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了翁
魏了翁简介

魏了翁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历知汉州、眉州、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等地。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概述图来源)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主要作品7人际关系8后世纪念9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魏了翁别名:魏华父、魏鹤山、魏文靖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邛州蒲江(今四川成都)出生日期:淳熙五年六月八日(1178年6月25日) 逝世日期:嘉熙元年三月十八日(1237年4月14日) 主要作品:《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周易集义》《帅友雅言》等主要成就:蜀学集大成者字号:字华父官职: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封爵:临邛郡开国侯谥号:文靖追赠:太师、秦国公 人物生平2 宋孝宗淳熙五年六月八日(1178年6月25日),魏了翁出生。其幼时聪颖绝悟,才几岁便跟随兄长一并进入学堂读书,俨然一副成人模样。年纪稍长,魏了翁便已能日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时,魏了翁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颇有作者之风。庆元五年(1199年),魏了翁中进士第三名。当时忌讳谈“道学”,魏了翁却在策论中提及。登第后,魏了翁获授剑南西川节度(驻成都,今属四川)判官厅公事,他在任上尽心公事。嘉泰二年(1202年),魏了翁被召为国子监国子正。次年,魏了翁改任国子监武学博士。开禧元年(1205年),魏了翁召试学士院。当时权臣韩侂胄谋划北伐,魏了翁上言,以“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为由,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内修”。此论一出,众人大惊。魏了翁遂改任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徐柟弹劾魏了翁“对策狂 主要影响3 综述魏了翁在所任职之地兴利举才,轻徭薄赋,打击奸吏,寻访民怨,凡是得知不公之事,不顾权贵毅然检举揭发。他力主革新,提出了一系列均贫富、等劳逸、致民裕、量才授职、限制特权等社会改良措施。在督视京湖、江淮军马期间,魏了翁以身作则,训戒将帅,调遣援师,褒奖为国尽忠的士兵,罢免畏缩懦弱的将领,又上书边防十策,颇有声绩。为民请命魏了翁为官正直廉明,善陈直言,处理政事总以教育感化百姓为主。在任广汉知州时,他见到当地百姓生活甚苦,便想办法制定政策免除穷苦百姓拖欠的赋税。魏了翁要求郡县官吏不得兴“不急之务”,行“无名之求”以扰民,如有违者,当为民去之。在《劝农文》中,魏了翁称“每年二月劝兴农业是太守的职责,如今让人代理我在郡中管理事务,于是我得以和父老乡亲在此课田”,要求官吏应做到“节用而爱民、取民有度、不扰农时"。魏了翁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清醒地认识到民众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对于社会生活安定的重大作用。魏了翁 历史评价4 李东阳:其称西山(真德秀)之贤,有东南人物凋落之叹,则其慨然自附于濂洛诸贤之意端可想见,可谓一代伟人也……自鹤山(魏了翁)去国后,国势日蹙,一再传而宋亡。(《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何乔新:自金有蒙古之难,中原豪杰并起,而争请命于宋。李全、张林以山东来归,严实、彭义斌以河北来归,计其将卒不啻百余万。使宋得壮猷宿望如崔与之、魏了翁者,建阃淮甸,抚之以恩威,驭之以纪律,画疆理以处之,择将帅以统之,岂惟可以保淮而固江耶?复汴洛之旧都,吊祖宗之遗民,盖可坐致矣。(《朝延以淮乱相仍以改楚州为淮安军视之若羁縻州然》)薛应旗:宋哲宗之世,非无范纯仁、韩忠彦也;南渡之时,非无李纲、赵鼎也;其后非无真德秀、魏了翁、文天祥也,如不用,何哉?(《纪述·下篇》)黄宗羲:①鹤山之卓荦,非西山之依门傍户所能及。(《宋元学案》)②两家学术虽同出于考亭(朱熹),而鹤山识力横绝,真所谓卓荦观群书者;西山则倚门傍户,不敢自出一头 轶事典故5 钦佩尤袤魏了翁对宋人尤袤藏书佩服之极,写有《遂初堂书目·跋》,自称:“余生晚,不及拜遂初先生,闻储书之盛,又恨不能如刘道原所以假馆春明者。”此跋文叙述了两宋时期部分私人藏书家的藏书故实,如王溥、李昉、井度、毕士安、杨徽之、晁迥、刘羲仲、宋绶、江正等。 主要作品6 魏了翁生平著述颇丰,遗稿由其子魏近思、魏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109卷、《九经要义》263卷、《国朝会典》200卷、《古今考》20卷、《经外杂钞》3卷以及《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蕉窗杂录》、《豳风考》、《正朔考》、《师友雅言》,以及大量题跋、奏议、铭文辑录等。他的诗词作品被辑录为《鹤山诗集》《魏了翁词》《鹤山长短句》等。《全宋诗》《全宋词》亦收录有其作品。 人际关系7 家族成员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先祖-魏征唐代宰相家世曾祖父魏大昕-祖父魏苹官大夫外祖父谯师弼绍兴十五年中进士,官历长江县县令、成都府录事参军祖母高氏封孺人生父高孝璹官承事郎,长时间在广文任教官,追封大夫、开封府知府生母谯氏嘉定十一年卒,封宜人养父魏士行-平辈兄高稼嘉定七年进士。历任潼州府、荣州、阆州、利州方官高定子嘉泰二年进士。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高泰叔庆元二年中进士,历官成都通判、守永康军、守彭州、朝请大夫、嘉定军府事弟高载嘉泰二年进士。历任峨眉县尉、丹棱丞、泸州录事参军、灵泉知县高崇嘉定七年进士。历任知什邡县,通判黎州,寻擢知州,兼管内安抚使堂兄魏天佑学者,有《语孟中庸说》《汉议》《唐鉴》堂弟魏文翁嘉定四年进士。以朝议大夫调叙州知州。因功迁知安南堡子辈女-嫁四川宣抚使安丙之子安恭行子魏近思生平不详,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魏近愚侄子高斯得绍定二年进士,历任严州知州、工部侍郎、 后世纪念8 浙江魏了翁墓魏了翁墓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高景山金盆坞,1960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所在地划入苏州市区,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魏了翁墓原规模宏大,有神道、神道碑、石碑坊。据《浒墅关志》载:“魏文靖公了翁墓,在高景山金盆坞。嘉熙元年葬,史绳祖撰神道碑。”后屡经毁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江苏布政使倪良用曾补立七尺墓碑,上刻“先儒宋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公了翁墓”。后毁。辛亥革命后,吴中保墓会吴荫培先生重立“宋魏文靖公了翁墓”石碣。“文革”期间,墓碣荡然无存。1984年文物普查时,吴县文管会在金盆坞一小山包前发现了魏了翁的圹志,据查墓冢封土被坏,后进行了妥善保护。蒲江魏了翁墓及魏公祠魏了翁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城东北4公里处的高桥乡潘沟村潘家山山坡之上。墓为土冢,长11米、宽3米、高2.5米。墓前原有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秋重竖的墓碑,现已毁, 史料索引9 《宋史·卷四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