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顾准 姓名顾准:顾准 生辰:1915年7月1日 民族:汉族 祭日:1974年12月3日 籍贯:上海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职业:学者 思想家 信仰:共产主义 早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后来,他两次被打成“右派” ,仍然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在逆境中,他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顾准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他的著作和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种卓尔不群、独立思考的精神。 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抗日战争期间,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1946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 1988年6月23日病逝于北京。 著作包括: 《中国文化要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人心与人生》 《东方学术概观》 《中国——理性之国》 《印度哲学概论》 《乡村建设理论》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乡村建设大意》 《唯识述义》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梁培宽辑) 《梁漱溟书信集》(梁培宽辑) 《梁漱溟全集》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简称“立信”,是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是上海市属的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顾准。2016年3月,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由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始创于1928年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松江、浦东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200多亩,馆藏中外纸质图书240万册;有14个实验教学区,14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设有14个学院,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36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160余人,本科生18700余人,专科生1600余人。 来源含黛: 谈谈在立信的这一年我从辽宁来 到了立信到了金融学院 立信不是我的第一选择 甚至不是一本b的第一志愿 中传落档 辽大落档 甚至南审同分落档 我就这样来到了立信 而且不是最好的专业 说不清的感受 可能经历的多了 便没什么接受不了的自认为 在报考的时候 我做了充足的准备 这所学校能给我些什么 学业上 生活上 我报立信 主要还是因为大学城 就立信来说 本身应用类的学校 对自认为没有搞应用天分的我来说 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但它在财经应用类大学中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有大学城的资源 能辅修 有上外还有本身上海的插班生政策 所以我才会来上海 报立信查到立信的录取 我就找了入学考试、转专业和辅修的相关文件 慢慢开始对自己在立信的生活有些规划 因为会计专业是最好的 所以要转过去 那就不能进国际化方向班 因为国际班不能转专业 德语因为个人原因是我的执念 一定要去读 我听到过 很多声音 说辅修很鸡肋 是骗钱的 或者 很累啊 都读不下去 但是 我还要去浪费钱 因为我固执地相信 上外绝不会在学术上低头转眼快一年了 喜怒哀乐什么都有 但是 我过得还真的是舒心的 可能是我运气足够好 所以之前我想要的也基本都得到了 甚至有些超出了预期 虽然这一路走来 不容易 很辛苦 却不迷茫 你想要的多 自然要付出的更多 谈谈收获(≈ 炫耀一下)军训 进旗手班 扛了枪做了校旗护旗手 当了辅导员助理 还和辅导员一起拼拼凑凑了一本书 进了英语快班 做了课代表 第一次献血 这么多年 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血型 拿了一等奖学金 找了份给外国人做的兼职工作 做了勤工助学的工作 做了课外活动瑜伽班的代课负责人 模联校内会英文委做了主席 成功被上外的德语辅修专业录取 现在正忐忐忑忑地等成绩 等转专业 七月中旬和学校一起去澳洲短期访学一年的生活 辛苦但很充实 这个学期 可能因为压力 一直在生病 一个多月没有上课 期末考得自己并不满意 成绩可能没有那么好 对于转专业 真是又期待又紧张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回过头来看 我想抱一抱这个辛苦了一年的姑娘 我不是最好的那个 但是我的付出 让自己满意 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 回忆起这一年 会说 早知道这样 我当时就怎么怎么样了 至少 我做到了 没有做什么让自己后悔的事儿 这样就足够了 这一路 我从未迷茫又是毕业季 又是报考季 我听到很多很多对立信的评价 褒贬不一 我无法评价 我只能说 这一年 来立信一年 我 真的不后悔没错 立信本身pk名牌大学 真的是没法比 不是一个层次的 没有可比性 所以 我只能努力去提高自身的能力 让我有勇气也有资格去站在更高更大的舞台 我并不知道 我现在付出的这些 得到的这些东西 在未来究竟给我些什么 但我只想 在未来遇到一些选择的时候 让自己不那么手忙脚乱 手足无措有人说 立信 没有人学习 我想说 图书馆里每天坐着的人都不是在那儿喘气的 在宿舍里 也并不是不能学习 有人说 立信 求职的时候没有竞争力 我想说 那是因为你自身的水平不够 个人魅力不强 或者 定位不准确 毕竟立信这个牌子 即便不能给你带来些什么 至少不会让你蒙羞 有人说 立信 出国的没有好学校 我想说 哈佛耶鲁斯坦福实在是没机会 绝大多数人也没有机会 这不代表只有他们是好学校吧 澳洲多数学校商科排名都很靠前 也无非是最高要求 均分88以上 成绩多数还是要靠自己 付出自然多数是有回报的 不太可能总付出 每一次都是倒霉的那一个 也别妄想着 拿选修课的分数去补专业课的漏 未来财经这碗饭还是要靠这些吃饭的 总之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走到哪儿 都有不该得到的人得到了 该得到的人由于种种没有得到 事事不可强求 有些事情 真的要自己去努力 去付出 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之百的 只不过有些事情 成功的概率高 有些事情概率低而已 就像那句话 梦想还是要有的 万一实现了呢也许 在很多人看来 我很无聊 很固执 神经病 因为活得没什么乐趣 做很多没有必要的事情 比如想考专八 准备CATTI考试等等 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 干这个干那个 想得很多过得很累 我并不想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我的乐趣就是赖在床上蹭蹭被子 抱着维尼发发呆 看看花滑体操的比赛 看看舞剧什么的 能做这些 就是我的放松 学习是我的生活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多读几年书 因为读书对我从不是什么负担 也怕是只有学术界的清高 能容忍我这种所谓的纯粹 别人眼里的神经病好日子都在路上 我愿意去付出 去努力 慢慢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期待未来的每一天 期待在立信的每一天
顾准(1915年7月1日—1974年12月3日),字哲云,上海人,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经历3运动冲击4主要著作5当代意义6评价7家庭成员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顾准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5年7月1日逝世日期:1974年12月3日职业: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毕业院校:上海立信会计学校主要成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生地:上海籍贯:苏州 生平经历2 顾准于1915年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籍苏州,父亲姓陈,经营棉花生意,后破产。顾准有兄弟姐妹10人,他排行第五,随母姓。在初中于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两年学习会计,毕业后,因家境清贫,无力继续求学,12岁就到潘序伦先生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随后通过自学会计学,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1930年,十五岁的他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20世纪30年代,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是上海知名的会计学家。1934年完成的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被各大学采用,同时开始在大学任兼职教授。顾准于1930年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后转入武卫会。同年10月,因武卫会组织被破坏,第一次流亡去北平。1934年后,曾任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分会主席、总会宣传部副部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运动冲击3 1952年的三反运动,他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顾准主张依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强调“依率计征,控制计算”,不同意运动式征税,他在自己主管的《税务通讯》上连发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1953年后,曾先后担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物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1956年入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后,开始研究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计划体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并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成为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受孙冶方委托研究会计和经济,相继翻译了熊彼特和琼·罗宾逊的经济学著作;1965年,因当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外甥宋德楠与几个同学建立“现代马列主义研究会”,被视为 主要著作4 顾准对经济学、会计学、政治学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银行会计》、《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翻译作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约瑟夫·熊彼特)、《经济论文集》(琼·罗宾逊)。文集有《顾准文集》、《顾准日记》、《顾准自述》等。顾准1974年12月去世至今,四十年过去了,人类历史又跨过了一个世纪,进入了新的对世纪。人类社会总是在按照自己的逻辑缓慢地往前发展,但也总是一步一步地在进步。顾准去世以后的这将近三十年间,我曾陆续写过一些有关顾准的文章,散见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早就有这样一个心愿,想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出版一个集子,既作为一种纪念,也可为读者提供一些检索的方便。三四 当代意义5 顾准对中国的命运、前途的思考是深刻和全面的。他所倡言的重视商品价值规律,他研究过的不受制约的权力造成的危害、法治和人治的利弊、人民当家作主反映在政体上的恰当形式、理性主义政治哲学蕴涵的问题等,对于深化改革,对于中国的民主法治前景,无疑还是没有用尽的、宝贵的思想资源。2005年7月1日是当代中国杰出思想家顾准诞辰90周年纪念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顾准生前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部分老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专家团赶赴河南省息县及东岳镇,在顾准的忌日举行纪念活动。顾准生于上海,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他毅然离开名利优厚的职位,赴新四军工作。1949年新政权成立后,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并兼任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华东财政部副部长;1952年,在"三反"运动浪潮中,以所谓"思想恶劣阻碍三反"的罪名被撤职;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为超 评价6 对顾准和顾准思想,大家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研究,只要这些角度是不虚妄、有意义的。就本人而言,最感兴趣的还是顾准的思想历程,他“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心路历程,随个人遭遇变化而发生的具体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过程。顾准不是单纯的书生,不是一个行践所谓人文关怀的纯粹知识分子,新世纪年轻一辈学人动辄将他与陈寅恪甚至胡适放在一起论列,这实在是不懂得顾准这一类人。顾准自己不会想到、也决不会同意这种比附的。顾准是一个老革命,是以低级知识分子身份投身于“理想”且有过多年实际经历的老革命,像他这样经历的,在共产党领导层内是具典型意义的。这我们只要看看新中国建立以后,担任党内和政府各级部门负责人的出身,就可明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除了极少数农工出身的,可说大多是这些小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干部在各级领导的位置上。顾准在资历上属于第二代,地位上属第二层级,新中国建立之初,他即出任中国最大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市的财政税务 家庭成员7 妻子:汪璧;子女:长女顾淑林,二子顾逸东,三子顾南九(又名高粱),四女顾秀林,五子顾重之。长女顾淑林,1942年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分别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在石油化工企业做工程师。1982年由于工作需要转向科学技术政策和创新研究。1992年至2000年任联合国大学新技术研究所(UnitedNationsUniversityInstituteforNewTechnologies)高级研究员。二子顾逸东,1946年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专业,长期从事宇宙射线和高能天体物理试验研究。曾组织领导了外国高空科学气球系统的建立,组织指挥了一百多次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和试验。1992年开始载人航天应用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