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大匠诲人以规矩赋》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趣历史网

2022-09-26 13:05 诗词知识
最佳答案  还不知道:欧阳修的《大匠诲人以规矩赋》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此赋与作者的《藏珠于渊赋》都属文赋,但比较起来更有近体赋的特点,如基本不用典故,不重铺排和藻..

  还不知道:欧阳修的《大匠诲人以规矩赋》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此赋与作者的《藏珠于渊赋》都属文赋,但比较起来更有近体赋的特点,如基本不用典故,不重铺排和藻饰,句式参差不齐等,由大匠诲人以规矩到各种工艺,到学者的诲人,从中悟出道理来。

  【原文】:

  工善其事,器无不良。用准绳而相诲,由规矩以为常。度木随形,俾不欺于曲直;运斤取法,必先正于圆方。载考前文,爰稽哲匠。伊作器于祖善,必诲人而攸尚。有模有范,俾从教之克精;中矩中规,责任材而必当。

  诚以人于道也,非学而弗至。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既谆谆而诲尔,俾拳拳而服之。默受以全,曲则轮而直则轸,动皆有法,梡(huán)为鞠而断为棋。然则道不可以弗知,人不可以无诲。苟审材之义失,则教人之理昧。规矩有取,为圭为璧以异宜;制度可询,象地象天以是配。

  匠之心也,本乎大巧;工之事也,作于圣人。因从绳而取喻,彰治材而有伦。学在其中,辨盖舆之异状;艺成而下,明凿枘之殊陈。义不徒云,道皆有以,将博我而斯在:宁小巧而专美。殊玉工之作器,惟求磨琢之精;异扁人之斫轮,但述苦甘之旨。是知直在其中者谓之矩,曲尽其妙者本乎规。

  然工艺以斯下,俾后来之可师。道或相营,引圆生方生而作喻;言如未达,譬周旋折旋而可知。是何扑斫为工,剞(sī)劂(jué)斯主?玩其役而虽未,听乃言而可取。故孟子谓学者之诲人,亦必由于规矩。

图片.png

  【译文】:

  工匠要做好他的活儿,工具没有不精良的。使用标准的绳子相牵导,使用规矩这种工具来校正方圆作为常法。顺着木料形状计算长短,使木材不背离弯曲和笔直;按着尺码标准挥动刀斧,一定要先符合圆形或方形。于是考核前代的文献,稽察有才艺的工匠。他制作的是祖上长于的器具,必然能注重长期教导别人。有模型、有规范,使跟他学习的人能够精细;合方形、合圆形,要求使用木材必须适当。

  如果把人放在这样的方法技艺上,不学习就不能掌握。工匠的本领,是能长时间耐心地制作器具。既然不厌倦地教导你,就使你诚恳地服从他。技艺心里全都默记了,使木材弯曲就能做成车轮,取直木材就能做成车后的横木。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方式。刮摩成为球体,截断成为棋子状。既然如此,那么方法技艺就不可不知道,人就不可以没有教诲了。如果观察研究材料的意义失掉了,那么教授人的道理就不明白。校正方圆的规矩这种工具可取,制成的玉圭和玉璧以差异相宜;规定和用法适合学时询问,在地成形在天成像就是用规定和用法来配合的。

  工匠的心劲,来源于高度的灵巧;精巧的活儿,由道德智能高尚的人来做。依据按准绳做活儿得到了比方,彰明处置木材的方法得到这类道理。只要能在从艺中学习,就可以辨别车盖和车箱的不同形状;等到手艺成了以后,就可以明了圆凿方枘的不同敷布。这道理并不白说,方法技艺都有可用的,要使我广博的在这里:宁可小巧而要有独具的美。不同的玉工制作器物,只求磨琢雕刻的精致;不同的轮人砍削车轮,也只述说各自对甘苦的理解。由此可知:笔直在那里面的叫做矩;弯曲达到美妙的来源于规。

  然而各种工艺都靠这样的道理形成,使后来的人可以从师学习。但方法技艺有的互相萦绕,就可引用圆形的制成方形的制成作出说明。语言如果未能表达,比方为圆转圈折拐弯就可以知道了。为什么这工匠只轻轻敲打砍削就很精巧,用一把刻刀就完成了他承担的活儿呢?欣赏品味他的工作虽然不能了解,听他说的话却有可取的。因此孟子认为学者对人的教导,也必须在规矩上遵从。

  【评介】:

  赋的开始写“规矩”的重要作用。为了说明“工善其事,器无不良”,作者举出“准绳”、“规矩”两种工具,特别强调、突出了“规矩”的作用:“度木随形,俾不欺于曲直;运斤取法,必先正于圆方”,顺着木料的形状计算长短,使木材不背离所要求的弯曲和笔直;按着尺码标准挥动刀斧,一定先考虑是符合圆形的还是方形的。规矩本是校正圆形和方形之器的统称,规用来画圆形,矩用来画方形。《孟子·离娄·上》有这样的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和公输子都是古代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以他们的聪明和灵巧,尚且不用规矩这样的工具,也不能制成方的或圆的东西,可见规矩的重要性了。因此,作者说考核了前代一些文献,调查了许多有才艺的工匠,只要是这位工匠制作的是祖上长于的器具,必然能注重长期教导别人,从而达到基本要求:“有模有范,俾从教之克精;中矩中规,责任材而必当”,有模型、有规范,使跟他学习的人能有所遵循而精细;合方形、合圆形,要求使用木材必须恰到好处。

  接下来作者先叙述大匠诲人以规矩的具体作法及其效果。写得很具体,很形象:“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既谆谆而诲尔,俾拳拳而服之。默受以全,曲则轮而直则轸;动皆有法,梡为鞠而断为棋”,大匠教诲别人的本领在于:能长时间地、耐心地制作器物,既然不厌倦地教诲你,就使你诚恳地服从他。技艺心里全都默认了,使木材弯曲就能做成车轮,取直木材就能做成车后的横木。每一动作都有一定的方式,刮磨可成为球体,截断能成棋子状。这里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大匠教导人们从艺的具体场面和细节:大匠的循循善诱,学艺者的拳拳服顺,技艺的“曲”法、“直”法、“梡”法、“断”法之高之全,成果中“轮”、“轸”、“鞠”、“棋”之异之丰,都历历在目,读者也好像亲身领受了一场大匠的教诲了。大匠之所以能使人达到这样的程度,完全是以规矩诲人的缘故,人们想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艺,就不能不接受教海,作者评论道:“苟审材之义失,则教人之理昧。规矩有取,为圭为璧以异宜;制度可询,象地象天以是配。”这里已不单纯讲从匠学艺,不单纯讲规矩这种工具了,推而广之,教别人学什么都不能失掉“审材之义”;跟别人学什么也不能忘记按规矩去做;做任何事情也得照“规矩”办,而这规矩则是指标准、法则或习惯了。

图片.png

  作者又从大匠具体诲人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在“匠之心也”、“工之事也”中取得比方,触类旁通:“学在其中,辨盖舆之异状;艺成而下,明凿枘之殊陈”,如果你能跟工匠从艺学习,开始可以辨别车盖和车箱的不同形状;等到手艺成了以后,就可以明了圆凿方枘的不同敷布。意思说学习各种技艺,只要按规矩一步一步去做,开始和后来的本领是大不一样的。由此说到作者自己注重的是什么样的方法技艺:“义不徒云,道皆有以,将博我而斯在:宁小巧而专美”,这道理并不白说,方法技艺都有可用的,那么使我广博的方法技艺在这里:那就是宁可小巧并要有独具的美。“宁小巧而专美”是作者从大匠诲人以规矩中引申出来的工艺审美观,并且以玉工作器、扁人斫轮为例证来说明。“扁人斫轮”这个典故见于《庄子·天道》,扁人指的就是做车轮的人。相传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位叫扁的做车轮人在堂下砍削车轮,并回答齐桓公提出的斫雕车轮之术,这位“行年七十而老斫轮”的人说:要不徐不疾,得心应手。实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即“苦甘之旨”。作者认为,尽管不同的玉工作器只求各自磨琢之精,不同的轮人砍削车轮,也只述各自的甘苦,但是仍然靠规矩才达到这样精微的地步:“直在其中者谓之矩,曲尽其妙者本乎规。”

  赋的最后扩展到各种工艺的形成,点到学者的诲人。各种工艺的形成也是靠用规矩教诲人形成的,没有规矩也就没有各种工艺,所以才说“然工艺以斯下,俾后来之可师。”作者说明了这点以后,又提到工匠“是何扑斫为工,剞劂斯主?玩其役而虽未,听乃言而可取”,为什么这工匠只轻轻敲打、砍削,用一把刻刀就完成了他的工作呢?欣赏他的工作虽然不能了解,听他说的话却是有可取的。他的话是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广义的、更具体实用的“规矩”。天下事莫不如此,孟子认为学者的诲人,也必须遵循规矩。学者之诲人,人之受诲于学者怎样,就不言自明了。

  欧阳修通过对大匠诲人以规矩的重要作用、具体作法、所得启发的叙述和议论,说明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按一定标准、法则、章程去做,才能取得好成效。这其实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反映:尊重客观规律,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要碰得头破血流。作者在当时就有了这样的认识,确实难能可贵。

  此赋写作特点突出的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宏观上要说明的是应遵从客观规律的大道理,却从微观上写工匠如何以规矩这种工具教别人学艺,小题材反映了大主题。另外,作者决不是单纯写大匠诲人,主要目的恐怕还是要落在学者的诲人,但通篇几乎都写大匠诲人,学者诲人这个落脚点只是最后一句点了一下,但事同此理,了解了大匠的诲人也就了解了学者的诲人,这可以叫“悟道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谢惠连的《雪赋》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趣历史网
下一篇:陆机的《文赋并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天还是春天?

“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天还是春天?

  “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那么,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天还是春天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季节的密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句诗的背景。杜牧在《秋夕》一诗中,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而“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诗,正是对这种繁华景象的生动描绘。从字面上看,这句诗似乎与春天无关,但实际上,它蕴含着丰富的季节信息。  “冲天香阵”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香气弥漫的..

诗词知识 2024-01-04
赏析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感受词坛巨匠的辞藻魅力

赏析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感受词坛巨匠的辞藻魅力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坛豪杰”,其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在众多作品中,《汉宫春·立春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佳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本文将对《汉宫春·立春日》原文及赏析进行探讨。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如下:  立春日,东风解冻,江水初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诗词知识 2024-01-02
《诗经》中的《氓》:一段跨越阶级的深情厚意

《诗经》中的《氓》:一段跨越阶级的深情厚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其中的一首《氓》。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段跨越阶级的深情厚意,让人感叹于爱情的力量。  《氓》是一首描述农夫与贵族女子之间爱情故事的诗。在古代社会,农夫与贵族女子的爱情往往被视为禁忌,因为他们的身份差距巨大。然而,这首诗却以一种深情厚意的方式,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诗中的农夫是一个勤劳、诚实、善良的人,..

诗词知识 2023-12-31
李商隐的《宫辞》讽刺了什么?宫辞内容赏析

李商隐的《宫辞》讽刺了什么?宫辞内容赏析

  李商隐,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其中,《宫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那么,李商隐的《宫辞》究竟讽刺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宫辞》是李商隐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描绘和尖锐讽刺。诗中,李商隐以皇宫为背景,通过对宫女生活的细致描绘,揭示了宫廷生活的虚伪和残酷。他以宫女的口吻,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无..

诗词知识 2023-12-27
屈原《招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屈原《招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其中,《招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招魂》是屈原在被流放之后,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屈原以自己为媒介,向天地间的灵魂发出呼唤,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他的国家和人民。这是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的体..

诗词知识 2023-12-27
屈原《招魂》中有哪些美食?屈原为何将食物写进诗里?

屈原《招魂》中有哪些美食?屈原为何将食物写进诗里?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九歌》等作品流传千年,影响深远。然而,在他的诗篇中,除了对国家、人民的深深关怀,还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食物。在《招魂》一诗中,屈原巧妙地将美食融入其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美食世界。那么,屈原为何要将食物写进诗里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招魂》中的美食。在这首诗中,屈原描绘了丰盛的食物,如“鱼鳖”、“牛羊”、“稻粱”、“黍稷”等,这..

诗词知识 2023-12-27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注释及赏析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注释及赏析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改革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本文将对这首诗的全文、注释及赏析进行阐述。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如下: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 ..

诗词知识 2023-12-22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苍”指哪种动物?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苍”指哪种动物?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生僻字和意象,它们为诗词增色添彩,使得诗词更具韵味。然而,这些生僻字和意象往往让人们费解,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来说。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的一个字——“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少年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英雄气概的赞美。那么,这句诗中的“苍”究竟指的是哪种动物呢?..

诗词知识 2023-12-21
郑板桥有哪些咏雪诗?如何赏析?

郑板桥有哪些咏雪诗?如何赏析?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石田,是中国清代著名文人、书画家。他的诗词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其中咏雪诗尤为出色。本文将为您介绍郑板桥的几首咏雪诗及其赏析。  一、《咏雪》  “千里江陵一日还,百丈冰挂两崖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画卷。诗人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手法,表现了雪景的辽阔无垠。百丈冰挂两崖间,形象地描绘了冰川的壮观景象。最后一句“忽如一..

诗词知识 2023-12-04
岳飞《满江红》全文是什么内容?蕴含怎样的情感?

岳飞《满江红》全文是什么内容?蕴含怎样的情感?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以其坚韧不拔的抗金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后世的敬仰。他的诗词作品,尤其是《满江红》,更是以其激昂的情感和豪迈的气势,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瑰宝。  《满江红》是岳飞在南宋末年,面对国家危难,挥师北伐,却因朝廷内部的投降派阻挠而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创作的。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诗词知识 2023-12-03
《竹石图》:明代徐渭笔下的山水诗画

《竹石图》:明代徐渭笔下的山水诗画

  明代,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徐渭的文人画家,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其中,《竹石图》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竹石图》是一幅以竹子和石头为主题的山水画。画面中,竹子挺拔而优雅,石头厚重而沉稳,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徐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

诗词知识 2023-11-28
王维《使至塞上》主要内容是什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王维《使至塞上》主要内容是什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使至塞上》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诗人在边疆使节的任上,看到的壮丽景色和感受到的边疆生活。诗人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边疆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壮丽和荒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边疆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在诗中,王维以“单车欲问边”开篇,..

诗词知识 2023-11-24
韦应物《滁州西涧》如何赏析?蕴含怎样的情感?

韦应物《滁州西涧》如何赏析?蕴含怎样的情感?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滁州西涧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这首诗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孤独和无奈,又有壮志和豪情。  首先,从诗的表面来看,韦应物以滁州西涧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涧水、山石、树木、鸟鸣等自然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的自然之中。然而,在这宁静的画面背后,却隐藏着诗人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知识 2023-11-24
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什么?是春秋的《诗经》吗?

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什么?是春秋的《诗经》吗?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有一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那就是春秋时期的《诗经》。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以其深情的情感,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的诞生和发展。  《诗经》的..

诗词知识 2023-10-09
明末思想家张慎言留下了哪些诗词作品?如何赏析?

明末思想家张慎言留下了哪些诗词作品?如何赏析?

  张慎言,字子厚,号南屏,明朝末年的著名思想家、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张慎言的诗词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词主题广泛,既有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担忧,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更有对个人生活的细腻描绘。  在《破幽梦孤雁》一诗中,张慎言以孤雁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社会..

诗词知识 2023-09-26
张仲素《春闺思》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

张仲素《春闺思》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张仲素的《春闺思》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诗以春日闺房为背景,描绘了一位美丽佳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捕捉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篇,感受诗中佳人的美丽与才情。  《春闺思》全文如下: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

诗词知识 2023-09-22
张仲素《塞下曲》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

张仲素《塞下曲》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边塞诗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唐代诗人张仲素的《塞下曲》便是其中的佳作,展现了边塞风光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边塞诗篇。  一、诗歌背景  《塞下曲》创作于唐代初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边疆战事频繁,边塞风光成为诗人们喜爱的题材。张仲素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

诗词知识 2023-09-22
卢仝《七碗茶歌》描绘了哪些内容?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

卢仝《七碗茶歌》描绘了哪些内容?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

  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卢仝的文人墨客,他以其独特的茶道人生和对茶的深刻理解,创作了一首名为《七碗茶歌》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卢仝对茶的热爱,更传达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七碗茶歌》的内容围绕着卢仝品茗的过程展开,通过对茶叶、水、器皿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茶艺画卷。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

诗词知识 2023-09-22
晚唐诗人曹松最有名的十首诗是什么?如何赏析?

晚唐诗人曹松最有名的十首诗是什么?如何赏析?

  曹松,唐朝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十首诗更是被誉为“晚唐诗人的瑰宝”。  1.《塞下曲》:这首诗是曹松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它描绘了边疆将士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崇高敬意。  2.《送别》:这首诗是曹松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告别。诗人用深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惋..

诗词知识 2023-09-15
李贽关于女性的名言有哪些?他说了什么?

李贽关于女性的名言有哪些?他说了什么?

  李贽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尽管他是一位男性,但是他对于女性的关注和思考也是非常深刻的。那么,李贽关于女性的名言有哪些?  首先,我们可以从李贽的《女诫》一书中找到一些相关的名言。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女性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著作,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女性的经典名言。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以贞为贵”、“女子不可过问政治”等等。这些名言..

诗词知识 2023-08-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