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时期的政局是什么样?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吗-趣历史网

2022-09-10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人们历来认为:秦兴于法家,亦亡于法家。  如陆贾..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人们历来认为:秦兴于法家,亦亡于法家。

image.png

  如陆贾就认为:“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亟故也。”

  制度说的代表有班固和萧瑀等人。

  《汉书》有言:“秦讪笑三代,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土籓翼之卫”。

  唐朝初年的萧瑀也认为“三代封建而长久,秦孤立而速亡”。

  黄宗羲也认为,自秦以来,有乱无治,甚至夷狄灭国,“是废封建之罪也”。

  明末清初直到近现代,学者们对制度日益关注,而且重点不在于思考秦亡,而是一般性讨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眼光也不再局限于分封建和郡县制。

  当代有的学者则借用考古学及新出土的简牍材料不断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从而得出不少新的认识。

  1、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的有:

  赵昆生从秦朝的社会控制指导思想角度分析,认为秦王朝的失误就在于没有完成社会整合中的规范化和秩序化。

  其根本就是没有建立统治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和谐机制。

  李慧娟认为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而法家思想崇尚残暴,推崇权术,实行君主专制,严刑峻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至秦朝灭亡。

  而徐卫民撰文中纠正了法家思想导致秦朝速亡的传统说法, 认为秦的速亡是秦始皇过度的赋税徭役和用人不当造成的。

  2、从阶级斗争的观点上分析的有:

  李治亭等学者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3、从制度方面分析的有:

  我纠错措施,专制权力膨胀,促使秦统治者统治人格发生裂变,逐渐背离法家治国理念,这些偏差导致秦朝许多重大政策失误,导致秦二世而亡。

  高专诚试从秦朝的政治革新和法治建设与秦朝的行政管理和法律实施的比较中做出一种新的分析。

  宋立恒认为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中的“急政说”提法是有道理的, 与“急政说”的不同所在,认为统一后的秦王朝所以“急政”, 是建立和维护新型的社会体制别无选择的选择。

  4、从其他新角度分析的有:

image.png

  刘润堂从新的角度分析说:秦统一六国后,迅速统一行政体制,文字、货币、度量衡。

  这些举措虽然是历史的进步,但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这些措施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激起了人们的反抗。

  简单的说,学者们多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来分析,都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些观点中,暴力执政说肤浅而实在,制度说最深入,却不着边际。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正面经验或反面教训,很难有深层的思想觉悟。

  我认为,要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就必须从秦末的政局中去观察。

  我这里说的“秦末”,指的就是秦始皇死亡(公元前210年)到的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的时期。

  在这短短的几年中,是秦朝多年在各方面积累下来的灭亡因素的总清算的时期。

  秦朝末年的政局的发展是按着两条线索发展的。

  一条线索是封建统治阶级与残存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对立斗争,同时还有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分裂矛盾。

  最后使得当权的贵族大地主集团的势力失去了支持者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孤立地位,不得不被起义浪潮所淹没。

  另一条线索是由全国性的农民运动所引起的社会危机,使统治阶级陷入了混乱,加上贵族大地主的残暴统治,使社会的中下层等级陷于破产和流亡。

  秦朝的最高统治者成为了政治上的“独夫”,一部分政治势力离开了他,甚至以部分势力转向了起义。

  当然也有一部分势力对“独夫”和起义势力保持了中间观望的态度。

  二:秦朝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对待原六国后代,六国旧贵族势力反秦

  秦王朝自从它建立开始,就面临着两对突出矛盾:

  一是农民与地主阶级及其封建朝廷之间的矛盾。

  二是统一的封建国家与六 国旧贵族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前者是公开的基本矛盾,后者是以前者为掩体的潜在矛盾。

  六国残余势力与秦王朝的对立,在某些时候和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超过了基本矛盾。

  它的斗争形式,是利用并混淆基本矛盾,发泄自己的仇恨。

  两对突出矛盾的斗争起点是一致的,即都是要推翻秦王朝。

  但是,它们的终点根本不同。前者旨在推动历史前进,后者是图谋恢复旧贵族失去的统治天堂。

  秦王朝是在统一六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灭六国只是剥夺了六国统治者的统治权,但是并没有消灭他们残余势力。

  秦始皇曾经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六国旧贵族分裂割据势力的反扑。平毁六国军事要塞,征收全国武器,“销以为钟练,金人十二”。

  秦对战败的六国旧贵族势力的态度表现出的是一种征服者的优越感,并未进一步做疏导、改造工作,没有能够消除他们积恨,化解消极因素。

  三:封建君主滥用权力,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第一,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权力和利益分配上的矛盾。

  秦朝的政权本质上仍然是家族政权,通过建立垂直的政权体系,把国家管理变为皇帝直接负责制,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手中。

  秦始皇贪权、集权,把所有大权都抓在自己手中,既不实行分封,也没有适当分权,不仅引起整个统治集团的不满,而且连他的家族都与他疏远,呈现出孤立无辅、离心离德的态势。

  第二、秦二世胡亥矫诏纂加速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image.png

  秦始皇统治晚期社会矛盾已经激化,那么其继立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修正或改变不利于统治的方针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其次是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加强统治力量。

  四:文化专制,激起知识分子的反抗

  秦统一全国之初,丞相李斯即对秦始皇说,一般人总是根据过去的典籍记载来攻击现时的政治,散布不满言论,这对统治极为不利,必须严禁。

  他建议把可以作为诽谤朝政的理论根据的书籍,一律焚毁。秦始皇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焚书。

  焚书之后, 一般儒生对秦始皇的这种做法极为反感和不满,暗地里多有非议。

  秦始皇对儒生的不满和批评非常震怒,认为他们妖言惑众,于是在焚书的第二年,将460个儒生活埋。

  秦朝的文化专制使战国开始的百家争鸣和学术文化蓬勃发展的局面遭到摧残,使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严重戳伤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阻塞了言路。

  知识分子对秦王朝的统治丧失了信心。国家已经外强中干,而无人敢言。殊不知这仅 仅是防民之口,却未防民之心,甚而使人民积怨更深。

  并且,这一文化政治对知识分子的打击尤为严重,激起了士人的极大不满。

  这些知识分子在后来的反秦灭秦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民心尽失,民众反秦

  战国时期,连续数百年的兼并战争给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秦始皇的统一,使广大百姓看到了过太平日子的希望。

  但是,秦王朝建立后,不仅未让国家和人民经过必要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而且马上在这凋零、残破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和劳役征发人民不愿接受如此重的赋役。

  统治者便通过严刑峻罚来推行, 史称秦法多如牛毛而密如凝脂,对民众处处约束。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秦朝刑罚严酷并实行连坐,以至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因施行劓刑,而“劓鼻成车”。

  在全国百姓的受刑范围上,秦朝是空前绝后,在施刑的残酷程度上,也是令人瞠目。

  六:结束语

  有评论提出一个客观的原因,“经过几个世纪的血腥战争,当秦突然从诸侯国发展成帝国时,它承担的任务太多,根本不能在如此短的时期中完成。”

  并提到了《史记》中记载的粮食价格,暗示当时的经济几近于崩溃。

  秦虽然征服了六国土地,但是并没有征服六国民心,六国被灭得不服。

image.png

  这一点楚国尤其明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秦王朝的统治根基就不稳固,秦朝末年只是各种矛盾冲突的总爆发时期。

  在秦朝末年,如果统治者根据当时的国内政治环境能及时调整统治策略,即安抚六国旧贵族,休养生息,爱惜民力,皇位正常接班等等,那么秦王朝的统治也许真的可以从一世乃至万世。

  但是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秦末统治者放弃了这个修正错误、缓和矛盾的机会,而是对待六国旧贵族势力采取高压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治,对人民狂征暴敛,严刑酷法,滥用民力,导致民心尽失。

  秦末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失去了各种势力的支持,统治者成了 政治上的独夫。

  凡此种种,秦二世而亡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古代女子成年和未成年的发饰有何区别呢?-趣历史网
下一篇:古代宫女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她们的环境怎么样-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