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之战对西汉财政的消耗究竟有多大?-趣历史网

2022-12-08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前后历经130余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141年,十..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前后历经130余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刘彻继位。在此之前,汉帝国已经存在六十余年,由于当时人类短暂的寿命,对天下人而言,六十年足够长,长到已经经历了几代人,而文字的不普及,又让人们变得健忘,人们已经淡忘了六十年前的战乱、杀戮、贫穷、饥饿。在大一统的帝国下,人们生活得富足而又悠然。

  随着最后一位坚持黄老之术治国的窦太后的去世,汉帝国六十年无为而治的神话时代结束了,帝国的车头骤然转向。

image.png

  随着大一统的深入人心,中央开始了集权之路,而当权力集中和国家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一个“大国崛起”的时代即将展开。这个时代不再需要立国之初的如履薄冰的节约,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办大事的豪迈,而一个鹰派的帝王与一群鹰派的臣子决定要办他们的大事。他们要用战争血洗六十年来对匈奴的卑躬屈膝之耻,他们要让“汉”字旗飘扬到世界的尽头。

  功名马上取

  公元前127年,汉军实现了对匈奴第一次大规模作战的胜利,卫青扫荡了河套地区,斩首近五千。汉武帝大喜,卫青被封长平候,封邑三千八百户,也就是说汉帝国要剥离三千八百户人专门供养卫青。如果我们按照每户三人算,几乎可以说卫青的军队每斩下一个头颅,汉朝就分出两人供养卫青。

image.png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汉匈战争,汉人的屠刀是面向一切匈奴人的,也就是说每战斩首中都有近乎一半是匈奴平民,而这样的封赏标准意味着匈奴每消失一个人,汉帝国的国家财政上就要消失两个人。而这仅仅是对主将的封赏,其背后还有大军的封赏,伤亡的抚恤和战争过程中超过和平时期十倍的财政消耗,何其昂贵的战争呀!

  在这个杀戮换功名的时代,汉武帝给予了军人足够的尊重,因为汉武帝需要铁血的军人去洗刷汉帝国之前的耻辱,那么战争对帝国财政的消耗究竟有多大呢?

  战争财政陷阱

  战争,尤其是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间的战争,一旦开启就必须以一方消亡才能结束。这注定是一场残酷的消耗战,汉匈双方以人口、资源、财富作为消耗品,展开宿命的争夺。

  在匈奴遭受致命打击的同时,汉帝国同样承受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卫霍对匈奴指挥的作战多是远离本土的万里跃进,因此汉军战损比超过三成。但人口中原是不缺的,关键是战马的损失,以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战为例,汉军使用了十四万匹马,而活着回来的不足三万匹。

  在战争带来的荣耀背后,却是一个无底洞似的陷阱,汉朝已经占据了东亚大地上最具价值的土地,战争已经不能给帝国带来有价值的实际利益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收益直接反映在财政上的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战争带来的大国崛起的豪迈像兴奋剂一般刺激着帝国的君臣。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战火连绵了四十四年,几乎无岁不战,面对如此恐怖的消耗,汉武帝又是如何聚敛天下之力来供养呢?

  天下供刀兵

  绵延数十年的战争,造就了一个兵事巅峰的时代,而巨大的财政压力,又逼出了一个最擅敛财的时代,汉武帝的财政策略是为战争而制定的临时策略,但是由于这些策略对中央集权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结果这些临时性的举措大部分被永远的传承下去,其中核心的部分到现代,依然在沿用。这些举措庞大而复杂,这里我概括了最根本的三条:

  第一,国企时代

  在中国此前的千年历史中,除了正常的赋税几乎没有专门的财政政策,而国企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这一切始于一个叫桑弘羊的大臣,他与汉武帝共同制定了一项中国万世之策——盐铁专卖。

  在汉武帝之前的汉朝,采用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经济上采取大开放政策,即政府少干预甚至不干预,这是一个完全自由化竞争的时代,而大一统所提供的全国大市场,天然适宜商业的发达,因此诞生了一大批商业大族,如冶铁方面的四川卓氏、南阳孔氏等。在自由的市场中这些家族为了竞争市场,不断提升生产力和生产质量。

image.png

  而现在汉武帝的盐铁专卖就是要剥夺这群人的核心利益,这里不得不说汉武帝是位胸襟博大的君主,他没有对这些家族举起屠刀,而是将他们吸纳进来,组建了一个类似现代政企合作的模式,即政府出政策强垄断,企业出钱出力。这样合作两利的模式平稳而快速实现了汉武帝的国企计划。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暂时的完美,盐铁利国利世家,但是唯独不利百姓,不过在尚算富裕的武帝朝,这个隐患被藏起来了,善于逆来顺受的老百姓很快适应了这种制度,虽有些许怨言,但无碍大局。但在朝代末,民生凋零之时,这种政策就导致的不公平性就被无限放大了,君不见私盐贩子贡献了多少造反者。而那些加入国企经营的大家族们慢慢地实现了官商一体的身份,而有权又有钱的他们成为了两汉著名的吸血鬼——豪强。这些豪强在东汉末的三国时代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势力,登上了天下的舞台。

  第二,抽血工商业

  汉帝国的农业税一直以来处于中国历史的低位,采取的是三十税一的制度。这是因为当时农业生产力低导致亩产低下,过高的税赋会农民无法供养自己,但农业税低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轻。

  汉武帝维持低农税,保证了农民的稳定,同时他又对其他方面抽取重税,如国企收入、关市收入等等,这些都会间接的转嫁到农民身上,但是相比农业税,这种手段隐蔽多了,能掩盖大多人的不满。

image.png

  这种策略在后世也被广泛的应用,但是这条策略有个核心的缺陷,那就是对工商业抽血过严重,这从侧面导致了中国工商业无法得到完全的发展,而这种压制在宋达到顶峰,因为宋朝冗兵冗官财政负担更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宋之前尚有四大发明的“智造”,宋以后却变成制造国的原因,同时也是这就是中国成为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的根本。

  在现代,我们的工商业依旧承载着国家赋税的大头,但是飞跃的生产力,让工商业利润暴增,税赋的压力被高利润所抵消,我国工商业也终于进入了最美的时代。

  第三,铸币国有化

  在汉武帝前的华夏,中国货币罕见的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即谁都可以铸币,而货币的流通则由市场决定。良币在市场中越用越广,而劣币在市场中则被逐步淘汰。这种自由的货币政策,带来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美好时代。

  对市场而言铸币权的自由化是美好的,但是对国家而言,这确是极度危险的。汉帝国的封国吴国(七国之乱带头反叛的那位),因为其领地里丰富的铜矿资源,让吴王刘濞通过铸币掌控了全国的货币话语权,幸而他没有意识到这种话语权带来的伟大杀伤力,七国之乱才得以被中央政府平定,未伤及帝国根本。

image.png

  汉武帝通过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完成了国家对铸币权的掌控,并流传下了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五铢钱。自此五铢钱成为帝王们敛财的第一利器,国家只需要在铸币中填加一点点劣等材料,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天下掠夺恐怖的财富,而这个掠夺的后遗症又是滞后的,有时甚至长达数十年,最神奇的是这种后遗症还是日积月累的,不会集中爆发,让人无迹可寻,利用货币战争的时间差,帝国聚集了无数财富,用于支撑伟大的战争。

  看不见的手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富国论》中提到了“看不见的手”,他认为人的利己主义会推动人类实现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就像看不见的手在调控天下财富。而汉武帝在其一千八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这只看不见的手,区别在于汉武帝是用国家来调控市场,而非市场调控国家经济。

image.png

  细看汉武帝为战争做出的重大国家财政改革,无论是国企制度、工商业重税还是国家调控货币,都有一个唯一的目的——敛财。但是这些手段如此之隐蔽,隐蔽到汉武帝通过这样的方式敛聚了数十年社会财富,他的副作用才逐渐体现出来,这比那些昏君粗暴的敛财方式高明何止万倍。

  再隐蔽的敛财方式,在生产力没有出现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始终是竭泽而渔的,在战争的巨大荣耀下,帝国财政问题终于开始出现,这个问题大到甚至可以毁灭这个伟大的帝国。但汉武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魄力。汉武帝后期经过李陵、李广利几场失败的战争,这位英名的帝王终于发觉了战争的巨大陷阱,因为哪怕是胜利的战争,依然会对帝国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更何况穷寇莫追,灭亡边缘的匈奴总是会爆发超强的战斗力。此时的战争性价比太低,于是他果断终止了这一切,这个举措让帝国得以喘息,避免了盛极而亡的悲催命运。

  汉武帝之后的帝国,又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史称“昭宣之治”,汉武帝前承文景,后继昭宣,这两个治世,前者为汉武积累了战争的启动资源,后者则像个补锅匠,为汉武兵锋过后满目疮痍的社会进行修补。汉武的战争用了前后四代两个盛世的资源,战争何其昂贵!

  但是汉武为战争所创造的财政制度,却得以保留并沿用至今。因为当帝国习惯了这种财政制度强大而隐蔽的敛财手段后,就再也无法抛弃他了。这里只能感叹科技会发展,生产力会飞跃,但是智慧不会,真正的智慧可以穿梭时间且不朽。通过战争对国家财政的大胆改革,我认为这亦是汉武帝为华夏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为后世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大一统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趣历史网
下一篇:为什么说王莽的新朝变革,更像一场造梦行动?-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