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可以说是优势占尽,最后哈败给刘邦,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2022-11-20 04: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刚开始的时候,刘邦并不是项羽的对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公元前202年一月,随着垓下之战结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刚开始的时候,刘邦并不是项羽的对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公元前202年一月,随着垓下之战结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场战争,最后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而告终。自此之后,汉朝建立了。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开始,这场持续了长达七年的秦末战争,终于彻底结束了。

  提到这场秦末时期的楚汉战争,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尤其是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人物,比如刘邦、项羽、张良、韩信等人,都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古人。不过,对于这场决定秦末历史走向的战争,详细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image.png

  那历史真实的秦末战争,到底是怎么打的?原本不可一世的项羽,到底是怎么败给刘邦的呢?

  有关这场楚汉之争的历史,我们还得从当年那场大泽乡起义开始说起。

  话说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随着秦始皇去世,秦朝在各地依然执行高压统治,百姓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渐渐不堪重负。所以,公元前209年秋,也就是秦始皇去世一年之后,在今天的安徽宿州一带,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底层百姓,正式开始起义。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泽乡起义’。

  不过,陈胜吴广刚开始起义的时候,秦朝高层其实并不是太在意。一方面,当时秦朝高层,正在进行一场大清洗。秦二世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并非顺位继承,而是在秦始皇死后,通过伪造遗诏的方式即位的。所以,秦二世登基之后,大肆清理自己的兄弟姐妹。

  同时,之前在秦二世即位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宦官赵高,也开始借着这个机会,大肆清理自己的反对者,收拢权力。所以,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秦朝高层其实一直在忙着内斗,根本就没空去管这种事情。

  另一方面,陈胜吴广刚开始起义的时候,规模其实还真不算大,也就只有不到千余人而已。按照秦朝的法律,像这种规模的民变,甚至都没资格上报中央,直接在郡县一级消灭掉就可以了。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之前亡国的六国旧贵族,却看到了希望,纷纷开始起兵响应。此时距离当年秦始皇扫平六国,仅仅只过去了十多年而已。六国末代国君的子侄一辈,此时都还在世。所以,在看到希望之后,他们纷纷开始在各自所在的地区,起兵反抗秦国。

  就这样,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短短数月之内,在原本属于六国故土的地盘,便处处燃起了战火。而陈胜这边,也开始不断收拢士兵,麾下军队越来越庞大。等到陈胜站住脚之后,又纷纷派手下带领士兵,前往六国旧地,帮那些六国旧贵族复国。

  在陈胜迅速做大的同时,在今天江苏徐州丰县地区,有一个差不多相当于今天派出所所长的男人,也带着一群人顺利起兵,这就是刘邦。而在江苏的苏州和无锡一带,当年楚国大将项燕的项梁,也开始聚集旧部,起兵反秦。项梁有一个侄子,这就是项羽。

  而接下来,在陈胜做大之后,秦国高层终于后知后觉,开始出动主力军队,镇压起义。当时陈胜则是派出吴广,统领农民军主力,杀向秦国统治的核心,关中地区。此后,双方在荥阳地区相遇,并且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因为当时秦朝的国力还比较强,所以这场对峙展开之后,农民军这边,很快就开始因为粮草补给之类的原因,落了下风。再加上秦朝又从其他地方,远远不断地抽调援兵,增援荥阳,所以吴广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关键时刻,陈胜又想出了一个妙招,让麾下的另一位大将周文,率领剩下的一部分农民军,直接绕过了荥阳,以最快的速度杀向秦朝首都咸阳。因为当时秦朝的大部分主力,都被牵制在荥阳一带,根本就腾不出手来阻击周文。所以在极短时间内,周文就打到了咸阳周围,并且一路收拢百姓,兵力也越来越多。

  此时的周文,距离攻破咸阳,彻底灭了秦朝,已经只差半步之遥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秦二世却采纳了秦朝大将章邯的建议,将骊山那边修造秦始皇陵墓的人,全都组织起来,组成一支新的军队。不得不说,章邯确实是比较能打。靠着这支匆忙组建的大军,愣是挡住了周文的进攻。

  此后,章邯又利用周文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不断重创周文,最终彻底消灭了周文率领的这支力量。而周文被消灭之后,章邯又火速带领自己麾下的‘囚徒大军’,前往荥阳地区增援。原本在荥阳地区,吴广需要全力以赴,才能牵制住所有驻守在荥阳的秦军。但是等到章邯赶到之后,章邯率领的这支军队,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瞬间就压垮了吴广。

  于是,不久之后,章邯直接消灭了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并且开始迅速反推,不断消灭农民军的主力。没过多久,便到了起义军的老巢陈县。最终,吴广因为内斗被杀,陈胜则是被秦军那边买通了自己的车夫,最后被车夫所杀。

  随着陈胜吴广被杀,原本驻守在北方,防御匈奴的秦军主力,也开始不断南下,剿灭北方的起义军。一时之间,这场秦末农民起义,竟然有了被彻底镇压的趋势了。

image.png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朝高层又乱了。

  大概是因为见到起义军被镇压了下去,觉得秦朝的统治又高枕无忧了。所以接下来,秦朝高层又开始内斗。最终,赵高不断清理反对者,并且彻底架空了秦二世。这场秦朝高层的内斗,也导致秦朝无法再集中所有力量,剿灭农民军,无形中就给了农民军一点喘息的时间。

  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刘邦和项家叔侄,以及其他被陈胜派出去帮六国复国的那些将领,开始再次壮大了。

  之前陈胜正面硬钢秦军主力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其实都没有参战,他们都在各地所在的区域,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稳固自己的地盘。等到陈胜被干掉之后,这时候,他们所率领这些力量,以及其他那些被陈胜派出去的力量,就成了秦军新的清除对象。而各地的起义军,为了得到所在地区的支持,也纷纷寻找六国王族的后人,重新拥立他们做国王。

  就这样,一时之间,六国开始纷纷复国了。

  在南方,当时项家叔侄的势力最大。再加上项家本就是楚国高层,所以后来,在项家的牵头带领下,大家在昔日楚国王族的后人当中,找了一个叫熊心的人,继承了楚王之位。就这样,楚国也复国了。

  而当时的刘邦,因为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也是楚国人,再加上此时他距离项家叔侄又比较近,所以就暂时依附于项梁。当时项梁看刘邦实力不足,甚至还拨给了刘邦一些人马。

  不过,与此同时,灭了陈胜吴广之后的章邯,也开始向那些复国的六国贵族进攻了。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章邯先后灭了魏王和齐王,然后转头进攻楚地。楚地这边,项梁当时势力最强,所以章邯就先打项梁。双方交战之后,章邯靠着偷袭楚军,直接消灭了项梁率领的这部分主力。就连项梁本人,也直接死在了战争当中。

  项梁战死之后,刚刚复国的楚国主力军队,就等于是暂时被消灭了。所以此战之后,章邯就带着自己麾下的主力北上,打算和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围攻刚刚复国的赵国。而楚国这边,虽然主力被镇压了,但是项羽却继承了叔叔的遗志,统领叔叔留下的一部分残兵,再次壮大了起来。

  与此同时,刘邦也开始迅速做大,并且成为楚国境内有数的几支强大军事力量之一。

  再之后,章邯北上,和王离一起夹击刚刚复国的赵国。而赵国这边,则是将仅存的一部分力量,全部龟缩在巨鹿地区,坚守不出,等待其他五国的复国力量增援。

  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开始了。

  随着赵国军队和秦朝大军展开对峙,其他五国的残余势力,也知道不能袖手旁观。谁都看得出来,一旦赵国被灭,接下来大家就更挡不住秦军了。所以在这之后,各国开始纷纷派出援军,向巨鹿方向增援。这其中,尤以楚国实力最强。楚国这边,虽然之前项梁统领的主力被消灭了,但是其他几支力量却都还在,所以恢复得比较快。

  于是,接下来楚国那位被拥立的国君熊心,正式下令,派宋义和项羽,率兵增援赵国。很多人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都产生过一个疑问:这个宋义是哪里冒出来的呢?楚国军队之前都是项梁统领的,楚王也是项梁拥立的,为什么此时这个宋义却忽然成了楚军的大将呢?

  实际上,这个宋义还真不是什么杂鱼,而是真正的大人物。当年秦始皇扫平六国之前,宋义就已经是楚国的高官,据说还曾经做过楚国的令尹,也就是其他国家的丞相。这个说法虽然有争议,但当年在楚国灭亡之前,宋义就是楚国高官,这个应该是没错的。

  所以,楚国复国之后,在很多楚国旧贵族心里,宋义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而接下来,宋义和项羽带着楚国精锐,前往巨鹿增援。因为当时其他几个国家的援军,都想等到赵军被消灭,秦军被赵国消耗得差不多之后,再过去摘果子,所以暂时都止步不前。一时之间,巨鹿战场这边就僵持住了。

  当然,在前来增援的各国军队当中,楚国无疑是最强的。而且,其他几国加起来,也未必有宋义和项羽统领的楚军强。

  但是在巨鹿战场进行僵持的同时,其他地方却开始发生剧变。在巨鹿战场陷入僵持之后,楚王熊心下令,让刘邦带领麾下的军队,奇袭关中。当时刘邦扮演的角色,其实就和之前的周文一样,都是想要趁着秦军主力集结在巨鹿地区,趁机偷秦朝的老家。能偷袭成功最好,失败了也能分担一下巨鹿那边的压力。

  就这样,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邦开始不断向咸阳地区进攻。因为当时秦军主力,都在巨鹿那边,再加上之前周文已经打过这条路,所以刘邦这一路几乎堪称势如破竹,很快就再次打到了咸阳地区。

  在刘邦杀向咸阳的同时,巨鹿战场这边,项羽直接干掉了宋义,然后自己拿到了楚军的指挥权。此后,项羽直接带着楚军,破釜沉舟,杀向秦军。最终,在赵国军队的里应外合之下,项羽直接歼灭了王离统领的这部分秦军,彻底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image.png

  此战之后,项羽瞬间名气暴涨,被其他五国公推为盟主。

  不过,此时在巨鹿这边,王离率领的秦军虽然被消灭了,但是章邯还在,而且麾下军队依然庞大。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章邯就再次和项羽展开了对峙。但是关键时刻,赵高那边又开始排斥异己,后来更是直接刺杀了秦二世。这就导致章邯对秦朝高层彻底失望,直接投降了项羽。

  随着章邯的投降,项羽开始带领各国联军,杀向关中。在前往关中的路上,为了防止章邯麾下的秦军造反,项羽直接下令,将这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

  与此同时,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先是企图自己做国君,但是大臣们都不支持。所以,赵国不得不拥立子婴做秦三世,然后子婴又很快找到了机会,刺杀了赵高。但是等到子婴刺杀了赵高之后,此时刘邦已经打到了咸阳。子婴就算想效法之前秦二世,也没有几十万骊山劳役供他使用了。所以最终,子婴只能开城投降。

  随着子婴投降,秦朝彻底结束了。

  在接受了子婴的投降之后,刘邦开始迅速接管咸阳,并且开始和关中地区的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这件事,对后来刘邦重返关中,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过,就在刘邦立足未稳的时候,项羽就带着各国的联军,一路通过了函谷关,来到了咸阳。

  如此一来,咸阳的归属,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当时项羽这边的军队,显然要比刘邦更多。如果刘邦执意要占领关中自立,肯定是打不过项羽,会被项羽直接消灭。不过,项羽这边也不是铁板一块,他麾下的这些军队,很多其实都是其他国家的军队。大家只是因为利益,暂时听从他的安排。

  所以,经过简单的权衡利弊之后,刘邦便来面见项羽,说明自己并没有要占领关中的心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鸿门宴虽然是刘邦和项羽的见面,但在本质上,项羽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和其他五国联军,所以刘邦不得不低头。而接下来,刘邦率领所部撤出了咸阳,项羽则是率军入主咸阳,将咸阳洗劫一空。

  此后,项羽先是把那位楚王熊心,太高了一步,将他尊为‘义帝’。而后项羽又借助这位‘义帝’的名义,正式册封了十八位诸侯。在这其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则是被封为汉王,就藩汉中。而且,从名义上来说,此时分封的所有诸侯,名义上其实都是熊心的臣子。

  当然,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这场分封,其实是灭秦之后分蛋糕的盛宴。主持分蛋糕的人是项羽,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谁是谁的臣子。

  后世很多人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项羽入主咸阳之后,一定要分封十八路诸侯呢?直接自己统一天下不行吗?实际上,看完整个灭秦的过程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了。不是项羽当时不想,而是他根本就做不到。

  如果他真的不分封,估计其他那些一起打进咸阳的诸侯,瞬间就会联合起来,直接灭了项羽。所以项羽就只能选择分封,然后在分蛋糕的过程当中,给自己选择一块最大的。

  也有的人曾经提出,为什么项羽要把自己的地盘,分到死战之地的楚地,而不是直接占领关中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项羽刚刚屠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而且还带着人洗劫了咸阳,毁了整个关中。如果这时候他把关中留给自己,别说做西楚霸王了,估计联军前脚刚走,后脚下面就造反了。

  除了分给自己最大一块蛋糕之外,项羽其实在分封的时候,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考虑。比如说,把刘邦分封到了汉中,然后又把三位秦朝降将封在了关中。如此一来,既堵住了刘邦出蜀的道路,又能保证关中不会被统一,无法形成强大的势力对抗项羽。再比如,在齐国故土,项羽一口气封了三个王,以确保齐地不会出现对抗项羽的强大政权。

  总之,项羽借着分封的机会,把局面彻底搅乱了。他想趁着这个乱局,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成为真正的霸主。至于说后世那些说项羽没脑子,不知道先抢占关中的说法,这些说法其实都是不了解项羽的结果。

  随着各大诸侯被分封之后,返回自己的封地,刘邦也就藩汉中。在入蜀的时候,为了让项羽安心,刘邦还直接烧了蜀地连通外界的栈道,这才让项羽放下心来。与此同时,项羽为了消除约束,还秘密除掉了那位义帝熊心。

  不过,既然是分蛋糕,那就肯定有人对分蛋糕的结果不满意。所以就在这场分封结束之后不久,山东地区就开始出现叛乱了。项羽之前在山东地区分了三个王,目的就是想要让齐国故土彻底分裂。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之后不久,山东这边的田荣和田横兄弟,直接造反,而且能力还很强,很快就有统一整个山东的趋势了。

image.png

  对于项羽来说,此时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传统的六国故土彻底统一。比如说田家统一了齐国故土,或者有人统一了当年晋国的故土,亦或者有人统一了秦国的故土,一旦这种局面出现,这个新统一的政权,整体实力瞬间就会超过项羽,威胁到项羽的霸主地位。

  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项羽必须维护此时的乱局。此后,在得知刘邦入蜀后烧了栈道,暂时无法出蜀,其他诸侯王也都被各种原因牵制的时候。项羽这才决定带上自己麾下的主力,直接前往山东平叛的。

  顺便说一句,此时项羽借助自己的霸主地位,已经招募了大量的军队,并且训练出了一支非常强大的直属军队。在项羽的整个人生当中,此时他麾下的力量,应该算是最强的。所以,当时项羽不认为自己会被打败。觉得自己就算去山东平叛,也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事。

  等到项羽率领主力,进入山东之后,这时候刘邦才开始行动起来。之前就藩蜀地之后,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招揽到了韩信这样的奇才,并且拜韩信为大将军。此后,在韩信的主导下,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悄悄让主力军队进入了关中地区,对关中三王发起了闪击战。

  因为韩信太猛,导致在极短时间内,关中三王之中的董翳和司马欣,被打得直接投降了刘邦。仅剩的章邯,也只能龟缩自保。而且,因为之前刘邦有‘约法三章’的事迹,导致关中百姓对他非常认可,都愿意接受他的统治。

  就这样,刘邦轻易控制了大半个关中,然后分出一部分力量,将章邯余部彻底包围了起来,自己则是率领大部分主力,东出函谷关。

  如果严格来说的话,其实从汉军暗度陈仓,奇袭关中的那天开始,楚汉战争其实才算是真正拉开序幕。但因为之前这些事情的铺垫,其实从刘邦占领关中的那天开始,项羽在大势方面,其实就已经输给刘邦了。

  接下来,刘邦麾下的谋士张良,又假传书信,让项羽误以为刘邦短时间内不会离开关中。所以接下来,项羽开始专心在山东地区平叛,对付田家兄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山东这边的抵抗,却出乎意料的强,导致项羽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

  趁着项羽主力,在山东地区陷入泥潭的时候,刘邦直接联合其他诸侯,组成了一个反对项羽的联盟。大家在名义上,是为了那位被项羽杀害的‘义帝熊心’,但实际上,所有诸侯都很清楚,大家联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先击败项羽。

  只要项羽还存在,他们就不可能真正有发展,而且很有可能未来会被项羽一个一个灭掉。

  在这之后,刘邦联合几位诸侯王,组成了联军。趁着项羽主力在山东作战,直接进攻项羽的地盘。因为当时项羽带走了全部的主力,而联军这边又声势浩大,所以项羽留下来的少部分兵力,根本就挡不住刘邦这边。很快,刘邦就一口气打到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但是,再之后,项羽得知后院起火之后,火速和山东这边的田家谈判,同时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平叛,然后自己率领另外一部分主力回撤。等到项羽撤回来之后,刘邦这边又因为之前的战争太过顺利,有些轻敌,所以仓促应战。结果,这一战当中,项羽带领麾下三万精锐,直接正面击败了五十多万的联军,而且直接歼灭了二十多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战’。

  三万击溃五十万,这种战争,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极为少见。但如果仔细一想,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项羽当时麾下的军队,很多都是身经百战的骑兵。而刘邦这边,很多都是没有甲胄的普通步兵,而且还是联军,内部有很多问题。再加上仓促大意,被项羽击溃,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彭城之战结束之后,原本对刘邦极为有利的局面,此时又变成逆风局了。除了项羽造成的正面压力之外,原本和刘邦一起组队的那些诸侯王,也纷纷离他而去,甚至转投了项羽。

  此时的刘邦,也就到了整个楚汉战争当中,最低谷的时期。如果当时刘邦应对不好,很有可能会直接被项羽消灭。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邦麾下的那些传奇猛人们,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了。尤其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直接决定历史走向了。

  萧何这边,直接发挥出他强大的内政能力。当时萧何主管刘邦的后方,在萧何的安排下,整个关中地区和蜀地,开始征调出大量的士兵和物资,支援刘邦,让刘邦得以在正面战场上,挡住项羽的进攻。

  张良这边,则是始终待在刘邦身边,不断为刘邦出谋划策。不但帮刘邦彻底挡住项羽的正面进攻,还在外交战场上,帮刘邦重新赢得了一些诸侯王的支持。尤其是英布和彭越这两位诸侯王,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后来,英布帮刘邦袭扰项羽的后方,彭越帮忙骚扰项羽的粮道,这才使得刘邦可以在正面战场上,抗住项羽的进攻。

  至于韩信,则是更为简单粗暴。当刘邦在正面战场上挡住项羽之后,韩信开始独自领兵,横扫北方。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韩信先后平定了北方的魏、代、赵、燕四国,而后又攻入齐国,逐渐平定了山东。

  在这个过程当中,韩信又在潍水之战当中,消灭了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此战之后,项羽的侧翼,就彻底暴露在了韩信面前。

image.png

  总之,彭城之战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刘邦在正面战场上拖住项羽,韩信则是横扫北方。两年多以后,随着韩信打下齐国,这时候的刘邦集团,已经控制了三分之二个天下,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项羽。

  所以,此时的项羽,终于想着要议和了。此后,项羽和刘邦签订了和平协议,宣布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与此同时,项羽还派人去联系韩信,希望韩信可以独立出来,形成项羽-刘邦-韩信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被韩信拒绝了。

  而这场鸿沟和谈结束之后,就在项羽想要撤兵,暂时恢复一下实力的时候,刘邦却突然袭击了项羽的后方,并且让韩信、彭越以及英布等人,率兵前来,和他一起围殴项羽。就这样,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韩信率兵南下,逐渐和刘邦汇合,一起进攻项羽。

  项羽虽然能打,但是在兵力处于劣势,后勤补给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步步后退。最终,项羽率领主力,被韩信围困在垓下地区。围困一段时间之后,项羽粮草耗尽,只能自己率精锐突围。在突围过程当中,项羽被刘邦麾下的将领追上,最后只能自刎于乌江之畔。

  随着项羽身死,项羽率领的西楚集团,也彻底土崩瓦解。此后,刘邦在其他诸侯王的推举之下,正式登基称帝,汉朝正式开国。

  这就是楚汉战争的全部过程。

  纵观楚汉战争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项羽之所以会败给刘邦,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除了他本人刚愎自用、屠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杀害义帝熊心之外,最关键的是,刘邦这边的牛人,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没有韩信、张良以及萧何这群人帮忙,刘邦估计还真未必能打得过项羽,说不定最后项羽就能统一天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 刘备打仗为何不带诸葛亮-趣历史网
下一篇:刘备之所以杀刘封,真实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