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玩家们热烈讨论的两大重要内容是自定义连招和转职体验优化。今日更新后,自定义连招系统正式开启测试,玩家们可以尽情设定并感受这一便捷体验。 长久以来备受期待的自动战斗优化终于有了进展,而玩家们也开始关注转职的问题。在发布了转职体验的意见征集两周后,我们收到了大量热心玩家的建议,其中也不乏一些“催更”的评论。我们决定在近期开启测试优化后的转职系统。 我们期待玩家们的持续建言,帮助我们做出更客观、有利于大家的决定。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优化的内容。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为前瞻性爆料,不代表最终呈现结果。 转职范围扩充,7天免费“反悔”扫清忧虑! 本次优化中“颠覆性”的改变之一是取消转职的等级限制,使得软硬甲职业之间允许互转。之前,转职中的等级限制阻碍了不少玩家转职的意愿。因此,我们决定扩大转职的范围,直接取消转职的等级限制。也就是说,无论处于什么等级段的玩家,只要满足了条件都可以转职。 然而,对于幽篁职业,转职等级依然维持不变。在低于80级的等级段,玩家可以向除幽篁以外的职业进行转换。 此外,原本高达15亿的转职经验消耗,也将根据不同等级段折算成了不同数量的道具消耗。 为了让玩家们不再为冷却期煎熬,不再为几度转职而烦恼,我们将开放软硬甲之间的互转。从此,软甲与硬甲之间再无鸿沟,丝滑转换无烦恼! 为了让玩家能更安心、更大胆地迈出第一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有效期为7日的门派转回倒计时。如果你感觉自己不适合、不想玩这个门派了,在7天之内,还可以免费转回去!同时,因转职而产生的上架藏宝阁、转服冷却时间也会被清除。 这些养成系统转换优化了!但还有一事有待商榷…… 转职涉及的培养系统众多,重新培养所需消耗的时间、精力都难以估量,这也是让很多玩家难以下定决心转职的一大原因。 前不久收集到了玩家们大量的相关建议,目前,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对孩子、山河画卷、灵兽技能、装备这几项的转换优化。 孩子门派转换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保留方案,包括等级、武学、资质、技能等,根据保留内容的多少,消耗的道具也有所不同。当然啦,玩家也可以选择全部不保留,同样可以完成门派转换。其中,孩子技能为本次新增的可保留选项,将对孩子被动技能进行保留,主动技能根据门派进行对应转换。 此外,对于困扰玩家已久的孩子装备转换,我们也大大增加了可转换的装备范围,如太初武器等也被纳入转换范围内,防具也不再有软硬甲限制,玩家可对世界套、战场套进行转换。 山河画卷方面,原来仅为玩家提供了【重置洗炼属性,返还60%材料】的选项,现在我们为大家增加了多个可选项——对于有一定培养度的玩家而言,可以选择【转换洗炼属性至目标门派】,你可以在转职界面预览转换的方案,选定后将按照对应方案转至目标门派;对于培养度较低的玩家,你也可以选择【放弃道具返还,直接清空属性】,不需要额外花费重置道具。 在推进养成系统的转换时,绝大部分都比较顺利,唯有面对装备转换的环节,开发组内部反复推敲,仍然未能寻得最佳方案。 毕竟在一众系统中,人物装备无疑是每位玩家的根基所在,也是耗费最多心力去打造的内容。大家对装备转换的关注之高,使得我们也更加谨慎。本次迭代后,人物装备的可转换范围也大大扩充,各等级段的战场套和世界套、二代以上的大禹首饰等等,都将支持互转。 而在装备转换的问题上,炼化又成了我们最为纠结的内容。 此前,装备炼化的转换只有选择保留和不保留两项,因此许多玩家都向我们提出了转换炼化的建议。 一件装备的炼化,往往与门派、流派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转化一事不仅要考虑门派之间的属性对应,还要考虑到重击流和会心流的区别。 众所周知,会心流和重击流的炼化在选择上有明显的区别,对许多物理职业的玩家而言,附伤并没有某一系的特殊追求,而反观重击流,往往需要追求某条特定的橙色重击炼化,比如太虚的狂风、毒医的猛毒,这样一来,炼化的成本也会提升。 而即便是会心流内间的相互转换,仍然可能出现原职业刚需的附伤属性,转到新门派后没有可对应选项的情况,这对于玩家而言又是一次亏损。 这些种种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判断:重击流和会心流之间,到底能否开放互转呢?装备的炼化如何转换呢? 事关不同流派玩家的体验,我们始终还在权衡,希望谋求一个能让大家更满意的方向。 今日呈现的种种优化,还只是近期我们梳理了大家的建议后做出的一些应对,并非最终敲定的版本。 同时,在5月15日即将上线的转职系统测试中,我们也非常期待玩家们能给出更多的建议。由于转职系统与玩家种种属性牵连极深,本次测试将与过往测试玩法有所区别——它更像是一次【公示】,玩家可以在迭代后的转职系统中进行预览,而非正式进行转职操作;你可以根据预览效果向我们提出建议。 你的每一条意见都会被我们重视,最终转职系统将呈现出怎样的崭新面貌,与每位玩家的建言密切相关。 在即将到来的测试中,欢迎大家畅所欲言,针对我们考虑不周的地方给出更多建议,让我们能够持续完善,带给大家更好的转职体验。 准备转职,或是有计划要转职的玩家认为重击流和会心流之间能否互转呢? 如果支持开放互转,有哪些是你特别关注的点? 装备上的炼化转换,附伤与附伤之间,附伤与重击之间应该如何对应,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全大家的利益呢? ……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在【写留言】处分享自己的观点,如果你的建言内容较长,还可以直接发送邮件至官方邮箱tx3_weixin@163.com,为最终呈现出更让大家满意的转职系统建言献策!
据Gamerant报道,由于部分第三方发行商对微软硬件逐渐失去信心,更多Xbox游戏计划走向多平台。GamesIndustry.biz的Christopher Dring表示:“目前已登陆PS5的游戏不会是这项计划的终结。” 在GI Microcast的最新一期播客中,Dring提到,据他所知“大多数”现代Xbox游戏都将在“在某个时候”登陆PS5平台。Xbox对多平台更包容的发行承诺是在其自身生态系统落后于竞争对手之际做出的。在欧洲市场,Xbox的销量表现非常一般。 此前,知名媒体Windows Central曾对Xbox放弃独占游戏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这是消极的竞争策略,会导致Xbox品牌价值下降。其最终结果是Xbox的吸引力减弱,导致主机和游戏销量下滑,第三方开发商的合作意愿降低,使得Xbox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沦为单一的游戏发行平台。从某种程度上看,微软的这种减少竞争的策略或许对当前股东和高管们的奖金是有利的,但无疑损害了Xbox用户的长期利益。
如何按渔竿的竿稍来区分软硬程度竿稍? 笼统来说, 鱼竿的硬度越高竿稍也就越粗,硬度低一些它的竿稍就会细一些柔软一些。 近几年来人们从钓罗非的硬杆研发出适合黑坑打比赛19调,用H(NaYdness)来区分硬度,这样更快捷一些区分鱼竿硬度。 单从竿稍来区分硬度的话会更专业一些,以我做竿的经验来看,竿稍后椎位置直径在3.4毫米为4H,5毫米为5H,6毫米为6H,7毫米为7H,8毫米为8H,9毫米为9H,以此类推。 也可以弯曲竿稍来辨别,19调性的竿稍弯曲弧度要小一些,28调性的竿稍弯曲弧度要大一些,如果是龙凤尾竿稍它只是前端弯曲360度,后端基本不动,越低碳的竿稍都可以对折弯曲,因为低碳更软一些,相反高碳越容易脆。 建议钓友还是按照H来区分鱼竿硬度吧,如果按照竿稍来区分硬度对钓友更难一些,以上建议仅属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汽车之家 技术] 对于家里刚有小宝宝的“新晋奶爸”们来说,偏向家用的车型开始慢慢的添加到购车或换车列表里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也不例外。而为了迎合这些家庭需求,上汽通用五菱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一台针对家用的MPV车型——五菱凯捷(参数|询价)。作为五菱银标系列的首款车型,凯捷必然是被寄予厚望的,比如在这辆车的座椅方面,工程师就下了不少的功夫。三十秒读懂全文●上汽通用五菱凯捷是五菱银标系列的首款车型,它的研发目标就是解决都市人群的家庭用车需求。●为了满足可放平的第三排以及超长的第二排移动距离,工程师们在这款车的滑轨和骨架上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舒适度显然是衡量MPV的重要标准,但一味的软并不能提供更好的舒适感。需要软硬结合,该软的地方软,该硬的地方也要硬。 五菱今年的高光时刻还要回溯到年初疫情时期。一声“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响亮口号以及迅速自研口罩生产机援产口罩的骚操作,让很多记忆还停留在“五菱宏光”这款车上的朋友们忽然发现:五菱好像变得不太一样了。 此前五菱留给大家的印象好像都是像五菱宏光、五菱之光这样的微面车型,但五菱凯捷显然跟同门师兄弟们不太一样,它是一台正正经经的MPV。 安全舒适的乘坐体验是很多人青睐MPV的主要原因。其中座椅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座椅的设计也是整辆车最重要也最核心的部分。 虽然很多人买MPV主要是看中舒适,但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安全一定要排在舒适之前。为此五菱找到了延锋安道拓,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供应商目前是国内汽车座椅领域最大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超过31%。目前与延锋安道拓合作的品牌包括奔驰、宝马、捷豹路虎、大众、本田等,对于座椅这一零部件有相当全面的设计制造能力。 五菱凯捷的座椅骨架采用了板式结构和管式结构结合的设计方式,采用冲压成型工艺的钢材质进行打造。 可前后左右四方向移动的第二排座椅是凯捷主打的宣传点之一,所以滑轨也是这款车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难题。 受到推拉窗上使用的铝合金滑轨启发,工程师们放弃级进模冲压工艺的钢制滑轨,转而尝试挤出成型的高强度铝合金作为滑轨的材料。在满足静音顺滑的同时,强度还能够达到48kN的水平。 据悉,第三排座椅的“翻折骨架”是五菱与安道拓共同开发的国家专利产品,在国内这样的双座椅独立隐藏式结构还属于首次应用。它的难点在于座椅的四个锁止机构可以联动,在展开和收纳时不会因为解锁不同步产生问题。 其实这个备胎槽的位置被设计师刻意向前挪动了一些,来到了第二排座椅与第一排座椅中间下方的位置。如果你还不了解凯捷底盘的构造,不妨通过这篇文章扩展阅读一下《10万级MPV的功底如何 五菱凯捷底盘解析》 备胎前移搭配后桥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好处是可以腾出一个凹坑的空间,用于存放折叠后的第三排座椅,但它同样带来一些小问题。 除了安全之外,舒适也是衡量MPV车型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我相信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舒适指的就是座椅要软,这句话其实不完全对。 在遇到颠簸路面时,过于柔软而缺少支撑的座椅会让乘坐者不得不全身用力甚至通过车辆把手来固定自己的身体。不仅不能带来舒适的感觉,反而会很累。 太硬的座椅并不能辅助车辆的悬架化解振动,原本不是很颠的路面反而会因为座椅太硬导致出现屁股被抛离座椅的情况,也会让人感到不适。 汽车座椅想要做到舒适,应该是“又软又硬”,虽然这听起来好像不科学,但五菱的工程师们在发泡材料上面就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通常来说,侧翼和肩托需要比较硬才能更好的提供支撑。而承担整个身体重量的坐垫部分则需要更软一些,以便更加贴合我们臀部的曲线,降低屁股的压强。 当然,经过优化的形状设计也能让座椅表面和驾驶员贴合度更高,这也可以达到降低压强提升舒适程度的目的。 好的设计只能完成50%的工作,一个优秀的汽车座椅少不了测试验证的环节。在上汽通用五菱研发&试验认证中心里,就有不少针对座椅安全的试验项目。比如考验座椅本身的“行李箱碰撞试验”和考验乘员安全的“鞭打试验”。 车祸本身的碰撞伤害通常可以靠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减轻,但如果座椅的整体强度不够,比如座椅靠背或者头枕等位置的固定点松动甚至断开,就很有可能会对车内乘员造成额外伤害。 虽然是模拟车辆发生车祸或是紧急制动的场景,但是如果真的往墙上撞击的话,对于试验来说还是成本太高。所以聪明的工程师们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来模拟这个场景。 加速模拟碰撞试验台车可以通过强大的液压助力,让撞击锤在0.2秒内以50km/h的速度撞击静止的测试平台,这就相当于车辆在50km/h的速度下撞击静止障碍物。 在欧洲E-NCAP和中国C-NCAP的测试规程中,鞭打试验都是座椅安全中占比不低的一项。无法通过鞭打试验的车辆甚至不具备参加AEB系统测试的资格,可见它在座椅安全中的重要性。 鞭打试验也是通过加速模拟碰撞试验台车系统来实现的,只不过撞击方向改为了座椅后方。它主要考量的是头枕的设计是否能够应对突发的位移。 在测试中心的标定室里,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为座椅和车辆安全服务的“老朋友”——碰撞假人。 标定工程师透露,这个鞭打假人没办法和其他假人一起“坐板凳”,在经过标定无误后它需要一套专门的“支架”来固定,保证整个脊椎不出现位移。遗憾的是没能看到支架的实物,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估计跟EVA的格纳库应该也差不太多。编辑总结 其实除了行李箱碰撞试验和鞭打试验之外,五菱凯捷的座椅还要经历系统、零部件、材料三大类共256项试验。毕竟它与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息息相关,对于五菱银标品牌向上来说,这也是必须要打响的一炮。不过座椅舒不舒服这种东西,光看图文肯定还是无法有“切身感受”,如果大家觉得有兴趣,不妨去4S店预约一下试驾,用“屁股”亲自体验一下。(图/文 汽车之家 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