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1856年—1918年)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人际关系 基本资料1 本名:郑文焯字:俊臣号:小坡所处时代:清末民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1856年逝世日期:1918年 人物生平2 郑文焯,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署“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署“北海郑文焯”。文焯生于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十三岁能画指画,吴昌硕曾在他的指画《寒山子》上题赞:“一指蘸墨心玄玄,且园而后大鹤仙。我画偶然拾得耳,对此一尺飘馋涎。鹤与梅花一屋住,有时与鹤梅边遇。梅边遇,兴益赊。毫毛茂,翻龙蛇。”文焯青少年时期曾随其父宦游山西和陕西一带,享受过富贵公子的生活。大约在其20岁前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急剧转变。其《己卯重九》云:“十载繁华一梦收,及时行乐且勾留。半瓶白酒消闲恨,满目青山忆旧游。翠袖空沾知己泪,黄花须抽少年头。一年一度逢佳节,忍赋新诗断送秋”。光绪元年(1875)中举,曾任内阁中书。因七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自镌私印“江南退士”,弃官南游。因喜爱吴中湖山风月胜景,旅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僚40余年。喜与文士交往,与朱祖谋唱酬无间。喜鹤,人见 主要影响3 郑文焯的文学作品以词为特长,在晚清词坛独树一帜。以白石、叔夏为法,倡导清空澹雅的美学趣味。即词意宜清空;语必妥溜,取字雅洁;使事用典融化无迹;骨气清空。俞樾曾对其词给予颇高评价。时湘中王闿运以词称雄,及见文焯作,遂敛手谢不及。程颂万、易顺鼎等咸俯首请益,陈启泰说他的词“直逼清真(指宋代周邦彦),时流无与抗争”。词集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等。其后删存诸词集为《樵风乐府》九卷。仁和(杭州)吴昌绶并收集其生平著述,如《说文引经考故书》《扬雄说故》《高丽好太王碑》《释文纂考》《医故》《词源斠律》《冷红词》《樵风乐府》《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绝妙好词校释》《瘦碧词》,合刊为《大鹤山房全集》。医书有《医诂》一书。收入经方中精要近夏天者,辨其本末;又取经籍传注所记杂家言,疏通证明。然它持论怀疑《灵枢》、贬低张机的方,未为至当,但能追溯方术源流辨别古籍真伪,还是医林仅见之作,另著《千金 人际关系4 远祖郑康成,九世祖郑国安于清初有战功,属汉军正黄旗,父郑瑛棨(字兰坡),同治初任陕西巡抚。
郑文喜(1945.3.4~2009.2.19),原名郑平安,相声演员,陕西青年曲艺社艺术顾问,西安相声界硕果仅存的相声老前辈之一。代表作有《打灯谜》、《对春联》、《张双喜》等。2009年2月19日因病逝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经历3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郑文喜别名:郑平安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5年3月4日逝世日期:2009年2月19日职业:相声演员代表作品:《打灯谜》、《对春联》、《张双喜》 个人经历2 郑文喜:相声演员,陕西青年曲艺社艺术顾问,西安相声界硕果仅存的相声老前辈之一。师承郭启儒老先生高足全常保先生,八岁学艺,自幼登台。历津京,走湖广,踏遍中原大地。与全国各地诸多相声名家同台演出,切磋技艺。五十年代返回西安,与堪称西安相声鼻祖的“张傻爷”张杰尧同台,更是获益良多。之后历事移时,几经反复。经多方寻访,终于重返古城相声舞台。老先生被行内人称为“肚里面宽绰”,活路极广。说学逗唱,融会贯通为一炉。相声、评书,均有独存海内之密。有敬仰者曾撰联赞之曰:“两条瘦腿游天下,一身绝艺冠九州”。2009年2月19日郑文喜先生因患癌症,虽经多方全力抢救,但终因医治无效于12时04分与世长辞。 主要作品3 对口相声:《打灯谜》2、《猜字》3、《望子成龙》4、《求婚》5、《恋爱漫谈》6、《“好”字》7、《倒叫门儿》8、《憋“把”字》9、《八扇屏》10、《地理图》11、《托妻献子》12、《反七口》13、《山东二黄》14、《杂谈方言》15、《洛阳话》16、《方言歌曲》17、《诗医》18、《答非所问》19、《三五句话》20、《反正话》21、《五行诗》22、《洛阳牡丹甲天下》23、《下象棋》24、《大实话》25、《鸟语》26、《错认人》27、《忘词》28、《学艺归来》29、《改名字》30、《傻子拽文》31、《说行话》33、《绕口令》34、《找堂会》35、《哑语》36、《新警察》37、《规矩论》38、《笑的研究》39、《十年少》40、《对春联》单口相声:《张双喜》(又名:张双喜捉妖)(该作品由郭德纲经郑先生孤本录音整理重新演绎)
郑文光(1929-2003):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著有《飞向人马座》,铸就了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于1929年生于越南,逝世于2003年,享年74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主要作品3人物经历4创业生涯5人物评价6获奖作品7作品简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郑文光国籍:中国出生地:越南出生日期:1929逝世日期:2003职业:作家代表作品:飞向人马座 主要作品2 其作品《宇宙里有些什么》被收录于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生成就奖,其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可以说郑文光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幻文学家。 人物经历3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第二个月亮》。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郑文光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不幸的是,2003年6月17日清晨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享年74岁。郑文光,广东中山县人,1929年生于越南,少年时代在越南海防等地度过,自小喜欢文学,1947年归国,在广州中山大学天文系学习1951年调北京,任科普出版社编辑、编审,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早期会员。其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为《飞向人马座》、《太平洋人》、《仙鹤和人》等。郑文光与秦牧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海外归国的相似经历,加上他的好学勤奋,当郑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时,即得到秦牧的关怀和鼓励,长幼之间一直有着深厚的友谊,特别在 创业生涯4 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期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像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郑文光走上科幻小说创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发现少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不感兴趣,于是,他突发奇想,要把谜一样的天文学和诗一般的文学结合在一起。当时,国外新型的科幻小说还没有译进中国,甚至连科幻小说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郑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篇科幻小说。1954年,郑文光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小说史上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科幻小说。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 人物评价5 郑文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从撰写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总共发表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篇《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过一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么一个世界呢?人类还没出现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郑之光在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胆的创新,把我们带入那浩如烟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说具有特色。郑文光的创作生涯,给中国科普带来了如下贡献:首先,他倡导的以文字的美感书写科学和自然美丽的做法,给中国科普作品的文学档次提升,带去了良好的影响。其次,郑文光认为,科普作品应该讴歌伟大的祖国,应该让青年喜爱科学,喜爱大自然。第三,郑文光和童恩正等大胆地将科幻作品与科普作品分离开,并热切地通过理论和实践去寻找科幻读物 获奖作品6 《火星建设者》荣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长篇《飞向人马座》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长篇《神翼》1982年荣获1980-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90年全国第二届宋庆龄基金会银质奖,《猴王乌呼鲁》1980年获北京作协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地球的镜像》等翻译成英文、俄文、日文、德文、瑞典文、捷克文等。长篇《大洋深处》(1980)、长篇《战神的后裔》(1984)、八部中篇。1993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郑文光科幻小说全集》1-4卷。天文史著作有《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1974)、《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与席泽宗合著,1975)、《中国天文学源流》(1979)等。 作品简介7 《海豚之神》是郑之光科幻小说的又一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场人兽奇像的景面。主人公兽石和胡云霸同海豚“阿聪”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聪,他们得以看到海底世界的生活,他们更深深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动。看来动物的感情不比人少。《海姑娘洛丽(科幻小说)》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海姑娘洛丽》,是一种科幻小说,主要构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丽、地球的镜像、孔雀蓝色的蝴蝶等故事。本书体裁新颖独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构思巧妙,带你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海龟传奇》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三个故事组成。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侧重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全书力求情节连贯、流畅,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书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标注拼音,让孩子在阅读时产生兴趣。《飞向人马座》这部小说虚构了一个速度的故事:3个因为某一种速度被抛在太阳系外的少年,凭借另一种速度在5年后回到了地球。5年的外太空流浪涉及悲伤、忠
郑文(1917-2001),笔名柳莎。陕西三原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仇恨》、《化雪的日子》、《英雄小八路》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郑文别名:柳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三原出生日期:1917年逝世日期:2001年职业:作家毕业院校:北京燕京大学代表作品:长篇小说《仇恨》《化雪的日子》《英雄小八路》等 2 陕西三原人。中共党员。1936年肄业于北京燕京大学新闻系。1934年参加左联,后历任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陕西云阳红军战士,延安马列学院学员及列宁主义研究研究员,抗日军政大学政治主任教员,沈阳中苏友协文化部文化导报社社长、主编,《辽沈日报》副总编,《辽宁日报》副总编辑,辽宁省文化协会主任,《鸭绿江》杂志总编,东北团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党校教授。延安文艺协会理事。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仇恨》、《化雪的日子》、《英雄小八路》、《敌占区一个女孩的故事》,诗集《河山吟》,短篇小说集《延河曲》,报告文学《漫话“一二·九”》、《延安风貌纪实》、《范文澜同志在狱中》、《鸭绿江畔战旗红》、《沈阳第一次解放和四保临江回忆》,译著小说《燕子》、《蓝地毯的故事》、《飞行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