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对于汽车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如果发动机内没有机油,那发动机是无法正常运行的。那么马自达用什么机油比较好呢? 马自达旗下的大部分车型使用的都是自然吸气发动机,选择0w20全合成机油就可以了。 如果自己平时经常激烈驾驶,经常需要用到发动机的中高转速区域,那么建议选择5w30全合成机油。 w前面的数字表示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能,0w表示机油可以在零下35摄氏度下正常流动,5w机油表示机油可以在零下30摄氏度下正常流动,10w表示机油可以在零下25摄氏度下正常流动。 选择低温流动性好的机油可以降低发动机冷启动时的噪音,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的高温运动粘度,数字越大粘度也是越大的。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自然吸气发动机使用20粘度的机油或30粘度的机油就可以了,大部分涡轮增压发动机使用30粘度的机油或40粘度的机油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马自达用什么机油的全部内容了。
直说了,马自达最好的车是787Bgta5最好的跑车。 可能很多人觉得马自达就是个三线日系车品牌,而且马自达引进到国内的车也没有太高端的,所以给人一种普普通通的印象,其实在量产车里,可能目前最好的就是MX-5了,然而这只是马自达真正面目的冰山一角,在787B面前,马自达其他车都只是造出来玩玩的,很多人说马自达车操控性好,因为人家本行是造赛车的,操控性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马自达787B这车有多厉害?它是迄今为止,唯一在世界知名的拉力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夺冠登科的日系赛车,也是唯一的搭载转子的勒芒赛车。 而在历史上有一大堆战绩可以说明787B的厉害之处:马自达787B在1991年第59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44辆赛车参赛,12辆完赛;参赛的3辆马自达全部挤进前10名,其中55号787B赛车更是不负众望狂甩第二名捷豹XJR-12两圈拿下了59届勒芒冠军,终结了欧美车手的冠军垄断历史,从此名震江湖! 由于787B实在过于逆天,使得主办方都留下的深刻的阴影,所以这届比赛后,国际汽联就做出决定:1992年起,比赛仅限3.6L以下的活塞发动机赛车参与,除此以外一切车型不准参与。这个决定明显是针对787B的,所以,马自达的勒芒生涯就完全结束了,自此以后马自达一直被禁止参赛。 这里关于787B的名字由来,还有个小故事,马自达787B本来其实按照家族传统该叫“777B”,不过日本人念“777”(日语里7叫“nana”)时总会咬到舌头,所以改成了“787”,这样就顺口多了,哈哈。 而马自达在1992年被禁赛整整二十年后,马自达接受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主办方重返赛道参加表演的邀请。 在正赛前一天Mazda 787B按照惯例参加了勒芒市内举行的车手巡游,并在比赛鸣枪前两个半小时驶上了赛道进行表演,自此,787B正式重返赛场。 自此,马自达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大专业赛事上,在历史中马自达都是无法轻易抹去的厉害存在。 而马自达的量产平民车只是马自达自己造出来玩玩,像创驰蓝天技术,都只是马自达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真正的黑科技马自达还没用在家用车上。
[汽车之家 技术] 最近一直忙于拍视频,好久不跟大家“云猜”新技术了。这次的主角颇为有趣,在粉丝眼里它执着于一些小众科技,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颇为“技术宅”,而在非粉丝眼中,它的技术总是伴随着很多争议,喜欢“放卫星”。没错,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马自达,看看这一次它究竟又放出了什么信息点。○ 写在前面 我个人对于马自达这个品牌可谓爱恨交加。首先,它执着于一些独特技术的精神我很欣赏,量产车型开起来的感觉也不会令人失望。但话说回来,也许是在验证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无论转子发动机还是“汽油压燃”(严谨点说是SPCCI,不是正经HCCI,关于“压燃”更多信息:技术解析/体验),它们的实际表现效果都只是差强人意的水平。最重要的是,马自达对于新技术的发布是真的喜欢“挤牙膏”。 消息不断,但新技术每次都只公布一点点信息点,亦或者搞个PPT大谈特谈,说实话这么整下去我都有些糊涂了,这到底是在炒作概念还是真能做出“黑科技”?每次在和朋友抱怨马自达技术的同时,又忍不住时刻关注他们的新动态,这种矛盾的心情,朋友们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嘛? 至于说为何要写这么篇文章,那自然是马自达“又双叒叕”公开了一些关于纵置动力总成和转子的新动向了。不过这一次我们通过一些“不可告人的途径”搞到了一些资料,里面有两张图格外引人注目,没错!这次终于有图了!首曝庐山真面目!(虽然只有两张图吧,官方内容依旧含糊其辞,祖传“挤牙膏”名不虚传,目前只能说聊胜于无)○ 纵置动力总成终于露面了! 可喜可贺,传说中的马自达纵置动力总成终于亮相了!虽然像素不高,但从这仅有的一张图中,我们还是能够判断出一些技术信息,也正好与此前公开的专利图进行比对,看看马自达纵置动力总成的下一步规划是怎样的。 能够确定的是,未来马自达运用在纵置平台上的6缸发动机一定是直列6缸形式,并且具有汽油/柴油两种燃料版本,更重要的是:这套直列6缸发动机具有一颗涡轮增压器! 在其它结构上,无论汽油还是柴油发动机都具备一套EGR废气循环系统+GPF颗粒捕捉器,毕竟为了排放嘛,而且关乎尾气净化的部分都非常靠近涡轮废气端。另据可靠消息称,这套直列6缸发动机(汽油版)也会有SPCCI“压燃”版本,所以这将可能是首款兼顾“压燃”与涡轮增压技术的量产发动机。○ 转子的新用途——增程器! “云”完了纵置动力总成,接下来咱们再来聊聊关于转子发动机的那些事。本次曝光的图片中,还有一张图引起了我的关注,从介绍来看,马自达是说打算将转子技术投入到电气化开发当中,再加上此前外界传言称马自达打算做转子增程器,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图片上来看,这套新动力总成方案采用了横置布局,单转子设计,转子输出端连接一颗发电机,转子本身应该不会参与驱动。(关于转子发动机技术介绍:文章/视频) 除此之外,依靠转子本身体积紧凑与平顺性优势,整套增程器可以在尺寸和平顺性方面获得双赢。至于说目前遇到的困难,我个人猜测依旧是转子先天的排放问题上面,只要解决转子的排放问题,转子增程器还真有可能成为一种不错的技术路线。 时至今日,从传言变成可能,我们终于要迎来马自达转子增程器了,对此,我个人倒是还挺期待的,虽然我一直觉得这项技术早就应该量产了才对。○ 编辑点评: 两张图,一大堆信息点,我们能够看到马自达对于未来动力总成的三大方向:纵置6缸走高端路线,P2混动兼顾动力与环保,转子增程器则另辟蹊径。至于说何时量产落地,我真不敢断言了,但最起码从这两张图中,我们确定了很多技术细节,只要量产的时候别临时变卦就好。(文/图 汽车之家 舒宁)
[汽车之家 技术] 也许在很多车企看来,发动机技术如今不再是重点突破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他们的PPT里大篇幅地讲着自动驾驶、虚拟座舱、车联网等等新鲜玩意,谁都知道这是顺应时代潮流,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铁律,谁都了解汽车不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 然而总有那么一位不听话的孩子,自始至终一直在死磕发动机技术。在它眼里汽车就应该是那个纯粹的、富有驾驶乐趣的四轮机器。也正因为如此,具备压燃技术的汽油发动机或许只可能出现在它身上。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将汽油液滴压缩至燃烧的量产发动机! 无论中学和大学老师都告诉我,汽油机是需要火花塞点火的,只有柴油机才可以实现压燃。像这种写进教科书里的定律,很少人会去质疑。然而马自达SKYACTIV-X就是一种汽油压燃发动机技术,这意味着——马自达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关键是它就在我们面前,国内消费者现在也能买到了,看到这里技术宅和马自达粉们一定都高潮了。 给你30秒找出压燃版和普通版的不同,看出来的朋友肯定是玩“大家来找茬”的高手。因为不管从外观还是内饰来看,压燃版马自达3 昂克赛拉(参数|询价)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再对比一下配置表,你会发现它相比普通版的顶配(自动至尊版)基本只是把一些雷达、摄像头和多媒体配置由选装变成了标配。所以压燃版贵出的价钱基本只在于这台全球首例的2.0L压燃发动机了。接下来就是本篇文章的重点了。很荣幸,我最近试了这台我期待已久的马自达(不过,它并非完全量产状态)。● 压燃压出的是什么? 我对它的加速性能充满期待,因为从发动机进气方式来看,它与机械增压发动机原理一样。虽然马自达仍称之为自然吸气,某种角度来说,进气不再是“自然”的,而是靠曲轴带动的压缩机来给气缸内“打气”。 不过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它似乎并不能带给你多强的推背感,在起步加速测试中,它甚至有越来越慢的倾向。通过与马自达官方工程师的沟通,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 这台压燃发动机虽然有一台机械增压装置,但它和传统机械增压发动机调校思路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马自达依旧称之为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原因)。后者增加空气量是为了喷更多的油,大幅提升动力性能; 目前常规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压力约200Bar,部分采用最新技术的发动机能达到350Bar,而马自达这台压燃机器之间上升到了700Bar。更高的压力值代表能将汽油更好的雾化,并且马自达使用了10孔喷油嘴(一般发动机5、6孔居多)和多次喷射技术,论喷油控制能力,全球范围内的发动机难出其右。 马自达这台发动机也是目前量产汽油机里面最高压缩比的机器,压缩比达到了15:1。高压缩比+高空燃比让发动机稳定运行的难度成指数级增长。为了更好地监控发动机的燃烧状态,每个气缸内都加入了压力传感器,它会以万分之一秒的频率探测缸内压强。 稀薄燃烧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马自达的倔强或者说“一根筋”就体现在这里,并不是只有它想到了汽油压燃技术,通用、奔驰、现代等也都对汽油压燃进行过研究,但都只停留在了概念车或者试验阶段,大多因为稀薄燃烧时的汽油爆震很难控制而放弃。
[汽车之家 技术] 之所以这篇文章我们把马自达CX-4(参数|询价)和川崎Ninja 400(小忍)放到了一起,是因为两者有同一个标签:跨界。前者将SUV和轿跑结合了起来,后者将街车和赛车融合为一体。同为日系品牌,虽说一个是四轮,一个是两轮,但骨子里都是讲究操控、追求运动的家伙。放在一起不是为了对比哪个快哪个慢(否则显然是欺负CX-4了),而是要聊聊实际使用中,有哪些设计细节给予了我们驾驶乐趣? 马自达CX-4和川崎Ninja 400在销量上都算是成功的产品,而且都是普遍评价驾驶乐趣较高、售价较平民的车型。今年是CX-4上市后的第五个年头,它依然有着月销3000+的成绩;Ninja 400是国内非常热的一款仿赛摩托车,想入手的话往往需要排队几个月才能买到。 ◆ 2016年,马自达CX-4的出现打破了当时的局面,运动化的跨界SUV不再是豪华品牌的专属,并且一下子将价格拉到了20万内。精准的市场定位、出色的造型设计吸引了很多追求个性化、年轻化和运动化的消费者。厂商指导价14.88-21.58万元。 ◆ Ninja 400是一款全球化车型,400cc的排量让它有着很多入门级摩托车望尘莫及的动力性,有着很轻的整备质量(168kg),调校出了非常优秀的操控性,2018年上市以来赢得了全球摩友们的青睐。厂商指导价4.98-5.08万元。 ● 为什么说提升驾驶乐趣先从屁股开始? 一个良好的坐姿对驾驶员非常重要,坐姿的高低、座垫和靠背的角度、方向盘的角度等等都会影响到驾驶感。坐姿设计是一辆车开发初期的工作,因为它与汽车的H点有着直接联系。(H点: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此前我们专门用一篇文章详细讲过H点。)H点是汽车研发设计的起点,它决定了车内的操作便利性、乘坐舒适性、空间布局等等。 有人说“SUV车型根本谈不上驾驶乐趣”这句话有些偏激,但确实SUV很难和轿车比操控,因为SUV的高重心会让驾驶者更容易感受到车身的前俯后仰和侧倾动作。这种不安定的感受极大地影响了操控感,驾驶乐趣也会随之减少。CX-4的低坐姿设计正是靠降低重心来提升操控感的手段。 全景天窗固然会改善车内空间压抑的问题(对于CX-4这种溜背车顶尤为重要),但马自达认为首先这会影响车辆的重心位置,大面积玻璃覆盖的全景天窗明显比一层车顶钢板要重不少,从而导致重心升高。 即便动力和底盘性能再好,坐姿设计不合理那么也很难让人找到驾驶乐趣,这一点在摩托车上也尤为重要。“骑行三角”rider triangle是摩托车人机工程学最重要的一点,不同种类的摩托车有着不同的“骑行三角”设计。 作为跨界车型,研发上最难的点可能就是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川崎Ninja 400定位于一台仿赛跑车,但通过坐姿设计和提升发动机的低扭表现,让它也更适合在城市代步。CX-4的底盘与自家纯正的SUV车型CX-5几乎一模一样,为了让它更具运动化,造型上营造出了类似轿跑的侧面轮廓,坐姿也更接近于轿车的高度。 马自达追求的驾驶乐趣是让人能够轻松愉悦地去感受驾驶,而不是紧张到神经质般的操控调校和痛苦难受的坐姿,舒适且恰到好处的座椅设计更能让多数人感受到了乐趣。
[汽车之家 经典名车] “Ride or die。”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一个野兽,渴望着突破金属城市的牢笼,跨越限速,开足马力,驾驶自己的爱车来一场肆意妄为的冒险。尽管这样的想法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电影中与主角们一同燃烧热血。 没错,我们要说的正是《速度与激情》系列,一场关于飙车党的竞速秀。我们感受的不仅仅是紧张刺激的冒险、拳拳到肉的打斗、还有层出不穷的经典座驾。《速度与激情9》即将上映,在此之前,我们一同盘点该系列10款的经典车型,看哪一款才是你的最爱。NO.1 道奇Charger(1970) 没有范·迪塞尔那么硬汉的造型,也没有那么炫酷的车技都没关系,如果不能在这款道奇Charger上来一发实在是遗憾。 拍摄翻车的现场,一辆特技车被严重损坏,另一辆受损轻微,修复后被一位富豪收藏。电影上映后,图中这辆车(实际上是1969年的车,改成1970年的车)在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展出。 在《速度与激情1》的结尾,范·迪塞尔驾驶他父亲的1970年道奇Charger(据说高达912马力 )在被货运火车撞上后,又撞上了卡车,并在空中翻转,这一幕可谓惊险刺激,也让人为这台惨遭损毁的“战车”大呼可惜。NO.2 日产天际线R34 GT-R 当你看到它的那一刻,你就理解为什么《头文字D》里阿木不要奔驰,不要劳力士只要它。因为它真的很酷。 日产天际线 R34 GT-R(1999年-2002年),是第五代也是最后一款,就时代的经典而言,GT-R即使在今天仍然屹立不倒。这辆充满活力的四座双门轿跑车无疑是一款艺术品。 RB26DETT的传奇故事无需多言,这台2.6升直列6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出厂时仅有区区276马力,但这台机器在大多数测试中都跑到了330马力左右。Super-HICAS四轮转向,ATTESA E-TS(用于全地形的先进全牵引工程系统)四轮驱动和两端的限滑差速器,让它在公路上如狼似虎。NO.3 三菱日蚀 大部分的中国男人可能都不太喜欢绿色,但是当这个颜色出现在车上却是个例外。三菱日蚀,不爆改才是暴残天物。 1997年,三菱针对所有日蚀车型进行了小改款,GS-T型和GSX车型更换了后扰流板,而 GSX的轮圈直径也增加到17英寸,经过改款后的GSX车型风阻系数达到了极限的0.29,而百公里加速时间也首次进入7秒,这一直延续到1999年。NO.4 讴歌NSX 香车美女总是极具诱惑,但是跑车与美女的搭配则更夺人眼球,当乔丹娜·布鲁斯从这台车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就被迷住了,当然我指的是车。 讴歌NSX在开发的后期阶段,该汽车经过传奇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手Ayrton Senna的测试,为最终悬架调整提供反馈和改良方向。NSX拥有坚固的抓地力,舒适的乘坐感,出色的制造质量和平稳的动力总成,让它成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赛道野兽。
[汽车之家 养车成本] 马自达CX-8(参数|询价)作为马自达旗下的7座中型SUV,有着相当不错的口碑,魂动设计的颜值也十分能打,在汉兰达和锐界之后,相信也成为了不少人购买7座车的选择。那么,马自达CX-8的养车费用如何呢?这篇文章就来帮你分析分析。写在最后: 根据马自达CX-8保养数据,5000公里机油机滤保养费用为698元,6万公里的保养费用为10471元。根据目前汽车之家的口碑数据,马自达CX-8百公里油耗为9.9L。按照三年行驶6万公里计算,平均每年的养车成本总花费在2.3万元左右,平均每公里1.15元。(图/文 汽车之家 郑旭)
[汽车之家 养车成本]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日系车通常都挂有“经济实用”的用车养车“标签”,其中在油耗方面给大家的印象都还不错。那么它们在保养和其它用车费用方面的表现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选择了三款比较热门的日系紧凑型SUV——马自达CX-5(参数|询价)、欧蓝德和逍客,看看它们在用车成本方面的表现具体怎样? 三款车的三包有效期一致,同为2年或5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而在保修期上,欧蓝德的5年或10万公里,在时间长度方面更具优势一些。在保养周期上,马自达CX-5为10000公里/次,欧蓝德与逍客为5000公里/次,较长的保养周期可以节省下一定的保养费用,同时也能够减少您的时间成本。 从配件价格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自达CX-5和逍客的防冻液与变速箱油没有具体的配件价格和工时费,这是因为两款车的防冻液是按需添加的,而在3年6万公里内变速箱为免维护,这也能节省掉一部分费用。当然,具体的保养和维护也要视您实际爱车情况而定,这里仅作一些参考。 得益于10000公里/次的较长保养周期,马自达CX-5在3年6万公里常规里程内总保养成本要更实惠。当然,欧蓝德在3年6万公里内的保养次数更多,并且配件价格更为具体,这也是较高保养费用产生的原因。另外,从小保养(更换机油机滤)的费用来看,马自达CX-5反而要更贵一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像马自达CX-5和逍客一些按需添加或者视情况而定的维护情况,在您日常实际的保养车辆过程中,可能会相应的增加保养费用,这也是您需要了解的地方。 保险方面,三款车型的指导价格大约在17-18万元上下,因此三年的保险总花费相差550-655元。其中,马自达CX-5的指导价格相对高些,因此产生的商业险也会多一些。 油耗方面,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显示来看,马自达CX-5的平均油耗最低,为7.5L/100km。当然,日常的实际油耗会与个人的驾驶习惯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里的数值仅供大家作为参考。 本次我们选择的三款日系紧凑型SUV,均为2.0L的自动挡车型。欧蓝德5年的保修期相对更长一些。而马自达CX-5的保养周期更长,为10000公里/次,因此在保养费用方面也会更节省一些。其实,在油费及保险上,三者相差并不是很大。费用的差距具体还是在保养层面,而欧蓝德在3年6万公里内的保养次数更多,并且配件价格更为具体,这也是其保养费用相对较高的原因。当然,像马自达CX-5和逍客的一些按需添加或者视情况而定的保养配件或材料,在您实际的保养车辆过程中或许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本次的用车成本分析,旨在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文/汽车之家 王亮)
[汽车之家 养车成本] 马自达CX-5(参数|询价)凭借漂亮的外观、出色的操控,常常被成为“驾驶感受最不像SUV的SUV车型”,也不知是多少朋友的梦想之车。然而作为一辆家用车,光有外貌和操控是不够的,更多人在选购时还是要参考“贤惠与否”这个因素,那么养一辆马自达CX-5需要多少钱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为例,马自达CX-5 2.5L排量车型平均每年养车费用为16234元,平均每公里养车费用为0.81元。在口碑油耗的数据中,搭载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省油,但属于相同级别、价位车型的正常水平,相比之下2.0L排量车型的平均每公里养车费用约为0.78元,还要再省一点。加上保养和维修配件价格透明,我们认为马自达CX-5在后期养车环节上还是相对良心的。(图/文 汽车之家 郑旭)
[汽车之家 养车成本] 作为“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买”理论的典型受害者,马自达应该是最痛恨“下次一定”这个梗的汽车品牌。虽然新一代马自达3 昂克赛拉(参数|询价)(以下称马自达3)有这样那样的小遗憾,但不得不说,历代的马自达3都让人魂牵梦萦,曾是多少人深爱却没能最终“娶回家”的白月光。所以不管你买不买它,先来一起看看拥有一辆马自达3你日常需要花多少养护费用吧(由于最低配手动挡车型口碑数据样本量较少,本文只涉及2.0L和1.5L排量自动挡车型的养车成本)。 马自达3 昂克赛拉在保养费用、油耗方面的表现都很符合预期,没有觉得太贵,也没什么惊喜。购车时应该有不少人会纠结排量的问题,只能说两个排量车型的养车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油耗上,每年(2万公里)油耗成本差距大概在700元左右,在感叹油价已经跌到5.5元/升的同时,我们认为只要不跟双擎这类混动车型比,马自达3两个排量车型本身的油耗表现都是相当不错的,总的来说,在选择排量时不用太考虑后期养护成本的问题。(图/文 汽车之家 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