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早一天只吃两餐,那么后来是如何发展到“一日三餐”的?

2023-02-22 18: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一开始物资所限,人们的餐食就跟《黄帝内经》所述一样:“饥则求食,饱则弃余”,没有固定的时间,后来社会发展起来后,相应的用餐礼仪和时间都出现了。古人最早一天..

  一开始物资所限,人们的餐食就跟《黄帝内经》所述一样:“饥则求食,饱则弃余”,没有固定的时间,后来社会发展起来后,相应的用餐礼仪和时间都出现了。古人最早一天只吃两餐,那么后来是如何发展到“一日三餐”的?

  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的演变

  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下,人们没有意识也没有那个精力讲究什么一日几餐。一日几餐是随着农耕文化发展,农耕技术进步,土地得到较多开垦,粮食产量增加,食物有了比较固定的供给后才逐渐讲究起来的。

  商周时代,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各种礼法制度开始制定,逐渐出现定时定点吃饭的做法,慢慢发展,到了战国到先秦这段时间,一日两餐的习惯逐渐奠定基础。这个时候人们大多数在一早一晚进食。

  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朝曰饔,夕曰飧”,到了战国时期人们更普遍地把早餐叫“朝食”,晚餐叫“餔食”。都是一日两餐。

图片.png

  进食的时间跟着日出日落时间而定,一般日出后吃早餐,所以早上7点到9点吃的饭都可以说是朝食;日落前吃晚餐,安排在下午2点到4点之间。具体什么时候进食都看一家人当日白天的劳作、学习怎么安排。

  另外,晚餐也就是“餔食”,一般都是早餐的剩饭热一热,也可能不热,直接吃冷的,总之不会再做新的饭。吃完饭,不需要多久就要休息了,也就不用再吃一餐了。

  到了两汉时期,一日三餐的说法逐渐出现,但仅仅在小范围实行,真正习惯这样做的都是权贵。他们有钱有闲,自己不需要大量时间去劳作,还有数量不少的奴仆为他们工作,自然有更多的精力去摆弄三餐。

  一般是早上5点~7点吃一顿,中午12点~2点吃一顿,晚上5点~7点吃一顿。权贵们即使犯了罪要被处罚,也会请求保有一日三餐,这就说明三餐还是两餐也是社会地位的一个区分,并不仅仅在饥饱之分上。

  普通人大多数还做不到一日三餐。不过,普通人的生活中出现了“寒具”这种东西,指的是点心,也就是在两餐之间饿了可以吃到一些点心。所以汉朝的时候一日三餐的习惯在王公贵族中已经普遍建立,在普通百姓中也已有雏形。

  但是特殊情况总是存在的,比如贵为皇帝的就特别阔气了,一日可吃四餐。《白虎通·礼乐》中有记载,皇帝的饮食一日之间有平旦食、昼食、餔食和暮食,这很明显就是一日四餐了。

  不过,如果遇到大的天灾,粮食减产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皇帝也会主动减少餐食来表示对自己的惩罚。不过皇帝对自己的惩罚相比百姓的困苦还是轻了许多。

  战乱年间或者遇到饥荒,普通百姓别说一日三餐,一日两餐,能保证每天一顿不饿死就已经需要很多的努力了。

  有的家庭如果孩子众多,在孩子还没有成长为成年劳力的时候,粮食消耗远不及收入,餐食也会受影响,可能一天也仅有一顿,能吃到两顿饱饭的都算家境非常好的了。

  总体来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漫长的秦汉文明中都并没有很大的、实质的提升。饮食越来越奢华、越来越精美的是达官显贵。而把达官显贵养得如此奢靡富裕的也正是不能一日饱餐三顿却要终日劳作的普通老百姓。

  进入唐宋后,我国古代进入了经济非常繁荣的一个盛世,物质条件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商品经济非常繁荣,百姓生活富足,而且许多蔬菜、粮食、水果被引起种植,这促进了一日三餐在民间也得以推进。

  到了宋朝,更是如此。而且宋朝出现了一个制度上的变化,就是取消宵禁,这也就把人们夜间休息的时间延后了。

  取消宵禁后的宋朝夜市文化非常繁荣,有玩的,有吃的,有喝的。那时候的汴梁晚上往往灯火通明,达官显贵、豪门富户很多都会出门玩,自然免不了吃吃喝喝。

  普通老百姓逛得晚了,也会饿,饿了就会在夜市上再吃一顿。这一顿就是我们现在的宵夜,但对当时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是第三餐。

  但这个时候一日两餐仍然是主流,三餐仍然只是存在于达官显贵、豪门富户中间,普通老百姓日日三餐的还是很少。

  在明朝,江南鱼米之乡,东南部比较发达富饶的地区,一日三餐真正开始普及,佃农或者城市里的工匠都可以一日三餐了。

  但在北方,大多数普通百姓仍然是一日两餐。全国百姓都有了一日应该三餐的概念是清朝末期甚至是民国的事了。这时候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们劳动时间也明显延长了。

图片.png

  皇帝仍然是特例,在清朝早期,皇帝的饮食是两餐的,因为他们在入关做主之前的生活以渔猎为主,生活物资没有那么丰富,习惯一日两餐,入关做了皇帝之后也坚持了这样的规则。

  只是有记载说清朝皇帝是“明二暗四”,除了正式地两餐,还有早点、晚点什么的。所以两餐只是表面上的,毕竟是皇帝,实力摆在那里,不会苦了自己的。我们在电视剧里也可以看到各路嫔妃们经常会给皇帝送点心讨好,那加起来就是一日多餐了。

  一日几餐最终由经济基础决定

  一日几餐的演变梳理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不由某个人决定,即使皇帝下令了以后每天一日三餐,百姓吃不起也还是执行不了。

  二餐到三餐的演变最内在原因还是经济基础,除此之外以生产为生活重心、照明条件不具备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也决定了餐饮文化。从没概念到一日两餐再到一日三餐的餐食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出,一日几餐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得好,那么一日三餐的人就更多;时代越先进,经济越发展,能提供的物质越丰富,人们的需求也会跟着上涨,要比先人多享受一些。

  南方较北方更早普及一日三餐也只是因为南方更加富庶,百姓手里的粮食、口袋里的钱财更多而已。由大及小,同样的道理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好,那么一日三餐的几率就更高。

  同一时代下,有的人家一天一餐,有的人家一天两餐,有的人家可以吃到“寒具”,达到三餐,自然看的也是自家经济条件怎么样了。

  到了现代,在北方有些农村还需要种地的有些人家,三餐还是两餐也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农忙还是农闲来定。

  农忙时间一般都是三餐,早上六七点简单吃一点,趁着天气凉快下地干活,到十一点左右天气转热,日晒强烈的时候就回家歇晌,这时候吃午餐,下午三四点天气逐渐凉快下去再次下地干活,到晚上七八点天逐渐转黑,蚊虫开始肆虐的时候回家吃晚餐。

  到了冬天农闲了,除了上学的孩子,其他人早起也没什么事做,所以一般都睡到八九点起床,十点左右吃一顿饭,下午四五点再吃一顿,省时省力,非常合理。

  古代也一样,百姓的生活主要以种田为重心做安排。但他们农忙时却仍然没有安排午餐这重要的可以补充能量的一餐,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晚上照明是个大问题。

  在古代照明是个大问题。现代农忙时间中午可以休息可以吃饭,晚上可以晚一些回家,并不影响什么。

  古代农民是不行的,因为白天的时间就那么多,如果把时间用在休息、吃饭上了,农活就要落下,晚上又不能干活,因为没有灯,可能也买不起灯油、蜡烛,所以最重要的劳作就要乘着天亮的时候加紧进行,不敢浪费时间。

图片.png

  著名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古代的很多人在夜里基本上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如果有人在白天浪费时间,还会被鄙夷,比如孔子的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就被孔子讥讽“朽木不可雕”。

  这样,在天亮后吃一顿,吃完去劳作,天黑前吃一顿,吃完去休息就是很合理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人们无法对抗自然规律而做出的顺其自然的选择。

  总结

  从物质匮乏到极大丰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富裕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古代是无法想象的,抛开科技就单从饮食上说都是天壤之别。

  古代人恐怕也无法想象现代人有这么多折腾减肥的,为了减肥有的人把一日三餐又减为两餐甚至一餐。很难实现三餐的古代人知道了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当然,这也是我们现在生活得还不错的明证,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不要随便浪费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陈祗在朝中的权势反超姜维是因为他与黄皓交好的原因?
下一篇:“千金”一词本来指的是男子,是如何变成专门指代女子的词汇的?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