高宗采纳他的意见。适逢久雨不晴,高宗下诏访求自己施政的阙失。赵鼎说:“从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改变祖宗法度以来,百姓开始贫困。借开辟国土之名 主要影响3 赵鼎在绍兴年间,两度拜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赵鼎善文、诗、词。文章多为奏疏,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宋史》本传)。宋人黄升称其词“婉媚,不减《花间集》”(《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四库全书总目》说他“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赵鼎身经靖康之变,词中不乏伤时念乱之作。如写于建炎元年(1127年)的《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怀念为金人占领的家乡,忧虑国家前途,真切感人。他的《点绛唇·春愁》等词,也是佳作。其行书《毓秀帖》为宋代传世名帖。此帖笔画稳健多姿、真率蕴藉,婉转有致,章法洒脱自如,是赵鼎唯一存世的行书真迹。相传是宋朝蔡氏望族委托赵鼎等人为先贤蔡君山续写的赞铭手迹之一。帖中赵鼎写曰:“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泽及吾民。朝阳孤凤,盛世祥麟, 历史评价4 赵构:①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②朕每闻前朝忠谏之臣,恨不之识,今于卿见之。③近将士致勇争先,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④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⑤赵鼎两为相,于国有大功,再赞亲征皆能决胜,又镇抚建康,回銮无患,他人所不及也。罗诱:而赵氏自播迁之后,钜公硕德随已灭,而所与谋事者,不过六七辈。……赵鼎虽大器,然孤身在外,进不容于朝。……是数子辈,皆阘茸之士,非宰相才也。韩世忠:赵丞相真敢为者。秦桧:此老倔强犹昔。胡铨: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沈公雅:赵丞相镇静,德量之懿;而谙练事机,则恐于秦公不逮。龚茂良: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杨万里: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 主要作品5 赵鼎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年间刊本)。《直斋书录题解》有《得全居士集》3卷,已佚。《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1卷,今存词45首。《全宋诗》录有其诗。传世墨迹有《毓秀帖》《赵鼎楷书札子》。 轶事典故6 伪齐皇帝刘豫曾在山东张贴告示,散布谣言说:御医冯益派人收买飞鸽。告示中并有一些不敬的话。泗州知州刘纲将此事禀奏朝廷。张浚要求宋高宗斩冯益以释清谣言。赵鼎随即上奏道:“冯益的事暧昧不明,然而在若有若无之间,已关系着国家的体统。但是朝廷如果完全不加处罚,外面的人一定认为陛下确实派冯益做这种事,这会损害皇上的盛德,不如暂时解除他的职务,外放到别处去,以消除众人的疑惑。”高宗听后很高兴,便将冯益外放到浙东。张浚不满赵鼎反对他,赵鼎说:“自古以来,想除去小人如果操之过急,小人一伙会团结起来,祸害就大了;如果缓慢渐进,可使他们自相排挤。目前以冯益的罪,虽处死也不足以大快天下人之心,然而宦官们怕陛下习惯用处死来处理这种事,一定极力为冯益开脱罪行;不如把他贬到远处去,既不抵触陛下的心意,宦官们看到贬谪的处分尚轻,一定不会极力营救,又庆幸出来一个空缺,一定一个个图谋进用,怎肯容纳被贬的人呢?如果现在就大力打压 人际关系7 父亲:赵圮母亲:樊氏,教育赵鼎成长。儿子:赵洙、赵汾、赵渭妾:三十六娘女婿:范仲彪、范仲歧 后世纪念8 海南人对赵鼎景仰有加。康熙年间,崖州地区就将他与李德裕、胡铨等人一起祀入“五贤祠”;后来,府城的“五公祠”也是为了缅怀赵鼎等人而建。 艺术形象9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谏议大夫赵鼎劝说宋徽宗招安梁山众将,因此得罪蔡京等权臣而被革职的描写,这一赵鼎的原型或为历史人物赵鼎。1994年电视剧《岳飞传》:张铮饰演赵鼎。2013年电视剧《精忠岳飞》:田京泉饰演赵鼎。 史料索引10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宋元学案·卷四十四·赵张诸儒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