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吴起变法是什么样的?对楚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趣历史网

2022-12-29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历史上真实的吴起变法是什么样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前381年,已经步入战国时代的楚国,发生了一件楚国历史上至..

  历史上真实的吴起变法是什么样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前381年,已经步入战国时代的楚国,发生了一件楚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大事。

  这一年,楚国的第33位楚王,楚悼王,因病去世。楚悼王去世之后,楚国高层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替这位楚王送行。

  但是,就在葬礼刚刚开始后不久,一个意外却忽然出现:当时的楚国令尹吴起,前来参加楚悼王的葬礼。而吴起出现之后,很多楚国贵族忽然手持武器,向吴起杀了过来!

  老楚王尸骨未寒,这些贵族为何就敢在葬礼上发动政变呢?此时的吴起,来不及想这些,急忙开始逃命。可是,偌大的王宫当中,早已被这些贵族布置了重重埋伏,吴起根本就逃不掉。

  所以最后,吴起干脆逃到了老楚王的灵柩附近,用老楚王的尸体做挡箭牌。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些楚国贵族竟然真的胆大包天,完全无视老楚王的尸身,直接下令让下面的士兵开始射箭。

image.png

  所以最终,身为楚国令尹的吴起,自然就只能乱箭穿身而亡。连楚悼王的尸身,也同样被射成了刺猬。另外,吴起死后,这些楚国贵族还不肯罢休,竟然直接下令,将吴起的尸身车裂,以此来宣泄他们的怒火。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吴起,最终的结局。

  吴起之死,对于战国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来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除了损失了一个天才军事家之外,更重要的是,楚国自此之后,所谓的变法改革便彻底失败了。正是因为变法失败,楚国后来发展缓慢,所以才会逐渐落后于秦国,最后被秦国吞并。

  甚至更有人说,如果吴起不死,或者能够多活十年,把楚国的变法彻底完成的话。那接下来,楚国极有可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并且彻底取代秦国,成为最终统一天下的国家。

  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随着吴起被杀,就彻底烟消云散了。后来的楚国,虽然一直都在发展,也一直有人提出想要变法,但发展的进度却慢得可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楚国才会彻底落后于秦国,并且最终被秦国所吞并。

  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吴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的死,会对历史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为什么吴起死后,楚国的变法就彻底失败了?对于楚国来说,吴起主持的这次变法活动,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吴起变法成功了,楚国到底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楚国的历史开始说起。

  楚国的历史,最终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据说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楚国的先祖,就曾经带人帮助过周武王。不过,当时楚国还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周武王建立了西周之后,楚国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奖赏。那么楚国的先祖,后来做了很多事情,最终也仅仅只是捞到一个子爵而已。在所有诸侯国的国君当中,这显然已经是最低等的爵位了。

  正是因为对自身待遇不满,再加上楚国地处南方,距离周王室直辖的领土十分遥远。所以,到了西周末期,随着周王室衰弱,楚国在南方又发展得不错,占据了很大一块地盘。在这之后,楚国的先祖干脆直接称王了!

  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时代其他国家的君主,基本上都被称为什么公或者什么侯,唯有楚国敢自称是王的原因。

  西周末期的时候,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了不少,但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所以,楚国称王之后,迫于周王室的压力,很快又取消了王号。不过,经过这件事之后,楚国高层对周王室的敬畏之心就更低了。

  所以,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其他中原腹地的诸侯国,或许还需要忌惮周王室或者其他诸侯国的影响,小心翼翼地扩张。唯有楚国,本来对中原的那套礼乐法则就不太感冒,再加上地处南方,周围很多地方都没有人。于是在春秋初期的时候,楚国基本上就等于是跑马圈地,很快就在南方,兼并了大量的小部落和小诸侯国。

  就这样,在春秋初期的时候,楚国已经成了南方的头号大国,逐渐拥有了争霸的资格。

  随着楚国扩张成为大国,中原那边已经到了齐桓公称霸的时代。齐桓公的出现,无疑是为各大强国树立了一个典型。自此之后,中原其他所有诸侯国,都开始走齐桓公走过的这条路。

  而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因为内乱开始衰落。面对空出来的霸主宝座,楚国也开始跃跃欲试。此后,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开始明争暗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之后,北方的晋国彻底崛起,成为了头号大国,而南方则是以楚国为主。

  所以,到了春秋中期的时候,中原地区所有的争霸战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晋楚两国的争霸来进行的。

  就这样,晋楚两国打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双方都打累了,而且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在双方争霸的过程当中,楚国虽然大多处于劣势,只有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短暂占据过优势。但绝大多数时候,因为楚国地处南方,而在春秋时代,经济文化政治方方面面的中心,都在北方,人口也是北方居多。所以,楚国自然只能处于劣势了。

  但同时,因为楚国地盘比较大,拥有超大的战略纵深,晋国也无法攻入楚国本土。再加上后来晋国内部,又出现了士大夫掌权的现象,逐渐无力对外扩张。所以,打了一百年之后,双方就开始同时熄火。

  不过,在此同时,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就在楚国旁边扶持了一个吴国。而吴国崛起之后,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就在吴国旁边扶持了一个越国。这就是为什么到了春秋后期的时候,吴越两国突然就成了主角的原因。

  随着吴越两国的崛起,楚国却是在进一步衰退。除了常年的战争,对楚国的国力损耗极大之外,最重要的是,当时楚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旧贵族掌权的现象。不过,就在这种现象刚刚出现后不久,楚国就遭遇了一场巨大的变故。

image.png

  随着吴国崛起,晋吴联盟彻底压制了楚国。后来,到了吴王阖闾时代,因为楚国高层的决策失误,吴国大军在兵圣孙武的统领下,更是一路杀到了楚国腹地,并且攻陷了楚国王都。当时的楚国,几乎已经被吴国打到灭国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西边的秦国,因为担心楚国被灭之后,自身压力会突然暴增,所以开始派兵帮助楚国复国。与此同时,南方的越国也开始趁机偷袭吴国后方,最终导致吴国压力暴增,不得不撤兵。

  而吴国撤兵之后,楚国虽然顺利复国,但国力自然暴跌。所以在整个春秋末期,基本上就是吴越两国在斗争,同样作为南方大国的楚国,此时则是在常年休整,恢复国力。

  而接下来,在楚国恢复国力的这段时间里,其他几个大国则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越国吞并了吴国,成了列国之中的头号强国。而越国吞并吴国之后,越王勾践又在位了很长一段时间,勾践之后,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是不错的守成之君。所以在春秋末期以及战国初期的这段时间里,越国其实一直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

  越国的强大,就注定楚国无法在南方扩张,暂时只能守住自己的原有疆土。

  另外,中原地区其他几个大国,也开始出现了剧变。晋国出现了三家分晋,齐国出现了田氏代齐。因为内部矛盾的原因,几个传统大国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无力对外扩张。如此一来,中原各国倒是暂时平静了下来。

  在这个春秋战国交接的时代当中,楚国这边,逐渐传到了楚悼王的爷爷,楚惠王的手里。楚惠王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国君,而且他的母亲是越王勾践的女儿。靠着这层关系,楚惠王在位期间,楚国和越国的关系还不错,这也让楚国有了继续和平发展的机会。

  楚惠王在位时间很长,直接超过了半个世纪。他在位的这半个世纪里面,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李悝变法等多件大事。与此同时,原本强大的越国,却开始逐渐出现内乱,国力渐渐衰退。

  在这种局面下,楚国终于彻底复苏。再加上楚惠王本人也是一个很英明的君主,重用了不少有能力的大臣。所以楚惠王在位后期,楚国已经逐渐恢复到了春秋时代的国力,再次成了举足轻重的大国。

  但是,实力已经恢复的楚国,却依然没有重现往日的荣光。这主要是因为,如今时代不一样了。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随着冶铁技术彻底成熟。原本奴隶制社会的很多社会体系,开始逐渐崩塌。尤其是在土地方面,因为冶铁技术成熟,导致开荒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以往的井田制就彻底崩溃了。那些没有土地的平民,宁可去开荒,也不愿去租种贵族的土地。而土地制度的变化,则是导致社会开始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当时的诸侯国,必须进行变法维新,从根本上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经过改革之后的社会制度,才能符合新时代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状态下,先进行变法的国家,自然就能先强大起来,然后在国力上碾压其他诸侯国。

  但问题是,想要变法,谈何容易呢?

  列国之中,首先进行变法的,就是刚刚诞生的韩国和魏国。经过变法之后,这两个国家也迅速强大了起来。尤其是魏国,经过变法之后,原本只是晋国一个分支的魏国,此时竟然能够力压其他所有诸侯国。要知道,晋国当年巅峰时期,也不过如此。而此时魏国最为晋国的三个分支之一,就已经能够达到这种水平了。

  究其根本,就在于魏国进行了变法。

  变法之前,在旧有的奴隶制社会体系下,假设一个人最多只能创造一个生产力。那么经过变法之后,再加上铁器的应用,一个人就能创造好几个生产力。如此一来,魏国虽然只得到了三分之一的晋国,但要论综合国力的话,却丝毫不逊色于当年巅峰时期的晋国。

  至于说为什么魏国和韩国,能够首先进行变法,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新出现的国家,没有什么历史包袱。变法这种事情,势必要触及旧有势力的利益。历史越长的国家,变法的阻力就越大。反倒是韩赵魏这种新兴国家,没有什么旧势力,阻力较小,所以可以顺利进行改革。

  对此,其他诸侯国自然也都看在眼里,纷纷想要进行变法。但问题是,变法就要动旧贵族的奶酪,若是弄不好的话,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出现大的混乱,最终导致国家崩溃。面对这种局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易进行变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楚惠王开始,接下来的楚简王以及楚声王,虽然也想过要进行变法,但受限于本人的能力,始终无法完成这个目标。与此同时,三晋国家已经陆续完成了变法,这就导致三晋联盟的整体实力,开始逐渐碾压楚国。

  到了这个时候,楚国虽然已经恢复了春秋时代的实力,但在面对三晋联盟的时候,还是力有未逮,甚至可以说是被压着打。到了这个时候,楚国已经可以说是到了不得不变法的地步了。

  但问题是,想要变法,首先得有一个懂变法的高级人才。然而当时的变法人才,基本都在三晋联盟那边,楚国这边根本没人懂变法。再加上那些旧贵族的阻挠,楚国在这两代国君在期间,仍然是没有任何进步。尤其是到了楚声王在位后期,楚国内部的矛盾,已经非常剧烈。这样的楚国,同时又要面对三晋联盟的入侵,自然越发衰落了。

image.png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402年,楚声王的儿子即位,这就是楚悼王。

  楚悼王即位的时候,三晋联盟已经彻底起飞,基本上可以说是横行天下的状态。面对三晋联盟的进攻,楚悼王也曾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和秦国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三晋。当年秦楚联合之后,三晋联盟又拉上了齐国。而当时的秦国,同样也没进行变法。所以这样一来,局面反倒是比楚国独自对抗三晋更麻烦了。

  在这种棘手的局面下,楚悼王撑了十多年的时间,却仍是一筹莫展。对内,楚悼王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改革,最多只能维持现状。对外,楚国根本打不过三晋联盟,只能节节败退。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公元前387年,吴起来到了楚国。

  对于当时的楚国来说,吴起的到来,几乎等同于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而且还是直接掉到嘴里的那种!

  吴起的到来,对于当时的楚国来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说到这里,我们得简单来说一下,吴起到楚国之前,到底都做过哪些事情。

  吴起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本来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吴起长大成人之后,对经商种地丝毫不感兴趣,反倒是想要走仕途这条路。

  但问题是,当时的社会体制,基本上是‘世禄世卿制’。吴起的父母不是高级士大夫,所以吴起本人基本就没什么上升的空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吴起虽然折腾了很久,把自己家的家产都给败光了,却仍是没有收获一官半职。

  后来,毫无所得的吴起,回到了家乡,因为毫无成就,被家乡人所耻笑。因为被人耻笑,吴起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个笑话他的人,就此远离家乡,亡命天涯。此后,吴起又师从孔子的徒孙学习儒家学说,最后却因为不肯回家守孝,被逐出了儒家的大门。所以在这之后,吴起不得不弃儒学兵,改学兵家的学问。

  多年坎坷的吴起,虽然一直没有展露头角的机会,但此时的吴起,接触过各种学说之后,显然已经有些过于强大了。逐渐学有所成之后,吴起就去了孔子的家乡鲁国。在鲁国,吴起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后来还曾经率领鲁国军队,打败了齐国的主力。

  此战之后,吴起已经扬名于各国。但在这之后,因为鲁国庙太小,不敢对外扩张,再加上鲁国国君开始猜疑吴起,所以吴起不得不离开鲁国,转投当时的头号强国魏国。而到了魏国之后,吴起终于等到了适合他施展的舞台。

  在魏国,吴起对魏国的军事体系进行了改革。可以说,魏国的体制改革,是由李悝来完成的。而军事制度的改革,则是由吴起来完成的。在吴起的改革下,一支强大的魏武卒,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此后数十年当中,这支魏武卒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劲旅。

  完成了军事改革之后,吴起更是带领魏国军队,向秦国方向扩张。吴起最夸张的战绩,是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在这场战争当中,吴起亲率五万魏武卒,正面击溃了五十万秦军主力。最关键的是,这五万魏武卒,之前从未上过战场,可以说完全是一群新兵蛋子。

  但就是凭这样一支军队,吴起却打败了十倍于他的精锐秦军。此战之后,吴起瞬间成为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极为羡慕魏国,能够拥有这样一个超强的天才将领。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将领,魏国却没能将其彻底留住。这主要是因为,吴起后来功劳实在太大,所以就遭到了魏国大臣的嫉恨,开始在魏王旁边说吴起的坏话。而魏王这边,也因为吴起功劳太大,对吴起产生了猜疑之心。

  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吴起在魏国越来越不顺心,甚至有杀身之祸。所以最终,吴起不得不逃离魏国,远走他乡。

  但问题是,离开魏国之后,吴起接下来能够去哪里呢?

  当时的几大强国当中,唯有楚国可以和魏国正面抗衡,并且没有惨败。所以接下来,吴起便直接去了楚国,打算以此证明自己的才华。既然我可以把魏国扶持起来,缔造列国中最强大的魏武卒。那么到了楚国之后,我同样也能创造出比魏国那边更出色的奇迹。

  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吴起来到了楚国。

  得知吴起前来投靠之后,当时的楚悼王,简直是乐疯了,直接摆出了最高规格的礼节,以此来欢迎吴起。当然,以吴起之前的战绩来说,不管他去哪个国家,恐怕都会得到类似的待遇。

  而对于楚悼王来说,吴起除了是一个绝世将领之外,更是一个最好的变法人才。要知道,吴起之前在魏国工作过很长时间,而魏国又是列国之中首先进行变法的国家,而且当时已经变法结束,各方面都非常完善。所以,吴起对于魏国变法之后的各种制度,可以说是相当了解了。

image.png

  另外,魏国的军事体系,也是吴起一手缔造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吴起完全可以再次用同样的方式,把楚国军队同样强大起来。

  不得不说,当时的楚悼王,真的是捡到宝了。

  所以,吴起入楚之后,楚悼王马上任命宛城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抵御韩魏两国的进攻。一年之后,等到吴起彻底熟悉了楚国的情况,楚悼王又直接任命吴起为楚国令尹。楚国的令尹,就相当于是其他国家的丞相或者相国,地位和权力,仅次于国君一人而已。

  而吴起被任命为令尹之后,很快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有着之前在魏国工作的经验,所以此时的吴起,直接把魏国的改革成果,一股脑都搬到了楚国。

  吴起的具体改革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条:

  首先,确定明文法典,公之于众,尽量让楚国做到有法可依。以往的时代,楚国基本都是人治,贵族掌握所有话语权。但是随着成文法律出现,楚国从人治阶段进入到了法治阶段,这其中的差别,显然是相当巨大的。

  第二,吴起对楚国的贵族制度进行的改革。取消了旁系偏远贵族的俸禄,并且把这些贵族,直接送到楚国边疆,去给楚国开垦荒地。如此一来,楚国节省了大量养贵族的钱,可以对军队进行改革。同时,这些贵族去了边疆之后,还能开垦荒地,继续为国家创造价值。

  第三,整顿吏治,裁撤多余的官员。这一条,基本上是和第二条相辅相成的,因为当时基本都是贵族在做官。同样,裁撤节省出来的钱,也可以为楚国其他方面的开支做贡献。

  第四,整顿楚国内部的思想,整顿官场风气,强化楚国内部的爱国思想,让大家争相为楚国的国家利益效力。同时,吴起还对楚国内部的一些不良传统风俗开战,取缔了一些不良传统。

  第五,吴起还对楚国的造城规格进行改革。经过吴起的改革之后,楚国的城池变得更加牢固,更有利于在战争期间进行防守。

  除此之外,在军事方面,吴起更是成果斐然。之前训练魏武卒的那一套,被吴起完全拿到了楚国,并且根据楚军特点进行修改。在吴起的改革之下,很快,楚国的军队战斗力就瞬间飙升,逐渐赶上了魏武卒的水平。

  正是因为吴起的改革,短短数年之内,楚国从上到下就彻底焕然一新。不光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在对外战争上也开始逐渐胜利。内部改革之后,楚国的财政情况以及用人情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短短数年之后,楚国便扭转了之前的颓势,可以正面彻底击败魏国,甚至击败魏国和韩国的联军。

  这一切,在吴起抵达楚国之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可以说,楚国的崛起,就是吴起一手缔造的。没有吴起,楚国根本不可能扭转颓势,更别说短短几年之后,就正面击败魏国了。

  当然,吴起的这套改革,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吴起改革最大的缺点,就是彻底得罪了楚国旧贵族。在吴起到来之前,那些旧贵族生活得很开心,国家出钱养着他们,让他们整日衣食无忧。而吴起到来之后,他们则是要被赶到边疆去开垦皇帝。所以这种旧贵族到底有多恨吴起,自然可想而知了。

  另外,吴起的改革,并没有明确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在所有问题上,土地问题其实才是根本。正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所以吴起死后,他的变法成果,才会逐渐失效。

  当然,吴起当时或许考虑得更多,或许也是想先让楚国强大起来,堵住那些旧贵族的嘴,然后再进行最根本的土地改革。但问题是,那位重用他的楚悼王,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公元前381年,就在吴起抵达楚国六年多以后,楚悼王忽然去世了。据说是当时楚军在前线节节胜利,楚悼王因为太过兴奋,然后兴奋过头,所以突然去世了。

  楚悼王的去世,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所有的问题。

  楚悼王在世的时候,那些旧贵族碍于楚悼王的存在,不敢对吴起做什么。但是如今,楚悼王已经去世,再也没人能护着吴起了。最关键的是,接下来即位的楚肃王,对吴起极为忌惮。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吴起是前朝大臣,而且又功高盖主,谁也不敢肯定,楚肃王即位之后,吴起不会威胁他的地位。

  所以接下来,在楚悼王的丧礼期间,楚肃王才会默认,那些旧贵族可以发动政变,直接在葬礼上干掉吴起。同时,在这之后,楚肃王又以这些旧贵族射杀吴起的时候,伤害的楚悼王的尸身为由,直接诛杀了他们的三族。据说当时楚肃王一口气杀了七十多家,而且每一家都是杀尽三族。

  经过楚肃王的杀戮之后,吴起和那些旧贵族,直接同归于尽了。对于楚肃王来说,这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但这个结果,对楚国来说,却未必是最好的结果。

  因为吴起死后,楚国再也没有懂变法的牛人,楚肃王为了自己的地位,也没有延续吴起的改革思想。虽然吴起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很多改革,被楚肃王延续了下来。但因为吴起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土地问题,所以这个改革并不彻底。

image.png

  相比之下,后来秦国进行的商鞅变法,就要彻底很多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楚国虽然在吴起变法的基础上,逐渐壮大,并且后来还趁机吞并了越国,彻底独霸南方。但是在制度上,楚国却彻底败给了其他国家。而且,吴起死后,其他变法人才,也不敢再来楚国进行变法。而楚国内部的人才,又不敢进行大规模变法,或者说不愿进行根本上的改变。

  这种情况,后来一直持续到了楚国灭亡。虽然在这期间,楚国的很多有志之士,也想过要做出改变。但和吴起相比,他们实在是弱爆了,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楚国。

  所以,后来的楚国,虽然也是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也在扩张。但从根本上来说,其实一直都在吃吴起变法的改革红利。而当吴起变法的成果,全方面落后于秦国的变法结果之后,那时的楚国,自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对楚国依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吴起能够多活十年,对楚国进行了彻底的变法,那未来的楚国,极有可能会远超秦国,成为最后统一中原的国家。但正是因为吴起被清算,后来再也没有顶级变法人才,敢来楚国进行变法,而吴起的变法又不是特别彻底。所以后来的楚国,才会逐渐落后于秦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如果吴起多活十年,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局,恐怕都会截然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刘备是汉室后裔建立蜀汉 该政权为什么不属于汉朝-趣历史网
下一篇:审食其为什么能当上丞相?他与吕雉之间是什么关系?-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