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趣历史网

2022-11-01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普遍寿命短,而且活的很累,并且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代又一代的皇帝,活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

  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普遍寿命短,而且活的很累,并且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代又一代的皇帝,活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的缘故。

  1.皇子成年后要离开京师到外地就藩。

  太子留在北京,其他皇子封亲王,成年后要到外地就藩。这些藩王非经皇帝批准,不得离开封地。这样,后任皇上的弟弟们就不能威胁皇帝了,因为不在身边,想威胁也威胁不到,至少朱元璋是这样认为的。后来,燕王朱棣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朱棣觉得藩王有兵权会威胁皇帝,于是开始逐步削夺藩王的兵权,藩王不得再带兵打仗。明武宗时期,宁王朱宸濠叛乱被镇压后,皇室藩王的势力大减,后来藩王的护卫普遍都被减到1000人以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当信王时,护卫只有400人,这点人仅能看家护院。

图片.png

  2.皇后及外戚不得干预政事。

  明太祖朱元璋反对女人干政,但是不反对外戚领兵,他的女婿梅殷就是镇守一方大将。外戚不得参与军国大事,不得领兵,这是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等人的主张。到明英宗朱祁镇之后,外戚也几乎成了寄生虫,没有实际权力。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城之前,崇祯皇帝找到皇八妹的丈夫--驸马都尉巩永固,请他带兵突围,巩永固回答说,外戚不藏兵,这是祖制,巩家没有兵,无法完成皇命,说完之后,巩永固就自杀了。

  3.太监不能出门。

  朱元璋禁止太监干政;明太宗朱棣开始用太监做一些上传下达,跑跑腿的事情;明宣宗朱瞻基在大内完善了司礼监制度,让太监帮忙按照皇帝的意思抄写批示,好比现在办公厅的打字员和管盖章的人,这些人要说有权力,也算是权力;要说这不是权力,这也不是什么正式的权力,关键要看皇帝的态度。王振、汪直、刘谨、魏忠贤这些不可一世的大太监,当年都得到了时任皇帝的授意或纵容,离开皇帝的支持,这些太监啥也不是。而且未经皇帝允许,太监不能离开大内出门,更不能结交外面的文官。

  4.没有宰相牵头抓总。

  朱元璋处死宰相胡惟庸之后,规定今后不再设宰相。此前,朝政由宰相总揽,对皇帝负责;此后,改变为朝政由皇帝直接总揽。原来,皇帝只要用好宰相、管好宰相就可以了,古语“天下安,注意相”就是这个道理。从制度上说,在明朝只要是官员都可以给皇帝上疏,没了宰相,皇帝要亲自操刀,要亲自和这两万文官打交道,怎么管的过来?现代军队为什么有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层层级级,就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个班长管五六个人,一个排长管三个班长,以此类推,这样才能管的好。

  虽然明朝有内阁首辅,但是内阁首辅只是内阁秘书长,有协调权、提意见权(票拟),但是没有决定权,没有用人权,大小事都要报皇帝批准。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什么能大权独揽?张居正的权力来自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绝对信任和背书,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意见都同意,张居正想做的事情也就能做成。失去了皇帝的绝对支持,内阁首辅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了,张居正的权力早已超出内阁首辅的法定职权,张居正实际上拥有了宰相的权力。但是,此后,明朝再也没有大权独揽的内阁首辅了,因为皇帝担心自己会被架空,从而不培养张居正式的内阁首辅。皇权清除了相权的威胁,也失去了相权对皇权的严密保护。

图片.png

  经过明朝一代又一代皇帝的努力,终于把这四类对皇帝有危险的人都限制住了。其实,这四类人也是皇权的依靠,失去了这些依靠,皇帝工作起来变得很吃力了。虽然在皇帝的有意培植下,明朝经常有大太监出现,以帮助皇帝制衡文官,但因为太监的身份自古卑贱,最终都被文官打压下去。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基本是一个人暴露在两万文官面前。没有精兵强将帮皇帝在前台打理政务、在幕后协调斡旋,许多事情往往议而不决;皇帝和大臣政见不合时,往往谁也难以轻易说服谁,经常导致朝廷空转,决策滞后或不科学。要管好这两万文官,单凭皇帝一个人是难以做到的,除非是朱元璋、朱棣这样久经磨炼的政治强人,正常情况下,皇帝应该要有代理人帮忙打理。代理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最好几个人,这样更平衡;代理人可以是皇室子弟、太后,也可以是宰相或被抬高的内阁首辅(比如张居正)等等。

  总之,要有人替皇帝当挡箭牌,替皇帝管理文官,替皇帝预先协调纷繁复杂的政务难题,替皇帝镇住哪些叽叽歪歪的人,让皇帝能耳根清净,让皇帝的工作部署能得到有效执行。为什么张居正掌权时明朝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而张居正去世后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关键是没有人补张居正去世后留下的权力缺口,皇帝真的需要张居正这样能威慑各方的辅政大臣。没有张居正,万历皇帝被大臣骂了也经常没办法反驳。毕竟,皇帝一个人骂不过两万人,要讲理讲不过他们,要吐口水吐不过他们,而如果一味处罚他们也不是办法。所以万历皇帝只好躲在深宫不出门,少惹事才能清静清静。为了图清静,明朝皇帝将各方势力都排挤出了自己的圈子,把各方势力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让自己成为没有帮手的真正孤家寡人,皇权无法有效管束各方势力,尤其是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

  万历皇帝

  后来的清朝在这个方面做到要比明朝好,清朝的皇权没有被文官牵制住,主要得益于清朝让皇家分享了部分皇权。清朝不禁止皇室子弟参政,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雍正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都为皇权稳定、朝政大局稳定做出过杰出贡献。孝庄太后、慈禧太后都曾经威慑了各方势力,稳定了朝政,这种做法不管是好是坏,从客观上看,当时有这两太后在,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清朝对太监和文官都进行了严厉管制。清朝的皇权是怎么把那些文官管的服服帖帖的?大体是这样做的:在皇帝弱或年幼时,依靠太后、皇室亲王等强力介入,为皇权的部分缺位进行补位。清朝皇帝强的时候,比如亲政后的康熙和乾隆时期,皇帝大权独揽,可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时皇帝说了算,皇室内部势力很少干预皇帝;清朝皇帝弱或年幼的时候,比如顺治幼年时、康熙幼年时,太后、亲王进行辅政,威压各方,保障皇家的最高权威。

  清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吸取了明朝皇权孤单的教训,从而把皇权的地位在实践中大大提高,最高层想做的大事,只要不太离谱,都能集中力量去办成。清朝的疆域为什么能那么大?一块一块地收复那么多地方,是要花很大力气的。清朝做到了,这得益于清朝皇权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减少了文官势力对最高层不必要的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三位皇帝讨伐高句丽,为何只有唐高宗胜利了?-趣历史网
下一篇:历史上的福王朱常洵真的胖成300斤吗?被人煮了吗?-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