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项伯
项伯的抉择:鸿门宴背后的亲情与忠诚

项伯的抉择:鸿门宴背后的亲情与忠诚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治斗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在这场宴会上,楚霸王项羽本有机会杀死刘邦,却被其叔父项伯劝阻。那么,作为项羽的叔父,项伯为何会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困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项伯的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分别率领楚军和汉军,争夺天下霸权。鸿门宴是项羽在攻占咸阳后,为了稳定局势而举行的一场宴会。在这场宴会上,项羽本有机会杀死刘邦,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他却选择了放过刘邦,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二、人物关系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父,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然而,在鸿门宴上,项伯却站在了刘邦一边,帮助他脱困。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项伯对刘邦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的认可。他认为刘邦是一个有德行的君主,能够带领汉朝走向繁荣昌盛。因此,他选择背叛自己的侄子项羽,支持刘邦。  三、项伯的抉择  面对鸿门宴上的危机,项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遭到项羽的怨恨,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项氏家族的命运。然而,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刘邦一边,帮助他脱困。这是因为项伯深知,一个有德行的君主对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他宁愿背负骂名,也要捍卫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总结:项伯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困,并非出于对项羽的背叛,而是源于他对刘邦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的认可。他愿意为了国家的未来,放弃亲情,勇敢地站在刘邦一边。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10-27
项伯当初多次胳膊肘往外拐 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项伯当初多次胳膊肘往外拐 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项伯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楚汉争霸”时期,项伯可以说完全就是个反面典型,他虽为项氏宗族,深受项梁和项羽的信任,然而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却多次“胳膊肘往外拐”,甚至不少人将项羽的败亡怪罪于项伯。那么,项羽被消灭后,项伯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胳膊肘往外拐的项伯,曾挽救刘邦和刘太公性命  项伯本名项缠,出身楚国贵族项氏,史料虽未记载其具体出身,但应与项梁和项羽血脉关系较近,为项梁的堂兄弟和项羽的叔父。项梁于秦末起兵后,项伯前往追随,后项梁拥立楚国宗族熊心为王,项伯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尹。  汉元年(前207年)十一月,“巨鹿之战”后,项羽率领诸侯联军西进至函谷关,却发现先行入关的刘邦竟然派兵驻守,并拒绝自己入关,项羽一怒之下派兵破关而入。之后,刘邦麾下左司马曹无伤又向项羽透露,说刘邦有割据关中称王之心,顿时令项羽大怒,当即便表示要出兵攻灭刘邦。  项伯当年因杀人被追捕,于下邳被张良所救,于是便连夜跑到刘邦军中,将消息告诉了张良,张良则将消息告知了刘邦。刘邦判断形势后,果断选择了向项羽低头道歉,表示并无背叛项羽之意,成功化解了危机。  “鸿门宴”时,虽然项羽对刘邦已经没有了杀意,但看出刘邦志向远大的亚父范增,却一心想要置刘邦于死地,在数次向项羽示意没有获得准许后,范增找来项庄,借着舞剑助兴的借口,想要趁机刺杀刘邦。  当时的刘邦不知项庄是否受命于项羽,虽然形势危急却也不敢轻易离席,担心因此触怒项羽。又是项伯在危急时刻出手,同样起身舞剑,始终挡在刘邦面前,帮助其化解了性命之危,给张良思考对策争取了时间。  时间来到汉四年(203年),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后又攻陷齐地,项羽派项佗、龙且率兵救齐,结果于“潍河之战”惨败。之后,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则派灌婴南下攻楚,梁地的彭越也趁机攻击楚军后方的砀郡,导致前线楚军与楚地联系彻底被切断,而项羽自己则被刘邦死死牵制在了广武。  为了摆脱困境,项羽多次向刘邦挑战,但刘邦却凭借广武涧的防御工事坚守不出,项羽一怒之下便以身陷楚营的刘太公性命相要挟,希望刘邦与自己决战,但仍被刘邦所拒。项羽眼见刘邦如此绝情,一怒之下便要真的处死刘太公,项伯却以“杀刘太公没有任何作用”为由,救下了刘太公的性命。  除了救刘邦和刘太公之外,英布被刘邦派随何策反后,被项羽派项声、龙且击败,之后项羽派项伯前往九江收编军队,项伯则诛杀了英布的妻子和孩子,结果导致英布彻底倒向了刘邦。  当然,项伯之所以救刘邦和刘太公,也并非完全是吃里扒外,例如鸿门宴,项羽其实并没有完全把握击溃刘邦的十万大军,刘邦逃出生天实际上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又如救刘太公,在刘邦宁愿舍弃父亲也拒不出兵的情况下,杀之不仅毫无用处,只能是徒增杀戮。  项羽自刎于乌江之后,项伯的最终结局如何?  汉五年(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后自刎而死。项羽死后,项伯、项佗等项氏宗族将领投降刘邦,由于项羽已死,刘邦为了安定人心,不仅赦免了项氏族人,而且对项伯、项佗、项襄等全部封侯。  刘邦虽然没有处罚项氏族人,但却将其全部赐予刘姓,而不许他们再使用项姓,也就是说西汉立国后,项伯已经改名为刘缠。  汉六年(前201年)正月,刘邦第三次封赏功臣,项伯与张良、萧何、樊哙、周勃等十三位开国功臣被确立爵位和封邑,项伯正式被册封为射阳侯,但具体食邑数量失考。  刘邦虽然赦免了项氏族人,也对项伯等人予以封侯,但双方毕竟曾是敌人,因此不可能对他们予以全面信任。因此,项伯归汉之后虽然生活无忧,但却无法参与朝政。  西汉时期的项伯(刘缠),虽然没有了任何权力,但项伯对此也没有什么追求,凭借着列侯的封号和食邑,生活倒也悠闲,最终于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去世,倒也算是善终。不过,由于他的儿子刘睢犯罪,没能承袭爵位,射阳侯国被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4-02
项伯为什么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困?他不是项羽的叔父吗?

项伯为什么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困?他不是项羽的叔父吗?

  项伯是战国末期的楚国将门项氏族人,也是项羽的叔父,但他却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困,这是怎么回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鸿门宴的缘起,乃是刘邦左世马曹无伤的一封信。  曹无伤在给项羽的信中写道,沛公刘邦欲在关中称王,使秦降王子婴为相国,关中所有的珍宝,都会被刘邦霸占。  项羽接到书信,火冒三丈,立刻传令下去,埋锅造饭,第二天一早便出发,攻打灞上的刘邦驻军。  作为项羽堂叔父的项伯,听到这一命令,心急如焚,他的救命恩人张良正在灞上,如果项羽攻打刘邦在灞上的驻军,张良的性命将危在旦夕。  来不及多想,项伯一人一骑,冲到灞上,找到张良,就要带着张良一起逃命。  待张良弄清原委之后,认为一切都是误会,刘邦跟项羽是结义兄弟,焉能背着项羽,做出这等事情来?张良还带项伯一起去见刘邦,项伯就跟刘邦把酒言欢并在酒桌上结成了儿女亲家。  项伯跟刘邦谈完,又急急地赶回鸿门,把他的行动和刘邦的言行,一五一十地报告给项羽,并跟项羽说,如果不是刘邦率先攻入关中,他们项氏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地进入关中。  第二天一早,刘邦只带着百八十人,来到了鸿门,刘邦、项羽两兄弟一相见,项羽就把曹无伤给供出来了,并说,是他项羽听信曹无伤这个小人的话,才伤了他们兄弟二人的和气,随即,项羽摆酒设宴,留刘邦在鸿门吃酒。  酒席上,亚父范增屡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都不回应。范增无奈,找来项庄,让项庄借舞剑之名,寻找机会刺杀刘邦。  项伯洞悉了项庄舞剑的意图,也跳出来舞剑,并经常用身体遮挡刘邦,致使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失败。  随后,刘邦借口上厕所,带着樊哙等人抄小道跑回灞上,成功脱困。  项伯为何要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困?项伯是内鬼吗?  项伯绝非内鬼。  项伯不但不是项氏的内鬼,而且是项氏中少有的高明的战略家。  项羽为何要攻打刘邦在灞上的驻军?因为刘邦想独占攻破关中的胜利果实。  项伯为何要阻止项羽在鸿门宴上击杀刘邦?  因为刘邦已在鸿门宴会上俯首称臣,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之策。  既然刘邦已经俯首称臣,已经愿意像其他诸侯军一样遵项羽号令,项羽便成了事实上的盟主,便有了宰割天下的权力,项羽也能在关中分一杯羹了。  一旦项羽在鸿门宴会上击杀刘邦,刘邦在灞上的驻军绝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疯狂反扑,当时的项羽,虽然在军力上可能占有优势,但项羽有一大软肋,即缺粮。  项羽所统帅的诸侯联军,都缺粮。  一旦刘邦的军队用军粮诱惑项羽所统帅的诸侯联军,诸侯联军中背叛项羽的,将不计其数,到那时,项羽也将死无葬身之地。  项伯太清楚这样恶劣的后果了,所以项伯绝对不会允许刘邦死在鸿门,绝不会允许项羽和刘邦达成的谈判结果毁于一旦,绝不会允许已占据主动权的项氏变得被动起来。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16
项伯身为项羽的叔父,为何最后向刘邦投降?-趣历史网

项伯身为项羽的叔父,为何最后向刘邦投降?-趣历史网

  项伯,名缠,字伯,楚国下相人。是春秋时期姬姓项国后代,战国末期的楚国将门项氏族人,也是项羽的叔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项伯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为何最后会投了汉王刘邦,并抛掉了祖传的姓氏改姓刘氏?  首先,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时,项氏已是孤家寡人、独木难支。  经过三年多的楚汉相争,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握手言和,刘邦之所以选择和谈,是因为刘邦的父母妻儿都在项羽的手上,而刘邦一时半会也灭不掉项羽,霸王项羽之所以选择和谈,是因为项羽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能征善战的将军减员厉害、富有战斗经验的士兵也减员得厉害,粮草还不多了,整个楚国又几乎被刘邦和刘邦的盟友给围住了。  本来,和约签订完,刘邦也打算西归的,但张良和陈平已经看穿了项羽身上的问题,知道项羽大概率是不行了,所以张良和陈平建议刘邦乘胜追击,不给项羽喘息之机。刘邦追到垓下,又把韩信、彭越等诸侯叫来,都用不着刘邦亲自出手,让诸侯军上去顶一阵,就能把项羽给灭了,项羽自知大势已去,打算效仿刘邦逃出生天的方式,跳出汉军和诸侯军的包围圈,奈何项羽平时都开顺风船,没开过逆风船,不知道怎么逃跑,所以逃跑也很失败,逃到乌江边,就逃不下去了,只好自刎。  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项氏已成孤家寡人,项羽的残部被刘邦和诸侯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击败,项伯等项家人还拿什么来和项羽对抗?  其次,比起彻底亡族灭种,改姓刘氏也不失为识时务的选择。  实话实说,抛弃祖传的姓氏,改姓别人的姓氏,其实是心理上很难接受的一件事,即便是那个人的姓氏是所谓的国姓,也会很不爽。但改姓并不会让项氏彻底亡族灭种,虽然他们失去了自己祖传的姓氏,但起码他们的生命还在,他们还可以继续繁衍,他们还可以偷偷教导后代,他们本来是姓项的,他们项氏跟刘邦打,打输了,如果不选择投降,他们将亡族灭种。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从识时务的角度来讲,项伯和其他项家人的选择,其实还是正确的,毕竟也打不过刘邦,硬抗只有死路一条,好死不如赖活着,与其去死,不如将就活着嘛。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06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什么封项伯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趣历史网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什么封项伯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趣历史网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有云:“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什么封项伯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  项伯之所以能在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被封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一人之力斡旋刘项。“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时楚怀王向天下诸侯作了一个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本以为他是第一个攻入关中的,不料却被刘邦抢了先机,先一步进入关中。可项羽不服,他认为要不是他在正面牵制住了秦军的主力,刘邦也不会那么快进入关中。项羽进入关中之后,想以四十万大军解决掉刘邦的十万大军,可惜这般想法却被项伯告诉了刘邦的军师张良,让刘邦做好了应对项羽怒火的万全之策,而且还劝项羽说:“刘邦攻入关中是有大功劳的,另外也是刘邦的原因才能让你顺利进入关中。”  第二点、鸿门宴护卫刘邦。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记载:“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 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肩)〔屏〕蔽之。”也正是因为项伯,刘邦才能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否则哪还有日后的汉高祖啊!  第三点、帮助刘邦得到汉中郡。项羽在关中分封天下诸侯时,刘备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可在项伯(张良送其黄金一百镒、珠宝二斗)的帮助下,让项羽把汉中郡纳入汉王封地。汉中有多重要呢?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郡,引发汉中之战,这一战刘备必须得胜,因为一旦汉中有失,蜀汉腹地将暴露在曹魏的铁蹄之下。对于刘邦所在的巴蜀而言,同样如此。  第四点、保全刘太公性命。汉王刘邦二年(即公元前205年),项羽因西楚首都彭城被刘邦攻下,于是放弃攻齐,转而回师攻打刘邦。睢水一战,项羽大破汉军,劫持了刘邦的父母妻子作为人质。之后,在攻打刘邦的过程中,项羽是久攻不下,而且后方还有彭越在作乱,导致楚军的粮食短缺。为此,项羽想用刘太公的性命做要挟,迫使刘邦率军投降,可按照刘邦的性格,岂是那么好威胁的,甚至直接对项羽说:“我们曾受楚怀王的指令,结拜为异性兄弟,如今你要杀我爹,就如同你要杀你。”  项羽见此,勃然大怒,正要举起屠刀,可却被项伯给拦住了,说:“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就这样,刘邦父亲刘太公才得以活下来。  最终,项伯“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又于“(汉高祖)六年正月丙午,侯项缠元年。赐姓刘氏。〔索隐曰:即项伯也。〕”可惜的是,“(汉惠帝)三年,侯缠卒。嗣子睢有罪,国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1
鸿门宴之后,项羽是如何处置项伯的?-趣历史网

鸿门宴之后,项羽是如何处置项伯的?-趣历史网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项伯无疑是鸿门宴上最大的叛徒。因为他事前和刘邦勾三搭四,和刘邦结为亲家,同时接受了刘邦的贿赂。因此在鸿门宴上极力阻止项庄杀刘邦,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项庄剑的去路,把刘邦护在身后,致使项庄没能杀掉刘邦。  躲过鸿门宴一劫的刘邦,最终做大,并打败项羽,坐拥天下。  (项伯剧照)  我们知道,古代最讨厌的人就是叛变行为,对叛徒也绝不会心慈手软。刘邦的将领曹无伤叛变刘邦,向项羽传递情报,刘邦在鸿门宴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掉曹无伤。  但是项羽明知道项伯是叛徒,为什么在鸿门宴之后,并没有处理他呢?别说处理,哪怕责备他一下也没有。此后还依然对他重用有加,直到最终项羽战败自杀后,项伯投降了刘邦,被刘邦封为射阳侯。  有人说,可能项羽并不知道项伯当了叛徒的事情。事实上是不对的,项羽非常清楚。首先,在鸿门宴上,项伯不断用身体挡在刘邦前面,阻止项庄杀刘邦,这其实已经是叛徒行为了,项羽应该能够分辨出这一点的。其次,事实上,在鸿门宴发生之前,项伯已经在项羽面前,给刘邦求过情了。《史记》曾记载:“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就是说,项伯为了把张良保全下来,晚上去见张良,回来后就去找项羽说了一阵。  项伯对项羽说的自然是刘邦的好话。项伯的这种行为,难道项羽不怀疑他是叛徒的行为吗?项伯与刘邦结为亲家,以及接受刘邦贿赂的事情,虽然项羽可能当时并不知道,但后来他肯定是知道的。他知道以后,尤其是后来他多次被刘邦打败以后,他肯定会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把刘邦留了下来。在那种情况下,他一定又会想到,都是项伯当年为刘邦说情。如果项伯不说情,自己一定就把刘邦杀了,也没有这后面的麻烦。照理说,他那时候肯定会埋怨项伯。  但是他没有,最后九江王英布叛变他,投奔刘邦的时候,他还派项伯去杀掉英布的妻儿老小。  项羽不能容忍英布的叛变行为,为什么却能够容忍项伯的叛变行为呢?  我认为,项羽之所以最终没有杀掉叛变的项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政治头脑不清醒。  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斗争。有个伟人说过,政治问题,就是要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可是,项羽在整个征战过程中,一直分不清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巨鹿之战后,他坑杀了二十万降卒,却把三个秦将封为王。可以说,根本就是把敌人和朋友搞反了。范增是最忠心拥护他的人,刘邦显然是两面三刀的那个,他却撵走了范增,原谅了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冲进去要和他拼命,他却不明白樊哙是为了保护刘邦,反而称他为壮士,给他赏赐。  分不清楚朋友和敌人,因此,就不认为项伯的行为是投敌,是叛徒行为。  其二,项羽过于自大。  项羽一直觉得自己很不错,所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因此,他把天下诸侯都不放在眼里。只要诸侯口头上拥护他,他就不再在乎这些诸侯。  章邯等秦将投降了他,他立刻就封他们为王。说起来,他封秦将为王也没错,可以借此收买秦国军队里的人心。但是他却又坑杀了20万降卒,显然并不是为了收买人心,仅仅是因为章邯等人投降了他,顺从了他罢了。  项羽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最明显的事例是他大封诸侯。如果他重视别人,绝对不会这样做,一定会像刘邦杀功臣那样,把这些诸侯全部消灭。  在鸿门宴之前,刘邦对项羽委曲求全,表达了尊重,因此,项羽就觉得刘邦算不得什么,杀不杀都无所谓。就算是留着,这些人也不会对他构成威胁。因此,项伯是不是和刘邦勾三搭四,他也满不在乎,没有认为项伯是叛徒行为。  三、项羽碍于亲情。  在项羽那里,是没有什么制度的。我们也没有看到过项羽制定规章制度的记载。项羽因为没有制度,因此处理事情,一切都仅凭他个人的好恶。  项伯因为是他的叔父,因此,就算项伯是叛变行为,他也觉得无伤大雅。或者本身也想要处理叔父,但是碍于亲情,最终也就算了。  总之,项羽政治上不成熟,意气用事,因此做了很多让人觉得好笑的事情。最终,这也招致了他失败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18
项伯简介

项伯简介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项伯为左尹。楚军北救赵,随项羽一起北上。后又随项羽进入关中。曾在鸿门宴中保护刘邦。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睢有罪,不得代,国除。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历史评价4家世状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项伯别名:刘缠国籍:中国出生地:下相逝世日期:公元前192年职业:大谒者、楚国左尹主要成就:起兵灭秦主要事迹:鸿门宴爵位:射阳侯身份:楚国贵族 人物生平2 项伯,名项缠,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早年行侠仗义,秦统治时期曾与张良有旧交情。曾经因犯下杀人罪,跟随韩公子张良躲藏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到了项梁在吴中起兵造反之时,项伯也跟随他参与这件事。后来跟随项梁北上,拥立熊心为楚怀王,被任命为楚国左尹。秦二世三年,参与北伐援救赵国,后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又跟随项羽占领函谷关。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向楚将沛公刘邦投降,秦国灭亡。刘邦利令智昏,听从谋士建议,占据函谷关而不听从诸侯的意见。十一月,项羽率联军到函谷关叫战,有军队守关,不能进入军营,项羽又听说刘邦已先攻破咸阳,大发脾气,命令驻守当阳的军队等人攻打函谷关,于是才得以入关,到了戏西。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报告项羽:“刘邦想霸占函谷关,任命子婴做国相,珍宝样样被他占有!”项羽大怒,发布命令:第二天搞赏士卒,进军攻打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大战即将一触即发,霸上准备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 历史评价3 司马迁:“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阎负、梁殊:“昔微去殷,项伯归汉,虽背君违亲,前史美其先觉。”徐钧:“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 家世状况4 项燕,楚国名将。秦国率兵灭楚时遭大败,自杀。项梁,项伯之兄,与项羽起兵反秦,后遭章邯打败战死。刘睢,项伯之子。孝惠三年(前194年),项伯薨,睢有罪,不得继位,射阳侯国除。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