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冤家第二十四回:一枝梅空设鸳鸯-趣历史网

2022-08-15 17: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欢喜冤家》又名《贪欢报》《欢喜奇观》《三续今古奇观》《四续今古奇观》《醒世第一书》《今古艳情奇观》《艳镜》,是明代西湖渔隐主人著短篇小说集。书成于崇祯十..

  《欢喜冤家》又名《贪欢报》《欢喜奇观》《三续今古奇观》《四续今古奇观》《醒世第一书》《今古艳情奇观》《艳镜》,是明代西湖渔隐主人著短篇小说集。书成于崇祯十三年(1640)。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该书两集24回,书叙男女私情,并多由恩爱而成仇。在寻常的故事中,开掘出新的观念,与传统的封建观念相抵牾,而与冲破封建道德樊篱、大胆肯定人性这一晚明进步思潮相合拍,也是晚明进步文学的共识,然笔墨多染秽亵,语言浅近流畅,描写平晡直叙,缺少波澜,并带有明显的模拟痕迹。

  第二十四回 一枝梅空设鸳鸯

  《卖花声》

  今日北池游,荡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不醉无休。劝君满满磐金瓯。纵使花前常病酒,也是风流。

  一枝梅,乃梁上君子的绰号。大凡到人家偷了物件,就于失主壁上画一枝梅花而去,其失主晓得盗者是一枝梅,总呈告捕,皆无能捉获。以此偷儿俱敬服他一点直气,再不累及诸人。就是应捕,也皆赞叹的。

  一日,又去盗了现任副使衙中金银首饰、细软珠宝,约直千金,竟于卧房上画了一枝梅花去了。副使衙中次日起来,失了千金物件,见画一枝梅于房内,着令手下忙请府县都到私衙议事。说起一枝梅偷盗,罪不容诛,乞贵府贵县严比捕人。限三日内解到府。县官闻知失盗,俱各不安,回到衙门,把一班应捕概责廿板,限三日之内捉获一枝梅,如怠缓,重责五十,决不姑宽。众应捕一齐慌了道:“怕没别处搜寻,怎倒在老虎口里夺食。如今大家分头寻觅。”却寻到第三日,那里有!只见一枝梅立在府前道:“小弟恐累哥们今日受责,我今出头,等你们请功,我若坐在牢里之时,说过夜间要救我出来。此道如若不依我说,后边不来搭救你们。大家一齐说:”依你,依你。“

  一枝梅把捕人先见知县,知县转送于府,府主即时解道,副使一见贼人解到,咬牙恨道:“大胆奴才,快快还我赃来。”他说:“老爷在上,物件都在。小人是一枝梅徒弟,那日老爷衙中失的,果是师父偷去。他道为官的贪赃坏法,凌虐小民,剥民脂膏,充为己用。故此偷去,仍散于贫穷之辈。若论一枝梅手段,神仙也捉他不住。他能剑术伤人,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如今老爷再试他,少不得几日之间,还到老爷衙中来也,”副使见说,倒吃一惊,“世间有这般狠贼,把他且监在牢里,待捉了一技梅,一总处死”,应捕带了出来,一齐怨怅道:“承你好情,出来自认。怎生到官,又说这般大话。”一枝梅道:“我今日出来,是救你们的打。我说谎是救我身的打。”应捕道:“他如今又去寻一技梅,那里还有!”贼曰:“不妨,我今日进监去坐,三日后,晚间放我出来,我自出脱你们也。”应捕一齐买酒请他吃了。一到监中,牢头俱各请他道:“好汉,好汉。”

image.png

  到三日后,牢头悄悄放他出来。他走出县前,一竟去了。一虎跳进副使衙中,带一胡须,头带九华巾,腰间插一把利剑,把副使卧房内残灯挑起,将壁上画了一枝梅花,又往县里牢中去了。副使亲眼看见听见前日说一技梅能取人首级,故个敢声张,反惊得魂不附体。次日出堂,即差人往县监里取出小贼道:“你果然不说谎,咋夜亲见一技梅是一胡子,一物不取,仍画一枝梅花去了。据你说,他本事高强,你的手段如何?”那贼道:“老爷在上,强将手里没弱兵。今老爷试取便了。”副使吩咐取一把酒壶来,只见一个门子取了一把无盖一技枝瓶的酒壶,副使就于上面画了几个花押道:“今晚将此壶放在我卧房幕子上,你盗得到手,明日放你。”贼曰:“乞老爷令人押起,方可为之。”就着四个应捕押起他带了出衙。

  又去吃酒,应捕笑曰:“你真真会弄手脚,今晚之事,怎生为之?”一枝梅道:“你管我做甚!”吃酒散了,应捕放他自己行为。到了三更时分,预先办下猪尿泡一个,空节竹竿一枝,带在身边,悄悄上屋。揭起天窗一看,见那把酒壶摆在桌上。他把尿泡缚于竹竿头上,搠在壶瓶肚里,将口布往竹竿吹下气去,那尿泡涨得漫大,将壶轻轻提起,取了上屋,副使一看,壶已不见,四壁端然不动,心下称奇道:“此贼只宜善识,若是加刑,一时怀恨,性命难保。”

  坐下早堂,只见应捕带了偷壶之贼,当堂送上壶瓶,花押一些不动。道:“好手段好手段,放你前去。以后不许在我地方扰乱。如下次拿住,决不宽恕。”一枝梅磕了一头,竟出来了,一班应捕大笑,竟扯下他往酒肆中吃酒去了。酒席中间,应捕道:“我的贼爷爷,以后依者爷吩咐,别处寻些生意罢。”一枝悔道:“我今往别处寻些勾当,再不来累你们了。”正是: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且说浙江湖州府长兴县,有一宦家张朝相。他父亲在日,因他是独养儿子,不忍以严法加他,读书长成十六岁,文理略略粗通。料难取进,欲要与他纳监,有志未行。其年,娶妻陆氏,夫妻二人正好快活,不期父母双亡,丢了巨万家财,与他夫妻享用。该下田地产业,交与管家张才掌管,其内助全亏陆氏一力承当。张朝相其年已廿五岁了,尚无子嗣,每欲置妾生子,况陆氏青年多病,有心非一日矣。

  其年夏初之际,有一汉子,领了十五六岁一个女子,到在门首,道:“有一急用,将此女来卖,或当亦可。”门上报其原故,朝相与陆氏走出厅前道:“领进来看。”那汉子领了女子进来,朝相夫妻抬头一看,见那女子:

  云一纲,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螺挑四颗腰娜。小小金

  莲步洛波,教人奈尔何。

  朝相夫妻看罢道:“好一个女子,你要多少银子?”那汉道:“此女就是两个银子也还增得些。只因在下一朝急用原故,又没个中人,只要银十两也罢。”朝相道:“也使得。你姓名家乡说与我听。”那汉子道:“在下姓梅,行一,去住无定踪。终日间吴头楚尾,也是个四海为家的人。这女子名号端英,今年十六岁了,他祖籍松江华亭人氏,是我养妹,馀者不必问了。快取银子与我去罢。”陆氏向内取了一封银子,交付丈夫。朝相道:“梅君,银子在此,你可收下。几时来看你妹子?”梅一道:“这也难期,看便道就来。”叫声请了,往外就走。

  陆氏领了端英到房中,着他坐下道:“你姓甚么,父亲作何生理?”端英道:“父亲路布,中成化十六年庚子科举人。曾在贵府归安作教,因亲母早故,娶了后母,连生两个兄弟,父亲得病故了。后母日逐凌辱奴身,梅一兄目击其毒,一时侠肠,欲带奴到家。闻他家又有几个恶少年,恐有不便。故此着奴奉侍郎君娘子度日而已。”陆氏道:“原来是好人家女儿,我当另眼相看。放心便了。”朝相道:“你女工针指可晓得么?”端英道:“奴身自幼习学女工,至于翰墨书史也会看来。”陆氏道:“既会针指,在我房中做些女工便了。”就有心要与丈夫为妾,遂于房中后轩安床坐起。正是:

  奇鸟遥传喜信来,郁葱佳气满蓬菜。

  谁知萧史知音客,悄得秦姬到凤台。

  陆氏每每劝丈夫道:“端英十分才貌,你何拘腐过甚,早生得一男;早一年欢喜。”朝相道:“我的心里说,你正在青年,自然有孕,何消忙心。”陆氏道:“你还在睡里梦里,每夜不见我身子是火炭热的,况且月经前后无准,焉有孕来。遇这般病症,多因是误了你,还自做些主意方是。”朝相见妻子说的都是真语,便觉心中酸楚起来,也每每向后轩把端英挑逗,端英亦知其意,遂取花笺拂了写道:

  失翅青鸾似困鸡,遇随孤鹤过湖西。

  春风桃李空嗟怨,秋月芙蓉强护持。

  仙子自居蓬岛境,渔郎漫想武陵溪。

  金铃挂在花枝上,未许流莺声乱啼。

image.png

  写罢粘于壁上。陆氏进轩闲语,偶抬头见了此诗,已知丈夫挑逗,未曾着手,出来见了朝相道:“你几时曾与端英取笑来?”朝相曰:“何曾。”陆氏笑曰:“他题诗先招成,你还要胡赖。”朝相曰:“诗意怎么说?”陆氏念了一遍道:“已是肯的。只要你再迟迟。”朝相曰:“何以见之?”陆氏说:“渔郎漫想武陵溪,漫字明说了;未许流莺声乱啼,未字已明说了。”朝相曰:“他若不肯,诗句怎样回?”陆氏说:“滞货,他若不肯,题个渔郎休想,不许流莺了,看你这般夯滞,只欠读书。”朝相道:“我书虽未博,学已成章,奈何我命中无金紫之荣,读他怎么,岂不闻:

  布衣空惹洛阳尘,头白金章未在身。

  命运不该朱紫贵,终归林下作闲人。“

  陆氏道:“你既不为文,还须习武,岂可虚此一生。”朝相笑道:“这阵上杀伐之事,一发不愿为之。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怎教我担凉受怕,草宿露眠,白白送颗头与人讨赏,岂不闻:

  频年烽火八边愁,裘马平生非贵游。

  莫笑谈兵向樽俎,书生端不为封侯。“

  陆氏笑道:“岂不闻男儿立大节,不武便为文。”朝相曰:“岂不闻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陆氏大笑道:“我身子懒得,不与你对了。偕你做些什么?”恰好季秋天气,天香飘过,黄菊舒金,那后园里万树芙蓉,有一种一日白,次日浅红,三日黄,四日深红,此乃印州木芙蓉也。又有种早间白色,晚作淡红,名曰醉芙蓉。种种各异,不可胜数,即令置酒于后园亭上,请了妻房陆氏并端英,一齐往园中玩赏。

  九月江南,触处金风散锦,一时木落,满林玉树淡妆。牡丹未许称王,蜀

  葵才堪作使。朱唇得酒,薄晕生颜。翠袖卷纱,新红衬肉。千堆锦绣,剪

  绒绿地春光。万斜胭脂,泻出银河秋色。窥墙映沼,类桃李之无言。鉴月

  拒霜,化雁鸿之有信。上苑睡醒金坪,西湖香载兰舫。薛媛井边,渍堪作

  纸;楚臣江上,制不成衣。二八倾城,下蔡女郎之笑。三千望幸,阿房宫

  女之心。但于秋水澄波,不向春田怨晚。绔罗队里,追唬国之宵游;丝管

  风情,宴吴王之春殿。折枝并蒂,插向净瓶。探得孤芳,将游远道。闭户

  人怜卧病,涉江客费相思。若使出有壶筋,每置一秋醉赏。更得居无风雨

  ,尚贪半夜同眠。

  陆氏叫:“端英,对此名花,正宜欢赏,你何郁郁不乐,莫非怀想云间之意么?”端英道:“妾闻花间坠泪,非韵人所为。念想高情,实怀酸楚。”朝相问曰:“为何一时这般苦楚,却为何来?”端英道:“妾有一事,藏之久矣,欲言不言,实难启齿,但人多耳目,又恐泄漏真情,等静夜相商,方无别虑。”朝相见天已晚,吩咐收拾,大家齐出园门。

  到了卧房,秉起红烛,遂摒去男女,自己拴了外门,夫妻二人着端英坐下,问他因着何事,至于泪流,幸勿隐讳。端英曰:“妾实松江路布之女,原为继女,日夜凌辱。一夜,有贼入房,隐藏已久。初来本心,实欲偷窃。因母亲是夜把妾十分毒打,此贼一时顿起不平,大喝一声,把母亲踢倒,飞挽贱妾而出,直至嘉兴饭店安歇,妾间其因,他说‘我本是一名窃盗,一技梅便是。昨晚实欲窃盗尔室,只因尔母将尔毒打,即起一时不平之心,带汝前来。’妾恐遭他淫污,跽泣求归,一技梅笑曰:”汝误矣,我虽然为盗,所得之物,实不自留。而有所得,随济贫苦人也。实有锄强扶弱之心。今救你出来,不过一片热肠,焉有他意哉。如怀此心,碎尸报汝。‘妾遂放心随他。又到湖州,妾又言曰:“承侠士救奴,终日朝燕暮楚,并无了期,怎得一安身之所方可。’他道:”为尔思之久矣,我有同伙十二人,皆江湖好汉,俱在太湖。我若送你至彼,反又落在火坑中了,我一路上访得长兴张家,极其富丽,将你先卖他数两银子,你在他家视其动用黄白之物藏于何所,待初冬我来,先通你消息,约在某日要妾为内应。如期开门,直入取物而归,为妾作妆资,再配人家。‘妾自来,见郎君、主母等待妾如亲生,妾之后母待妾如奴婢,今蒙侍赏名花,当此隆思,一时想着初来之意,怎忍为之。泪出痛肠,不能自止耳。“朝相夫妻见说,二人慌了道:”贤妹如此,怎生是好?“端英曰:”郎君、主母勿忧,奴宁拼死以谢主人,决不忍为妾而害主人矣。一技梅虽系绿林,实存赤胆,是日如来,郎君当盛开一席于后园,相敬如宾,待妾道及高情,郎君再奉白金三百与彼,决不相受。可保永无虞矣。“陆氏道:”贤妹之言是也,自古凶拳不打笑面,老虎何尝吃好人,只须以礼待之,料然亦无事矣。“朝相见妻子分剖,心下豁然,仍着端英床头取酒,三人酌至鸡鸣,各皆熟寝。

image.png

  不觉光阴燃指,又是初冬。门上传说,端英姐家内有人来了。朝相见说,忙至后轩,遂道:“贤妹,梅君到了。”端英连忙出来道:“郎君先出去,迎他到此相见。”张朝相整衣相见,分宾主坐下,待茶已毕,延入后房,端英相见,一枝梅举眼一观,见端英依然处子,反生得白胖了许多,端英开口便道:“张郎君早知梅伯是一江湖侠士,别后思慕,想至如今。闻初冬到来,终日两夫妻藏酒盼望,酒肴已列后园矣。”一枝梅听闻,心下生疑:“为何他倒晓得我?就知我的本来面目,也不该如此恭敬,且看他怎生样光景。”只见朝相恭恭敬敬,请到后园,端英随后一同坐下,开口说:“蒙君救拔,此恩粉骨难报。不期张家郎君曾与先君在归安学中交厚的契友,一闻奴身是路布之女,便如亲生一般看待。此二人恩,犬马不忘也,故说起救拔高情,如救己女一般,故此恭候非一日矣。此一杯酒,待妾为寿。”竟自拿酒杯满满斟奉,双膝跪下。一技梅连忙亦跪道:“妹妹缘何行此礼。快快请起。”端英跪着道:“还求恩赦前情,全奴犬马之心。”一技梅道:“是了是了,再举初心,天地不容。”端英再拜而起,朝相便敬大杯,端英也频频而劝道:“梅恩人,若醉了,在此园亭上安歇。”一技梅道:“再领三杯吾当别也。”张朝相苦苦相留,端英十分强屈。一技梅道:“我业已许你保全了,今有一班弟兄,在于东门外等我回音,若再等待,彼必走来,反觉不便矣。”朝相进内,忙取出白银三百两,一盘掇了,送与梅君,一技梅道:“是你的一团好意,我已尽知,不然一分也不受,但有伙计在彼,一时没了盘缠。”他便向盘中取了两绽,放在袖中,又连吃了三杯,叫声:“请了。”竟往外走,二人忙忙随送至大门外,一淄风去了。

  陆氏初闻一技梅报说来了,便抖倒在床,起来不得。端英与朝相走到床边道:“去了,可起来。”陆氏道:“起来不得了。”便从这一日病重起来。医人无效,卜问无灵,端英衣不解带,日夜挽扶,犹如至亲骨肉一般,难得好意。不期这病一日重加一日,初然发嗽,嗽久成哑,渐渐如灯尽油干一般,寂然隐了。张朝相大哭起来,一门大小男女,无不痛哭。端英如丧考妣一般,累死累活的大哭。

  自古死者不可复生,哭之无益。张朝相未免治丧料理,出殡安葬。方才完事,此时亲友就来说合亲事。张朝相一力固辞回道:“尚无百日之期,安有重婚之理。”一面着人打听华亭路家,还有何人宗族并端英曾有许亲事否。张才一竟往松江进发,到了华亭进城,访问指引,在登科牌扁门楼内便是。张才遂问,贴邻道:“路举人一个女儿,后妻生两个儿子,后妻将女儿打骂不止,七月中夜里走出一个好汉,把女儿抢去了,未知下落,如今二子长成了。”张才听了实信,竟自回家,复了主人。张朝相道:“我恐端英非是路布之女,或已受某家聘定过的。今根脚已清,便挽本宗长兄为媒。”竟选十二月廿七日黄道良辰,娶为填房,完成大事。端英已觉欢喜,至期双双燕尔,合卺于飞。有诗赞曰:

  秦女新添五夜香,宫花光映领中长。

  胸前带得宜男草,莫误卿卿学太常。

  又曰:

  夙缘有喜晤今期,鸾凤喈喈戏采帏。

  惟愿绸缭山海固,双飞双宿共还啼。

  至次年十月,端英分娩,生下一个儿子。朝相十分大喜,弥月之时,诸亲欢庆,置酒相待。又过二年;又生一子,夫妻好生快活。

  后来端英到了三十岁,同了丈夫,带二个儿子,往松江娘家而来。晚母还未晓得,二个兄弟竟不认得。及至说起前因,方知是女儿女婿。端英下拜后,甚是惭愧。又着二个外甥拜了外婆,娘舅,一时间骨肉团圆,大排筵宴,一家亲邻庆贺,席上说出一枝梅之事,俱道此人乃昆仑手段。一人说:“还可比着许虞侯的伎俩。”又说:“就是《紫钗记》黄衫豪这般爽快。”又说:“还像古押衙死里求生的计较。”有人说:“他的女儿又不是死的。”内中口快的说:“若那夜不挟得去,少不得要打杀了。”大家欢笑而散。张家夫妻住了十日,辞别归家,二边往来不绝。

  这回小说,特意翻案做的。一部全无。正有二十四家。前边二十二回,俱是欢喜冤家。独此一回乃圆满这事,罢了冤家欢喜,比如一枝梅盗了冤枉官的金银,府县官把捕人打了二十,限三日内定要,如没有还重责,这些应捕为他打了又寻不着,恨他家七世冤家。他三日复立在府前等着。捕人解官,众人一见如得珍宝,好生欢喜。后来解到道衙。副使失了千金,心中恨他如醋,恨不得食肉寝皮,岂不是个恶冤家。反被一枝梅把利害一言,道着害怕,反不追究赃物,把贼放了,岂不欢喜!比如继母,前边凌辱,岂非冤家。今日重逢,好生欢喜。比如一枝梅带端英一节,原为蓄意劫掠,岂非冤家!至未后竟致冰释,反为退盗,好生欢喜。如有世人两相仇恨,做了一世冤家,到后来或因小事解冤释结,亦是欢喜。今特借此一回小说,如幽谷生春之意,看传者当作如是观,处世者亦当作如是观。

  总评:

  一枝梅巧计穿窬,八路垂涎金帛。继母鞭笞,雄心奋激,效虞侯之窃章台,寄西氏而吞吴室。端英花间泪零,心中恻隐,巧释绿林,金汤象室,是一奇子耶,完成笔段巧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欢喜冤家第二十三回:梦花生媚引凤鸾交-趣历史网
下一篇:红楼梦中官媒婆来荣国府求亲发生在什么时候?-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