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列传卷三十八篇讲述了哪些故事?-趣历史网

2023-01-13 17: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旧唐书》·列传卷三十八篇讲述了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旧唐书》·列传卷三十八篇讲述了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 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 殿,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 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 慑州县,诚旷职耳。”时中书令诸遂良贱市中书译语人地,思谦奏劾其事,遂良左 授同州刺史。及遂良复用,思谦不得进,出为清水令。谓人曰:“吾狂鄙之性,假 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 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左肃机皇甫公义检校沛王府长史,引思谦为同府仓曹, 谓思谦曰:“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望此府耳。”累迁右司郎中。

  永淳初,历尚书左丞、御史大夫。时武候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协而诬 奏之。高宗临轩问仁祎,仁祎惶惧,应对失次。思谦历阶而进曰:“臣与仁祎连曹, 颇知事由。仁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聪,致仁祎非常之罪,即臣亦事君不 尽矣。请专对其状。”辞辩纵横,音旨明暢,高宗深纳之。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 未尝行拜礼。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且耳目 之官,固当独立也。”初拜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今不惜美 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则天临朝,转宗正卿,会官名改易,改为司属卿。光宅元年,分置左、右肃政 台,复以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或以为辞,思 谦曰:“国家班列,自有差等,奈何以姑息为事耶?”垂拱初,赐爵博昌县男,迁 凤阁鸾台三品。二年,代苏良嗣为纳言。三年,上表告老请致仕。许之,仍加太中 大夫。永昌元年九月,卒于家,赠幽州都督。二子:承庆、嗣立。

  承庆,字延休。少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弱冠举进士,补雍王府参军。府中文 翰,皆出于承庆,辞藻之美,擅于一时。累迁太子司议郎。仪凤四年五月,诏皇太 子贤监国。时太子颇近声色,与户奴等款狎,承庆上书谏曰:

图片.png

  臣闻太子者,君之贰,国之本也。所以承宗庙之重,系亿兆之心,万国以贞, 四海属望。殿下以仁孝之德,明睿之姿,岳峙泉渟,金贞玉裕。天皇升殿下以储副, 寄殿下以监抚,欲使照无不及,恩无不覃,百僚仰重曜之晖,万姓闻瀳雷之响。

  夫君无民,无以保其位;人非食,无以全其生。故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 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顷年已来,频有水旱,菽粟不能丰稔,黎庶自致 煎穷。今夏亢阳,米价腾踊,贫窭之室,无以自资,朝夕遑遑,唯忧馁馑。下人之 瘼,实可哀矜,稼穑艰难,所宜详悉。天皇所以垂衣北极,殿下所以守器东宫,为 天下之所尊,得天下之所利者,岂唯上玄之幽赞,亦百姓之力也。百姓危,则社稷 不得独安。百姓乱,则帝王不能独理。故古之明君,饱而知人饥,温而知人寒,每 以天下为忧,不以四海为乐。今关、陇之外,凶寇凭凌,西土编甿,凋丧将尽,干 戈日用,烽柝荐兴,千里有劳于馈粮,三农不遑于稼穑。殿下为臣为子,乃国乃家。 为臣在于竭忠,为子期于尽孝。在家不可以自逸,在国不可以自康。一物有亏,圣 上每留神念;三边或梗,殿下岂不兢怀。况当养德之秋,非是任情之日。

  伏承北门之内,造作不常,玩好所营,或有烦费。倡优杂伎,不息于前,鼓吹 繁声,亟闻于外,既喧听览,且黩宫闱。兼之仆隶小人,缘此得亲左右,亦既奉承 颜色,能不恃托恩光。作福作威,莫不由此,不加防慎,必有愆非。傥使微累德音, 于后悔之何及?《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此皆无益之事,固不可耽而悦之。

  臣又闻“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是知高危不可不 慎,满溢不可不持。《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敬慎之谓也。 在于凡庶,参守而行之,犹可以高振声华,坐致荣禄。况殿下有少阳之位,有天挺 之姿,片善而天下必闻,小能而天下咸服,岂可不为尽善尽美之道,以取可大可久 之名哉!伏愿博览经书以广其德,屏退声色以抑其情。静默无为,恬虚寡欲,非礼 勿动,非法不言。居处服玩,必循节俭;畋猎游娱,不为纵逞。正人端士,必引而 亲之;便僻侧媚,必斥而远之。使惠声溢于远近,仁风翔于内外,则可以克享终吉, 长保利贞,为上嗣之称首,奉圣人之鸿业者矣。

  又尝为《谕善箴》以献太子。太子善之,赐物甚厚。承庆又以人之用心,多扰 浊浮躁,罕诣冲和之境,乃著《灵台赋》以广其志,辞多不载。

  调露初,东宫废,出为乌程令,风化大行。长寿中,累迁凤阁舍人,兼掌天官 选事。承庆属文迅捷,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未尝起草。寻坐忤大臣旨,出为沂 州刺史。未几,诏复旧职,依前掌天官选事。久之,以病免,改授太子谕德。后历 豫、虢等州刺史,颇著声绩,制书褒美。长安初,入为司仆少卿,转天官侍郎,兼 修国史。承庆自天授以来,三掌天官选事,铨授平允,海内称之。寻拜凤阁侍郎、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仍依旧兼修国史。神龙初,坐附推张易之弟昌宗失实,配流岭 表。时易之等既伏诛,承庆去巾解带而待罪。时欲草赦书,众议以为无如承庆者, 乃召承庆为之。承庆神色不挠,援笔而成,辞甚典美,当时咸叹服之。岁余,起授 辰州刺史,未之任,入为秘书员外少监,兼修国史。寻以修《则天实录》之功,赐 爵扶阳县子,赉物五百段。又制撰《则天皇后纪圣文》,中宗称善,特加银青光禄 大夫。俄授黄门侍郎,仍依旧兼修国史,未拜而卒。中宗伤悼久之,乃召其弟相州 刺史嗣立令赴葬事,仍拜黄门侍郎,令继兄位,其见用如此。赠秘书监,谥曰温。 子长裕,膳部员外郎。

  嗣立,承庆异母弟也。母王氏,遇承庆甚严,每有杖罚,嗣立必解衣请代,母 不听,辄私自杖,母察知之,渐加恩贷,议者比晋从王祥、王览。少举进士,累补 双流令,政有殊绩,为蜀中之最。三迁莱芜令。会承庆自凤阁舍人以疾去职,则天 召嗣立谓曰:“卿父往日尝谓朕曰‘臣有两男忠孝,堪事陛下。’自卿兄弟效职, 如卿父言。今授卿凤阁舍人,令卿兄弟自相替代。”即日迁凤阁舍人。时学校颓废, 刑法滥酷,嗣立上疏谏曰:

  臣闻古先哲王立学官,掌教国子以六德、六行、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礼记》曰:“化人成俗,必由学乎。”学之于人,其用盖博。故立太学以教于国, 设庠序以化于邑,王之诸子、卿大夫士之子及国之俊选皆造焉。八岁入小学,十五 入太学。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是以教洽而化流, 行成而不悖。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学而成者也。

  国家自永淳已来,二十余载,国学废散,胄子衰缺,时轻儒学之官,莫存章句 之选。贵门后进,竞以侥幸升班;寒族常流,复因凌替弛业。考试之际,秀茂罕登, 驱之临人,何以从政?又垂拱之后,文明在辰,盛典鸿休,日书月至,因藉际会, 入仕尤多。加以谗邪凶党来俊臣之属,妄执威权,恣行枉陷,正直之伍,死亡为忧, 道路以目,人无固志,罕有执不挠之怀,殉至公之节,偷安苟免,聊以卒岁。遂使 纲领不振,请托公行,选举之曹,弥长渝滥。随班少经术之士,摄职多庸琐之才, 徒以猛暴相夸,罕能清惠自勖。使海内黔首,骚然不安,州县官僚,贪鄙未息,而 望事必循理,俗致康宁,不可得也。陛下诚能下明制,发德音,广开庠序,大敦学 校,三馆生徒,即令追集。王公已下子弟,不容别求仕进,皆入国学,服膺训典。 崇饰馆庙,尊尚儒师,盛陈奠菜之仪,宏敷讲说之会,使士庶观听,有所发扬,弘 奖道德,于是乎在。则四海之内,靡然向风,延颈举足,咸知所向。然后审持衡镜, 妙择良能,以之临人,寄之调俗。则官无侵暴之政,人有安乐之心,居人则相与乐 业,百姓则皆恋桑梓,岂复忧其逃散而贫窭哉!今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租调既减, 国用不足。理人之急,尤切于兹。故知务学之源,岂唯润身进德而已?将以诲人利 国,可不务之哉!

  臣闻尧、舜之日,画其衣冠;文、景之时,几致刑措。历兹千载,以为美谈。 臣伏惟陛下睿哲钦明,穷神知化,自轩、昊已降,莫之与京。独有往之论法,或未 尽善,皆由主司奸凶,惑乱视听。寻而陛下圣察,具详之矣,然竟未能显其本源, 明其前事,令天下万姓识陛下本心,尚使四海多衔冤之人,九泉有抱痛之鬼。臣诚 愚暗,不识大纲,请为陛下始末而言其事。

  扬、豫之后,刑狱渐兴,用法之伍,务于穷竟,连坐相牵,数年不绝。遂使巨 奸大猾伺隙乘间,内苞豺狼之心,外示鹰鹯之迹,阴图潜结,共相影会,构似是之 言,成不赦之罪。皆深为巧诋,恣行楚毒,人不胜痛,便乞自诬,公卿士庶,连颈 受戮。道路籍籍,虽知非辜,而锻练已成,辩占皆合。纵皋陶为理,于公定刑,则 谓污宫毁柩,犹未塞责。虽陛下仁慈哀念,恤狱缓死,及览辞状,便已周密,皆谓 勘鞫得情,是其实犯,虽欲宽舍,其如法何?于是小乃身诛,大则族灭,相缘共坐 者,不可胜言。此岂宿构仇嫌,将申报复,皆图苟成功效,自求官赏。当时称传, 谓为罗织。其中陷刑得罪者,虽有敏识通材,被告言者便遭枉抑,心徒痛其冤酷, 口莫能以自明。或受诛夷,或遭窜殛,并甘心引分,赴之如归。故知弄法徒文,伤 人实甚。赖陛下特回圣察,昭然详究。周兴、丘勣之类,弘义、俊臣之徒,皆相次 伏诛,事暴遐迩,而朝野庆泰,若再睹阳和。且如仁杰、元忠,俱罹枉陷,被勘鞫 之际,亦皆已自诬。向非陛下至明,垂以省察,则菹醢之戮,已及其身,欲望输忠 圣代,安可复得!陛下擢而升之,各为良辅,国之栋干,称此二人。何乃前非而后 是哉?诚由枉陷与甄明尔。但恐往之得罪者多并此流,则向时之冤者其数甚众。昔 杀一孝妇,尚或降灾。而滥者盖多,宁无怨气!怨气上达则水旱所兴,欲望岁登, 不可得也。

  倘陛下弘天地之大德,施雷雨之深仁,归罪于削刻之徒,降恩于枉滥之伍。自 垂拱已来,大辟罪已下,常赦所不原者,罪无轻重,一皆原洗,被以昭苏。伏法之 辈,追还官爵,缘累之徒,普沾恩造。如此则天下知此所陷罪,元非陛下之意,咸 是虐吏之辜。幽明欢欣,则感通和气;和气下降,则风雨以时;风雨以时,则五谷 丰稔;岁既稔矣,人亦安矣。太平之美,亦何远哉!伏愿陛下深察。

  寻迁秋官侍郎,三过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安中,则天尝与宰臣议 及州县官吏,纳言李峤、夏官尚书唐休璟等奏曰:“臣等谬膺大任,不能使兵革止 息,仓府殷盈,户口尚有逋逃,官人未免贪浊,使陛下临朝轸叹,屡以为言,夙夜 惭惶,不知启处。伏思当今要务,莫过富国安人。富国安人之方,在择刺史。窃见 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比来所遣外任,多是 贬累之人,风俗不澄,实由于此。今望于台阁寺监,妙简贤良,分典大州,共康庶 绩。臣等请辍近侍,率先具僚,务在忧国济人,庶当有所补益。”则天曰:“卿等 处鸾台凤阁,谁为此行?”嗣立率先对曰:“臣以庸愚,谬膺奖擢,内掌机密,非 臣所堪。承乏外台,庶当尽节,倘垂采录,臣愿此行。”于是嗣立带本官检校汴州 刺史。

  无几,嗣立兄承庆入知政事,嗣立转成均祭酒,兼检校魏州刺史。又徙洺州刺 史。寻坐承庆左授饶州长史。岁余,徵为太仆少卿,兼掌吏部选事。神龙二年,为 相州刺史。及承庆卒,代为黄门侍郎,转太府卿,加修文馆学士。景龙三年,转兵 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时中宗崇饰寺观,又滥食封邑者众,国用虚竭。嗣立上 疏谏曰:

  臣闻国无九年之储,家无三年之蓄,家非其家,国非其国。故知立国立家,皆 资于储蓄矣。夫水旱之灾,关之阴阳运数,非人智力所能及也。尧遭大水,汤遭大 旱,则知仁圣之君所不能免,当此时不至于困弊者,积也。今陛下仓库之内,比稍 空竭,寻常用度,不支一年。倘有水旱,人须赈给,徵发时动,兵要资装,则将何 以备之?其缘仓库不实,妨于政化者,触类而是。

  臣窃见比者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取宏博,竞崇环丽。大则费耗百十万, 小则尚用三五万余,略计都用资财,动至千万已上。转运木石,人牛不停,废人功, 害农务,事既非急,时多怨咨。故《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 物贱用物,民乃足。”诚哉此言,非虚谈也。且玄旨秘妙,归于空寂,苟非修心定 慧,诸法皆涉有为。至如土木雕刻等功,唯是殚竭人力,但学相夸壮丽,岂关降伏 身心。且凡所兴功,皆须掘凿,蛰虫在土,种类实多。每日杀伤,动盈万计,连年 如此,损害可知。圣人慈悲为心,岂有须行此事,不然之理,皎在目前。世俗众僧, 未通其旨,不虑府库空竭,不思圣人忧劳,谓广树福田,即是增修法教。倘水旱为 灾,人至饥馁,夷狄作梗,兵无资粮,陛下虽有龙象如云,伽蓝概日,岂能裨万分 之一,救元元之苦哉!于道法既有乖,在生人极为损,陛下岂可不深思之!

  臣窃见食封之家,其数甚众。昨略问户部,云用六十余万丁,一丁两匹,即是 一百二十万已上。臣顷在太府,知每年庸调绢数,多不过百万,少则七八十万已来, 比诸封家,所入全少。倘有虫霜旱涝,曾不半在,国家支供,何以取给?臣闻自封 茅土,裂山河,皆须业著经纶,功申草昧,然后配宗庙之享,承带砺之恩。皇运之 初,功臣共定天下,当时食封才上三二十家,今以寻常特恩,遂至百家已上。国家 租赋,太半私门,私门则资用有余,国家则支计不足。有余则或致奢侈,不足则坐 致忧危,制国之方,岂谓为得?封户之物,诸家自徵,或是官典,或是奴仆,多挟 势骋威,凌突州县。凡是封户,不胜侵扰,或输物多索裹头,或相知要取中物,百 姓怨叹,远近共知。复有因将货易,转更生衅,徵打纷纷,曾不宁息,贫乏百姓, 何以克堪!若必限丁物送太府,封家但于左藏请受,不得辄自徵催,则必免侵扰, 人冀苏息。

  臣又闻设官分职,量事置吏,此本于理人而务安之也。故《书》曰“在官人, 在安人。官人则哲,安人则惠。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畏乎有苗”者也!是明 官得其人,而天下自理矣。古者取人,必先采乡曲之誉,然后辟于州郡;州郡有声, 然后辟于五府;才著五府,然后升之天朝。此则用一人所择者甚悉,擢一士所历者 甚深。孔子曰:“譬有美锦,不可使人学制。”此明用人不可不审择也。用得其才 则理,非其才则乱,理乱所设,焉可不深择之哉!今之取人,有异此道。多未甚试 效,即顿至迁擢。夫趋竞者人之常情,侥幸人之所趣。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 比肩,布于文武之列。有文者用理内外,则有回邪赃污上下败乱之忧;有武者用将 军戎,则有庸懦怯弱师旅丧亡之患。补授无限,员阙不供,遂至员外置官,数倍正 阙。曹署典吏,困于祗承,府库仓储,竭于资奉。国家大事,岂甚于此!古者悬爵 待士,唯有才者得之,若任用无才,则有才之路塞,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常怀 叹恨者也。且贤人君子,守于正直之道,远于侥幸之门,若侥幸开,则贤者不可复 出矣。贤者遂退,若欲求人安化洽,复不可得也。人若不安,国将危矣,陛下安可 不深虑之!又刺史、县令,理人之首。近年已来,不存简择。京官有犯及声望下者, 方遣牧州;吏部选人,暮年无手笔者,方拟县令。此风久扇,上下同知,将此理人, 何以率化?今岁非丰稔,户口流亡,国用空虚,租调减削。陛下不以此留念,将何 以理国乎?臣望下明制,具论前事,使有司改换简择,天下刺史、县令,皆取才能 有称望者充。自今已往,应有迁除诸曹侍郎、两省、两台及五品已上清望官,先于 刺史、县令中选用。牧宰得人,天下大理,万姓欣欣然,岂非太平乐事哉!唯陛下 详择。

  疏奏不纳。

  嗣立与韦庶人宗属疏远,中宗特令编入属籍,由是顾赏尤重。赏于骊山构营别 业,中宗亲往幸焉,自制诗序,令从官赋诗,赐绢二千匹。因封嗣立为逍遥公,名 其所居为清虚原幽栖谷。韦氏败,几为乱兵所害,宁王宪以嗣立是从母之夫,救护 免之。睿宗践祚,拜中书令。寻日,出为许州刺史。以定册尊立睿宗之功,赐实封 一百户。开元初,入为国子祭酒。先是,中宗遗制睿宗辅政,宗楚客、韦温等改削 藁草,嗣立时在政事府,不能正之。至是为宪司所劾,左迁岳州别驾。久之,迁陈 州刺史。时河南道巡察使、工部尚书刘知柔奏嗣立清白可陟之状,诏命未下,开元 七年卒,赠兵部尚书,谥曰孝。中书门下又奏:“嗣立衣冠之内,夙表才名;兄弟 之间,特称和睦。承恩历事,位列宰臣。中年以不能正身,颇近凶戚,为宪司纠劾, 因兹出贬。若循其始,终是吉人,宜弃其瑕,以从众望。请赠物一百段。”从之。

  嗣立、承庆俱以学行齐名。长寿中,嗣立代承庆为凤阁舍人。长安三年,承庆 代嗣立为天官侍郎,顷之又代嗣立知政事。及承庆卒,嗣立又代为黄门侍郎,前后 四职相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已来,莫与为比。嗣立三子:孚、恆、济, 皆知名。孚,累迁至左司员外郎。恆,开元初为砀山令。为政宽惠,人吏爱之。会 车驾东巡,县当供帐,时山东州县皆惧不办,务于鞭扑,恆独不杖罚而事皆济理, 远近称焉。御史中丞宇文融,即恆之姑子也,尝密荐恆有经济之才,请以己之官秩 回授,乃擢拜殿中侍御史。历度支左司等员外、太常少卿、给事中。二十九年,为 陇右道河西黜陟使。恆至河西时,节度使盖嘉运恃托中贵,公为非法,兼伪叙功劳, 恆抗表请劾之,人代其惧。因出为陈留太守,未行而卒,时人甚伤惜之。济,早以 辞翰闻。开元初,调补鄄城令。时有人密奏玄宗:“今岁吏部选叙太滥,县令非材, 全不简择。”及县令谢官日,引入殿庭,问安人策一道,试者二百余人,独济策第 一,或有不书纸者。擢济为醴泉令,二十余人还旧官,四五十人放归习读,侍郎卢 从愿、李朝隐贬为刺史。济至醴泉,以简易为政,人用称之。三迁为库部员外郎。 二十四年,为尚书户部侍郎。累岁转太原尹。制《先德诗》四章,述祖、父之行, 辞致高雅。天宝七载,又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三代为省辖,衣冠荣之。济从容 雅度,所莅人推善政,后出为冯翊太守。

  陆元方,苏州吴县人。世为著姓。曾祖琛,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柬之,以 工书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元方举明经,又应八科举,累转监察御史。则天革命, 使元方安辑岭外。将涉海,时风涛甚壮,舟人莫敢举帆。元方曰:“我受命无私, 神岂害我?”遽命之济,既而风涛果息。使还称旨,除殿中侍御史。即以其月擢拜 凤阁舍人,仍判侍郎事。俄为来俊臣所陷,则天手敕特赦之。长寿二年,再迁鸾台 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延载初,又加凤阁侍郎。证圣初,内史李昭德得罪,以 元方附会昭德,贬绥州刺史。寻复为春官侍郎,又转天官侍郎、尚书左丞,寻拜鸾 台侍郎、平章事。则天尝问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臣,有大事即奏,人间碎务, 不敢以烦圣览。”由是忤旨,责授太子右庶子,罢知政事。寻转文昌左丞,病卒。

  元方在官清谨,再为宰相,则天将有迁除,每行以访之,必密封以进,未尝露 其私恩。临终,取前后草奏悉命焚之,且曰:“吾阴德于人多矣,其后庶几福不衰 矣。”又有书一匣,常自缄封,家人莫有见者,及卒视之,乃前后敕书,其慎密如 此。赠越州都督。开元十八年,又赠扬州大都督。子象先。

  象先,本名景初。少有器量,应制举,拜扬州参军。秩满调选,时吉顼为吏部 侍郎,擢授洛阳尉,元方时亦为吏部,固辞不敢当。顼曰:“为官择人,至公之道。 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实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荐也。”竟奏授之。迁左台监 察御史,转殿中,历授中书侍郎。

  景云二年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太平公主将引中书侍郎崔湜 知政事,密以告之,湜固让象先,主不许之,湜因亦请辞。主遽言于睿宗,乃并拜 焉。象先清净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湜每谓人曰:“陆 公加于人一等。”太平公主时既用事,同时宰相萧至忠、岑义及湜等咸倾附之,唯 象先孤立,未尝造谒。先天二年,至忠等伏诛,象先独免其难。以保护功封兗国公, 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 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其年,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仍为剑南道按察使。在官务以宽仁为政,司马 韦抱真言曰:“望明公稍行杖罚,以立威名。不然,恐下人怠堕,无所惧也。”象 先曰:“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竟不从抱 真之言。历迁河中尹。六年,废河中府,依旧为蒲州,象先为刺史,仍为河东道按 察使。尝有小人犯罪,但示语而遣之。录事白曰:“此例当合与杖。”象先曰: “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言?若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 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祗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 何忧不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按察使停,入为太子詹事, 历工部尚书。十年冬,知吏部选事,又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免官。十三年,起复 同州刺史,寻迁太子少保。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丞相,谥曰文贞。

  象先弟景倩,历监察御史。景融,历大理正、荥阳郡太守、河南尹、兵吏部侍 郎、左右丞、工部尚书、东都留守、襄阳郡太守、陈留郡太守,并兼采访使。景献, 历殿中侍御史、屯田员外郎。景裔,河南令、库部郎中。皆有美誉。僧一行少时, 尝与象先昆弟相善,常谓人曰:“陆氏兄弟皆有才行,古之荀、陈,无以加也。” 其为当时所称如此。

  元方从叔余庆,陈右军将军珣孙也。少与知名之士陈子昂、宋之问、卢藏用、 道士司马承祯、道人法成等交游,虽才学不逮子昂等,而风流强辩过之。累迁中书 舍人。则天尝引入草诏,余庆惶惑,至晚竟不能措一辞,责授左司郎中。累除大理 卿、散骑常侍、太子詹事。以老疾致仕,寻卒。象先四代孙,文宗太和四年,除释 褐参军文学。

  苏瑰,字昌容,就兆武功人,隋尚书右仆射威曾孙也。祖夔,隋鸿胪卿。父亶, 贞观中台州刺史。瑰弱冠本州举进士,累授豫王府录事参军。长史王德真、司马刘 祎之皆器重之。长安中,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 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瑰挺身而去。神龙初,入为尚书 右丞,以明习法律,多识台阁故事,特命删定律、令、格、式。寻加银青光禄大夫。 是岁,再迁户部尚书,奏计帐,所管户时有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一。

图片.png

  寻加侍中。封淮阳县子,充西京留守。时秘书员外监郑普思谋为妖逆,雍、岐 二州妖党大发,瑰收普思系狱考讯之。普思妻第五氏以鬼道为韦庶人所宠,居止禁 中,由是中宗特敕慰谕瑰,令释普思之罪。瑰上言普思幻惑,罪当不赦。中宗至京, 又面陈其状。尚书左仆射魏元忠奏曰:“苏瑰长者,其忠恳如此,愿陛下察之。” 帝乃配流普思于儋州,其党并诛。瑰迁吏部尚书,进封淮阳县侯。

  景龙三年,转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是岁,将拜南郊, 国子祭酒祝钦明希庶人旨,建议请皇后为亚献,安乐公主为终献。瑰深非其议,尝 于御前面折钦明,帝虽悟,竟从钦明所奏。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为 “烧尾”。瑰拜仆射无所献。后因侍宴,将作大匠宗晋卿曰:“拜仆射竟不烧尾, 岂不喜耶?”帝默然。瑰奏曰:“臣闻宰相者,主调阴阳,代天理物。今粒食踊贵, 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是岁六 月,与唐休璟并加监修国史。

  四年,中宗崩,秘不发丧,韦庶人召诸宰相韦安石、韦巨源、萧至忠、宗楚客、 纪处讷、韦温、李峤、韦嗣立、唐休璟、赵彦昭及瑰等十九人入禁中会议。初,遗 制遣韦庶人辅少主知政事,授安国相王太尉参谋辅政。中书令宗楚客谓温曰:“今 须请皇太后临朝,宜停相王辅政。且皇太后于相王居嫂叔不通问之地,甚难为仪注, 理全不可。”瑰独正色拒之,谓楚客等曰:“遗制是先帝意,安可更改!”楚客及 韦温大怒,遂削相王辅政而宣行焉。是月,韦氏败,相王即帝位,下诏曰:“尚书 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许国公苏瑰,自周旋近密,损益枢机,谋猷 有成,匡赞无忌。顷者遗恩顾托,先意昭明,奸回动摇,内外危逼,独申谠议,实 挫邪谋。况籓邸僚属,念殷惟旧,无德不报,抑惟令典。可尚书左仆射,余如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南北朝时期,皇帝与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如何一去不复返?-趣历史网
下一篇:《旧唐书》·列传卷三十九篇讲述了哪些故事?-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