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清朝银子价值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前中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励精图治,社会发展趋于平稳,民生经济得到大幅度提高,史学家将这段时间称为“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白银作为清朝的主要货币流通于市面。那清朝的一两白银,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呢? 我们以清朝中期举例,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康乾盛世期间,市面上一升优质大米的价格在10-15文钱,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一升米等于1.5斤。 也就是说,清朝中期的一两白银可以购买150斤优质大米。买过粮油米面的朋友应该会了解,各地大型商超出售的东北优质五常大米,每斤价格约为5~5.5元一斤。 按照等量米价换算,一两白银折合750元人民币左右。 根据经济学定律,比较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需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还有恩格尔系数与相对购买力才能得出相对靠谱的汇率。 既然使用米价换算不靠谱,那我们再通过房价进行换算。 史书记载,清乾隆年间,北京西城区有一套14间房子的四合院对外出售,买家花了600两白银将其购得。现如今一套北京西城区的四合院,价格绝对不会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通过这么算,清朝中期的一两白银最少相当于现在的50000元人民币左右。 不过,按照房价换算同样有些不切实际。再结合当时清朝的国家年税与劳动者的实际报酬,还有生活必需品消费来计算当时的白银到底有多值钱? 清朝中期,国家每年税收大概在八千万至九千万两白银徘徊。到了清朝后期,国家每年国家税收提升到1.2亿两白银左右。 我们取个中间值,假设清朝中期国家每年税收大概是一亿两白银。2018年,中国国家税收数额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 用清朝时期最高的一亿两白银税收和2018年国家税收进行比较,那清朝时期的一两白银就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有些夸张,我们放下暂且不表。 《大清会典则例》记载:“亲王岁俸银一万两,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2500两,贝子岁俸银1300两。一品官员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可以购买2.7万斤大米) 当然,这是当时上层贵族的收入,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曾国藩作为清廷重臣,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大事小情,事无巨细地记下来。 根据曾国藩遗留的记录得知,清朝中期,一位青壮年男子通过出卖苦力,每天大概能赚到30文钱,月薪就是1000文钱左右,相当于一两白银。 有些技术的工人,比如铁匠、木匠,每天的工资能达到100-150文钱左右。这些技术工人不是每天都能找到活干,再加上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因素,清朝的高级技工每月收入大概在2000文钱左右,相当于二两白银。 忙活一年下来,总收入能达到十两白银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今厂里的工人每月到手实际收入应该不会低于4000元人民币,技术工人每月工资甚至能达到7000-8000元人民币左右。这样算下来,清朝中期一两白银至少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人民币左右。 除此之外,曾国藩在其日记上还详细记载了当时一些日用品和食物的价格。 曾国藩喜欢吃腌肉,他在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花了一两白银,买了15斤腌肉。曾国藩的同僚,一位姓李的官员喜欢吃咸菜,他在正月初二那天花了一两白银,去市场上购买了十斤大头菜和十斤大白菜,共计20斤咸菜。(每斤咸菜大概是50文钱) 光有吃的喝的还不行,过年了要给自己置办一身新衣裳。还是那位李姓官员,买了咸菜后又花了一两白银做了一件棉上衣。 根据他的叙述,这件棉上衣只是个短袄,如果要做一身长袍,则需要花费三两白银。添加绸缎的长袍,其制作价格则超过五两白银。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他当私塾老师的时候,一年束脩(工资)只有四两银子。虽然东家包吃包住,但是这点钱根本不够蒲松龄养家糊口。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弄清楚了清朝中期普通群众每月收入,以及他们的收入能购买多少东西。 一位清朝的技术工人每月收入顶多二两白银,可当时市面上一件短棉袄的制作费用就已经达到一两白银,一斤咸菜的价格不低于50文钱。所以,当时的一两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根本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 再怎么着,我们拿3000元人民币去超市,至少能购买四件质量非常不错的棉衣。同理,3000元钱去超市能购买超过一百斤的五花猪肉,这样的购买力是清朝人根本不敢想的。 古代物资匮乏,很多穷人一辈子都吃不上大米、白面。杨秀清的母亲临死前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吃一碗白米饭,但就是这么一个愿望,杨秀清都无法完成,以至于愧恨终生。 清朝一亩田只能收二到三百斤粮食,现在一亩田可收一千斤左右。另外,封建社会一个体力劳动者一年都赚不了几两银子,银子价值很高是货币的一类,导致生产力低,粮食价值高。 如果按照米价来算,清朝的一两白银就相当于现如今的2~300元人民币。但按照国家税收来换算,那一两白银就相当于1000多元人民币,这种算法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就像80年代的万元户,放今天,实际购买力不会超过200万。但是相对购买力,包括社会影响力,至少和上千万家产的富翁相等。 即便是清朝中期,一般人家一年的收入能有个几两银子就很不错了。影视剧里那些吃完饭结账时随手丢一块银锭的情景,恐怕也只能存在于荧幕之上。 因此,汇总各方面的信息与资料来进行换算,清朝中期的一两白银折算现在的成人民币,大概就是700~750元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清朝银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导语:别再被现在虚构的电视剧欺骗了。在清朝的时候,一两银子到底是能买多少东西呢?没有活在那个时候,我们只能靠猜测,当时的人买东西只能用银子吗?是不是跟电视剧里面一样呢? 我们在很多电视剧里面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演员在买东西或者吃饭结账的时候都是使用银子,而且每一次都会给几两银子,这让观众都觉得那个时候吃饭都是需要花银子的,而且每一次吃饭差不多都是几两银子,他们还会在结账之后说不用找了。 如果在历史现实中,你在清朝这么做的话,别人肯定会以为你脑子有问题,当时的一两银子差不多是相当于现在的2000块钱。电视剧里有一些大侠,随随便便吃个饭就要花费十两银子,那不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万块钱了。难道古代人都这么有钱,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清朝的时候,一两银子大概是可以购买110斤左右的大米,这已经是一家人几个月的粮食了,不过当时物价不稳定,有涨有跌。所以随着时局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偏差。一两银子还可以购买四五十斤的猪肉,就算顿顿吃肉也可以吃一个月。 清朝那个时候,一两银子就相当于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一般普通店员的一个月的薪水就是一两银子。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他们吃一顿饭就会花费几两银子,这实在是太假了,也是不现实的。谁也不会花费自己辛辛苦苦挣了几个月的钱去吃饭,而且一顿饭就要那么贵,这样其他的时间难道都饿着吗,所以一顿饭应该不会花费那么多银子。 在当时那个时候,瓜果都比较便宜,黄瓜是两文钱一斤,白菜是三文钱一斤,葱是五文钱一斤,桃子这样的水果就要贵一些,六至八文钱一斤,梨是十至二十文钱一斤。所以如果是一两银子的话,大概是可以购买600斤的黄瓜,大家可以试想一下600斤的黄瓜,那就算是用车拉,一车也拉不完。 这么换算下来的话,一两银子大概是能够买300斤的葱,200斤的桃子,这样的话其实一两银子在那个时候还是很值钱的。所以电视剧都是虚构的,是骗人的。也误导了我们的认知,大家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银子应该大概有一个简单的概念了。 虽然我们听上去一两银子不算多,其实已经不少了,但是它是可以换算成铜钱的,如果按照铜钱来算的话,应该有几千文钱。那个时候一两银子就可以换成几千文钱。所以像这样的话平时买的东西,只需要花费十文钱左右。那这几千文钱能花很长时间。所以一两银子足够普通百姓生活一个月甚至更久,这么看来的话,我们应该可以了解银子的价值了吧。 结语:拍摄电视剧的时候,导演是不会考虑这些实际问题,他们并不觉得这个细节值得注意,编剧也是不会考虑,一顿饭到底在那个时候需要花费多少钱,只是把一些剧情和故事完成就可以了,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以情节为主。这些细节可能他们就忽略了,不过我们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些细节,所以有的人就有这样的疑问,不过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银子的价值。其实有一些事情在历史中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其实电视剧跟事实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白银到底有多少购买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清朝时期的银子又有多少的购买力呢? 银子最值钱的时候应该要数唐朝了,据记载,贞观年间正逢盛世,物质文明空前丰富,一石粮食仅需要5文钱,而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够购买200石粮食,按照现在的米价来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4130元。到了清朝,一两银子则只能购买两石大米,大约188.8公斤,按如今的米价计算,才只有人民币660.8元。 而古代人的收入则是分阶层,唐朝农民的收入基本就只有自己种的那点儿粮食,可那会儿粮食不值钱,所以大多数农民还要帮别人养牲畜,养马,捡柴之类,一个月的收入大多在五串钱,也就是500文,养马的人则是一季3两银子,但并非人人都可以养马。而普通商贾的收入则要比农民高不少,但税收则要比农民苛刻得多。所以唐代农民的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而商贾的收入要高于1500元。 按照购买力来说,清朝的一两银子能够兑换1000文铜钱,一旦米需要600到700文钱,按照现在的米价3块钱一斤,一旦米需要510块钱,也就是说一两银子不到1000块钱。而现在的银价在3.5元左右,一两银子才170块钱,这样对比下来,我们的生活成本可比古代高多了啊,当然清朝采用16两,我们采用的是10两制,所以用现在银价去比较古代是很不合适的。 实际上古代人的收入也就在一个月二两银子到三两银子之间,所以银子的购买力肯定是能远超于现在的,普通家庭月入二三两还能有结余。我们现在一家人的入按两个人八千到一万来算,银子的价值在每两3000元左右,而按照古代物价来计算比较合适的是每两银子在1000元左右。 再按照各地的银子质量的不同,各地物价不一样,各地的银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古代的银子在交易的时候都需要到钱庄兑换当地流通的碎银钱币,银子换银子也是常事,所以想要知道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就要按地区来说,而小编上面所说的是京城的物价,也就是北京地区的。 乾隆年间,京城一个普通百姓每月大概收入在2两银子左右,茶馆里一个跑堂的伙计每月差不多能赚1两,也就是说清代的20两是一个正常家庭的年收入。 清朝1两白银大约是1000文铜钱,当时10文钱正好买一升大米,而一升就是现在的1.5斤,因此一两银子能够买150斤大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00块钱左右。不过清朝时期的物价和现在天壤之别,因此一两银子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大开销。 清朝时期在京城闹市租一个半亩的四合院,每月租金大概才一两多银子,乾隆十三年,京城一间瓦房大概是15—18两银子,也就是说有20两银子足够买一间房子,而且还是京城的房子。 综上所述,清朝乾隆时期,一个普通百姓奋斗一年,大概能收入20—30两,一年就能为自己置办房产了,因此二十两在当时价值还是很高的。 我们知道巨贪和珅富可敌国,有现银100万两,银元宝55600个,大银元宝500个,折合下来是655600两银子,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相当于65亿,按现在的银价则是2.27亿。以前看电视不觉得和珅多有钱,现在再看是不是突然感觉和珅是真的很有钱了呢?毕竟那个时代一个县令一年才100两银子的俸禄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那么多金子银子,后来都去哪里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关于银钱交易,那些角色口中动不动就是几万两白银或者黄金之类,可能本来是想表达这个角色有钱,或者“视金钱如粪土”的意思。但是久而久之,大多数观众对于古代的银钱交易活动中,具体的商品价值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了。 古代的银子价值到底值多少钱?如果古代的银子真的动不动就上万两,那么多金子银子,后来为什么都很少见了?它们都去哪里了? 古代交易 古人交易真的都是金子银子吗?现实却不尽然。从很多考古活动中,我们可以知道相对原始的商品交易是以物换物,所以那个时候并存在具体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交易的国家之一,自夏朝开始就已经有了货币使用行为萌芽,到殷商时期逐渐有了发展。东周之后,货币交易用的是比较罕见的“贝壳”(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在秦朝之前,不同的国家之间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 布币、刀币、环钱、铸文铜贝(蚁鼻钱)等,这在春秋战国时期相当常见。 也因此,货币之间的不同使用规则与汇率,大大的减弱了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商品贸易交流,经济发展相当缓慢。 所以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大一统”制度,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等措施相当正确,在后来取得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时,统一下来的货币最基本的就是黄金和铜钱(圆形方孔,取“天圆地方”之意,这样的制式一直延续到清朝),“半两钱”在这时候慢慢出现(铜钱币面会铸有“半两”二字,用来表示钱的重量)。这就是早期对于货币的规定。 在汉朝,秦时的铜钱价值被废,改成“五铢”钱,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发行、铸造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货币(隋亡后,唐废止,前后700余年)。 在古代最新颖的货币,就是王莽篡位后设立的一种“金错刀”(用错金技术将黄金错在货币上),也就是刀币(后来还有一种双色金属钱币,极具观赏价值)。一枚刀币有多值钱呢?五千枚五铢钱。 再到唐朝,货币的计算形式就从“钱”转变成了“文”。铸造货币的形式依旧是圆形方孔,只是在币面上的字有所变化。比如原来的“半两”、“五铢”成了“开元通宝”、“康熙通宝”等,基本都是国号加“通宝”二字。 那么,除了用“铜”来制定货币,金和银的使用真的像电视剧中呈现的那么广泛吗? 货币一定是金银? 除了铜质货币之外,古代还会使用铁一类的矿物来制造。 到宋代的时候,除了这种铸造的钱币,纸面货币也慢慢出现。这里是不是会有人想到“交子”?没错,这就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 到了元朝,铜质钱币渐渐转变为黄铜为主(原来是青铜),而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是几万两黄金之类的,使用的其实都是黄铜铸造的货币,并不是黄金。同时,传说的“元宝”开始出现了! 这个时候的元宝是银制的银锭子,像是一个小船的形状,也就和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类似。后朝大明延续这样的货币方式,白银成为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清朝时期渐渐出现银圆。 由此来看,其实金银铸成的货币直到元朝才开始出现,并且是“银”元宝为主,黄金铸成的货布非常罕见。并且在当时,一只元宝的铸造至少要五十两碎银,清朝时期的各省税银,也必须铸成五十两的单位元宝来上交。 但是在古代,金银类的矿产开采相当匮乏,而且还有皇室和世家大族收藏、名门贵女们打造首饰等,黄金白银在市面上作为货币的使用率并不高。 直到明朝,海外大量的白银流入我国,金银慢慢贬值,商品流通上才开始大量使用金银。 因此,货币的使用不一定就是金银,其实更多时候,百姓还是会用铜板来作为日常货币流通,只有那些大宗的商品交易,才会用到元宝。 市值 古代货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电视剧里动辄成千上万两的黄金白银,真的就能随便拿吗? 其实在古代,货币的价值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兑换比例,价值并不完全固定,大致是1千文铜钱为1贯,1贯铜钱和一两白银等价,10两白银和1两黄金等价,所谓的“腰缠万贯”具体值来算的话,也就是一千两黄金。 这就是当时的铜钱和金银之间的兑换价值。那么和现在的价值相比呢? 根据史料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有句话叫作“半斤八两”,说的就是早期的一斤大约为16两,而古代的一两取整大约是40克左右,一斤大约为700克。根据这样的计算方式来看的话,一文铜钱也就是现在的两毛,一两白银的价值大约为170元,由此推算出一两黄金大约也就是1700元。 同样的,不同时期的货币和现在的市价兑换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更何况现在的物价也没有完全固定。这里的价格计算只参考金银本身的价值,和古代的物价水平不完全一致,因此,这样的价值只供参考。 现在的金银 到了近现代,因为末代封建王朝清多次像海外国家赔款,大量的真金白银从我国运出。再加上社会的动荡,百姓四处奔走,有点家底的都想往国外走,而最行得通的货币无疑是真金白银,这又导致部分黄金白银直接流入海外。 到了现代,国家基本都会将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钠为国有,并且向民间广泛征集黄金白银。 因此,民间就很少见到以金银铸成的交易物了。不过现在很多加工过的黄金之类的首饰倒是很常见,购买也是随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红楼梦中贾赦买嫣红作小妾花了800两银子,为何比尤二姐还要贵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贾赦,字恩侯,为荣国公之孙,是贾代善、贾母之长子,邢夫人的丈夫,贾琏、迎春的父亲,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显然的,对于贾府而言,贾赦是荣国府的真正主人,是个比较重要的存在,甚至原本应当是扛起家族重担之人。但是可惜的是,贾赦却没有做到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反而因为好色而令人不喜。 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中,贾赦甚至曾经一度想要让贾母身边的贴身丫环鸳鸯成为自己的妾室。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贾赦不惜威逼利诱鸳鸯的哥哥金文翔。但是后来被贾母拒绝了,贾赦这才作罢。 然而没有得到鸳鸯,贾赦非常不高兴,最终选择用银子买了嫣红来代替,花费了800两银子。对此,《红楼梦》中是这样描述的: “只得又各处遣人购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 在《红楼梦》中,还有这样的介绍:“贾琏一月出十五两银子做天天的供给。当下十来个人,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 在当时,十几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十五两银子,并且还可以过着相对不错的生活。也就是说,八百两银子相当于五十几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四年多的时光,可见贾赦的花费还是巨大的。换句话而言的话,或许贾赦被人坑了。 在《红楼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女性,此人便是尤二姐,是贾珍夫人尤氏的继母带来的女儿。尤二姐模样标致,温柔和顺,吸引了贾珍的注目。而当贾珍对尤二姐没有了兴趣之后,便将其转送给了贾琏。 贾琏对尤二姐非常喜欢,为她买了二十多间的房子,送了不少的金银首饰。而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的花费没有多少。后来贾琏失去了新鲜感之后,甚至都不愿意去尤二姐那里了,每个月只是派人送去一点生活费,不过几两银子罢了。 由此不难看出,贾赦的花费确实是过大的。不过当时贾赦在气头上,并且色字头上一把刀,被他人骗了倒也不奇怪。 另外,贾赦还曾经为了几把古扇,设计将石呆子置于死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是个自私之人,最终他的结局是被发配边疆(第107回),爵位后来也让弟弟贾政承袭了,也算是得到了“报应”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末期的银库守门人是怎么偷取国库银子的?据说他们为了偷银子,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虽然年入上万两,但晚年却过的十分凄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封建时代的库银守门人,其实每一个朝代,对于这些人都有不同的规定。在汉民族统治的大一统政权之下,这些看守人大多是底层人员。他们得到的薪资并不多,但十分辛苦。 因为,银子这些金属制品的搬运十分沉重,需要大量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来四处运送。而且,这份工作不仅是需要体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武力。在银两运输的过程中,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所以他们需要有一点武技傍身。 后来,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对这些银库守门人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他们不仅需要有武力和体力,而且还有一定的身份限制。满清时期,这些能够接触到银子的人必须是满族人。最好是奴才的后代,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忠心。毕竟是涉及到了金钱,如果无法完全掌控这些看守人,那也就无法牢牢掌握住财政大权。 所以,无论是户部的官员还是皇帝,都对这些守门人的身份要求十分严格。其实,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搬运。然而,他们每天进出的时候,需要过的关卡却很多。他们不仅要将衣物全部去除,进入银库后还要被守卫的士兵检查,以防携带银两出入。然而,即便是有这样苛刻的要求,也有很多人想要进入户部,做这个库银的看守员。 僧多粥少的局面,最后就导致这些库银的看守员一般都是世袭。父死子继,这一职位也成为了一些家族内部传承的职位。然而,出现这种传承就导致库银变得不再安全了。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一个家族,一直都在掌握着一个职位,那这一职位相关的资源,自然也就被这个家族掌握在内。如果是普通的职位,可能只是捞些油水,方便家族发展。然而,看守银库这个职位却与其他不同,他们毕竟是直接接触到钱财,而且是大量的钱财。 世代传承看守银库的人员,要想不产生贪念,安安稳稳的看护这些库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腰缠万贯,希望自己的家族飞黄腾达。所以,这一职位传承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道光年间,清王朝户部的银子不翼而飞。 道光年间,已经是清朝统治末年,那时慈禧把持朝政,国家内忧外患。除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一些地方的小规模起义之外,清王朝还面临着国外各大势力的觊觎。 虽然,已经有了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但清王朝仍然坚持由上到下的规则,不愿意接受其他新的统治制度。所以,在腐朽的王朝制度和内部外部的混乱之下,清王朝发生了一件让人十分无语的事情,户部保管的库银不翼而飞了。 要知道,户部统辖的这些库银与皇帝无关。那是朝廷的银子,是这个国家运行的银子,对比来看就是今天的赋税。这些都是取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的东西,可以说是公有的。按理说,每一个看管库银的人员,都应十分小心谨慎才对,那库银不翼而飞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库银的消失与看管库银的这些底层人员有关。他们作为世代传承的职位,传承的家族自有一套,能够从国家库银里揩油的方法。他们将这些库银放进自己的身体里,带出主要的部位,就是放进肛门内。 这样在外出搜查的时候,检查人员也不会发现,他们私带库银出去。然而,这一做法有很多弊端,最主要的当然就是对私自携带库银的看守员的身体,有很大的损害。 人的肛门虽然可以塞入一些东西,但像银子这样质地坚硬的物品,对人身体损伤还是很大的。所以,他们经常携带库银的后果就是,晚年一般都十分凄惨,因为会面临着各种病症。 这些典型的病症,都是由于他们用身体携带库银产生的。当然,除了这些直接接触的底层人员之外,库银之所以能够消失,还与当时腐朽的统治制度,以及清王朝内的官员人人贪婪,却无人负责的现状有关。 在腐朽的统治之下,大家都想从朝廷之中捞些油水,毕竟有银钱傍身,才能应对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然而,一个王朝官员不庇护百姓,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可想而知,这个王朝最后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最后清王朝的灭亡,虽然有外界的推动,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内部从根开始已经腐烂了,不废除封建王朝制度,就不能使中国获得新生。 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库银消失事件的罪魁祸首,还是看守人员。他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偷窃行为,使得库银大规模消失,导致整个王朝陷入了无钱可花的窘境,然而,他们通过偷窃却可以年入万两,过着滋润的生活。 想来,后来他们的身体都有病灶,也算求仁得仁。用性命换金钱以谋生存之道,应该是当时清王朝底层百姓,最真实的写照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慈禧太后乃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古昆金表。生于1835年11月29日,1894年甲午年是其六十岁寿诞。慈禧和大部分普通女性一样,极为好面子,爱美也追求时尚,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对慈禧寿辰庆典有非常精彩的刻画。追求时尚和讲求脸面是要付出高额代价的。根据现存《皇太后六旬庆典》诸多档案材料,慈禧太后寿典大概共花了1000万两左右。坊间有夸张传闻,说是花费3000万两。皇室用钱,难以尽测,有的款项不见于账面,故而只是估计数额。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事起,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其实只花了150万两,目前尚未有定论。实际上,这些数目都不准确,也难以准确。 东宫慈安太后在时,慈禧太后尚未大加铺张。从大方面来说,1894年慈禧万寿庆典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部库提拨,从筹备饷需、边防经费两款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 第二是京外统筹,即向京内外臣工摊派的银两。合计下来,宗室王公、京内各衙门、各省督抚将军等文武官员共计报效孝敬银两二百九十八万余两。 慈禧乾纲独断,驳回了不同意见。曾有人上书不应挪用海军军费,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点景,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太后回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可见慈禧对自己寿辰的重视。据《清史稿》记载,朝廷拨出专款3000万两做寿辰之资,但最终未到位。筹办慈禧太后祝寿之事很早就开始谋划。光绪十八年(1892)十二月初二日,光绪帝即颁下上谕,要求各部提前近两年的时间为慈禧六旬生日做准备: 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所有应备仪文典礼,必应专派大臣敬谨办理,以昭慎重。着派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大学士额勒和布、张之万、福锟,户部尚书熙敬、翁同龢,礼部尚书崑冈、李鸿藻,兵部尚书许庚身,工部尚书松溎、孙家鼐,总办万寿庆典。该王大臣等其会同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恪恭将事,博稽旧典,详议隆议,随时请旨遵行。 筹办组织不可不谓不精详。次年即光绪十九年(1893)春天,又成立了庆典处,专司办理庆典事宜。为显示圣寿的隆重与豪华,慈禧还下令设计了《万寿点景画稿》,除了在颐和园大兴土木之外,还在从紫禁城西华门至颐和园东宫门跸路数十里路上所经之处分设60段景点,建造各种形式的龙棚、经坛、戏台、牌楼和亭座,彰显盛大之势。在慈禧六十寿诞之前,北京西四辟才胡二层楼建立;1884年至1894年,慈禧居储秀宫,并将储秀宫与翊坤宫打通;1894年至1900年8月14日,住宁寿宫乐寿堂,以西暖阁为寝室;1888年起,每年夏天居颐和园,冬日反居储秀宫或西苑,偶尔在颐和园过冬;1888年至1900年,居西苑仪銮殿,这些居住之所的修缮都需要高额修缮费用。 从《皇太后六旬庆典》中粗粗归类,慈禧六十大寿可分为10类开支。 第一是置办新衣,共计耗银231000余两。 第二是特制金辇轿舆,约耗银76913两。加上光绪皇帝以及妃嫔等乘坐的乘轿,共计耗银183000余两。第三是搭建景物,耗银2400000两。第四是搭设戏台,约耗银520000两。 第五是打造首饰器皿,耗金、银386000两。第六是装修费用,耗银1327488两。第七是举行筵宴,约耗银62973余两。第八是修缮宫殿,耗银约764000余两。第九是请仪仗队,共计耗银150000余两,黄金364两。第十是赏赐百官,耗银2897000余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各种杂费,难以计其数。颐和园是庆典最核心的工程之一,也最使得慈禧太后挂心。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日,清廷正式宣布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开工修建扩展,以备慈舆临幸,并声明颐和园将是慈禧六十大庆时群臣祝寿的场所。时局之艰,费用太高,朝臣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户部尚书翁同龢曾在奏折中历陈户部筹款之艰难,请求停止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但没有奏效。后世之人也以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园子来指责其挥霍无度,铺张误国。庆祝寿辰有详细的计划、程序与秩序,等级特征明显,持续将近一个月。光绪皇帝九月二十四日(10月22日)颁布新的庆典日程表,规定:庆辰典礼仍在宫内举行。十月初十日在皇极殿受贺。初五日,朕率领王公百官诣皇极殿筵宴,朕亲进爵;初六日皇后率领妃嫔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极殿筵宴,皇后进爵;十二日朕率领近支王公等诣皇极殿筵宴进舞;十三日皇后率领妃嫔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家宴。其应行典礼著各该衙门敬谨预备。 也就是说,从九月二十五日,宗室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开启了慈禧六旬庆典的序幕。从十月初一起,内外臣工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的祝寿活动便正式开始。自此,宫里日日有安排,有计划,洋洋洒洒,直到十月十七日六旬庆典才宣告正式结束。其实,祝寿活动也并非有害无益,是朝廷一种高度政治化与仪式化的庆典。通过各种筹办与礼仪程序,增强了清廷内部各衙门的凝聚力,润滑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长久以往的各类摩擦。而且,清朝虽衰,盛大的庆典也是办给外国看的,广邀使臣,似乎是大清的脸面。
银子变黑怎么办简单方法?银子变黑是因为时间久了后普通饰品变黑怎么处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被氧化了,一般氧化物都是呈现黑色的。至于为什么用牙膏洗会恢复,其实,牙膏中固然含有一些硅颗粒,会有摩擦起到一点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牙膏里面含有很多的酸性成分,这些会与那些氧化物反应,清除氧化反应产生的黑色氧化物.至于为什么说含有酸性成分,不要忘记有的牙膏里面为了增强效果,会放入含氟物质,这个可是很强的酸性物质呢,还有一个很好的证明哦,如果你的茶杯用时间久了会有一些茶碱在杯子里,洗不掉,你用牙膏去洗,很容易就去掉了,茶碱是碱性物质,这也就证明了牙膏中含有酸性物质所以最后一句话啊:之所以牙膏会去掉金属项链的黑色,是因为牙膏中含有的酸性物质会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就出去黑色的咯 但用牙膏洗后又变黑了,是因为变黑是银的硫化现象,空气中的硫含量越多,银首饰变黑的程度越大,不是身体含酸引起的。相反,硫化变黑的银首饰加热后放入磷酸溶液中,可彻底清除硫化银层,银首饰变得光亮如新。银首饰加工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这个,当然还要抛光。银首饰硫化变黑很严重的,只有用酸洗的办法。变黑轻微的可用牙膏擦洗的办法,用牙刷蘸牙膏仔细的刷洗较好。也可用洗涤灵之类的清洁剂蘸软布擦洗。戴银首饰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银离子是很好的杀毒剂,还能够净化饮用水,野外旅行是必带之物。 为了避免银首饰生成黑色的硫化物,可在银首饰表面涂以保护层,极薄的油脂层就可以,也可以涂白色的指甲油。
是真的银子的作用,的确有杀菌作用 银是人体组织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银对人体是无害的,WHO规定银对人体的安全值为0。05ppm以下,饮用水中银离子的限量为0。05mg/l。 有关银的抗菌机理,为金属离子作用和光催化作用。张文钲先生曾论述:银的化学结构决定了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其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 原子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灭菌,Ag+可以强烈地吸引细菌体中蛋白酶上的巯基(-SH),迅速与其结合在一起,使蛋白酶丧失活性,导致细菌死亡。当细菌被Ag+杀后,Ag+又由细菌尸体中游离出来,再与其它菌落接触,周而复始地进行上述过程,这也是银杀菌持久性的原因。 据测定,水中含Ag+为0。01mg/1时,就能完全杀死水中的大杆菌,能保持长达90天内不繁衍出新的菌丛。 纳米银颗粒在杀菌过程中能很好的识别菌群,可以很好地维护有益菌群的生存环境,对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正常细胞无任何破坏作用,不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因此,纳米银对人体不会有任何毒性反应和刺激反应。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寻常百姓,都把玉视为神圣吉祥之物。除因为其稀有珍贵外,还认为玉对人体有神奇的保健作用。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都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功效;还记载:“久服耐寒暑,不饥饿,不老成仙”。 这些宣传使当时帝王将相为求长生不老而食用玉,称为“玉食”。 根据我国中医的“头凉足温”理论,现代临床医学已经证明,玉石枕对治疗高血压,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玉的镇静、安神、驻颜功效在慈禧太后的美容秘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是用玉棍在面部搓、擦、挤,其医学解释是用清凉的玉石按摩可以镇静面部神经,收缩面部毛孔,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当然效果会好。 从现代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石本身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相当于一个大磁场,经常佩戴玉饰品或室中陈列玉件,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加快新陈代谢、活跃细胞组织、从而增强人的免疫能力,达到防病健身之作用。 银的保健作用:白银有杀菌作用,用银餐具食物不易发酵变酸;银化合物可冶疗烧伤包敷伤口; 银筷子可检测食物中含硫的毒剂。 没有人知道人类到底什么时候发现金属银,但是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这种金属拥有神奇的净化能力:2500年前的波斯国王赛鲁大帝(Cyrus the Great)曾命令其所有部队用银罐子盛水,因为银器放过的水比其它容器放过的干净,。古罗马时期,硝酸银就被当作药品来使用,公元前69古罗马出版社的药典就有相关记载。 公元78年,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其所著的《自然史》中,这样描述银的特性:“具有治疗效果……尤其是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特效。” 富裕的罗马人日常使用银酒杯和银餐具,这不仅因为银是富裕的象征:贵族家庭用银勺子给婴儿喂饭,是认为这样可以祛除病魔。 “那个时候,人们并不知道银的杀菌机制。”佐治亚洲克莱顿市的整形医师、创伤恢复专家弗里克(A。Bart Flick)说。弗里克经常将银用于局部创伤治疗,他说:“很显然的是,银对人的健康是有好处,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因此,人们将银视作‘安全金属。 ’” 现今,国际上超过半数的航空公司已使用银装滤水器。许多国家游泳池内的水也利用银来净化,这种净化后的水不像使用化学药品那样,它不会刺激游泳者的皮肤和眼睛。某家公司生产的银丝袜子,材料中含有镀银的纤维,可以抑制菌类的繁殖而防治脚癣和臭脚。 另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温水洗净式便器,采用超光滑陶瓷,陶瓷还含有银,随着银离子的缓释而发挥抗菌作用。 那么银为什么能抗菌呢?银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早就注意到,用银碗盛放的马奶,几天后也不会变酸。现代研究进一步揭开其中的奥秘:银能杀菌。 只要有微量的银溶入水中,变成银离子后,即有高强的杀菌本领。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23升污水(其中大肠杆菌每毫升7000多个),经3小时的银电极处理,结果大肠杆菌全部死亡。十亿分之几克的银能使一升水变得清洁。据实验,伤寒杆菌在银片上只能活18个小时,白喉杆菌在银片上只能活3天。 若皮肤碰伤,一时无药,立即将银器贴在伤口上,可以防止感染。 在现代药典中,先后收载过硝酸银、蛋白银、矽炭银、磺胺嘧啶银等四个含银药物,分别用于眼结膜炎、淋病、膀胱炎、痢疾、肠炎、烧伤等疾病的治疗 。
单凭银饰变黑,就判断银饰是假的,这是不准确的,看了下面这个视频,你要的答案,都在里面银子变黑是身体不好吗。
黄金与白银,是我们平时通用的两种可以当货币使、跟钱钞直接对等的贵重金属一两黄金等于多少克。 今天的国内外市场黄金价格,大概是270元左右每克;今天的国内外市场白银价格,大概是3.7元左右每克。也就是说,今天黄金的价格大约是白银的70倍。 那么,在咱们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两白银呢? 在古代,在今之纸币、硬币尚未正式使用之前,通用货币一般有3种,最贵的是黄金――金元宝、金条、金锭,常见的是白银――银元宝、纹银、银元,以及廉价的铜钱――圆形方孔钱,俗谓“孔方兄”。 过去我们以为,黄金是非常昂贵的钱,肯定比白银贵多了,其实不然。在漫长的我国历史长河里,历朝历代,黄金价格基本上就是白银的5~10倍左右,到后来多数时候都维持在10倍上下,比现在的比值还低得多。你恐怕想不到吧? 换句话说,古代不但黄金开采少,白银开采也少,不但黄金贵,白银也贵,特别是跟普遍可见的铜钱比起来。 有人曾计算过,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约等于180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等于180元人民币。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换成等式: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枚铜钱=1800元人民币(不是今天的市场价格)。 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一书,就是采用了这个说法。 当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方,情况会略有不同。 远古时期,从秦汉到隋唐五代,金银比价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1:6左右;有明一朝波动较大,初期到中期1:7或8,明末1:10左右;18世纪中后期清乾隆年间1:14左右,到19世纪末光绪年间短时间翻了一番,达到1:20。 现在一两黄金等于多少克? 各地不一样。黄金在台湾那边的司马称一两等于31.25克,香港的一两等于37.5克,像大陆有周大福之类的店是按香港为标准的。即37.5克。 香港采用的是“司马斤”制,一斤有16两,司马两是目前香港黄金市场上常用的交易计量单位,香港黄金1两(司马两)=37。42849791克 香港的金店一般按“两”计价,并且,这个“两”与内地的“两”完全不是一回事。 内地的“两”是50克,一斤等于十两,1公斤等于20两; 但在香港,“斤”和“两”是中国传统的概念,一斤是600克,一斤等于16两(半斤八两即来源于此),一两等于10钱。 折算下来,港澳地区的一两等于37。5克。目前香港黄金价格行情依据国际金价变动每日更新,香港黄金首饰今日价格为13830港元/克,换算为大陆报价则约为289元/克,比内地金价便宜。 香港黄金单位换算规则 在香港地区买黄金首饰,很多规矩和内地不一样,比如成色标识、计价单位等,另外,汇率以及付款方式,也会影响到实际购买价格。 香港买金论两 ,在内地买金条或黄金首饰,店家都按克计价,香港度量衡制,一般专用于黄金。 1司马两=37。42849791克 1司马两=10司马钱=37。429克(g) 12司马两=1磅 换算方法:1司马两=37。 42849791克或1千克=26。718司马两 也就是说,无论是港澳地区的珠宝店,还是金铺、当铺,商家标注的每两多少港元的标价牌,绝对不是“除以50”的概念,而是要除以37。5。 付款也有讲究,一般店家会鼓励内地游客用银联卡付款,这样既不收刷卡手续费,汇兑损失也相对较小。
白银的鉴别怎么鉴别银的真假: 无论是作为金属货币,还是装饰品,白银历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即使在只有纸币流通的今天,人们仍习惯用“真金白银”来作为货币的。对白银的购买热情,也从未衰减。但是在购买白银的时候,必须主要鉴别白银的真假,以免上当受骗。那么如何鉴别银饰品呢? 第一,查硬度:银首饰成色越高,质地越柔软,表面越洁白光润。以60克左右的银镯子为例,如用手一拉就开,没有弹力,其成色在95%左右;如有点弹力,成色越在80%-90%;如弹力较大,成色则在70%以下。 第二,用眼力来识别其成色及真假。成色高的,看上去洁白、细腻、有光泽,并在首饰上印有厂家店号等标记;成色低的,色呈微黄,做工粗糙;假的银首饰色泽灰暗,不光洁。颜色判断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火烧法、如是真白银,用火枪烧后银色不变(但必须温度要达到几百度以上才行)若是假白银或是低劣品,烧后则会变黑。 另一种方法是硝酸测试法。在银饰品表面,滴几滴硝酸,一会儿后抹去,如果饰品表面仍是银白色,这说明含量相当高;若是银含量低的饰品,则会呈灰黑色。 第三,折弯法。用手指捏住折弯,成色高的软而柔韧,易弯不易折断;质次的折弯时较硬,或勉强折动,有的甚至无法用手指折动;白银的经折弯或用锤子敲几下会裂开;假的就经不起折弯,易断裂。 第四,抛掷法。成色高的银饰品重,抛在台板上跳不高,有“噗嗒”之声;假的或成色低的则轻,抛在台板上弹起甚高,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由于白银比较柔软,如果抛落在坚硬物体上,发出的声响是疲软的;如果是其他金属,则发出清脆的声响。) 第五,硝酸鉴别法。用玻璃棒将硝酸滴于银首饰锉口处,成色高的呈糙米色,隐绿或微绿;成色低的呈深绿色,甚至黑色。 第六,比重判断。白银的比重为10.5,比其他金属或合金都大得多。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用什么方法鉴别银的真假? 1、肉眼识别 认真观察饰品中是否有纯银标识,如:S990、S925等,此外S990并非十分白亮,而伴有微黄,S925的亮度则相对偏冷白。 2、触摸识别 纯银饰品的柔韧性好,轻折会变形但不易断。其他的金属则质地硬,不容易变形但易断。 3、声音识别 从一定高度抛掷纯银饰品,落地后不会弹起且声音低沉,其他金属或纯度低的纯银饰品落地后则声音响亮刺耳。 4、重量识别 银的密度相对其他金属大,因此用手掂量会比其他金属更显重量。对于手镯类似面积大的饰品,如果重量较轻就要防止是否是假的银饰。 拓展资料: 银可分为足银和纹银两大类: 足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称足银。由于过于柔软,不易铸造成心仪的首饰造型,且容易磨损和氧化变黑。因此不太适用于首饰制作。 纹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25的称纹银。也称“925银”,纹银通常是用92.5%银加入7.5%铜混合成。由于掺入了铜,其制成品在打磨后的光泽,比足银耀眼美丽,因此经常用作首饰材料和银器皿。 银在贵金属中价格最低,是黄金的几十分之一。在首饰设计中几乎不用考虑它的成本因素,能以较低的成本设计生产出许多前卫、夸张、豪华、厚实的首饰来。 如何辨别银子或银饰的真假? 1、真银和真银饰品上都会有一个国家正规的标志,那么想要识别是否是真银就很简单了,直接看该物品上是否有国家正规标志就好,比如戒指的项圈内、项链的接口处、挂坠的底部。 2、纯银一般会打上“S925”或“Ag925”的标志,意思为这个饰品的含银量在92.5%,这是市场上常见到的饰品标志。 3、足银的标志为“S990”或“Au990”,表示了这件饰品的含银量为99%。这种标志是在一些银摆件这样的大型物品上存在的,比如银锭、银元宝等。 4、从颜色上分辨,银的纯度越高银色就越洁白,银子或首饰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如果含铅或铜,就会有青灰色或显得粗糙。 5、从重量上分辨,白银的密度比一般常见金属略大,银的硬度比铜低但比铅、锡大,因此银子比较重,消费者可以用大头针划银子表面,如果针头打滑且很难留下痕迹,这件首饰可能是铜的,如果痕迹很明显则可能是铅或锡的,如果有不太明显的痕迹,则可初步判定为白银。 6、从声音上分辨,纯银掷地有声,无弹力,成色越低声音越,如果是铜质则声音高且尖,如果是铅、锡质地则声音沉闷、短促。 7、总有人说佩戴银饰比较好,所以喜欢的话就买一个适合自己的
你好,作为一个银匠,雪儿特别想回答这个问题银子的作用及功效作用。 纯银饰品的作用与功效一直以来被各种夸大,包括佩戴纯银饰品真的具有养生效果吗?纯银可以释放银离子,对人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说纯银饰品有养生效果是夸大了。对人身体好,并不代表能养生哦。 佩戴纯银饰品除了好看素雅之外,对身体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呢也不要夸大事实哟! 我是银匠雪儿,一个会制作银饰的苗族姑娘,也是你的私人订制师,喜欢的话记得点点关注哟,带你了解更多关于银饰的知识!
可以用牙膏或茶水将发黑的银子洗清发亮。银子时间长了容易发黑变乌,变得难看,首饰店清洗银子的洗银水会腐蚀银质表面,用茶叶清洗发黑的银子时,多几次可以洗掉发黑部位。 银子发黑怎么清洗变亮 银子一般是指白银,是一种金属单质,白银是银,因色白,故称为白银。 银子具有较高的感光性、发光特性,应用于工业、摄影、首饰、货币制造等方面。 银子具有富延展性,导热、导电性能好,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子多用作货币及装饰品。
主要因为银是一种不稳定金属,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结合发生自然的氧化反应,进而会导致银器表面的颜色发黑,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此外长期佩戴银镯子时,若没有定期对银手镯进行清洁,其表面也会附着大量灰尘、污垢等杂质,色泽也会发生变化。 带银子手镯手上发黑是什么原因 一般银子的含银量分为990、925、999,其中990是表示该银饰品的含银量达99%。 银手镯不佩戴时,最好放进首饰盒或绒布袋里密封保存,防止首饰与空气接触而氧化。 佩戴银饰时最好不要与其它贵金属首饰一同佩戴,以免碰撞变形或擦伤 。
银子清洗变亮可以用些比较简单的方法,用软毛刷蘸取一点牙膏,像刷牙一样轻轻刷银子表面,冲洗干净即可,也可以用可乐浸泡十分钟左右,还可以用隔夜茶浸泡擦拭银子。 清洗银子注意事项 清洗变黑的银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软毛刷蘸取一点牙膏,像刷牙一样轻轻刷银子的表面,刷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就可以恢复光亮了。 如果是一些柔软的项链或者很精致的镂空雕花首饰,最好用专用的银饰清洗液浸泡清洗,以免弄坏这些首饰。 银饰想要保养得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戴,因为人体的油脂可以使得银饰发亮,不过银饰变黑也与人身体的汗液有关,可以用软布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