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楚灵王挟诈灭陈蔡,晏平仲巧辩服荆蛮-趣历史网

2022-10-26 17: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

  第六十九回 楚灵王挟诈灭陈蔡 晏平仲巧辩服荆蛮

image.png

  话说陈哀公名溺,其元妃郑姬生子偃师,已立为世子矣。次妃生公子留,三妃生公子胜。次妃善媚得宠,既生留,哀公极其宠爱,但以偃师已立,废之无名,乃以其弟司徒公子招为留太傅,公子过为少傅,嘱付招、过:“异日偃师当传位于子留。”

  周景王十一年,陈哀公病废在床,久不视朝。公子招谓公子过曰:“公孙吴且长矣,若偃师嗣位,必复立吴为世子,安能及留?是负君之托也,今君病废已久,事在吾等掌握,及君未死,假以君命,杀偃师而立留,可以无悔。”

  公子过以为然,乃与大夫陈孔奂商议,孔奂曰:“世子每日必入宫问疾三次,朝夕在君左右,命不可假也,不若伏甲于宫巷,俟其出入,乘便刺之,一夫之力耳。”过遂与招定计,以其事托孔奂,许以立留之日,益封大邑,孔奂自去阴召心腹力士,混于守门人役数内,阍人又认做世子亲随,并不疑虑。

  世子偃师问安毕,夜出宫门,力士灭其火,刺杀之。宫门大乱。

  须臾,公子招同公子过到,佯作惊骇之状,一面使人搜贼,一面倡言:“陈侯病笃,宜立次子留为君。”陈哀公闻变,愤恚自缢而死。史臣有诗云:

  嫡长宜君国本安,如何宠庶起争端?

  古今多少偏心父,请把陈哀仔细看。

  司徒招奉公子留主丧即位,遣大夫于徵师以薨赴告于楚。时伍举侍于灵王之侧,闻陈已立公子留为君,不知世子偃师下落,方在疑惑,忽报:“陈侯第三子公子胜同侄儿公孙吴求见。”灵王召之问其来意,二人哭拜于地,公子胜开言:“嫡兄世子偃师,被司徒招与公子过设谋枉杀,致父亲自缢而死,擅立公子留为君,我等恐其见害,特来相投。”灵王诘问于徵师,徵师初犹抵赖,却被公子胜指实,无言可答。灵王怒曰:“汝即招、过之党也!”喝教刀斧手,将徵师绑下斩讫。

  伍举奏曰:“王已诛逆臣之使,宜奉公孙吴以讨招、过之罪,名正言顺,谁敢不服?既定陈国,次及于蔡,先君庄王之绩不足道也!”灵王大悦,乃出令兴师伐陈。

  公子留闻于徵师见杀,惧祸不愿为君,出奔郑国去了。或劝司徒招:“何不同奔?”招曰:“楚师若至,我自有计退之。”

  却说楚灵王大兵至陈,陈人皆怜偃师之死,见公孙吴在军中,无不踊跃,咸箪食壶浆,以迎楚师。

  司徒招事急,使人请公子过议事,过来坐定,问曰:“司徒云‘有计退楚’,计将安出?”招曰:“退楚只须一物,欲问汝借。”过又问:“何物?”招曰:“借汝头耳!”过大惊,方欲起身,招左右鞭捶乱下,将过击倒,即拔剑斩其首,亲自持赴楚军,稽首诉曰:“杀世子立留,皆公子过之所为,招今仗大王之威,斩过以献,惟君赦臣不敏之罪!”

  灵王听其言词卑逊,心中已自欢喜,招又膝行而前,行近王座,密奏曰:“昔庄王定陈之乱,已县陈矣,后复封之,遂丧其功;今公子留惧罪出奔,陈国无主,愿大王收为郡县,勿为他姓所有也!”灵王大喜曰:“汝言正合吾意,汝且归国,为寡人辟除宫室,以候寡人之巡幸。”

  司徒招叩谢而去。公子胜闻灵王放招还国,复来哭诉,言:“造谋俱出于招,其临时行事,则过使大夫孔奂为之。今乃委罪于过,冀以自解,先君先太子目不瞑于地下矣!”言罢,痛哭不已,一军为之感动。灵王慰之曰:“公子勿悲,寡人自有处分。”

  次日,司徒招备法驾仪从,来迎楚王入城,灵王坐于朝堂,陈国百官俱来参谒,灵王唤陈孔奂至前,责之曰:“戕贼世子,皆汝行凶,不诛何以儆众?”叱左右将孔奂斩讫,与公子过二首共悬于国门,复诮司徒招曰:“寡人本欲相宽,奈公论不容何?今赦汝一命,便可移家远窜东海。”招仓皇不敢措辩,只得拜辞,灵王使人押往越国安置去讫。

  公子胜率领公孙吴拜谢讨贼之恩。灵王谓公孙吴曰:“本欲立汝,以延胡公之祀,但招、过之党尚多,怨汝必深,恐为汝害,汝姑从寡人归楚。”乃命毁陈之宗庙,改陈国为县,以穿封戍争郑囚皇颉事,不为谄媚,使守陈地,谓之陈公。陈人大失望。髯翁有诗叹云:

  本兴义旅诛残贼,却爱山河立县封。

  记得蹊田夺牛语,恨无忠谏似申公!

  灵王携公孙吴以归,休兵一载,然后伐蔡。伍举献谋曰:“蔡般怙恶已久,忘其罪矣,若往讨,彼反有词,不如诱而杀之。”灵王从其计,乃托言巡方,驻军于申地,使人致币于蔡,请灵公至申地相会。使人呈上国书,蔡侯启而读之,略云:

  寡人愿望君侯之颜色,请君侯辱临于申。不腆之仪,预以犒从者。

  蔡侯将戎车起行,大夫公孙归生谏曰:“楚王为人贪而无信,今使人之来,币重而言卑,殆诱我也,君不可往。”蔡侯曰:“蔡之地不能当楚之一县,召而不往,彼若加兵,谁能抗之?”归生曰:“然则请立世子而后行。”蔡侯从之,立其子有为世子,使归生辅之监国。

  即日命驾至申,谒见灵王。灵王曰:“自此地一别,于今八年矣!且喜君丰姿如旧。”蔡侯对曰:“般荷上国辱收盟籍,以君王之灵,镇抚敝邑,感恩非浅,闻君王拓地商墟,方欲驰贺,使命下临,敢不趋承。”

  灵王即于申地行宫,设宴款待蔡侯,大陈歌舞,宾主痛饮甚乐,复迁席于他寝,使伍举劳从者于外馆,蔡侯欢饮,不觉酕醄大醉,壁衣中伏有甲士,灵王掷杯为号,甲士突起,缚蔡侯于席上,蔡侯醉中,尚不知也。

  灵王使人宣言于众曰:“蔡般弑其君父,寡人代天行讨,从者无罪,降者有赏,愿归者听。”

  原来蔡侯待下极有恩礼,从行诸臣无一人肯降者,灵王一声号令,楚军围裹将来,俱被擒获,蔡侯方才酒醒,知身被束缚,张目视灵王曰:“般得何罪?”灵王曰:“汝亲弑其父,悖逆天理,今日死犹晚矣。”蔡侯叹曰:“吾悔不用归生之言也!”灵王命将蔡侯磔死,从死者共七十人,舆隶最贱者,俱诛不赦。大书蔡侯般弑逆之罪于版,宣布国中,遂命公子弃疾统领大军,长驱入蔡。

  宋儒论蔡般罪固当诛,然诱而杀之,非法也。髯翁有诗云:

  蔡般无父亦无君,鸣鼓方能正大伦。

  莫怪诱诛非法典,楚灵原是弑君人。

  却说蔡世子有,自其父发驾之后,旦晚使谍者探听。忽报蔡侯被杀,楚兵不日临蔡,世子有即时纠集兵众,授兵登埤。楚兵至,围之数重,公孙归生曰:“蔡虽久附于楚,然晋、楚合成,归生实与载书,不若遣人求救于晋,倘惠顾前盟,或者肯来相援。”世子有从其计,募国人能使晋者。

  蔡洧之父蔡略,从蔡侯于申,在被杀七十人之中,洧欲报父仇,应募而出,领了国书,乘夜缒城北走,直达晋国,来见晋昭公,哭诉其事,昭公集群臣问之,荀虒奏曰:“晋为盟主,诸侯依赖以为安,既不救陈,又不救蔡,盟主之业堕矣。”

  昭公曰:“楚虔暴横,吾兵力不逮,奈何?”韩起对曰:“虽知不逮,可坐视乎?何不合诸侯以谋之?”昭公乃命韩起约诸国会于厥憖,宋、齐、鲁、卫、郑、曹各遣大夫至会所听命。

  韩起言及救蔡之事,各国大夫人人伸舌,个个摇首,没一个肯担当主张的,韩起曰:“诸君畏楚如此,将听其蚕食乎?倘楚兵由陈、蔡渐及诸国,寡君亦不敢与闻矣。”众人面面相觑,莫有应者。

  时宋国右师华亥在会,韩起独谓华亥曰:“盟宋之役,汝家先右师实倡其谋,约定南北弭兵,有先用兵者,各国共伐之,今楚首先败约,加兵陈、蔡,汝袖手不发一言,非楚无信,乃尔国之欺谩也!”华亥觳觫对曰:“下国何敢欺谩,得罪主盟?但蛮夷不顾信义,下国无如之何耳!今各国久弛武备,一旦用兵,胜负未卜,不若遵弭兵之约,遣一使为蔡请宥,楚必无辞。”

image.png

  韩起见各国大夫俱有惧楚之意,料救蔡一事鼓舞不来,乃商议修书一封,遣大夫狐父径至申城来见楚灵王。蔡洧见各国不肯发兵救蔡,号泣而去,狐父到申城将书呈上,灵王拆书看之,略云:

  日者宋之盟,南北交见,本以弭兵为名;虢之会,再申旧约,鬼神临之。寡君率诸侯恪守成言,不敢一试干戈,今陈、蔡有罪,上国赫然震怒,兴师往讨,义愤所激,聊以从权。罪人既诛,兵犹未解,上国其何说之辞?诸国大夫执政,皆走集敝邑,责寡君以拯溺解纷之义,寡君愧焉!犹惧以征发师徒,自干盟约,遣下臣起合诸大夫共此尺书,为蔡请命,倘上国惠顾前好,存蔡之宗庙,寡君及同盟,咸受君赐,岂惟蔡人!

  书末,宋、齐各国大夫俱署有名字,灵王览毕笑曰:“蔡城旦暮且下,汝以空言解围,以三尺童子待寡人耶?汝去回复汝君,陈、蔡乃孤家属国,与汝北方无与,不劳照管!”狐父再欲哀恳,灵王遽起身入内,亦无片纸回书。狐父怏怏而回,晋君臣虽则恨楚,无可奈何,正是:

  有力无心空负力,有心无力枉劳心。

  若还心力齐齐到,涸海移山孰敢禁!

  蔡洧回至蔡国,被楚巡军所获,解到公子弃疾帐前,弃疾胁使投降,蔡洧不从,乃囚于后军。,弃疾知晋救不至,攻城益力。归生曰:“事急矣!臣当拚一命,径往楚营,说之退兵,万一见听,免至生灵涂炭!”世子有曰:“城中调度,全赖大夫,安可舍孤而去?”归生对曰:“殿下若不相舍,臣子朝吴可使也!”世子召朝吴至,含泪遣之。

  朝吴出城往见弃疾,弃疾待之以礼,朝吴曰:“公子重兵加蔡,蔡知亡矣,然未知罪之在也。若以先君般失德,不蒙赦宥,则世子何罪,蔡之宗社何罪,幸公子怜而察之!”

  弃疾曰:“吾亦知蔡无灭亡之道,但受命攻城,若无功归报,必得罪矣!”

  朝吴曰:“吴更有一言,请屏左右。”

  弃疾曰:“汝第言之,吾左右无妨也。”

  朝吴曰:“楚王得国非正,公子宁不知之?凡有人心,莫不怨愤。又内竭脂膏于土木,外竭筋骨于干戈,用民不恤,贪得无厌。昔岁灭陈,今复诱蔡。公子不念君仇,奉其驱使,怨黩方作,公子将分其半矣。公子贤明著誉,且有‘当璧’之祥,楚人皆欲得公子为君,诚反戈内向,诛其弑君虐民之罪,人心响应,谁能为公子抗者?孰与事无道之君,敛万民之怨乎,公子倘幸听愚计,吴愿率死亡之余,为公子先驱!”

  弃疾怒曰:“匹夫敢以巧言离间我君臣,本该斩首,姑寄汝头于颈上,传语世子,速速面缚出降,尚可保全余喘也!”叱左右牵朝吴出营。

  原来当初楚共王有宠妾之子五人,长曰熊昭,即康王;次曰围,即灵王虔;三曰比,字子干;四曰黑肱,字子晰;末即公子弃疾也。共王欲于五子之中,立一人为世子,心中不决,乃大祀群神,奉璧密祷曰:“请神于五人中,择一贤而有福者,使主社稷。”乃以璧密埋于太室之庭中,暗记其处,使五子各斋戒三日后,五更入庙,次第谒祖,视其拜当璧处者,即神所选立之人矣。康王先入,跨过埋璧,拜于其前,灵王拜时,手肘及于璧上,子干、子晰去璧甚远,弃疾时年尚幼,使傅母抱之入拜,正当璧纽之上,共王心知神佑弃疾,宠爱益笃,因共王薨时,弃疾年尚未长,所以康王先立,然楚大夫闻埋璧之事者,无不知弃疾之当为楚王矣。今日朝吴说及“当璧”之祥,弃疾恐此语传扬,为灵王所忌,故佯怒而遣之。

  朝吴还入城中,述弃疾之语,世子有曰:“国君死社稷,乃是正理,某虽未成丧嗣位,然既摄位守国,便当与此城相为存亡,岂可屈膝仇人,自同奴隶乎?”

  于是固守益力,自夏四月围起,直至冬十一月,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楚师蚁附而上,城遂破。世子端坐城楼,束手受缚,弃疾入城,扶慰居民,将世子有上了囚车,并蔡洧解到灵王处报捷,以朝吴有当璧之言,留之不遣。未几,归生死,朝吴遂留事弃疾。

  此周景王十四年事也。

  时灵王驾已回郢,梦有神人来谒,自称九冈山之神,曰:“祭我,我使汝得天下。”既觉大喜,遂命驾至九冈山,适弃疾捷报到,既命取世子有充作牺牲,杀以祭神。申无宇谏曰:“昔宋襄用鄫子于次睢之社,诸侯叛之,王不可蹈其覆辙!”

  灵王曰:“此逆般之子,罪人之后,安得比于诸侯。正当六畜用之耳。”申无宇退而叹曰:“王汰虐已甚,其不终乎!”遂告老归田,去讫。蔡洧见世子被杀,哀泣三日,灵王以为忠,乃释而用之。

  蔡洧之父先为灵王所杀,阴怀复仇之志,说灵王曰:“诸侯所以事晋而不事楚者,以晋近而楚远也,今王奄有陈、蔡,与中华接壤,若高广其城,各赋千乘,以威示诸侯,四方谁不畏服?然后用兵吴、越,先服东南,次图西北,可以代周而为天子。”灵王悦其谀言,日渐宠用。

  于是重筑陈、蔡之城,倍加高广,即用弃疾为蔡公,以酬其灭蔡之功,又筑东西二不羹城,据楚之要害。自以天下莫强于楚,指顾可得天下,召太卜将守龟卜之,问:“寡人何日为王?”太卜曰:“君既已称王矣,尚何问?”灵王曰:“楚、周并立,非真王也,得天下者,方为真王耳。”太卜爇龟,龟裂,太卜曰:“所占无成。”灵王掷龟于地,攘臂大呼曰:“天乎,天乎!区区天下,不肯与我,生我熊虔何用?”蔡洧奏曰:“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灵王乃悦。

  诸侯畏楚之强,小国来朝,大国来聘,贡献之使,不绝于道。

  就中单表一人,乃齐国上大夫晏婴,字平仲,奉齐景公之命,修聘楚国。灵王谓群下曰:“晏平仲身不满五尺,而贤名闻于诸侯,当今海内诸国,惟楚最盛,寡人欲耻辱晏婴,以张楚国之威,卿等有何妙计?”太宰薳启疆密奏曰:“晏平仲善于应对,一事不足以辱之,必须如此如此。”灵王大悦。

  薳启疆夜发卒徒于郢城东门之傍,另凿小窦,刚刚五尺,吩咐守门军士:“候齐国使臣到时,却将城门关闭,使之由窦而入。”不一时,晏婴身穿破裘,轻车羸马,来至东门。见城门不开,遂停车不行,使御者呼门。守者指小门示之曰:“大夫出入此窦,宽然有余,何用启门?”晏婴曰:“此狗门,非人所出入也。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使人国者,还须从人门入。”使者以其言,飞报灵王。王曰:“吾欲戏之,反被其戏矣!”乃命开东门,延之入城。

  晏子观看郢都城郭坚固,市井稠密,真乃地灵人杰,江南胜地也。怎见得?宋学士苏东坡有《咏荆门》诗为证: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广,吴樯开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掩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image.png

  晏婴正在观览,忽见有车骑二乘,从大衢来,车上俱长躯长鬣,精选的出色大汉,盔甲鲜明,手握大弓长戟,状如天神,来迎晏子,欲以形晏子之短小。晏子曰:“今日为聘好而来,非为攻战,安用武士?”叱退一边,驱车直进。

  将入朝,朝门外有十余位官员,一个个峨冠博带,济济彬彬,列于两行。晏子知是楚国一班豪杰,慌忙下车。众官员向前逐一相见,权时分左右叙立,等候朝见。

  就中一后生,先开口问曰:“大夫莫非夷维晏平仲乎?”晏子视之,乃斗韦龟之子斗成然也,官拜郊尹。晏子答曰:“然。大夫有何教益?”成然曰:“吾闻齐乃太公所封之国,兵甲敌于秦、楚,货财通于鲁、卫。何自桓公一霸之后,篡夺相仍,宋、晋交伐,今日朝晋暮楚,君臣奔走道路,殆无宁岁。夫以齐侯之志,岂下桓公?平仲之贤,不让管子。君臣合德,乃不思大展经纶,丕振旧业,以光先人之绪;而服事大国,自比臣仆,诚愚所不解也?”

  晏子扬声对曰:“夫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夫自周纲失驭,五霸迭兴,齐、晋霸于中原,秦霸西戎,楚霸南蛮,虽曰人材代出,亦是气运使然。夫以晋文雄略,丧次被兵;秦穆强盛,子孙遂弱。庄王之后,楚亦每受晋、吴之侮。岂独齐哉?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今日交聘,乃邻国往来之礼,载在王制,何谓臣仆?尔祖子文,为楚名臣,识时通变,倘子非其嫡裔耶,何言之悖也?”成然满面羞渐,缩颈而退。

  须臾,左班中一士问曰:“平仲固自负识时通变之士,然崔、庆之难,齐臣自贾举以下,效节死义者无数,陈文子有马十乘,去而违之。子乃齐之世家,上不能讨贼,不下能避位,中不能致死,何恋恋于名位耶?”晏子视之,乃楚上大夫阳匄、字子瑕,乃穆王之曾孙也。

  晏子即对曰:“抱大节者,不拘小谅;有远虑者,岂固近谋。吾闻君死社稷,臣当从之,今先君庄公,非为社稷而死,其从死者,皆其私昵。婴虽不才,何敢厕身宠幸之列,以一死沽名哉?且人臣遇国家之难,能则图之,不能则去之。吾之不去,欲定新君,以保宗祀,非贪位也。使人人尽去,国事何赖?况君父之变,何国无之,子谓楚国诸公在朝列者,人人皆讨贼死难之士乎?”这一句话,暗指著楚熊虔弑君,诸臣反戴之为君,但知责人,不知责己,公孙瑕无言可答。

  少顷,右班中又一人出曰:“平仲!汝云‘欲定新君,以保宗祀’,言太夸矣。崔、庆相图,栾、高、陈、鲍相并,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尽心报国者,止于此乎?”晏子视之,乃右尹郑丹、字子革。晏子笑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崔、庆之盟,婴独不与,四族之难,婴在君所,宜刚宜柔,相机而动,主于保全君国,此岂旁观者所得而窥哉?”

  左班中又一人出曰:“大丈夫匡时遇主,有大才略,必有大规模,以愚观平仲,未免为鄙吝之夫矣。”晏子视之,乃太宰薳启疆也,晏子曰:“足下何以知婴鄙吝乎?”启疆曰:“大丈夫身仕明主,贵为相国,固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君之宠锡,奈何敝裘羸马,出使外邦,岂不足于禄食耶?且吾闻平仲,少服狐裘,三十年不易,祭祀之礼,豚肩不能掩豆,非鄙吝而何?”晏子抚掌大笑曰:“足下之见,何其浅也?婴自居相位以来,父族皆衣裘,母族皆食肉,至于妻族,亦无冻馁。草莽之士,待婴而举火者,七十余家,吾家虽俭,而三族肥,身似吝,而群士足,以此彰君之宠锡,不亦大乎?”

  言未毕,右班中又一人出,指晏子大笑曰:“吾闻成汤身长九尺,而作贤王;子桑力敌万夫,而为名将。古之明君达士,皆由状貌魁梧,雄勇冠世,乃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代,今子身不满五尺,力不胜一鸡,徒事口舌,自以为能,宁不可耻?”晏子视之,乃公子真之孙,囊瓦字子常,见为楚王车右之职。婴乃微微而笑,对曰:“吾闻秤锤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身长而戮于鲁,南宫万绝力而戮于宋,足下身长力大,得无近之,婴自知无能,但有问则过,又何敢自逞其口舌耶?”囊瓦不能复对。

  忽报:“令尹薳羆来到。”众人俱拱立候之,伍举遂揖晏子入于朝门,谓诸大夫曰:“平仲乃齐之贤士,诸君何得以口语相加?”

  须臾,灵王升殿,伍举引晏子入见,灵王一见晏子,遽问曰:“齐国固无人耶?”晏子曰:“齐国中呵气成云,挥汗成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何谓无人?”灵王曰:“然则何为使小人来聘吾国?”晏子曰:“敝邑出使有常典,贤者奉使贤国,不肖者奉使不肖国,大人则使大国,小人则使小国,臣小人,又最不肖,故以使楚!”楚王惭其言,然心中暗暗惊异。

  使事毕,适郊人献合欢橘至,灵王先以一枚赐婴,婴遂带皮而食,灵王鼓掌大笑曰:“齐人岂未尝橘耶?何为不剖?”晏子对曰:“臣闻‘受君赐者,瓜桃不削,橘柑不剖’,今蒙大王之赐,犹吾君也,大王未尝谕剖,敢不全食?”灵王不觉起敬,赐坐命酒。

  少顷,武士三四人,缚一囚从殿下而过,灵王遽问:“囚何处人?”武士对曰:“齐国人!”灵王曰:“所犯何罪?”武士对曰:“坐盗!”灵王乃顾谓晏子曰:“齐人惯为盗耶?”晏子知其故意设弄,欲以嘲己,乃顿首曰:“臣闻‘江南有橘,移之江北,则化而为枳’,所以然者,地土不同也,今齐人生于齐不为盗,至楚则为盗,楚之地土使然,于齐何与焉?”

  灵王嘿然良久,曰:“寡人本将辱子,今反为子所辱矣!”乃厚为之礼,遣归齐国。

  齐景公嘉晏婴之功,尊为上相,赐以千金之裘,欲割地以益其封,晏子皆不受。又欲广晏子之宅,晏子亦力辞之。一日,景公幸晏子之家,见其妻,谓晏子曰:“此卿之内子耶?”婴对曰:“然!”景公笑曰:“嘻!老且丑矣。寡人有爱女,年少而美,愿以纳之于卿!”婴对曰:“人以少姣事人者,以他年老恶,可相托也,臣妻虽老且丑,然向已受其托矣,安忍倍之?”景公叹曰:“卿不倍其妻,况君父乎?”于是深信晏子之忠,益隆委任。要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趣历史网
下一篇:张岱散文作品集《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南高峰 全文-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