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爆发十分奇葩,为什么这么说?-趣历史网

2023-01-29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安史之乱,指的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一次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

  安史之乱,指的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一次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以这么说,在安禄山的眼里,他可以不怕唐玄宗,但对李林甫绝对是畏之如虎。

  在李林甫当政的最后几年里,他以各种手段把安禄山收拾得服服帖帖,安禄山对他可谓是又惧又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李林甫当一天的大唐宰相,他安禄山就一天也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随着李林甫得去世,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也随之昭然若揭了。因为朝中再也没有能够制衡他的人了。

  至于接替李林甫相位的杨国忠,安禄山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安禄山对他的态度,只有五个字:“视之蔑如也”。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失去了李林甫的掣肘之后,安禄山完全成了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在他的地盘上不断扩张势力,作威作福,俨然一副皇帝做派。

image.png

  在他的领地里,安禄山私自蓄养了数万匹战马,制造了大量的兵器铠甲,还与胡人进行贸易,赚取了数百万计的军费。除此之外,他还特意招揽了一匹文臣武将作为心腹爪牙,从奚、契丹等部落的降将之中挑选了八千勇士,作为近卫亲兵训练。

  种种迹象表明,安禄山所做的这一切,都在为造反做准备。

  如此大张旗鼓的动作,偌大的朝廷,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看见吗?有,很多人都看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可就是没人敢跟玄宗讲。最后,还是杨国忠憋不住了。说安禄山有造反的势头,希望玄宗早做准备,可玄宗早已失去了年少时期敏锐的判断力,从安禄山在他跟前的表现来看,他是不会相信像安禄山这么忠诚乖巧的人,会造反?

  为什么玄宗不相信呢?因为安禄山太会伪装了。

  天宝十三年正月,为了证明安禄山有谋反迹象,杨国忠跟玄宗打了个赌,他对玄宗说道:“陛下你可以试着召见一下安禄山,看他敢不敢来,我敢打保票,他一定不敢来!”

  真如杨国忠所说,安禄山真的不敢来吗?事实上,当安禄山接到玄宗的诏书后,他不仅来了,而且来得特别快,几乎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地从他的老巢范阳赶来了。

  见到玄宗后,安禄山一招后发制人,直接让玄宗打消了对他的所有怀疑。他向玄宗哭诉道:“臣本是胡人,承蒙陛下宠爱,才有如今的辉煌,但却遭到杨国忠嫉恨,照这样下去,我真的不知道哪天会死在他的手里。”

  玄宗看着自己的干儿子哭得声泪俱下,向他大表忠心,反倒觉得自己对不起安禄山了,于是又给安禄山赏赐了大量的金钱。从此,丝毫不怀疑安禄山的忠心,对其毫无保留地信任。而对于杨国忠的不断告诫,则完全当成了耳旁风。

image.png

  不过,杨国忠这家伙对玄宗的不断告诫并不是出于公心或者心系社稷安危。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安禄山有朝一日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才出此下策。

  想当年,李林甫在世的时候,他安禄山就是李林甫眼中的一个面团,想让他圆就圆,向让他扁就扁。可现在,自从杨国忠接替相位后,安禄山与宰相的较量,完全攻守异形了。

  真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

  召安禄山入朝后,玄宗不知道咋想的,总觉得自己对安禄山心有愧疚。于是又准备提拔安禄山为宰相,这可把杨国忠吓坏了,他斗来斗去就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现在安禄山威胁到他的地位了,他当即劝说玄宗:“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知书,岂能当宰相?臣担心诏书一下,四夷轻我大唐无人。”

  玄宗想了想,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提拔安禄山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不过,为了弥补安禄山,玄宗又加封他为左仆射。

  看到玄宗如此宠信自己,安禄山又进一步试探玄宗的底线,要求兼任御马总监和全国牧马总管。一旦担任这个职位,就可调动全国的马匹为己所用。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作用不亚于现在的坦克。所以,御马总监这个职位,对安禄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按照正常的眼光来看,玄宗应该会直接拒绝或者好好考虑一番。可出人意料的是,玄宗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

  对于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安禄山一点也没含糊。他立马派了几名亲信,让他们在御马监中挑选了几千匹上等战马,然后将这些战马转移到了别的地方饲养,为他将来谋反做准备。

  与此同时,安禄山为了收买人心,希望朝廷可以提供一些空白的委任状,方便他带回军中,直接授予有功的将士。

image.png

  如此包藏祸心的请求,传到玄宗耳朵的时候,玄宗竟丝毫不起疑心,一下子给了安禄山几千张空白的委任状,让他自行决定任命手下。后来安禄山带着这几千张委任状回到自己的老巢范阳时,一口气就任命了五百多个将军,两千多个中郎将。安禄山此举,彻底收买了军中将士的人心。从此以后,他们唯安禄山马首是瞻。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安禄山将朝廷的几十万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安禄山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慷他人之慨”。拿着玄宗的钱,用着玄宗的信任,为自己谋私利。

  此时的安禄山或许也不会想到,杨国忠与玄宗的一个赌约,竟会让他此次捞到如此多的好处。被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不说,还得到了一个御马总监的职位,更难能可贵的是,玄宗给了他任命麾下将士的权力。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他安禄山不反,谁反?

  在朝廷捞到了足够多的好处之后,安禄山决定离开长安。

  天宝十三年三月,赚得盆满钵满的安禄山准备回范阳了。离别之际,玄宗依依不舍,为了表示对安禄山的宠信,不仅亲自脱下了自己的御袍赐给了安禄山,还在安禄山临走时,安排心腹宦官高力士为他送行。

  安禄山离开时,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马不停蹄地直出潼关。出了潼关后,改走水路,乘船沿着黄河东下,命令船夫十五里换一班,昼夜兼程,片刻不歇,日行数百里,经过任何地方,绝不下船。

  高力士送走安禄山后,玄宗若有所思地问道:“此次回宫,安禄山应该感到满意吧?”

  废话,得到这么多实惠,安禄山当然满意了。

  可高力士却回答道:“看他的样子,似乎有些闷闷不乐,定是知道本来命他当宰相,可中途又变卦了,所以感到不高兴。”

  “观其意怏怏,必知欲命为相而中止之故也。”——《资治通鉴》卷754

  听到这话,杨国忠立马将责任推到了当时负责起草诏书的张垍身上,认为是他走漏了消息。

  玄宗大怒,立刻将张垍贬为远地司马,一同受牵连的还有他的哥哥刑部尚书张均,被贬为地方太守。

  经此一事,玄宗更加觉得对不起安禄山,所以从此以后,朝中凡是有控告安禄山谋反的,玄宗直接就把人绑了,然后送到范阳交给安禄山处理。

  “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傅送。“——《资治通鉴》卷754

  玄宗这一招,果然收到了效果。自此以后,尽管天下人都知道安禄山将反,可每个人都不敢说。

image.png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春。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年春天,七十一岁的李隆基正在和杨玉环享受着这难得的欢愉。

  而此时的大唐王朝也看似一如既往地平静。

  可在这平静之下,一场足以摧毁唐王朝的风暴即将来临。

  此时的燕赵大地,一匹野狼正在凝视着长安方向,眼里掩饰不住地潜藏着攫取天下、吞噬一切的欲望,它的眼光是那样的贪婪。

  这匹野狼,正是安禄山。

  这年二月,朝廷接到安禄山的奏疏。在奏疏中,安禄山要求用三十二名胡人代替汉人将领。安禄山的反迹已经如此明显,可李隆基却懒得再去操这份心,他只想和杨玉环过二人世界,于是立刻下诏让相关部门拟定委任状。

  诏书一下,杨国忠和新任宰相韦见素立马入宫,说安禄山反迹已露,绝不可同意他的奏请。

image.png

  可此时的玄宗已经老糊涂了,他又哪里能听进去劝谏。不顾宰相韦见素的劝阻,坚持将三十二份委任状颁发给了安禄山。

  见玄宗如此油盐不进,韦见素深感大祸将要临头,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建议玄宗让安禄山入朝为相,然后再将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副使升为正的,明升暗降,借机剥夺安禄山的兵权。

  玄宗见韦见素如此执拗,勉强同意了他的意见。可当草拟好诏书以后,玄宗却并没有急着发出去,而是玩了一个小心眼。他派心腹宦官辅璆林前去范阳,去刺探一下安禄山的虚实。

  辅璆林这家伙,可不是啥好东西,他一到范阳,在安禄山糖衣炮弹的攻击下,顷刻间便堵住了他的嘴。一回到长安,他就在玄宗跟前极力鼓吹安禄山的好,说安禄山“竭忠奉国,绝无二心”。

  玄宗本就不相信安禄山会反,经自己的心腹太监这么一说,更加坚定了之前的想法。

  他笑着对韦见素以及杨国忠说道:“朕对安禄山推心置腹,他是绝对不会谋反的。况且东北的奚和契丹,还要靠他来镇守。朕可以当他的保人,你们无需担心。”

  “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籍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

  天子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韦见素和杨国忠还有什么好说的。

  可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玄宗还是对太过于自信了。他对安禄山推心置腹,可在安禄山眼里,觊觎的却是他的皇位。

  果不其然,当安禄山兵强马壮之后,他对朝廷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

  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安禄山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着野心与欲望的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夏,安禄山终于向李唐朝廷摊牌了。

image.png

  这年四月,玄宗派给事中裴士淹前往河北安抚安禄山。不料等裴士淹到达范阳后,安禄山却借口身体不适,没有接见他,直接把裴士淹晾在了一边,这一晾就是二十多天。

  将裴士淹的锐气磨光之后,安禄山终于接见了他。不过,当裴士淹见到安禄山之后,安禄山却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并让手下全副武装,戒备裴士淹。

  裴士淹一阶文官,哪里见过这阵势,他一看安禄山杀气腾腾,吓得魂都没了,立马跑回了长安。

  回到长安后,他向玄宗禀报了事情的经过,说安禄山包藏祸心,一点人臣之礼都没有。

  事情都到了这份上,安禄山谋反就在眼前,可玄宗还是不以为意。前不久心腹宦官辅璆林刚还说安禄山“竭忠奉国,绝无二心“,这才过了两个月,安禄山的前后表现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思前想后,玄宗选择相信辅璆林说的话,他认为裴士淹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对于裴士淹的警告,他丝毫没放在心上,可杨国忠却听了进去。

  他做梦都想抓到安禄山的把柄,一听这话,立马出兵包围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宅邸,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连夜突击审讯,希望能将安禄山谋反的事情坐实。

  可审来审去,一条有用的信息也没有得到。杨国忠一怒之下,将李超等人给处死了。

  杨国忠的政治水平实在是太差,他虽然轻而易举将安禄山的门客处死了,但此举却彻底激化了朝廷与安禄山的矛盾。

image.png

  得知门客被杀,安禄山又惊又怕,唯恐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于是便决定起兵。

  天宝十四年六月,安禄山长子和皇室宗亲荣义郡主的婚礼举行在即,如此节骨眼上,玄宗下诏,召安禄山入朝参加婚礼,可安禄山却借口生病,拒绝入朝。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可玄宗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他不相信安禄山会真的造反。

  七月,安禄山向朝廷上表,说要献上良马三千匹。若是单纯的献马也就罢了,可蹊跷的是,安禄山要求每匹马必须配备两名马夫,并由他的手下亲自率部护送进京。

  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就算玄宗再糊涂,他还是察觉到了事情的危险性。恰在此时,宦官辅璆林接受安禄山贿赂,为安禄山说情之事被人告发,玄宗才猛然醒悟过来,他被安禄山给忽悠了。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安禄山把他当成了大冤种!

  反应过来的唐玄宗立马又派了一个心腹宦官冯神威带着他的诏书前往范阳。在诏书中,玄宗说献马可以,但派军队护送就没必要了。同时,他还在诏书中对安禄山深情地说道:“朕最近专门命人为你造了一个温泉,十月份在华清池等你。”

  玄宗此举,不知道是否是出于真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候的安禄山是绝对不会前往长安的。

  当冯神威到达范阳,见到安禄山后,在宣读圣旨的时候,安禄山居然不跪拜接旨,只是微微欠身,不在乎地说了句:“圣人安好。“冯神威宣读完圣旨,安禄山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不献马也可以。你回去转告圣上,到了十月,我会昂首挺胸地去京师见他。”

image.png

  几天后,当冯神威离开范阳的时候,安禄山竟然连谢恩表都没上。事实上,从冯神威离开范阳的那天起,安禄山就已经将谋反的计划提上了日程,他一边紧锣密鼓训练士卒,一边又频频犒赏将士。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安禄山又伪造了一道天子密诏,密诏的内容是:“有密旨,命我举兵入朝讨伐杨国忠,你们将随我全部出征。”

  笑话,杨国忠眼下正是玄宗跟前的红人,怎么可能要你讨伐。再说,就算是要讨伐杨国忠,也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你安禄山想干什么?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得出来。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再也不装了,他集结了麾下所有的部队,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正式在范阳起兵。

  十一月初十,安禄山亲率大军从蓟城出发,兴兵南下,兵锋直指东都洛阳。

  “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一场改写唐朝历史进程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乞伏国仁:好不容易复国,却被侄子所杀-趣历史网
下一篇:公孙弘开创“以丞相褒侯”的先河,他有哪些功绩?-趣历史网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