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城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具体经过如何?-趣历史网

2022-11-23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永乐城之战是北宋与西夏的重要战役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西夏国王秉常听闻宋欲在夏、银、宥..

  永乐城之战是北宋与西夏的重要战役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西夏国王秉常听闻宋欲在夏、银、宥三州交界之处筑永乐城(又名银川砦,今陕西米脂县西)屯兵戍守,甚感威胁,遂遣军三十万,前往攻取。宋军在此役之中的损失约在二万到三万战斗部队以及留在城内的厢军和保甲等,二十万为后人政治目的而夸大。永乐城之战后,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image.png

  背景

  北宋与西夏自从庆历和议以后,双方一直打打和和,互有胜负。到了宋神宗时期,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虽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而宋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打西夏。

  宋军于元丰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遂命给事中徐禧、鄜延路兵马都总管种谔于元丰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

  大安八年(1082),西夏王闻宋在夏、银、宥三州界筑永乐城(又名银川寨,今陕西米脂县西)屯兵戍守,甚感威胁,遂遣军三十万,前往攻取。西夏军先出动号称“铁鹞子”的骑兵抢渡城东无定河,与北宋军激战于城下旷野。铁鹞军驰骋冲杀,锐不可挡,宋军尽被击溃。西夏军主力继围永乐城,截断水源,堵绝馈运,城内北宋军渴死大半,城终被攻克。此役,西夏歼灭宋兵约二十余万。宋廷为之震憾,被迫与西夏议和。

  事件经过

  种谔西讨,得到银、夏、宥三州却不能驻守。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想在横山修筑城墙,俯瞰平夏,筑永乐城,朝廷下诏徐禧与内侍李舜举去探察筑城这件事。徐禧、李舜举及沈括等到延州,蕃汉十余支军队共率领八万人,民夫运粮的人倍之。李浦率领前军,吕真为副将;曲珍率领中军,高永能为副将;王湛率领后军,景思谊为副将;李稷主持馈饷、修筑城墙这些事。谋画、进止这些事情,实际上由徐禧自己做主,沈括只是负责一同签字画押而已。

  徐禧说:“银州虽然占据明堂川、无定河的交汇之处,但旧城东南已为河水所吞没,其西北边又被天堑阻隔,实在不如永乐的形势险厄。我认为银、夏、宥三州,已经陷没了百年,今 日兴复,对于边将的功劳来说,实在是俊伟,军队的士气,固然已经百倍于之前;但一旦开始建立州城,烦杂费用不可计量。如果选择要会,建置堡栅,名义上虽然不是州,但却实际上有这块地方,旧有的疆塞,仍然在腹心之地。已经与沈括商议修筑砦,堡各六个。大砦周长九百步,小的五百步,大堡二百步,小的百步,用工二十三万人次。”于是修筑永乐城,用时十四日修成。徐禧、沈括、李舜举等人回到米脂。

image.png

  第二天,几千名西夏骑兵直赴新城,徐禧立即前去察看。有人对徐禧说“:你开始只是受诏辅佐筑城,抵御敌人,不是你的职责。”徐禧没有听从,与李舜举、李稷一起前行,沈括独自镇守米脂。在此之前,种谔认为永乐城距银州故城不远,三面绝崖而无水泉,力谏说在永乐筑城必然失败。徐禧怒然变色,对种谔说:“君独不畏死乎?敢误成事。”谔曰:“城之必败,败则死,拒节制亦死;死于此,犹愈于丧国师而沦异域也。”禧忖度不可以屈服种谔,于是奏谔跋扈异议,皇帝乃下诏种谔守延州。诏书中言道:“ “昨大兵出界,种谔迂路舍取直之利,可降一官;王中正不审议道路迂直利害,及不讨荡左厢地分贼党,可降两官,并不用敍复法”故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凤州团练使种谔降授文州刺史,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王中正降授嘉州团练使。种谔说:“横山之劲兵在东,先时已闻贼据米脂及银、夏等处,故我迎其锋败之。军声既振,千里之行无敢抗者。若由西路取直,虽近巢穴,大敌出於前,重兵摄於后,则有背腹之忧矣,不知何以御此。”种谔由是怨怼。

  不出十 日,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等。徐禧与李舜举、李稷等,统兵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夏兵二十万屯驻在泾原的边北,听闻修筑了永乐城,就来侵犯。报信的有十几波,禧等皆不信,曰:“他们要是来的人多了,正是吾立功取富贵的时候啊”。大将高永享说:“城池小,人又少,还没有水,不可守。”徐禧认为他动摇军心,想杀了他,想了想,不久后送到了鄜延路的监狱中。部下高永能建议请求趁西夏没有列好阵的时候袭击。徐禧却说“你知道什么,王师不鼓不成列。”。永能退,对人说:[我不知道会死在哪里。]。徐禧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永定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曲珍在水滨列阵对敌,与西夏军交战不利,将士均面带惧色。曲珍报告徐禧说:“现 在众人的斗志已动摇,不能战斗,战必败,请收兵入城。” 禧曰:“君为大将,奈何遇敌不战,先自退邪?”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永乐城中缺水,“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太半”。沈括领兵至无定河川,欲分兵救永乐城及应接粮道,为贼兵所隔,不得前。于是上奏说:“已转战往绥德城,部督将兵照应诸寨。”。时贼游骑犯米脂,括退保绥德,故有是奏。永乐之始围也。括仅有兵万人,不足以战。括集将佐议曰:“永乐之胜败,未系边势之重轻。绥德,国之门户,失绥德则延州为敌所逼,胜败未可知,关中必震。此大机会也,宁释永乐而救绥德。” 。

  鄜延路总管种谔因为怨恨徐禧,竟未能及时予以援救。禧日怀两个烧饼,往来巡城,亲以矢石击贼,困则枕士兵大腿假寐,士皆扶疮忍渴以拒贼。贼蚁附登城,积尸如山,后来的人踩着他们的尸体登城。夏军知道沈括退保绥德,永乐孤绝,攻击的更加急迫。高永能对李稷说:“新城长时间被雨水泡,土质疏松,不如尽出金帛招募死士,突围而出,十人犹可活七八人;不然的话,只是坐以待毙。”。鄜延路副总管曲珍也把这话告诉徐禧,徐禧不听,并责珍说:“曲侯已败军,又欲弃城耶!”

image.png

  最终结果

  夏军围城多日,派遣使者叫城上的人求和,徐禧知道势必不能战胜,乃遣吕文惠应之。文惠到了敌军大帐后,敌帅让他坐在地上,说道:“你只是个小将,不可以议约,应当让曲珍来”即遣文惠回去。禧认为曲珍总领军政,不可去,而景思谊自己请求出使,徐禧说:“万一蹉跌,恐伤国体。”思谊曰:“如今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倘若能用口舌说服他,使他们暂缓进攻以等待外援,不就可以了吗? 想要存活数万人的性命,岂能顾惜一身耶1”敌帅见思谊,说道:“如果归还我们的兰会、米脂,就立即解围而去。”思谊说:“这是朝廷才能决定的,不是我等边臣可以自作主张的。”夏军囚禁了他。

  二十日夜,天降大雨,新建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擂垮,宋军饥疲不能拒,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李舜举、高永能死难,稷为乱兵所杀。宋军一万多士卒阵亡,得免者十无一二。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吕整裸跣逃脱。舜举将死,撕裂衣襟草奏道:“臣死无所恨,惟愿官家勿轻此敌。”稷亦草奏云:“臣千苦万苦也!”。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史称灵武之役。

  历史影响

  永乐城一战,西夏军队大获全胜,宋朝想灭掉西夏的梦想已成泡影。 永乐城之战以后宋夏之间一直矛盾不断,直到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派人进攻西夏,在米脂大破夏军以后为止。

  相关传说

  史料记载,有一位姓孟的延安女子,跟随父亲戍守永乐城,得知父亲战死,徒步呼号,攀爬入城,伏在父亲的尸体上恸哭而亡。西夏人同情她,把她和父亲一起葬在永乐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宋夏战争持续了多久?探索五次宋夏战争的具体经过-趣历史网
下一篇:三川口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以北宋取胜收场-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