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又有太庙 乾隆最后为何对他抄家

2023-03-01 04: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对张廷玉被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张廷玉在最后被乾隆抄家,是因为他在晚年的时候犯了一系列的糊涂。  清代最成功的汉..

  对张廷玉被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张廷玉在最后被乾隆抄家,是因为他在晚年的时候犯了一系列的糊涂。

image.png

  清代最成功的汉臣

  张廷玉是清代最为成功的汉臣,为了表彰他的功绩,雍正在临死前下了遗旨,给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他也成为了整个清代唯一拥有配享太庙待遇的汉臣。

  那配享太庙是什么待遇呢?

  其实就是皇帝给人臣的最高荣誉,在人臣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牌位放在清朝的太庙当中,放在清朝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旁边,在世的皇帝祭祖的时候会进入太庙给先帝磕头,在给先帝磕头的同时顺便也给配享太庙的人臣们也磕了头。

  让皇帝给你磕头,那是何等的荣誉!

  而且在整个清朝295年的历史中,能进入太庙的人臣极少,总共只有26人,其中的13个名额还给了皇族成员,剩下的13人才是真正的人臣,可以说没有特殊的功劳,也不可能享受如此殊荣了。

  张廷玉的发家史

  就张廷玉本人来说,他似乎就是为清朝量身定做的一位宰相人物。

  他的父亲是大学士,出身可谓是苗正根红。他二十八岁就中了进士,不仅从小家学颇有渊源,当官以后又有老爹的耳提面命,并且他做官的禀赋又非常好,一看就气度沉稳,很有大臣之相,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入职南书房,成为了康熙的秘书。

  虽然他在康熙一朝中他的官不大,但也为后来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皇帝的秘书,他直接接触到了帝国的各类机要政务,熟悉了整个帝国的运作模式,再加上他超高的领悟能力,经过康熙朝的历练后他很快就成为了一位才华出众的政治家。

  后来康熙死后,雍正一上位就发现了张廷玉的才能,马上就把他提拔当了礼部尚书,并把张廷玉留在身边赞襄政务。到了后来张廷玉就做到了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还身兼吏部和户部尚书。

image.png

  在雍正一朝,张廷玉不仅官做得很大,跟雍正的私交还非常好。雍正五年的时候,有次张廷玉请了几天病假,雍正便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感到手膀疼”,旁人听了马上就说,既然皇上手膀子疼,那就赶紧叫太医吧。雍正说道:“张廷玉就是我的左膀右臂,如今他病了我才会觉得手膀子疼的”。

  又有一次在雍正十一年的时候,张廷玉回家省亲,离开了京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雍正就给张廷玉下了圣旨,表达了自己无时无刻不挂念张廷玉的感情。

  这些事情我们听起来都比较肉麻,我在史书上看了也觉得肉麻,其实清代的皇帝经常喜欢搞些君臣相得益彰的小故事,以便众人传颂出去造就一段佳话,虽然这其中有作秀的成分,但也能看出张廷玉与雍正确实私交极好。

  后来到了雍正临死的时候,他也实在舍不得张廷玉,我们都说好基友一辈子,可如今自己要死了也不能带走张廷玉呀,于是便给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让张廷玉在自己死后到太庙来陪他,以便死后两人继续当好基友。

  张廷玉的为官之道

  那张廷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臣,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呢?

  先从他的基本盘来说,张廷玉为人正直、清廉、不乱收财物,做事沉稳,从不出纰漏,更为重要的是他还非常勤奋能干,他能能干到什么地步呢?

  雍正在上面说话,他就能爬在地上马上给雍正拟圣旨,当雍正说完的时候,他的圣旨也就拟好了,每次拿给雍正来看,雍正都直接点头同意,不用改动就直接发出去了。

  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才能,不要说我们去理解别人的话,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说事情,往往也要经过思考才能形成文字,可张廷玉就有这样的本事,每天动不动就是十几道、几十道诏旨,都是张廷玉完成的,由此可见张廷玉的才思是何等的敏捷!

  张廷玉前后当了五十年的官,其中执掌军机就有24年,每天天不亮就要进宫值班,既勤奋又能干,同时记忆力也非常好,无论大小官员,每个人的出身、履历、籍贯、能力、做的如何,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待在雍正身边,雍正想查什么资料直接问张廷玉就行了,有了这么个人在身边,雍正怎能不喜欢呢?

  那么做到以上这些,张廷玉就能配享太庙了么?

  其实还不行,你还不能跟皇帝争后世之名。

  这点怎么说呢,其实任何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在史书上留下个好名声,就比如唐太宗与魏征,我们都知道魏征经常对唐太宗进谏,而唐太宗也以纳谏而留名史册。在魏征刚去世的时候,唐太宗也是非常地悲伤,似乎是失去了一位股肱之臣。

  但是后来唐太宗知道魏征经常会把自己进谏的谏言给史官看,这就一下子改变了唐太宗的看法。因为在唐太宗看来,魏征向他进谏,他纳谏是要给他在史上留名的,现在魏征竟然把谏言给史官看,意思就是他要在史上跟自己争名了。后来唐太宗对这个事情是越想越气,本来要把公主嫁给魏征儿子的就不嫁了,到最后甚至亲自把魏征的墓碑给推翻了。

  而张廷玉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如果我们看《清史稿》,里面关于张廷玉的传记就记了三件事,其中有一件还是张廷玉上书雍正,建议给守节15年的寡妇立牌坊的事。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疑惑,难道史官对于张廷玉就真的没说的吗?要把他建议给寡妇立牌坊的事给写上正史?确实,史官确实对张廷玉没什么可写的,虽然在清代的许多重大决策中似乎都有张廷玉的影子,但你就是不知道这其中他究竟做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张廷玉这样做就是不跟雍正去争名,这点也真是难能可贵了,如果要给张廷玉这个大臣打分的话,我想即便打满分也毫不为过了。

  乾隆朝开始失宠

  那么既然是如此满分的大臣,为何到后来会混得如此凄惨,以至于被抄家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雍正死后,乾隆登基,其实在乾隆的前十年中,他还是非常倚重张廷玉的,毕竟老爹刚死,自己出来操纵帝国这部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又没个说明书给他,张廷玉又是部活字典,他不倚重张廷玉还能倚重谁呢?在乾隆前期,乾隆不仅对张廷玉非常客气,在他出巡的时候,朝中的事务都完全放心地交给了张廷玉去办。

image.png

  对于张廷玉来说,乾隆是个难伺候的主

  我们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皇帝上来后总会培植自己的党羽,到了乾隆十年的时候,乾隆就看中了一个叫讷亲的人,他是前朝大臣遏必隆的孙子,乾隆让他当了首席军机大臣。

  张廷玉虽然当了多年的首席军机大臣,但在这个时候也毕竟老了,乾隆命他让出了位置。

  甚至到了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乾隆还曾经对张廷玉说,“你老了,以后就不用这么早来办公了,以后你可以多睡一睡了”。这就是个很明显的政治暗号了,意思是要张廷玉退居二线了。

  张廷玉怎能不明白这其中的意味呢?

  于是张廷玉也就退休了。

  张廷玉奇丑无比的降落

  但是在我国的皇权社会中,当一个人位极人臣之后,到了晚年要想平安落地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很多名臣都是到了晚年出现了晚节不保的情况,不但一生的功劳灰飞烟灭,搞不好还搭上了全家的性命。

  就拿朱元璋的宰相李善长来说,早年朱元璋还没发迹的时候就跟了朱元璋,帮着朱元璋一路打下了大明朝的江山,可是到了晚年七十七岁的时候还因为躺枪卷进了胡惟庸案而被满门抄斩。

  张廷玉到了这个时候,也想平安降落了,可人总是会有老的时候,人老了才思就不如以前那么敏捷了,才思不行了,做事情就容易出错了,而做事情出错了,皇帝就不会有你的好果子吃了,晚年张廷玉的降落动作,我只能用奇丑无比来形容。

  乾隆十三年正月,皇家大宴群臣,在吃完饭后,张廷玉便私下跟乾隆说,自己老了腿脚不便了,脑子也不好使了,能不能告老还乡呢?乾隆听了就不高兴了,在乾隆看来张廷玉是在嫌弃他不够圣明,也就是看不起他,于是便跟张廷玉说道,“朝中还有很多事情我需要向你请教,而且既然先帝给了你配享太庙的荣誉,你就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随时听候我的调用嘛,我不准你退休。”

  可一生谨小慎微的张廷玉竟然跟乾隆辩论了起来,他跟乾隆说道:“生前告老还乡,死后配享太庙,这不是没有先例的,比如明朝的刘伯温不就是这样的吗?”

  乾隆一听还来劲了,心想,哟你个老头跟我辩论了是吗?于是乾隆就说道:“明朝的刘伯温是被皇帝罢黜的,你怎么不学学诸葛亮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廷玉回答道:“诸葛亮那是天天打仗,我的命又很好,遇到了您这样的圣主,生活在了太平盛世。”

  可问题在于,你还不能跟乾隆辩,乾隆一旦辩论起来就越辩越来劲,便说道:“你这话就太没意思了,难道我对你不好吗?难道你对我没感情吗?”乾隆这样说,其实意思就是,张廷玉你对我(乾隆)还有没有忠诚度?张廷玉听了这话就知道实在是不能争论下去了,当场就哭了起来,乾隆看了也心烦,就让太监把他送回家了。

  但是到了第二天,乾隆就把这件事在朝堂上宣布了,不过也没指名道姓说是张廷玉,乾隆说一个臣子到老了,觉得我这个皇帝没用了,该不该就把我这个皇帝一脚踢开呢?乾隆这样说,张廷玉也是吓坏了,从此就不敢提退休的事了。

  在乾隆十三年,还发生了两件事,给张廷玉造成了重大打击。

  第一件事是这一年乾隆出版了一部自己的个人诗集,我们都知道乾隆一生写的诗很多,但大多都是写得很臭的诗,可乾隆就好这口也没办法。乾隆的诗集当时是由张廷玉监制的,可在诗集刊印好了以后拿给乾隆,乾隆竟然看出了错别字,因为这个事情,张廷玉遭到了处分。

  第二个事是这一年乾隆的元配皇后去世了,要写祭文,这个祭文是由张廷玉写的,结果祭文中有个词乾隆非常不满意,因此张廷玉又给罚俸一年。

  此前张廷玉当了四十多年的官,从未出过错,也从未受到过处分,这一年连着受了两个处分,人的心情也变得极度郁闷了起来,再加上身体不好,状态也就每况愈下了。

image.png

  过了来年到了乾隆十四年的时候,有次乾隆就想到了张廷玉,便关切地问张廷玉,爱卿身体如何呀,最近吃得可好呀,张廷玉一看机会来了,便再次提出了退休的想法。乾隆听了便告诉张廷玉:让我回去想想。到了第二天,乾隆就发了道圣旨给张廷玉,意思是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功劳很大,如今确实身体不行了,也该退休了,但是我这边朝政又确实离不开你,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按照乾隆的意思来说,他是想安排这样一个剧本:乾隆下旨把是走是留的决定权给张廷玉,然后张廷玉就上表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但是念及皇家对我的恩情,我实在舍不得走。然后乾隆再下一道圣旨说,我作为皇帝要体恤老臣,爱卿还是回家退休吧,这样一来就能传为一道佳话了。

  如果放在张廷玉年轻的时候,他一定能看出乾隆的意思,可这个时候的张廷玉确实是老了,政治智慧根本就不够用了,他就认为乾隆是默许自己走了,于是就上表谢恩了。乾隆看了张廷玉的上表也是哭笑不得,但索性也就算了,便批准了张廷玉退休的请求。

  老年连续犯糊涂

  事情到这本来就结束了,可张廷玉回到家想了半天,却越想越不对劲。因为自己在朝中多年,对头实在是太多了,万一自己走了,那些对头天天在乾隆面前说自己的坏话,那自己心心念念想的那个配享太庙的荣誉不就可能没了么?

  为此他翻来覆去在家想了好几天,最终在一个寒冬腊月终于鼓起勇气进宫去找了乾隆,跟乾隆说了一大堆,最后就跟乾隆提出,请以一辞为券,也就是要乾隆给他写个保证书,保证他以后配享太庙。乾隆听了这话就来气了,但还是压住了火气,让张廷玉回家去了。

  等张廷玉回到家,乾隆就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了张廷玉,总的来说就是你张廷玉什么意思?你对我爹放心,对我不放心?我不是个好皇帝,我配不上你这样的好臣子是吧?虽然乾隆写了个保证书,但在乾隆的话里,已经暗藏杀机了。

  在得到了乾隆的保证书后,张廷玉接着又出了昏招,因为按照那个时候的君臣礼节,当臣子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后,第二天是要进宫谢恩的。可到了第二天张廷玉竟然嫌天气冷,自己没去谢恩,让儿子代替他去谢恩了。结果这个行为搞得乾隆暴怒了起来,乾隆暴怒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损了皇家的面子,作为皇帝来说如果不惩治张廷玉,以后赏赐别的大臣东西,别的大臣也跟张廷玉一样派儿子来谢恩,皇家脸面何存?二是从个人感情来说,张廷玉的表现让乾隆认为他对乾隆没有感情,甚至乾隆觉得张廷玉是玩弄了他的感情。

  于是乾隆就立马下旨,要张廷玉写检讨书。当时在军机处有个名叫汪由敦的人,也是清代名臣,他是张廷玉的学生,一看情况不对就写了张小纸条派人送到了张廷玉家,告诉张廷玉要小心点。可这个时候的张廷玉真的是老了,他马上做了件糊涂得不能再糊涂的事,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到宫门去请罪了。可问题在于这个时候乾隆的谕旨还没下来,你张廷玉怎么知道的?这什么意思?很明摆,军机处有人给你张廷玉通风报信呀。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张廷玉肯定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这个时候乾隆会怎么想?你张廷玉要谢恩的时候身体不好没来谢恩,一听说我要下旨办你了你就跑过来请罪了,说明你身体没问题呀,你是在骗我呀,这是欺君之罪呀。再说了,军机处还有人给你通风报信?你跟我玩儿潜伏?你走了军机处还有你的人,你这什么意思?乾隆就下旨把张廷玉骂了个狗血淋头,那么怎么处罚张廷玉呢?乾隆想了想,你张廷玉不有个伯爵的身份吗?我爹赐给你的东西我不好收走,可这个伯爵的爵位可是我给你的,于是就他的伯爵给剥夺了。

  张廷玉没事丢了个伯爵,想想也就算了,打算在来年三月也就是乾隆十五年的三月变卖京城的所有财产,回老家安度晚年了。本来事情已经完了,可到了来年的三月正当张廷玉要走的时候,又出事了。这一年正好乾隆的大儿子永璜死了,张廷玉作为永璜的老师自然是要参加葬礼的。可就在葬礼结束后,孝服还没脱的时候,张廷玉竟然又上表给乾隆说自己要走了。

  张廷玉的这个上表,偏偏是选“对”了时机,这个时候乾隆刚死了最宠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来说也正是最为悲伤的时候,张廷玉说要走了,在乾隆看来就是对他没感情,对他儿子也没感情,乾隆的火气被张廷玉点燃到了极点,便直接责问张廷玉:你自己说,你TMD还配不配享太庙?

  面对怒火攻心的乾隆,张廷玉能说什么呢?他也只能说“我不配”。

  “好的,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啊,就不给了,你走吧”

  于是也就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张廷玉一下子什么都没了,爵位没了,配享太庙也没了,忙碌了大半辈子,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朝了,到头了还是什么都没了。当他回到家乡的时候,当地的官员贵人没人敢出来接待他,还是几个子侄把他接回了家中的老宅,但事情还没完。

image.png

  张廷玉抄家事件

  乾隆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气如果没出完就会找机会接着出,张廷玉的气其实乾隆是没有出完的,所以乾隆也一直在找机会出气。

  后来就真的有事摊上了张廷玉,他的一个儿女亲家叫朱荃的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呢?

  匿丧不报。

  这点就要解释下了,当时朱荃是京城的翰林,翰林一个月没几两银子的薪水,平时都是举债度日的。等到有机会下去到某个省当学政的时候,也就是到某个省去主持考试,考上的考生总会给学政孝敬一些钱财,在学政的位置上就能捞些钱,回到京城就能还债了。

  朱荃当时被安排下去当了学政,可正好这个时候老娘死了,按规矩来说他要放弃学政的差事回家去守孝,可为了钱财朱荃就把老娘死了的这个事情给瞒了下来。

  后来这个事件东窗事发了,要知道清朝是以孝治的天下,搞匿丧不报的事情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禽兽不如的,你要是在哪个时候犯了这样的事情,是会被社会性抹杀的。这样的机会乾隆自然不会放过,就下了个谕旨给张廷玉,说:你跟这种小人结为姻亲,你是什么感想呢?你怎么能跟这种人结亲呢?

  张廷玉能怎么回复呢?他的儿女亲家要干这种事情,他怎么知道?便只好回复说了一大堆,最后实在没话说了,就只能是说,我就是老了,我就是糊涂了,要不是皇上您提醒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我如梦方醒了,皇上您看该怎么办吧。

image.png

  乾隆见了张廷玉的回信,就心想,反正他伯爵没了,配享太庙也没了,能罚他什么呢?这样吧,就把我爷爷康熙,我老爸雍正以及我赐给你们家所有的赏赐,你都还回来。张廷玉接了这个旨也是没办法,只好全家都跪在门外,等着朝廷过来抄家了。

  负责给张廷玉抄家的是德保,在临行的时候乾隆特地嘱咐了他两点,一是张廷玉这些年有没有贪污,你把他家给里里外外抄一遍,只要贪污了,我立马办他;二是这些年张廷玉参与了很多朝廷机密,你看他家有没有只言片语诽谤朝廷,如果有我立马办了他。要知道乾隆的时候文字狱是很盛行的,如果当时张廷玉留下了一点点关于他与皇帝之间的对话这种不能为外界知道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张廷玉就会立马人头不保,很显然乾隆是动了杀心了。

  德保到了张廷玉老家后,马上就到衙门借了200兵丁把张廷玉家里里外外抄了一遍,结果既没有查到张廷玉贪污,也没查到张廷玉留下的任何只言片语,可以说张廷玉在这方面的功夫确实是做得非常到位的。后来德保回到北京后也是说了张廷玉很多的好话,乾隆才打算勉强放过他,不过既然没抄出什么东西,这也是皇帝亲自下令办理的,乾隆便把责任都推给了地方官,说自己没抄张廷玉的家,是地方官办事不力。后来就下了道谕旨,把张廷玉又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说道念你三朝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我就免于追究了,到这里张廷玉的事情才算是彻底地了解了。

  但是整个事件给张廷玉造成的心理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张廷玉在老家又活了五年,晚年的张廷玉是什么都没了,名誉扫地,一生所得都成了白茫茫一片干净了。张廷玉终日郁郁寡欢,一言不发,在一片落寞中结束了自己的余生。

image.png

  可张廷玉就是死了,乾隆也还没放过他。对于张廷玉的死,乾隆表示虽然你生前做了很多错事,但是我还是很宅心仁厚的,给你个好谥号吧,谥号文和(清代最好的谥号是文正),至于配享太庙这个事情嘛,是我爹给你的,我这人其实很大方的,上次要走你的配享太庙是跟你开玩笑的,这样吧,还是配享太庙吧。整件事情,乾隆是做了个明君、仁君,而张廷玉则做了个小人,就算是死了也还是被乾隆给玩了一把。

  但是即便是把配享太庙的待遇给了张廷玉又能如何呢?

  对于张廷玉来说他已经死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死后能得到配享太庙的待遇,为皇家服务了五十年,最终落了这样的一个下场,也难免让人唏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奸臣秦桧阴险狡诈,他对岳飞用过哪些极刑?
下一篇: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 顺治最后为何传位给身为庶子的康熙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