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鉴真
唐朝曾禁止出海,为何鉴真能东渡呢?-趣历史网

唐朝曾禁止出海,为何鉴真能东渡呢?-趣历史网

  要知道,在唐朝的这个时候,航海的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如果说当时的人想要度过这一片海洋,到达其他的国家去看一下的话,那么对他来说,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甚至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有一位人,他竟然做到了。这个人竟然还是一个和尚,他的法号叫做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为了传播佛家的法学,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到日本开创佛教的起源。  这个和尚他生活在武则天当权的时期。他自己是扬州人。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来到了寺庙当了和尚。寺庙里学习佛教的一些知识。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寺庙。鉴真在这所寺庙里边学习非常认真,并且也非常刻苦,学到了很多戒律方面的知识。他在这个地方,除了研究佛家的法学。她还努力学习了一些建筑方面,绘画方面,甚至医学方面的知识,在当时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僧人。  在那个时候日本有非常多的人是非常的羡慕唐朝这种先进的文化的,他们非常想要来到唐朝去学习,想要与唐朝进行通商。有一次扬州城里边来了两个日本的和尚。想要邀请一位在中国非常有名望的僧人,到日本去宣传佛家法学。他们打听到了在扬州的寺庙里边有一位大师,非常的厉害,并且德高望重,于是他们就想要去这个寺庙里边拜访这个和尚。  这个时候的见证已经是年纪很大了,但是他背着两位僧人的态度打动了但是当他征求自己弟子的意见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和尚就露出来非常难以形容的神色,有一位弟子就跟他说,如果你要去日本的话,路途太遥远了,并且海上的风浪还很大,很多人在半路上都牺牲了。您现在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这件事情您还要多考虑考虑才可以呀。见证,于是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又坚定的说,作为僧人我们就应该弘扬佛法,应该把弘扬佛法作为我们自己应该要做到的责任。哪怕是把生命都给牺牲了,只要能成功那么也是可以的。如果说你们都不想跟着我一起去的话,那么就让我一个人前去好了。在场的人听了以后,全部都十分的感动当场就有一二十个人表示愿意跟着一起到日本去宣传佛法。  但是当时的朝廷是不允许私自出海的,鉴真他们只能够在城里偷偷的自己造船。但是后来一位僧人把他们的行为给告发了,官府的人把鉴真他们的船给没收了。于是第一次就失败了。之后又连续着四次出海。每一次出海都是遭遇到了天气的原因,还有官府的阻挠,反正就是一直都没有成功。对于这件事情,鉴真他们自己没有放弃并且还计划着第五次出行。这一次他们刚刚进入了大海,遭到了非常大的风浪,风浪靶船颠簸的左右晃动,最后竟然还失去了控制。只能够在海上没有动力的漂泊下去。船上的这些人,由于缺少可以喝的淡水,每个人状态都十分的虚弱,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这艘船漂到了海南岛附近。鉴真等人被当地的渔民给救上岸去。于是他们就在海南岛这个地方修建了寺庙享受佛家的法律。并且还收到了欢迎。  但是鉴真自己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要向东边到达日本的。于是一年以后,他决定要返回扬州,再次计划着前往日本。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开始衰弱了,视力也不好了。他最喜爱的一个弟子,也因为过度的疲劳离开了人世。那两位邀请他的日本和尚,其中一位也去世了。另一个离开了。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改变他要向东边到达日本的个决心,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再次起航。753年的时候,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日本派遣使者来到了中国。他们听到了鉴真的这些事,专门邀请跟随自己回到国家。但是当时的朝廷不同意鉴真去日本。他只能自己不声不响地上了船。在日本官员的帮助之下躲过了朝廷的盘查。这一次他终于来到了日本。  他的东渡计划,前后就用了12年的时间,其中经历了五次的失败,第六次才能成功,这体现了不畏惧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并且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进行交流的,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杰出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9
日本和尚,日本人如何看待徐福传说的?

日本和尚,日本人如何看待徐福传说的?

谢谢邀请日本和尚。 关于徐福是否是日本人先祖,是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但是将这个学术问题政治化的是2017年8月28日刚去世的前日本首相羽田孜。这位前首相多次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中国移民的后裔。自称“我的祖上是姓秦的。我们的身上有徐福的遗传因子。在我的老家还有秦阳馆,作为徐福的后代,我们赶到骄傲。”羽田孜对中国友好,喜欢中国文化,他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中国的敬意和谦和,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确实,在日本徐福文化也牵动了不少日本人。据学者考证,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有关的墓寺碑宫庙神社等遗址遗迹有50余处,传说徐福登陆地有20余处,传说故事有30余种。甚至有日本学者考证认为徐福活到了70才去世的。 但问题在于秦始皇时代中国的航海技术能东渡日本吗?那个时候连帆船也没有,靠人力划船,再载上三千童男童女,真的能顺利到达最短的直线距离也有1500海哩的日本吗?我们只记得历史书上曾记载,秦始皇过后的400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卫温将军,也才到了只有90海哩的台湾。而又过了300年的盛唐,那个时候的航海技术要比秦时代要先进的多了,但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才成功抵达日本。而且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徐福出海,《史记》虽有记载,但司马迁也没最终说他去哪里了。 其实,历史与文化有时就是以传说与神话的形态,在异国土地上生根并展示其姿态的。这固然是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特性,但更多的是传播国因其自身的需要(如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把比自己先进的文化拿来作一些超乎想象的再编辑与再传播。历史与文化就在再编辑再传播中显现了一脉相承性。再比如,日本也有“杨贵妃之墓”。你能相信贵妃娘娘不是死在陕西兴平而是死在了日本吗?我们中国人普遍对“杨贵妃之墓”说法没有当真过,但为什么对徐福东渡又深信不疑呢?这是否与如果承认了徐福东渡的真实性就等于承认了日本人先祖是中国人?如果承认日本人的先祖是中国人,那么我们是否就在大义名分上最终战胜了日本人? 如果这一推理的逻辑能成立,那我们只能说上这么一句话: 原来如此。 鉴真在日本制造了什么寺? 关于鉴真的生平和争议在此不做赘述,重点来说说他在日本所建立的唐招提寺。 从公元724年开始,鉴真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公元754年时到达日本,此时鉴真已经66岁。 公元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 公元758年,日本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名,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他。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于是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公元759年,唐招提寺建成,寺内的大堂建筑,坐北朝南,阔七间,进深四间,三层斗拱式形制,是座单檐歇山顶式的佛堂。鉴真僧众搬进唐招提寺居住,从此就在寺中讲律授戒。但此时鉴真年事已高,健康情况每况愈下,弟子们感到有必要将其奋斗一生的历史记录下来,后由思托撰成了《鉴真和尚东征传》。 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为播佛法奋斗了一生的鉴真,在唐招提寺面向西方端坐,安详圆寂,终年七十六岁。次年,日本遣使往扬州诸寺通报鉴真去世的消息,扬州所有寺院携偕众身穿丧服,面东三日,以志哀悼。 鉴真留居日本11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除了传播佛法,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对于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日本《特别保护建筑物及国宝帐解说》中评论说:“金堂乃为今日遗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建筑物”。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佛教建筑的一颗明珠,并保存至今。

资讯百科 2022-02-1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