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柳下惠授词却敌,晋文公伐卫破曹-趣历史网

2022-10-21 17: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

image.png

  话说晋文公定了温、原、阳樊、攒茅四邑封境,直通太行山之南,谓之南阳,此周襄王十七年之冬也。

  时齐孝公亦有嗣伯之意。自无亏之死,恶了鲁僖公;鹿上不署,别了宋襄公;盂会不赴,背了楚成王。诸侯离心,朝聘不至。孝公心怀愤怒,欲用兵中原,以振先业,乃集群臣问曰:“先君桓公在日,无岁不征,无日不战,今寡人安坐朝堂。如居蜗壳之中,不知外事,寡人愧之。昔年鲁侯谋救无亏,与寡人为难。此仇未报,今鲁北与卫结,南与楚通。倘结连伐齐,何以当之?闻鲁岁饥,寡人意欲乘此加兵,以杜其谋。诸卿以为何如?”

  上卿高虎奏曰:“鲁方多助,伐之未必有功。”

  孝公曰:“虽无功,且试一行,以观诸侯离合之状。”乃亲率车徒二百乘,欲侵鲁之北鄙。

  边人闻信,先来告急。

  鲁正值饥馑之际,民不胜兵。大夫臧孙辰言于僖公曰:“齐挟忿深入,未可与争胜负也。请以辞令谢之。”

  僖公曰:“当今善为辞令者何人?”

  臧孙辰对曰:“臣举一人。乃先朝司空无骇之子,展氏获名,字子禽,官拜士师,食邑柳下。此人外和内介,博文达理,因居官执法,不合于时,弃职归隐。若得此人为使,定可不辱君命,取重于齐矣。”

  僖公曰:“寡人亦素知其人,今安在?”

  曰:“见在柳下。”

  使人召之,展获辞以病不能行。臧孙辰曰:“禽有从弟名喜,虽在下僚,颇有口辩,若令喜就获之家,请其指授,必有可听。”僖公从之。

  展喜至柳下,见了展获,道达君命。展获曰:“齐之伐我,欲绍桓公之伯业也,夫图伯莫如尊王,若以先王之命责之,何患无辞。”

  展喜复于僖公曰:“ 臣知所以却齐矣。”

  僖公已具下犒师之物,无非是牲醴,粟帛之类,装做数车,交与展喜。

  喜至北鄙,齐师尚未入境,乃迎将上去,至汶南地方,刚遇齐兵前队。乃崔夭为先锋,展喜先将礼物呈送崔夭,崔夭引至大军,谒见齐侯,呈上犒军礼物,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临于敝邑,使下臣喜奉犒执事。”

  孝公曰:“鲁人闻寡人兴师,亦胆寒乎!”

  喜答曰:“小人则或者胆寒,下臣不知也;若君子,则全无惧意。”

  孝公曰:“汝国文无施伯之智,武无曹劌之勇,况正逢饥馑,野无青草,何所恃而不惧?”

  喜答曰:“敝邑别无所恃,所恃者先王之命耳。昔周先王封太公于齐,封我先君伯禽于鲁,使周公与太公割牲为盟,誓曰:‘世世子孙,同奖王室,无相害也。’此语载在盟府,太史掌之,桓公是以九合诸侯,而先与庄公为柯之盟,奉王命也。君嗣位九年,敝邑君臣引领望齐曰:‘庶几修先伯主之业,以亲睦诸侯。’若弃成王之命,违太公之誓,堕桓公之业,以好为仇,度君侯之必不然也,敝邑恃此不惧。”

  孝公曰:“子归语鲁侯,寡人愿修睦,不复用兵矣。”即日传令班师。

  潜渊有诗,讥臧孙辰知柳下惠之贤,不能荐引同朝。诗云:

  北望烽烟鲁势危,片言退敌奏功奇。

  臧孙不肯开贤路,柳下仍淹展士师。

  展喜还鲁,复命于僖公。臧孙辰曰:“齐师虽退,然其意实轻鲁,臣请偕仲遂如楚,乞师伐齐,使齐侯不敢正眼觑鲁,此数年之福也。”僖公以为然,乃使公子遂为正使,臧孙辰为副使,行聘于楚。

  臧孙辰素与楚将成得臣相识,使得臣先容于楚王,谓楚王曰:“齐背鹿上之约,宋为泓水之战,二国者,皆楚仇也,王若问罪于二国,寡君愿悉索敝赋,为王前驱。”

  楚成王大喜,即拜成得臣为大将,申公叔侯副之,率兵伐齐,取阳谷之地,以封齐桓公之子雍,使雍巫相之。留甲士千人,从申公叔侯屯戍,以为鲁之声援,成得臣奏凯还朝。

  令尹子文时已年老,请让政于得臣。楚王曰:“寡人怨宋,甚于怨齐。子玉已为我报齐矣;卿为我伐宋,以报郑之仇。俟凯旋之日,听卿自便何如?”

  子文曰:“臣才万不及子玉,愿以自代,必不误君王之事。”

  楚王曰:“宋方事晋,楚若伐宋,晋必救之。两当晋、宋,非卿不可,卿强为寡人一行。”

  乃命子文治兵于暌,简阅车马,申明军法。子文满意欲显子玉之能,是日草草完事,终朝毕事,不戮一人。

  楚王曰:“卿阅武而不戮一人,何以立威?”

  子文奏曰:“臣之才力,比于强弩之末矣。必欲立威,非子玉不可。”

  楚王更使得臣治兵于蔿。得臣简阅精细,用法严肃,有犯不赦,竟一日之长,方才事毕。总计鞭七人之背,贯三人之耳,真个钟鼓添声,旌旗改色。楚王喜曰:“子玉果将才也。”子文复请致政,楚王许之。乃以得臣为令尹,掌中军元帅事。群臣皆造子文之宅,贺其举荐得人,致酒相款。

  时文武毕集,惟大夫蔿吕臣有微恙不至。酒至半酣,阍人报:“门外有一小儿求见。”

  子文命召入。那小儿举手鞠躬,竟造末席而坐,饮酒啖炙,傍若无人。有人认识此儿,乃蔿吕臣之子,名曰贾,年方一十三岁。

  子文异之,问曰:“某为国得一大将,国老无不贺,尔小子独不贺,何也?”

  贾曰:“诸公以为可贺,愚以为可吊耳。”

  子文怒曰:“汝谓可吊,有何说?”

  贾曰:“愚观子玉为人,勇于任事,而昧于决机;能进而不能退,可使佐斗,不可专任也。若以军政委之,必至偾事。谚云‘太刚则折’,子玉之谓矣!举一人而败国,又何贺焉?如其不败,贺未晚也!”

  左右曰:“此小儿狂言,不须听之。”

  蔿贾大笑而出,众公卿俱散。

  明日,楚王拜得臣为大将,亲统大兵,纠合陈、蔡、郑、许四路诸侯,一同伐宋,围其缗邑。宋成公使司马公孙固如晋告急。

  晋文公集群臣问计,先轸进曰:“方今惟楚强横,而于君有私恩。今楚戍谷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灾恤患之名也。取威定伯,在此举矣!”

  文公曰:“寡人欲解齐、宋之患,如何而可?”

  狐偃进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是二国又皆主公之仇也。若兴师以伐曹、卫,楚必移兵来救,则齐、宋宽矣。”

  文公曰:“善。”

  乃以其谋告公孙固,使回报宋公,令其坚守,公孙固领命去了。

  文公以兵少为虑。赵衰进曰:“古者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我曲沃武公,始以一军受命,献公始作二军,以灭霍、魏、虞、虢诸国,拓地千里。晋在今日,不得为次国,宜作三军。”

  文公曰:“三军既作,遂可用否?”

  赵衰曰:“未也。民未知礼,虽聚而易散,君盍大搜以示之礼,使民知尊卑长幼之序,动亲上死长之心,然后可用。”

  文公曰:“作三军,必须立元帅,谁堪其任?”

  赵衰对曰:“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君如求智勇之将,不患无人;若求有学者,臣所见惟郤縠一人耳。縠年五十余矣,好学不倦,说《礼》、《乐》而敦《诗》、《书》。夫《礼》、《乐》、《诗》、《书》,先王之法,德义之府也。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image.png

  文公曰:“善。”

  乃召郤縠为元帅,縠辞不受。

  文公曰:“寡人知卿,卿不可辞。”强之再三,乃就职。

  择日,大搜于被庐,作中上下三军,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祁瞒掌大将旗鼓。

  使狐偃将上军,偃辞曰:“臣兄在前,弟不可以先兄。”乃命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使赵衰将下军,衰辞曰:“臣贞慎不如栾枝,有谋不如先轸,多闻不如胥臣。”乃命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车右,赵衰为大司马。

  郤縠登坛发令,三通鼓罢,操演阵法,少者在前,长者在后,坐作进退,皆有成规。有不能者,教之,三教而不遵,以违令论,然后用刑。一连操演三日,奇正变化,指挥如意,众将见郤縠宽严得体,无不悦服。

  方欲鸣金收军,忽将台之下,起一阵旋风,竟将大帅旗杆,吹为两段,众皆变色,郤縠曰:“帅旗倒折,主将当应之。吾不能久与诸子同事,然主公必成大功。”众问其故,縠但笑而不答,时周襄王十九年冬十二月之事也。

  明年春,晋文公议分兵以伐曹、卫,谋于郤縠。縠对曰:“臣已与先轸商议停当矣。今日非与曹、卫为难也,分兵可以当曹、卫,而不可以当楚,主公宜以伐曹为名,假道于卫,卫、曹方睦,必然不允。我乃从南河济师,出其不意,直捣卫境,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胜有八九。既胜卫,然后乘势而临曹。曹伯素失民心,又惕于败卫之威,其破曹必矣。”

  文公喜曰:“子真有学之将也!”即使人如卫假道伐曹。

  卫大夫元咺请于成公曰:“始晋君出亡过我,先君未尝加礼,今来假道,君必听之,不然,彼将先卫而后曹矣。”

  成公曰:“寡人与曹共服于楚,若假以伐曹之路,恐未结晋欢,而先取楚怒也。怒晋,犹恃有楚,并怒楚,将何恃乎?”

  遂不许,晋使回报文公。文公曰:“不出元帅所料也!”乃命迂道南行。渡了黄河,行至五鹿之野,文公曰:“嘻,此介子推割股处也!”不觉凄然泪下,诸将皆感叹助悲。魏犨曰:“吾等当拔城取邑,为君雪往年之耻,何用叹息?”

  先轸曰:“武子之言是也。臣愿率本部之兵,独取五鹿。”文公壮其言,许之。

  魏犨曰:“吾当助子一臂。”二将升车前进。

  先轸令军士多带旗帜,凡所过山林,高阜之处,便教悬插,务要透出林表。

  魏犨曰:“吾闻‘兵行诡道’,今遍张旗表,反使敌人知备,不知何意?”

  先轸曰:“卫素臣服于齐,近改事荆蛮,国人不顺,每虞中国之来讨,吾主欲继齐图伯,不可示弱,当以先声夺之。”

  却说五鹿百姓,不意晋兵猝然来到,登城了望,但见旌旗布满山林,正不知兵有多少。不论城内城外居民,争先逃窜,守臣禁止不住。先轸兵到,无人守御,一鼓拔之。遣人报捷于文公。文公喜形于色,谓狐偃曰:“舅云得土,今日验矣。”乃留老将郤步扬屯守五鹿,大军移营,进屯敛盂。

  郤縠忽然得病,文公亲往视之。郤縠曰:“臣蒙主公不世之遇,本欲涂肝裂脑,以报知己。奈天命有限,当应折旗之兆,死在旦夕。尚有一言奉启。”

  文公曰:“卿有何言,寡人无不听教。”

  縠曰:“君之伐曹、卫,本谋固以致楚也。致楚必先计战,计战必先合齐、秦。秦远而齐近,君还遣一使结好齐侯,愿与结盟,齐方恶楚,亦思结晋,倘得齐侯降临,则卫、曹必惧而请成,因而收秦,此制楚之全策也。”

  文公曰:“善。”遂遣使通好于齐,叙述桓公先世之好,愿与结盟,同攘荆蛮。

  时齐孝公已薨,国人推立其弟潘,是为昭公。潘,葛嬴所生也,新嗣大位,以取谷之故,正欲结晋以抗楚,闻知晋侯屯军敛盂,即日命驾至卫地相会。

  卫成公见五鹿已失,忙使宁速之子宁俞,前来谢罪请成。文公曰:“卫不容假道,今惧而求成,非其本心,寡人旦夕当踏平楚丘矣!”宁俞还报卫侯,时楚丘城中,讹传晋兵将到,一夕五惊,俞谓卫成公曰:“晋怒方盛,国人震恐,君不如暂出城避之,晋知主公已出,必不来攻楚丘,然后再乞晋好,保全社稷可也。”

  成公叹曰:“先君不幸失礼于亡公子,寡人又一时不明,不允假道,以至如此,累及国人,寡人亦无面目居于国中。”乃使大夫咺同其弟叔武摄国事,自己避居襄牛之地。一面使大夫孙炎求救于楚,时乃春二月也。髯翁有诗云:

  患难何须具主宾,纳姬赠马怪纷纷。

  谁知五鹿开疆者,便是当年求乞人?

  是月,郤縠卒于军。晋文公悼惜不已,使人护送其丧归国,以先轸有取五鹿之功,升为元帅,用胥臣佐下军,以补先轸之缺。因赵衰前荐胥臣多闻,是以任之。

  文公欲遂灭卫国,先轸谏曰:“本为楚困齐、宋,来拯其危,今齐、宋之患未解,而先覆人国,非伯者存亡恤小之义也。况卫虽无道,其君已出,废置在我,不如移兵东伐曹,比及楚师救卫,则我已在曹矣!”

  文公然其言。

  三月,晋师围曹。

  曹共公集群臣问计,僖负羁进曰:“晋君此行,为报观胁之怨也,其怒方深,不可较力,臣愿奉使谢罪请平,以救一国百姓之难。”

  曹共公曰:“晋不纳卫,肯独纳曹乎?”

  大夫于朗进曰:“臣闻晋侯出亡过曹,负羁私馈饮食,今又自请奉使,此乃卖国之计,不可听之,主公先斩负羁,臣自有计退晋。”

  曹共公曰:“负羁谋国不忠,姑念世臣,免杀罢官。”

  负羁谢恩出朝去了。正是:“闭门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

  共公问于朗:“计将安出?”

  于朗曰:“晋侯恃胜,其气必骄,臣请诈为密书,约以黄昏献门,预使精兵挟弓弩,伏于城壖之内,哄得晋侯入城,将悬门放下,万矢俱发,不愁不为齑粉。”

  曹共公从其计,晋侯得于朗降书,便欲进城。先轸曰:“曹力未亏,安知非诈?臣请试之。”

image.png

  乃择军中长须伟貌者,穿晋侯衣冠代行,寺人勃鞮自请为御,黄昏左侧,城上竖起降旗一面,城门大开,假晋侯引著五百余人,长驱而入,未及一半,但闻城壖之内,梆声乱响,箭如飞蝗射来。急欲回车,门已下闸,可惜勃鞮及三百余人,死做一堆,幸得晋侯不去,不然,“昆岗失火,玉石俱焚”了。

  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认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于朗只道晋侯已死,在曹共公面前,好不夸嘴,及至天明辨验,方知是假的,早减了一半兴。

  其未曾入城者,逃命来见晋侯。晋侯怒上加怒,攻城愈急。于朗又献计曰;“可将射死晋兵,暴尸于城上,彼军见之,必然惨沮,攻不尽力。再延数日,楚救必至,此乃摇动军心之计也。”

  曹共公从之。晋军见城头用枰竿悬尸,累累相望,口中怨叹不绝。

  文公谓先轸曰:“军心恐变,如之奈何?”

  先轸对曰:“曹国坟墓,俱在西门之外,请分军一半,列营于墓地,若将发掘者,城中必惧,惧必乱,而后乃可乘也。”

  文公曰:“善。”

  乃令军中扬言:“将发曹人之墓。”使狐毛、狐偃率所部之众,移屯墓地,备下锹锄,限定来日午时,各以墓中髑髅献功。城内闻知此信,心胆俱裂。

  曹共公使人于城上大叫:“休要发墓,今番真正愿降。”

  先轸亦使人应曰:“汝诱杀我军,复磔尸城上,众心不忍,故将发墓,以报此恨,汝能殡殓死者,以棺送还吾军,吾当敛兵而退矣。”

  曹人覆曰:“既如此,请宽限三日。”

  先轸应曰:“三日内不送尸棺,难怪我辱汝祖宗也!”

  曹共公果然收取城上尸骸,计点数目,各备棺木,三日之内,盛敛得停停当当,装载乘车之上。

  先轸定下计策,预令狐毛、狐偃、栾枝、胥臣整顿兵车,分作四路埋伏,只等曹人开门出棺,四门一齐攻打进去。

  到第四日,先轸使人于城下大叫:“今日还我尸棺否?”

  曹人城上应曰:“请解围退兵五里,即当交纳。”先轸禀知文公,传令退兵,果退五里之远。城门开处,棺车分四门推出,才出得三分之一,忽闻炮声大举,四路伏兵一齐发作,城门被丧车填塞,急切不能关闭,晋兵乘乱攻入。

  曹共公方在城上弹压,魏犨在城外看见,从车中一跃登城,劈胸揪住,缚做一束。于朗越城欲遁,被颠颉获住斩之。晋文公率众将登城楼受捷,魏犨献曹伯襄,颠颉献于朗首级,众将各有擒获。

  晋文公命取仕籍观之,乘轩者三百人,各有姓名,按籍拘拿,无一脱者。籍中不见僖负羁名字,有人说:“负羁为劝曹君行成,已除籍为民矣。”

  文公乃面数曹伯之罪曰:“汝国只有一贤臣,汝不能用,却任用一班宵小,如小儿嬉戏,不亡何待?”喝教:“幽于大寨,俟胜楚之后,待听处分。”

  其乘轩三百人,尽行诛戮,抄没其家,以赏劳军士。僖负羁有盘飧之惠,家住北门,环北门一带,传令:“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

  晋侯分调诸将,一半守城,一半随驾,出屯大寨。胡曾先生咏史诗云:

  曹伯慢贤遭絷虏,负羁行惠免诛夷。

  眼前不肯行方便,到后方知是与非。

  却说魏犨,颠颉二人,素有挟功骄恣之意,今日见晋侯保全僖氏之令,魏犨忿然曰:“吾等今日擒君斩将,主公并无一言褒奖,些须盘飧,所惠几何,却如此用情,真个轻重不分了!”

  颠颉曰:“此人若仕于晋,必当重用,我等被他欺压,不如一把火烧死了他,免其后患。便主公晓得,难道真个斩首不成?”

  魏犨曰:“言之有理。”二人相与饮酒,候至夜静,私领军卒,围住僖负羁之家,前后门放起火来,火焰冲天。魏犨乘醉恃勇,跃上门楼,冒著火势,在檐溜上奔走如飞,欲寻僖负羁杀之。谁知栋榱焚毁,倒塌下来,扑陆一声,魏犨失脚坠地,跌个仰面朝天。只听得天崩地裂之声,一根败栋刮喇的,正打在魏犨胸脯上,魏犨大痛无声,登时口吐鲜血,前后左右,火球乱滚,只得挣揣起来,兀自攀著庭柱仍跃上屋,盘旋而出。满身衣服,俱带著火,扯得赤条条,方免焚身之祸。魏犨虽然勇猛,此时不繇不困倒了。刚遇颠颉来到,扶到空闲去处,解衣衣之,一同上车,回寓安歇。

  却说狐偃、胥臣在城内,见北门火起,疑有军变,慌忙引兵来视,见僖负羁家中被火,急教军士扑灭,已自焚烧得七零八落。僖负羁率家人救火,触烟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其妻曰:“不可使僖氏无后!”乃抱五岁孩儿僖禄奔后园,立污池中得免。乱到五更,其火方熄。僖氏家丁死者数人,残毁房舍民居数十余家。

  狐偃、胥臣访知是魏犨,颠颉二人放的火,大惊,不敢隐瞒,飞报大寨。那大寨离城五里,是夜虽望见城中火光,不甚明白,直到天明,文公接得申报,方知其故。即刻驾车入城,先到北门来看僖负羁,负羁张目一看,遂瞑。

  文公叹息不已。负羁妻抱著五岁孩儿僖禄,哭拜于地。

  文公亦为垂泪,谓曰:“贤嫂不必愁烦,寡人为汝育之。’即怀中拜为大夫,厚赠金帛,殡葬负羁,携其妻子归晋。直待曹伯归附之后,负羁妻愿归乡省墓,乃遣人送归。

  僖禄长成,仍仕于曹为大夫,此是后话。

  当日文公命司马赵衰,议违命放火之罪,欲诛魏犨,颠颉。赵衰奏曰:“此二人有十九年从亡奔走之劳,近又立有大功,可以赦之!”

  文公怒曰:“寡人所以取信于民者,令也。臣不遵令,不谓之臣,君不能行令于臣,不谓之君。不君不臣,何以立国?诸大夫有劳于寡人者甚众,若皆可犯令擅行,寡人自今不复能出一令矣!”

  赵衰复奏曰:“主公之言甚当。然魏犨材勇,诸将莫及,杀之诚为可惜;且罪有首从,臣以为借颠颉一人,亦足警众,何必并诛?”

  文公曰:“闻魏犨伤胸不能起,何惜此旦暮将死之人,而不以行吾法乎?”

  赵衰曰:“臣请以君命问之,如其必死,诚如君言,倘尚可驱驰,愿留此虎将,以备缓急。”

  文公点头道:“是。”乃使荀林父往召颠颉,使赵衰视魏犨之病。

  不知魏犨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详解兵马俑的烧制过程-趣历史网
下一篇: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先轸诡谋激子玉,晋楚城濮大交兵-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