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时为什么不舍?-趣历史网

2022-12-12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刘瑾(1451年—1510年),兴平人,明朝权宦,正德年间宦官。本姓淡,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刘瑾(1451年—1510年),兴平人,明朝权宦,正德年间宦官。本姓淡,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明朝的政治生态,恐怕不少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宦官干政的问题。而明代宦官干政的集大成者,毫无疑问当属“九千岁”魏忠贤,毕竟明代天启年间的朝政,几乎完全被“阉党”所统治。但魏公公虽然权势熏天,可要论收掠钱财,“九千岁”大人倒还真不及自己的一位老前辈。

  公元1510年,一群刑部人员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抄家活动。为什么要用“轰轰烈烈”来形容这次抄家呢?因为经过清点,刑部总共抄出来了1200多万两黄金,2.59亿两白银,而魏公公抓钱抓权了7年,最后抄家也只抄出来了2000万两白银,实在是甘拜下风。

image.png

  那么,这位“明朝首富”是何许人也?他又是怎样积聚的如此雄厚的财富的呢?

  明朝有三位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话,第一个是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他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最后搞出了“土木堡之变”,害得明英宗被瓦剌抓走,差点把明朝搞出了亡国之祸。而第二个就是我们这次的主角,“立皇帝”刘瑾。

  刘瑾原姓谈,6岁净身入宫,认了一个叫做刘顺的老太监当干爹,也就改姓了刘。根据史书记载,刘瑾这个人实在不凡,胸怀大志。而他的偶像却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王振。

  说实话,刘瑾把王振视为偶像,实在是让人颇感意外。虽然明英宗复位之后,把王振“平了反”又立了庙,但公道自在人心,王振的名声是什么样子的,基本早就有定论了。

  所以,如果该史料不是后世史学家抹黑的话,那看来刘瑾这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三观实在很 成问题,难怪后来也成长为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奸宦。

  不过,刘瑾虽然心术不正,但是脑子还是有的。根据记载,刘瑾颇为奸滑,很能来事儿,因此,虽然在明孝宗时期犯了死罪,但也没有杀头,而是被贬去服侍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

image.png

  而这个处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绝对是捡了大漏了,毕竟谁都知道,明孝宗的感情非常专一,只有一个皇后,而朱厚照是他的独子,大明王朝独一无二的接班人。跟朱厚照打好了关系,日后绝对不愁东山再起。

  刘瑾也很懂得这个道理,他使出浑身解数,变着各种各样的花样陪朱厚照玩,史书中记载的是:“为狗马鹰犬、歌舞角斗以娱帝”。不光唱歌跳舞,还有勇士决斗,以及各种刺激的宠物。

  当然,光刘瑾一个人,是不可能承担得起朱厚照的所有娱乐需求的。毕竟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少有的精力充沛,爱玩爱闹的皇帝。

  与“道士”嘉靖皇帝、“宅男”万历皇帝、“木匠”天启皇帝不同,朱厚照极其好动,完全不乐意在宫墙里宅着,他甚至干出过半夜冲出神武门,跑到边关找仗打的事情。

  所以,当时陪朱厚照玩耍的不是刘瑾一个人,而是包括张永、谷大用等八个宦官,人称“八虎”,而刘瑾正是这“八虎”的领头人。朱厚照登基后,对这几个玩伴也非常够意思,立刻升了他们的官职,而且允许他们参与政治决策。

  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是一个与文官关系非常好的皇帝。朱厚照上台后重用宦官,文官们自然不服气了起来。于是他们准备联手逼宫。又是上折子又是闹辞职,折腾的朝政不得安宁。朱厚照哪里见过这阵势,一时间手足无措,“八虎”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天天抱头痛哭,等待皇帝下旨把他们拿下。

image.png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刘瑾展现出了他的机智。他力劝“八虎”冷静下来,然后带着八虎找到举棋不定的朱厚照,告诉他,现在您是皇帝,您有权力做任何事,千万别被那帮喷口水的文官吓倒。我们这八个人跟您感情深厚,您真的忍心抛弃我们吗?

  朱厚照刚当上皇帝,还没有使用权力的经验,一听刘瑾这句话,立刻茅塞顿开,凭什么我要被这些文官牵着鼻子走?我是皇帝,我想用谁就用谁,你们想辞职,那就辞呗,想当官的人有的是。

  于是,朱厚照一声令下,将“八虎”纷纷予以要职,而领头的刘瑾,自然就当上了号称“太监之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文官们一看朱厚照完全不像他父亲,也只能偃旗息鼓。从此,明朝正德的前五年进入了刘瑾的时代。

  为什么说刘瑾担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太监之王”呢?因为这一官职专门掌管皇帝的印信,可以决定任何诏书的合法性。

  明朝的内阁可以制定国家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决定权,则在司礼监手上,司礼监不给盖章,内阁的决策就是废纸一张。

  有了这个身份,刘瑾自然是大权独揽,人送外号“立皇帝”,也就是“站着的皇帝”。毕竟朱厚照天天玩,给哪个文件盖章还不是刘瑾一个人说了算,他不是皇帝谁是?

  但有一说一,太监本就是皇帝的家臣,理论上来说,盖章这事儿也只是替皇帝代劳的,到底还是得找皇帝知会一声。但刘瑾是何许人也,他专挑朱厚照玩得尽兴的时候找皇帝奏事,结果自然是朱厚照大手一挥,这事儿你自己不会看着办?然后刘瑾兴高采烈地自行决断去了。

image.png

  太监作为一个生理结构不健全的人,很容易产生偏执的情绪。明朝三大权宦中,王振和魏忠贤比较喜欢抓权,而刘瑾掌了权之后,便把这份偏执用在了收敛钱财上。

  但是在贪污敛财这块,刘瑾干得相当没品位,什么白手套、背锅侠全都不用,就是甩开膀子硬捞。刘瑾曾经忽悠朱厚照下令,要求全国各地方将其财产悉数上交到京师,理由是帮朱厚照改扩建自己的皇庄,但是改扩建个宫廷才需要多少钱?毫无疑问,这些钱财中有不少都进了刘瑾的腰包。

  除了贪污工程款以外,刘瑾还下令,任何外地官员进京述职,都必须要给自己交钱,不然考核不通过。而索贿金额则视各地财政状况评定,但最少也得千八百的,一些比较富裕的省份甚至能索到五千两白银,搞得各大地方官上京如上坟,管这笔账叫做“京债”。

  除了“见面费”以外,刘瑾还派出了不少自己的属下,渗透到各个地方,替刘瑾搜刮钱财,至于卖官鬻爵更是不在话下。

  不得不说,刘瑾的敛财手段虽然高效,可吃相实在太过难看了,不挨骂是不可能的。但刘瑾大权独揽,朝中有谁敢阻拦他他敛财,刘瑾立刻就能罗织罪名迫害他,而且刘瑾作为宦官,估计是有点心理问题,杀人都不好好杀。

  比如说,刘瑾曾经专门找人制造了一个几十斤的大枷,要是有人说他的不是,就把这个大枷给人套上,让他戴着这个沉重的东西游街。一般的文官摊上了这个刑罚,多半是九死一生。

  但刘瑾的酷烈手段管得住庙堂,却堵不住民间的汹汹之口。挨骂挨得久了,刘瑾也开始“要脸”了起来,打算收敛一下捞钱的力度,尝试有“技巧”的贪污方法。

  于是,刘瑾和他的党徒商量了一番,琢磨出来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清理军屯。

  这个设想其实非常完美。明朝到了中期,土地兼并日渐严重。明朝在军事上采用的是“卫所”制度,军人们和平时期屯田种粮,打仗时拿起刀枪就能上战场,自给自足,还能给国家纳粮。

image.png

  但是到了明代中后期,军人们仗着自己手里有刀枪,开始大肆侵吞自耕农的土地,这些土地他们也自然不会跟朝廷报账,上面种出来的东西就被军队吞了下去,而破产的自耕农则会变成流民,而流民向来都是不稳定的因素,最后葬送明朝的李自成大军,其主力正是流民。

  因此,刘瑾下令,清理军屯,把军队吞掉的土地还给自耕农,这样一来,自耕农获得了土地,也会给国家上交更多的赋税,刘瑾也能从中多贪一点,实在是个利国利民,更利他自己的完美计策。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个办法却要了他的命。

  原因很简单,军队手里是有刀枪的,叫军队把已经吞进去的土地吐出来?就凭县太爷手里的那点县衙捕快?所以,这个命令是根本没法推行的。但是圣旨已经下来了,按照刘瑾的设想,财政收入是必须要比之前高一截子的。既然法令在军队推不动,那这多出来的钱该从哪里要呢?

image.png

  由此一来,各地方人民所受到的压迫越来越大,最终,早有野心的安化王朱寘鐇认为时机成熟,便起兵反叛。明武宗则命令杨一清和监军张永前去平叛。

  张永是“八虎”之一,但是为人还算有点良心,对刘瑾丧心病狂的敛财与迫害文臣的举动十分不满。杨一清和张永合计了一下,决定除掉刘瑾。杨一清写了一份翔实的弹劾刘瑾的奏疏,请与朱厚照关系不错的张永回京后,在庆功宴上揭发刘瑾。

  而张永不负众望,果然在庆功宴上靠着酒量喝倒了监视他的刘瑾,随后立刻找到了朱厚照,数落起了刘瑾的罪行,直接表示刘瑾想谋反,您赶紧抓他。

  朱厚照本来喝得也有点迷糊,听张永嘚啵嘚啵说了半天,最后随口附和了一句:“瑾负我。”嘴皮子磨破了的张永终于等到了朱厚照的“准话”,赶紧带人去把刘瑾抓了起来,然后抄了刘瑾的家。

  经过统计,刘瑾的家中一共发现了1200多万两黄金,2.59亿两白银,这笔数字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文数字。毕竟明朝末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3000万两-7000万两白银左右。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笔数字过于夸张,用种种考证来证明它的不真实。但不管怎样,刘瑾当政的这五年是真没少捞。

image.png

  但是朱厚照本来就是喝多了随口说一句,现在酒醒了,一看刘瑾真的被抓了,立即心疼了起来,他特别下令,给狱中的刘瑾送几件过冬的衣服。

  但是朱厚照还没来得及继续发慈悲,就被抄家人员送来的几个东西震惊到了。原来,有关部门在抄刘瑾的家时,发现里面窝藏着大量兵器甲胄,还在刘瑾经常手持的一把扇子里发现了匕首。朱厚照瞬间冷汗直冒,意识到这刘瑾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下令以谋反罪判了刘瑾死刑,凌迟处死。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的刘瑾,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曾经权势滔天的“立皇帝”,就这样被朱厚照一句话给解决了,这可能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但实际上,明朝的皇帝拥有着任免任何官员和宦官的权力,所以别看明朝的皇帝个个看起来不务正业,大事小事全靠太监和文官决定,但实际上只要他们想要管事,那么立刻就能重新将权力收揽回自己的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曹丕为什么英年早逝?曹丕寿命并不长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下一篇:朱元璋与其他帝王不同,他为什么独爱朱标?-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