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纲(1897—1943),字震三,号雨辰,河南项城人。国民党中将,抗日将领。曾在西北军任排、连、营、团、旅长,第2集团军训练总监部步兵监,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第二方面军总部参谋处处长。中原大战之后,随部受编,先后任29军38师223团团长,长城抗战时期任112旅旅长至1937年8月。七七事变之后,38师扩编为59军,任59军38师师长,张自忠将军牺牲后继任59军军长。1943年8月3日,病逝于湖北南漳抗日前线,终年46岁。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陆军中将。黄维纲曾获“青天白日勋章”、“四等宝鼎勋章”、“三等宝鼎勋章”、“四等云麾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华胄荣誉奖章”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所获荣誉4相关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维纲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项城出生日期:1897年11月逝世日期:1943年8月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主要成就:爱国将领、抗日英雄。 人物生平2 黄维纲,1897年出生于河南省项城。相传范营黄氏祖先是明代皇室后裔,明末甲申之变时逃避战祸到河南,随母姓易姓为黄。因为这一层关系,黄家虽然诗书相传,但清一代却鲜有科举入仕者。传说不一定没有来源,但往往可以从现实中找出折射。黄维纲的父亲黄恪济是位私塾先生,吃这一行饭的人若没有功名,不免有些难堪,找出些理由来解释,也属正常。此外,黄家严令后世子女不得与「朱」姓联姻。黄恪济娶妻王氏,育有黄维纲、黄萍兄妹二人。清末废除科举,黄维纲不再继承父辈道路,而是进了项城县立小学堂。清末甲午、庚子诸役,对朝廷与庶民均有极大刺激,朝廷方面筹建新式陆军,青年中也掀起从军兴国的热潮。1911年12月,黄维纲考入开封陆军小学堂第六期,1915年升入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第三期,1917年初从预备学校毕业,下部队入伍训练半年后,1917年秋,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编在步兵科第16连。1917年秋入学的这批保定军校生由 所获荣誉3 1935年因长城抗战功绩获“青天白日勋章”。1938年因临沂之战获华胄荣誉奖章。1940年5月,获“三等宝鼎勋章”。此外,还获“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四等云麾勋章”1943年病逝,重庆国民党政府明令褒奖,追晋陆军中将。附:国民政府褒扬令 (民国卅三年一月卅一日府字第三四四号) 陆军第五十九军军长黄维纲,秉性忠贞,优娴战略,北伐之役转战南北,懋着勋劳,参加长城、临沂、潢川、随枣、襄河诸战役,无不身先士卒,所向有功,乃以积劳致疾,殁于防次,良深悼惜,应予明令褒扬,并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用彰忠荩,而励来兹。此令。 相关记载4 陆军第五十九军中将军长黄维纲生平事迹 黄军长维纲,字震三,河南项城槐店人,民国前十五年生,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及庐山中训团毕业,歴经营、团、参谋长、旅长、师长等职。 该员自北伐以来转战南北,艰苦备尝,廿二年长城抗日,廿七年临沂战役,卅年南阳战役,以及随枣、襄西诸战役,无不浴血奋斗,其坚苦卓绝精神,始终如一,故所向有功,民国廿七、八、九三年中,母、子、妻三人相继死亡,该军长因大敌当前,迄未离军一视,其效忠国家,不肯以私废公,多如此类。 迄今抗战六载,该军长因操劳过度,致患两腿不仁,赴渝疗养,曾蒙 领袖特加优遇,尤为感奋,惟该军长责任心重,病未全痊愈,即回防抗敌,以致体气日虚,病魔易扰,后患脑膜炎症,竟于卅二年八月三日在湖北安家集防次逝世,临危之际,优犹报国之志未申,领袖之恩未竟为恨。 该军长平素廉洁自持,毫无积蓄,现有继娶遗孀,子一甫两龄,女四,情极可悯。
黄维(1904年-1989年),字悟我,出生于江西贵溪一农户家庭。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在淞沪会战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战役中表现神勇。曾任十二兵团司令长官,俗称“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赦,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军史研究。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家庭成员6人物轶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维别名:黄悟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贵溪盛源乡出生日期:1904年2月28日逝世日期:1989年3月20日职业:将领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一期生主要成就:抗日战争、陆军中将、第十二兵团司令 人物生平2 1904年2月28日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乡农家,父早逝。黄维早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因经济拮据他考入鹅湖师范,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1924年,因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当地乡绅交恶而被迫弃职离乡。经方志敏安排,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依,由他做为介绍人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和陈赓等成为同班同学。毕业后,黄维在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所以他也很快得到提拔。1927年随着国共之间的分裂,黄埔一期的学生也走向不同人生道路,黄维与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等人仍然追随“校长蒋介石”,而陈赓、徐向前却选择了共产党。1929年,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主办的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三年后毕业仍回到第十一师,得到当时任第十八军军长的陈诚的厚爱和信任,被提升为第三十一旅旅长。1932年,黄维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后,回到第11师,当时任第18军军长的 主要成就3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职,率部抵抗。上海抗战后,他奉令率部转到皖南山区。1938年,升调第十八军军长。7月中旬,日军第十一军的五个师团和波田支队,分兵沿长江及两岸进攻武汉。黄维受命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日军攻占越南后,在滇越边境集结兵力,企图进攻云南。黄维继任第五十四军军长,由昆明赶赴滇越边境,率第五十四军抗击日军入侵。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借了8门大炮给时任656团当团长的廖运周,攻打日本人。1948年11月25日,黄维兵团被合围于宿县附近的双堆集。11月27日,在黄维突围当天,中共地下党员八十五军一一○师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并反戈一击,打乱了黄维的突围计划。廖运周后来回忆:“我向他(黄维)建议‘4个师齐头并进不如用3个师好,把十八军的主力师留在兵团作预备队,可以随时策应。’黄维见我敢于挑担,又替他着想,很是高兴。对我进 人物评价4 黄维的性格可用一个“儒”字来形容。这样的性格虽秉承了儒家“君子之道”的特色,使黄维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风度。但“墨守成规”、“守旧迷信”、“满脑子书呆子气”。黄维将军的秉性是有固执的一面。固执并非好品性,但表现在他身上,固执的另一面则透露正直、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军人,他的这一个性却是与学者型的梁漱溟相通的,他们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给人印象颇深的性格特征--固执。(人民网评)黄埔时期,黄维深受国民党“正统思想”熏陶,使他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救国救民之主义,盖舍三民主义外,更无其他真正之主义”。而此时,蒋介石“君臣之道”、“忠臣良将”的儒家说教又恰与黄维合拍。国民党很多将领都领教过黄维“书呆子”的厉害。一次,陕籍将领杜聿明远征出兵缅甸,但战事不利,杜聿明败逃回国,而此时对杜聿明部队进行点检的就是黄维。杜聿明久闻黄维是个书呆子,执法如山,但他还是希望黄维能够给自己留点面子, 家庭成员5 妻子蔡若曙,女儿黄慧南,女儿于1948年9月出生。黄慧南,抗日名将黄维次女。1948年9月生,江西贵溪人。1994年4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主任药师,民革北京市委常委,民革崇文区工委主委,北京市药监局崇文分局监督员等。 人物轶事6 1934年末,黄埔一期生刘畴西率红10军团在浙赣边遭到黄埔同期同学俞济时的“围剿”。1935年1月刘畴西、方志敏被捕。俞济时想都没想要给老同学开点后门,当衣衫褴褛、冻得发抖的刘畴西被带到身穿将军大氅、烤着炭火的俞济时面前时,俞济时优越感顿生,连寒暄都没有,挥挥手,就让人把刘畴西押走了。同为同学的黄维后来听说此事,对俞济时大为不满,当面损他:“那么冷,你也该叫老同学吃顿好饭,穿件棉袄嘛!大家同学一场,你也太狠心了。”杜聿明率远征军出兵缅甸,战败回国,负责对他的部队进行点检的就是黄维。杜知道这老哥是个书呆子,执法如山,但希望他能够开恩给自己少报些损失,留点儿面子,故宴请黄维。宴会上果然气氛沉重,杜的幕僚有人为活跃气氛,便没话找话,和黄维搭讪,不外乎什么天气很好,风调雨顺阿之类的废话。谁知黄说:“我老家江西正发水灾,哪里来的风调雨顺?”杜部下听他口气,以为他要索贿,便问将军是否需要些款子给家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