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趣历史网

2022-09-07 13:05 诗词知识
最佳答案  绝句漫兴九首  杜甫 〔唐代〕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

  绝句漫兴九首

  杜甫 〔唐代〕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译文

  其一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其三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其四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其五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其七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

image.png

  其一简析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其二简析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其三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其五简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其七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image.png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其九赏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趣历史网
下一篇:《宗武生日》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天还是春天?

“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天还是春天?

  “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那么,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天还是春天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季节的密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句诗的背景。杜牧在《秋夕》一诗中,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而“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正是对这种繁华景象的生动描绘。从字面上看,这句诗似乎与春天无关,但实际上,它蕴含着丰富的季节信息。  “冲天香阵”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香气弥漫的..

诗词知识 2024-01-04
赏析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感受词坛巨匠的辞藻魅力

赏析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感受词坛巨匠的辞藻魅力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坛豪杰”,其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在众多作品中,《汉宫春·立春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佳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本文将对《汉宫春·立春日》原文及赏析进行探讨。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如下:  立春日,东风解冻,江水初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诗词知识 2024-01-02
《诗经》中的《氓》:一段跨越阶级的深情厚意

《诗经》中的《氓》:一段跨越阶级的深情厚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其中的一首《氓》。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段跨越阶级的深情厚意,让人感叹于爱情的力量。  《氓》是一首描述农夫与贵族女子之间爱情故事的诗。在古代社会,农夫与贵族女子的爱情往往被视为禁忌,因为他们的身份差距巨大。然而,这首诗却以一种深情厚意的方式,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诗中的农夫是一个勤劳、诚实、善良的人,..

诗词知识 2023-12-31
李商隐的《宫辞》讽刺了什么?宫辞内容赏析

李商隐的《宫辞》讽刺了什么?宫辞内容赏析

  李商隐,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其中,《宫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那么,李商隐的《宫辞》究竟讽刺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宫辞》是李商隐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描绘和尖锐讽刺。诗中,李商隐以皇宫为背景,通过对宫女生活的细致描绘,揭示了宫廷生活的虚伪和残酷。他以宫女的口吻,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无..

诗词知识 2023-12-27
屈原《招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屈原《招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其中,《招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招魂》是屈原在被流放之后,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屈原以自己为媒介,向天地间的灵魂发出呼唤,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他的国家和人民。这是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的体..

诗词知识 2023-12-27
屈原《招魂》中有哪些美食?屈原为何将食物写进诗里?

屈原《招魂》中有哪些美食?屈原为何将食物写进诗里?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九歌》等作品流传千年,影响深远。然而,在他的诗篇中,除了对国家、人民的深深关怀,还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食物。在《招魂》一诗中,屈原巧妙地将美食融入其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美食世界。那么,屈原为何要将食物写进诗里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招魂》中的美食。在这首诗中,屈原描绘了丰盛的食物,如“鱼鳖”、“牛羊”、“稻粱”、“黍稷”等,这..

诗词知识 2023-12-27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注释及赏析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注释及赏析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改革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本文将对这首诗的全文、注释及赏析进行阐述。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如下: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 ..

诗词知识 2023-12-22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苍”指哪种动物?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苍”指哪种动物?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生僻字和意象,它们为诗词增色添彩,使得诗词更具韵味。然而,这些生僻字和意象往往让人们费解,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来说。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的一个字——“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少年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英雄气概的赞美。那么,这句诗中的“苍”究竟指的是哪种动物呢?..

诗词知识 2023-12-21
郑板桥有哪些咏雪诗?如何赏析?

郑板桥有哪些咏雪诗?如何赏析?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石田,是中国清代著名文人、书画家。他的诗词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其中咏雪诗尤为出色。本文将为您介绍郑板桥的几首咏雪诗及其赏析。  一、《咏雪》  “千里江陵一日还,百丈冰挂两崖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画卷。诗人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手法,表现了雪景的辽阔无垠。百丈冰挂两崖间,形象地描绘了冰川的壮观景象。最后一句“忽如一..

诗词知识 2023-12-04
岳飞《满江红》全文是什么内容?蕴含怎样的情感?

岳飞《满江红》全文是什么内容?蕴含怎样的情感?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以其坚韧不拔的抗金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后世的敬仰。他的诗词作品,尤其是《满江红》,更是以其激昂的情感和豪迈的气势,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瑰宝。  《满江红》是岳飞在南宋末年,面对国家危难,挥师北伐,却因朝廷内部的投降派阻挠而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创作的。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诗词知识 2023-12-03
《竹石图》:明代徐渭笔下的山水诗画

《竹石图》:明代徐渭笔下的山水诗画

  明代,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徐渭的文人画家,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其中,《竹石图》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竹石图》是一幅以竹子和石头为主题的山水画。画面中,竹子挺拔而优雅,石头厚重而沉稳,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徐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

诗词知识 2023-11-28
王维《使至塞上》主要内容是什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王维《使至塞上》主要内容是什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使至塞上》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诗人在边疆使节的任上,看到的壮丽景色和感受到的边疆生活。诗人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边疆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壮丽和荒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边疆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在诗中,王维以“单车欲问边”开篇,..

诗词知识 2023-11-24
韦应物《滁州西涧》如何赏析?蕴含怎样的情感?

韦应物《滁州西涧》如何赏析?蕴含怎样的情感?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滁州西涧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这首诗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孤独和无奈,又有壮志和豪情。  首先,从诗的表面来看,韦应物以滁州西涧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涧水、山石、树木、鸟鸣等自然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的自然之中。然而,在这宁静的画面背后,却隐藏着诗人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知识 2023-11-24
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什么?是春秋的《诗经》吗?

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什么?是春秋的《诗经》吗?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有一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那就是春秋时期的《诗经》。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以其深情的情感,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的诞生和发展。  《诗经》的..

诗词知识 2023-10-09
明末思想家张慎言留下了哪些诗词作品?如何赏析?

明末思想家张慎言留下了哪些诗词作品?如何赏析?

  张慎言,字子厚,号南屏,明朝末年的著名思想家、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张慎言的诗词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词主题广泛,既有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担忧,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更有对个人生活的细腻描绘。  在《破幽梦孤雁》一诗中,张慎言以孤雁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社会..

诗词知识 2023-09-26
张仲素《春闺思》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

张仲素《春闺思》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张仲素的《春闺思》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诗以春日闺房为背景,描绘了一位美丽佳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捕捉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篇,感受诗中佳人的美丽与才情。  《春闺思》全文如下: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

诗词知识 2023-09-22
张仲素《塞下曲》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

张仲素《塞下曲》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边塞诗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唐代诗人张仲素的《塞下曲》便是其中的佳作,展现了边塞风光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边塞诗篇。  一、诗歌背景  《塞下曲》创作于唐代初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边疆战事频繁,边塞风光成为诗人们喜爱的题材。张仲素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

诗词知识 2023-09-22
卢仝《七碗茶歌》描绘了哪些内容?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

卢仝《七碗茶歌》描绘了哪些内容?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

  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卢仝的文人墨客,他以其独特的茶道人生和对茶的深刻理解,创作了一首名为《七碗茶歌》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卢仝对茶的热爱,更传达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七碗茶歌》的内容围绕着卢仝品茗的过程展开,通过对茶叶、水、器皿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茶艺画卷。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

诗词知识 2023-09-22
晚唐诗人曹松最有名的十首诗是什么?如何赏析?

晚唐诗人曹松最有名的十首诗是什么?如何赏析?

  曹松,唐朝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十首诗更是被誉为“晚唐诗人的瑰宝”。  1.《塞下曲》:这首诗是曹松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它描绘了边疆将士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崇高敬意。  2.《送别》:这首诗是曹松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告别。诗人用深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惋..

诗词知识 2023-09-15
李贽关于女性的名言有哪些?他说了什么?

李贽关于女性的名言有哪些?他说了什么?

  李贽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尽管他是一位男性,但是他对于女性的关注和思考也是非常深刻的。那么,李贽关于女性的名言有哪些?  首先,我们可以从李贽的《女诫》一书中找到一些相关的名言。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女性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著作,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女性的经典名言。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以贞为贵”、“女子不可过问政治”等等。这些名言..

诗词知识 2023-08-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