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都失败了 朱棣削藩为什么能成功-趣历史网

2022-09-16 04: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为何朱棣削藩成功,而朱允炆却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

  为何朱棣削藩成功,而朱允炆却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

  历时仅仅15年的时间,四十不惑的年纪打下诺大的天下,可见朱元璋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西汉有七王之乱,

  西晋有八王作乱,

  朱元璋明知藩王制度的弊端为何还要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各大藩王呢?

  明初,朱元璋虽建立大明王朝,

  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但是元顺帝带着元朝残余势力跑回了漠北老家,建立割据政权北元;虽然只是割据一方,但北元的势力仍不容小觑,而且并不甘心被赶回漠北,一心想要南下复国,对于刚建立的大明王朝而言,北元才是最大的威胁。

  朱元璋当然也考虑到藩王作乱的情况,所以“以史为鉴”,虽分封藩王,但与西晋不同,只给军权,不给治权;

  朱元璋分封各大藩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儿子们为自己戍边,而非割据一方。

image.png

  《明太祖实录》:“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但“人有旦夕祸福”,计划赶不上变化,

  洪武25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藩王体系最关键的一环缺失;

  《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五年)丙子,皇太子标薨。”

  不仅对于朱元璋来说是晴天霹雳,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太子朱标,

  朱标突然去世,唯一能给朱元璋安慰的就是皇太孙朱允炆。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称帝,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在登基之前就对手握兵权的叔叔们不放心,

  建文帝元年,朱允炆就迫不及待削藩,在黄子澄与齐泰的谋划下先剪掉燕王的羽翼,结果我们都知道,朱允炆不仅没有成功削藩,反对丢了皇位。

  朱棣打着“靖难”的口号起兵造反,历经四年的时间,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因削藩而造反,但他登基以后也要面临削藩的问题,

  朱棣并非朱允炆,他削藩的手段极为高明,“软刀子”拔掉老虎牙。

  那么,朱棣究竟是如何“软刀子”拔牙的呢?

  朱棣登基初期恢复被削藩王爵位,争取诸王拥戴,大加赏赐

  公元1360年,朱棣登基称帝;

  他是因为反对建文帝削藩而起兵“靖难”,

  为了能够得到诸位藩王的支持跟拥戴,即位以后朱棣立即恢复了被削藩王的爵位,并且大加赏赐。

  甚至更改祖制给予了宗亲更高的品级。

  比如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都是被建文帝削掉的藩王,而湘王朱柏更是不想受辱自焚而死。

  “遂加镇国将军从一品,辅国将军从二品,奉国将军从三品,镇国中尉从四品,辅国中尉从五品,奉国中尉从六品”。

  “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史稿》

  官职品级提高,藩王以及藩王后人的俸禄待遇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这些藩王的待遇有多优厚呢?

  明太祖朱元璋在的时候,亲王俸禄一年是五万石,后来刚改为万石;

  其他的,比如郡王是两千石,

  振国将军是千石

  .......

  每一位皇族的后代10岁以后就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禄,结婚的时候还会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就连葬礼的时候也会有一笔丰厚的丧葬费用。

  明成祖朱棣,在此基础上,更加的优厚,每位藩王再增加5000石。

  为朱棣打开金川之门的谷王朱橞增加2000石,还被赏赐300卫士,并将其原来的封地宣府改为长沙。

  而朝廷官员呢?

  正一品官员年俸是900石

  .......

  正七品是700石

  亲王与宰相的俸禄就相差了十几倍还多。

  在给各藩王增加俸禄的同时,朱棣也开始打压朱标一脉:

  永乐五年六月,朱棣取消朱标明兴宗的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

  吕太后(朱允炆生母)复称懿文太子妃;

  七月,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

  十一月,又将朱允熥、朱允熞等废为庶人,软禁凤阳;

  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亦被废为“建庶人”,软禁凤阳广安宫。

  在得到诸位藩王拥戴的同时,打压朱标一脉,让诸位藩王以为朱棣是拥护藩王制度的,其实这无疑是朱棣“削藩”之前给的“蜜枣”而已,毕竟初登大位的朱棣需要各位藩王的拥戴。

  等到时机成熟,朱棣开始软刀子拔老虎牙,首先第一个就是宁王朱权。

  “一起靖难”的宁王朱权是朱棣削藩第一人

  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时候,九王中燕王与晋王的势力最大,各自带了十万军队;

  但并不是最生猛的,宁王朱权才是九王中公认打仗最厉害的,因为他的手里有一支当年最强大的部队—朵颜三卫。

image.png

  朵颜三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全部是由蒙古人组成,战斗力非常强;

  明朝会一分不少地给这些蒙古人发放俸禄,但是北元朝廷呢?

  经常是只让他们打仗而没有俸禄,而且许诺他们战利品都归自己,但实际上呢?

  抢回来的战利品先交给北元朝廷,剩下的才给自己的。

  久而久之自然大家心里都会算一笔账:跟着北元太吃亏,即便是战死沙场都没人收尸。

  很多的蒙古人都是因为这被吸引来的,有这样一句话:在利益面前,保持绝对的忠诚是一件很难得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才有机会拉上宁王一起靖难。

  “靖难之役”后,一开始朱允炆派耿炳文去对战朱棣,耿炳文虽战败但其实对朱棣来说也是非常头疼的对手;

  耿炳文的战败也让朱允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黄子澄向朱允炆推荐曹国公李景隆挂帅,李景隆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带领50万军队浩浩荡荡出发;

  但这对于朱棣而言是个好消息,以朱棣对李景隆的了解:50万军队在他的手里没多大作用;

  朱棣并不是看不上这50万军队,而是看不上李景隆。

  戊寅,谍报曹国公乘传至德州,收集耿炳文败亡将卒,并调各处军马五十万进营河间。—《明太宗实录卷四上》

  虽说主帅无能,但50万军队不容小觑,毕竟双方实力悬殊,朱棣必须要想办法招兵买马;

  将镇守北平的任务交给长子朱高炽,自己带领一部分人去了宁王的属地;

  次去的目的就是宁王的朵颜三卫。

  朱允炆在向朱棣下手的同时也向宁王朱权伸手,宁王虽善战善谋但并无反心,不服从但也不反抗,朱棣正是利用了宁王的这一点。

  朱棣单枪匹马,宁王才敢见他,朱棣并未劝宁王与自己一起造反,而是求宁王帮忙向朱允炆求情,并且在宁王的府上暂住一段时间。

  没过多久,朱棣又提出让自己的部分士兵进城好安排事宜,宁王认为一群不带兵器的人进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便答应;但宁王想不到的是他们没带兵器却带了另一样威力巨大的武器——金钱。

  没过多久朱棣便提出该走了,宁王非常高兴,亲自送行到郊外,自觉有一些愧疚;

  这时朱棣拉着宁王的手说:“既然如此,你跟我一起靖难如何?”

  宁王以为燕王在开玩笑,但朱棣认真地说:“我需要你,不但需要你,还需要你的朵颜三卫,你跟我一起走。”

  此时宁王发现朱棣此行的真实意图已经晚了,朱棣一声令下,早已埋好的伏兵控制了局面,就连宁王身边的人都不听使唤,原来见钱眼开的朵颜三卫首领已经朱棣收买,成了朱棣的人

  《姜氏秘史》卷二中记载“甲寅,靖难兵袭执宁王权,三卫官军总兵官都督刘贞遁还京师,守将都指挥朱鉴死之,行军都督陈亨等降,遂以其众归”

  宁王就这样被迫跟朱棣一起靖难,但朱棣允诺:事成中分天下。

  宁王不仅将自己最精良的部队给了朱棣,而且到朱棣的军营为他出谋划策;

  有这样一句话: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明通鉴》记载““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如果说靖难成功有宁王一半的功劳也不过分,但打进南京城朱棣称帝以后,只字不提平分天下的事情;

  大势已定,宁王自然也不傻,他很清楚“平分天下”简直是做梦,能够求得一块好地方安度晚年就很不错了。

  所以宁王主动告诉朱棣,他不想再回北方,更不想掌兵权,希望能将他封到苏州去,过两天舒服日子。

  但朱棣告诉宁王:苏州距离南京太近,属京畿要地(皇帝直接管辖的地方),你去不合适。

  宁王又选钱塘一带,但也被朱棣拒绝了,并且告诉宁王:除了这两个地方,其他的任你挑。

  宁王自然明白朱棣的意思,不再挑选,让朱棣安排。

  就这样宁王朱权被封到了南昌。

  按照明朝祖制:分封藩王,理应给建一座新王府;

  而朱棣非但没有给宁王修建新王府,而是将原先的布政司改成了王府;

  宁王自建了一座“精庐”,自那以后,宁王深感前途无望,所以寄情文娱,确实也展现了惊人的才气。

image.png

  《明史》记载,朱权一生“奉敕辑《通鉴博论》二卷,又作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注纂数十种”。

  当初朱允炆削藩,齐泰认为应当先拿燕王开刀;而黄子澄则认为应当先剪掉燕王的羽翼,再对燕王动手。

  朱允炆采纳黄子澄的建议,派李景隆直接去河南开封抓捕周王直接分配到了云南;紧接着就是岷王、湘王、代王、齐王,全部都是采取急躁而强硬的手段,直接贬为庶民;而湘王朱柏全家自焚而死都没能打动朱允炆,以同样的手段将削藩的矛头对准燕王;

  其实已经给了燕王朱棣足够的准备时间,出于自保燕王不得不反;

  朱允炆最终一败涂地;

  而朱棣聪明,先从最强的宁王开始。

  第二个就是齐王朱榑

  洪武年间,齐王朱榑多次北征,战功累累,人也变得膨胀起来,封为藩王以后多次在藩地胡作非为;建文帝削藩以后被废为庶人,禁锢在南京城。

  靖难之役后期,建文帝就派他出征征讨朱棣;

  等到朱棣攻破南京城以后吓得跪地不起,失声痛哭,因为他知道朱棣要清算他。

  但朱棣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齐王朱榑恢复爵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以后的齐王又恢复了原来骄纵恣意的样子;

  朱棣得知以后召齐王入京严加申斥,

  但齐王并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增加王府护卫,暗中招收刺客,广纳有才之人;

  更为过分的是不准官吏登上青州城墙夜间巡视,几名官吏向朝廷上告齐王,反而被齐王抓了起来。

  朱棣得知以后让齐王放任,并申斥齐王改正;

image.png

  第二年五月,齐王来京朝见,面对朝中大臣弹劾飞弹不悔改,反而怒斥一番,朱棣下旨将其拘押在京师,削去了他的护卫跟爵位,并且处罚了齐王的老师;

  没想到齐王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每天在京师埋怨、辱骂。

  八月,朱棣将齐王的儿子召进京师,同齐王一起被贬为庶人。

  癸丑,免齐王榑为庶人。仍命所司录其所为过恶示搏,俾览省而改行。—《明太宗实录卷五十五》

  朱棣雷厉风行,其他藩王顺势

  宁王与齐王收拾完以后,对朱棣而言,其他的藩王都不足为虑:

  永乐六年,岷王朱楩与西平侯沐晟交恶,并擅自夺取官府官印,屠杀官吏民众被朱棣罢免;但不久后,朱棣又恢复了他的爵位;

  但是没过几年,岷王朱楩因恶习不改被第三次罢免并且削去护卫。

  永乐十年,辽王朱植被削去护卫,在朱棣靖难的时候他一直在隔岸观火并没有出手相助;

  周王朱橚是朱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没有让朱棣难做,而是主动向朝廷交还自己的护卫,回到自己的封地一心研究医药学,所著《救荒本草》,是一本专门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书籍,对我国的植物学和医药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橚好学,能词赋,尝作《元宫词》百章。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名《救荒本草》。—《明史诸王传》

  岷王、周王与辽王都属于比较听话的藩王,朱棣只是“削兵权而没有削待遇”,保留了三位藩王的待遇,让三位藩王心安理得的服从朱棣,相当于没有老虎被拔了牙齿。

  而不听话的藩王呢?像齐王,被贬为庶民。

  还有另一位不听话的藩王,就是谷王朱穗,朱棣攻打南京城的时候他见朱允炆大势已去,主动为朱棣打开金川门,算是朱棣靖难成功的功臣,但是他骄横跋扈,在封地残害忠良,甚至想要谋反推翻朱棣,朱棣自然不会容他。

  1417年,谷王朱穗被贬为庶民,之后就被关进大狱。

  朱棣“三步走”削藩可谓极其高明

  第一步:温水煮青蛙

  朱棣登基称帝以后,并没有跟朱允炆一样着急削藩,而是恢复之前被朱允炆废掉藩王的称号,为的就是得到诸位藩王的支持;为的也是让诸位藩王对朱棣失去警惕心,也是为了让诸位藩王相信朱棣是跟朱允炆不一样的。

  第二步:明升暗降

  朱棣将各位分封在边疆的藩王逐一封赏,并调回内地,不需要诸位藩王掌守卫边疆大权,藩王没了兵权,如同没了牙齿的老虎,想要再对抗朱棣自然是难上加难。

  第三步:用钱换兵

  朱棣提高诸位藩王的俸禄,换取削减藩王们的护卫。

  朱棣削藩并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每一位藩王的表现区别对待,不听朝廷管束、威胁皇权的藩王坚决削去爵位,贬为庶民或拘禁;

  没有威胁皇权的藩王则是进行优待,收兵权而保其俸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趣历史网
下一篇: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