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赵问答190201)我给几个同事打过耳洞留置针有什么用,用的是医用的静脉留置针,针头外有一层硅胶套管,穿过耳垂后拔出针头,套管就留在了耳垂上,后续等创面愈合好就可以拔出套管。 耳垂区域感觉比较迟钝,手速快的话一针穿过去就可以了,特别怕疼的可以用做皮试的1ml注射器打一点麻醉,这样在穿刺的时候可以可以稳一点,不用着急。 作为耳科医生,提醒各位女士,打耳洞要在清洁无菌条件下进行,如原先有瘢痕体质,最好不要打耳洞,耳垂区域很容易出现瘢痕疙瘩。 输液打留置针有什么好处? 你好,如果需要多次输液的话,一般护士会给病人采用打留置针的方法,对病人本人以及护士都有好处。 1.有利于保护血管:留置针又称套管针,静脉穿刺后退出钢针针芯,套管留置于血管内,因其套管具有柔软而有弹性的特点,可以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不易穿破血管; 2.有利于减轻疼痛:留置时间可达3-4天(根据不同血管条件、药物性质及患儿病情、自身凝血情况而有差异),避免反复穿剌给患儿带来痛苦; 3.有利于治疗抢救:建立并保留静脉通道,方便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也便于紧急抢救用药。 本人为急诊科医生,肩负救死扶伤的职责,悟空问答提供了一个大平台,能够让我在闲暇时间分享各种现场急救方法,传播急救知识,促进全民健康。希望大家能够点赞评论并关注,谢谢。
慢性结肠炎一般表现为,大便不成形,因为结肠存在炎症,所以影响大便在结肠内的成型,而且影响大肠的水分重吸收,会比较稀,同时会伴有一定的粘液便情况慢性结肠炎的症状。 所有的慢性病一般都有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长期得,易反复。 凡是导致结肠的慢性炎症的,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所以慢性结肠炎的范围是相对较广的。 总结来说,慢性结肠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三个位置,在肚脐的周围。 结肠范围比较广,疼痛部位不确定,可表现为全腹弥漫性疼痛。 乙状结肠在左下腹出现疼痛,直肠位置相对靠后,会在大便上表现为里急后重。 它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细菌、真菌、病毒感染,遗传、免疫、饮食等等都可能诱发。所以治疗上以对症为主。便秘可用开塞露、腹泻可用蒙脱石散,肠痉挛用阿托品等等。 至于输液治疗,也是不能除根的,而且对于慢性病来说,输液只能解决一时的急症,对于整个疾病的治疗病没有太大益处。所以还是建议以保守治疗,也就是药物和饮食、心情调节为主,输液不是很建议。
儿童的正常体温是36~37℃(腋温),若体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37、5℃~38℃为低热(37、3℃~38℃),38、1~39℃为中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发热原因多种多样,通常急性首先考虑感染性因素。随着发热时间的延长,感染性疾病可能性逐渐减小,而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性逐渐增加。 发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据统计,因发热去医院就诊的孩子占儿科门诊量的10%-15%,在儿科急诊,这个比例高达30%-50%。看到宝宝的小脸烧得红彤彤的,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 孩子发热了该怎么办?退热是最好的办法么?孩子的父母到底该做些什么? 孩子发热,适时降温 传统的观点认为:孩子发热,别急着降温;38、5℃以下不用退热,38、5℃以上才采取退热措施;目前儿童常用退热药的说明书上也都建议在38、5℃以上使用。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实,发热时身体内会产生很多有害的垃圾,这些垃圾可以在身体内不断积聚,达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导致象水库溃堤一样的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对儿童的发热达38℃时就应适时进行药物退热处理。有G6PD缺乏(蚕豆病)的儿童要避免使用赖氨匹林等可导致溶血的退热药。 38℃以下也可选择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热方法,但现在不主张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给儿童退热,因为用酒精擦拭孩子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的皮肤快速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此外宝宝的皮肤细嫩,易吸收擦拭的酒精而导致宝宝酒精中毒。 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它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发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使用镇静药物。 及时检查,对因治疗 宝宝发烧一般都会有数天反复,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都会让宝宝做血液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查找发热的原因。遗憾的是部分家长会以心疼孩子或费用过高为由拒绝检验检查,常常导致医生对孩子的用药只能根据经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细菌和病毒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感染因素,但对两者的发热,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很好;对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非但无效还会危害人体的正常菌群,出现菌群失调等毒副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发热时输液比服药退热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这其实是个误区,输液本身并不能退热,而且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严重者可危及宝宝的生命。 恰当饮水,合理膳食 对发热的儿童大部分医生都会告诉家长多喝水,这也是很多家长早已知道的常识。实际上医生关于发热儿童要多喝水这个衷告并非完全科学,国外有研究证实,不恰当的多喝水对发热儿童有一定的风险,有可能导致水中毒。因为发热儿童在大量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部分盐分。正确的做法是增加喝水量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盐份。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也可适量饮用清淡的汤水或一些运动饮料;发热宝宝的饮食应以清淡、流质、易消化和营养丰富为标准,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