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为何最终被王莽取代?王氏外戚是如何崛起的?

2023-03-07 05:05 历史百科
最佳答案  西汉享国二百一十年,在汉宣帝之前曾出现多个盛世,在但“孝宣中兴”后却迅速衰弱,最终被外戚王莽所取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

  西汉享国二百一十年,在汉宣帝之前曾出现多个盛世,在但“孝宣中兴”后却迅速衰弱,最终被外戚王莽所取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认为应该源于两方面,一是西汉中后期以后外戚长期掌权,使得王莽得以成功掌权;二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则为王莽取代西汉提供了思想基础。

  从功臣掌权到外戚揽政,王氏外戚的崛起已势不可挡

  西汉建立初年,在选官用人方面在沿用了秦朝军功爵制的基础上,又一定程度沿用了先秦的世官制,因此开国功臣不仅得以封爵赐地,而且大量进入朝廷或诸侯国为官,甚至功臣子弟在继承父祖爵位的情况下,亦可以入朝为官,导致朝政大权基本被这些开国功勋所垄断。

image.png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汉高后吕雉掌权,在汉惠帝刘盈在位期间,汉高后基本沿用了刘邦的用人机制,但当汉惠帝去世之后,吕雉为了维持统治,则开始大量启用吕氏外戚,诸吕不仅纷纷得以封官进爵,就连女子亦得以嫁给皇帝或宗室,从而形成了“刘吕”共治天下的局面。

  汉高后大量任用诸吕,虽然侵犯了功勋集团的利益,但由于高后的强力统治,这些功勋集团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吕雉于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去世,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勋集团才发动“诸吕之乱”,诛杀吕氏众人,并迎立代王刘恒入京即位,是为汉文帝。

  虽说汉文帝是功勋集团所拥立,但新即位的汉文帝,对于功勋集团的权势却也感到极度恐惧,毕竟陈平和周勃能够将掌握着军权的吕氏推翻,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将自己推翻。因此,汉文帝即位之初,虽然对于周勃、陈平予以了封赏,但也开始想方设法的限制和瓦解功勋集团的权势。

  于是,汉文帝开始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大量启用寒门士子,同时在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十月,汉文帝刘启在贾谊的建议下,下令让列侯返回封地,即便因在朝中为官无法返回,也必须派世子返回封地。贾谊此举无疑引发了列侯的强烈不满,他们不仅拒绝离京,而且迫使汉文帝将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直到汉文帝迫使周勃带头返回封地,这些开国列侯才纷纷离京。

image.png

  汉文帝去世后,继任的汉景帝同样延续了汉文帝的用人策略,进一步削弱功勋集团对朝政的影响,并大量启用晁错等寒门,进一步加剧了文官集团和功勋集团的矛盾。之后,汉景帝又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大肆削除诸侯王封地,结果就此引发“七国之乱”。

  当“七国之乱”爆发后,功勋集团却再度趁机发难,竟然导致朝廷一度无将可用,以致晁错不得不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而袁盎、窦婴和丞相陶青(开国功臣、开封侯陶舍之子)、中尉陈嘉、廷尉张鸥(开国功臣、安丘侯张说之子)等更是联手逼宫,最终迫使汉景帝下诏诛杀晁错,功勋集团这才满意,之后才有了周亚夫升任太尉率兵平叛。

  经过文景两朝的努力,开国功勋集团权势大为削弱,只有部分开国公侯因为与皇室关系较近得以在朝,例如馆陶公主的夫家堂邑侯一脉。同时,由于寒门士子难以对抗功勋集团,在汉景帝的有意扶持下,外戚自此开始抬头,例如以窦婴为代表的皇太后窦漪房窦氏外戚,以田蚡为代表的皇后王娡王氏外戚。

  汉武帝亲政之后,开始彻底摒弃开国功勋集团,以及窦氏、王氏外戚,但由于汉匈战争的关系,以卫青、霍去病为核心的卫氏外戚(皇后卫子夫)却开始崛起。汉武帝后期,为了限制卫氏外戚,开始有意扶持以李广利为首的李氏外戚,奈何李广利的军功实在无法撼动卫青霍去病。

image.png

  汉武帝晚年,随着“巫蛊之祸”的爆发,卫氏外戚彻底被瓦解,鉴于当时朝中的局势,个人严重怀疑“巫蛊之祸”是不是汉武帝有意为之,不过将太子刘据牵扯进去,应该不会汉武帝的本意。之后,随着丞相刘屈氂被杀,李广利兵败投降,李氏外戚亦被消灭,而为了避免后代受到外戚辖制,汉武帝在立刘弗陵为太子后,又诛除了其生母钩弋夫人。

  汉武帝临终之前,由于太子刘弗陵过于年幼,遂留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和霍光辅政,霍光虽然也是卫氏外戚出身,但由于“巫蛊之祸”后卫氏已经极度衰弱,因而汉武帝并不担心。但汉武帝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霍光竟然不久便击败上官桀和桑弘羊,得以独揽朝政。

image.png

  历经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两朝,霍光得以权倾朝野,就连汉宣帝刘询见了他都“如芒刺背”。在经过长期隐忍之后,汉宣帝终于诛除了霍光集团,并大力扶持祖母史良娣的史氏外戚和皇后许平君的许氏外戚取而代之,至于其母王翁须的王氏外戚和第三任皇后王氏的王氏外戚能量则相对较小。

  汉宣帝驾崩之后,汉元帝刘奭即位,册立王政君为后,在外戚入朝的大背景下,王政君的亲族亦开始入朝为官,于是以王政君兄长王凤为代表的王氏集团开始崛起。汉元帝虽然多才多艺,奈何不善治国理政,西汉国力迅速衰退的同时,外戚、宦官、儒臣之间的博弈亦是日益激烈。

image.png

  汉元帝驾崩之后,汉成帝刘骜即位,尊王政君为太后,并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次年王凤的五个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同日封侯,王氏外戚得以迅速崛起,继而形成了“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而王莽正是在王凤的提拔下,得以入朝为官并平步青云。

  汉武帝时,为了分丞相权,设立了以尚书台为首的内朝,从而形成了三公九卿负责行政,以尚书台处理决策国家大事的权力运行机制,因此自汉武帝以后,领尚书事实际上就是百官之首。

  王氏集团崛起之后,则长期把持着领尚书事这个职位:王凤在职十一年后病逝,临终前举荐王音接任自己,于是王音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王音在任七年后病逝,又举荐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王商在任三年后去世,王根又接任大司马骁骑将军领尚书事;王根在任四年后因病请辞,而接替他的正是王莽。

image.png

  虽然汉成帝的沉湎酒色、荒于政事,让王氏外戚长期掌握朝政大权,但由于汉成帝的早逝,王莽也曾遭遇危机。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驾崩,定陶王刘欣继承皇位,尊生母丁姬为恭皇后、尊祖母傅昭仪为恭皇太后,与此同时丁氏、傅氏外戚开始入朝掌权,而王莽因为曾反对尊丁姬为太后,被迫辞去大司马下野。

  不过,汉哀帝刘欣在位仅数年,便于元寿二年(前1年)去世,由于傅昭仪对王政君多有不敬,因此在皇帝去世当日,太后王政君便重新出山,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之后更是直接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并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如上,从西汉初期朝政大权被开国功勋集团所把持,文景两朝为了消除功勋集团对皇权的威胁,曾想过以寒门取代功勋集团,但因寒门势力太弱,不得已开始扶持外戚,此举虽然成功瓦解了功勋集团,但外戚却也自此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因此,从西汉中后期开始,各支外戚开始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种大背景下,随着王政君成为皇后,王氏外戚的崛起实际上已经不可阻挡。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弊端,朝野上下皆希望改朝换代

  董仲舒则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主张,将自古有之的“君权神授”概念发扬光大,这便是后世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了。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对此大加赞赏,使其成为西汉王朝的思想核心。

image.png

  所谓“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便是说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而皇帝乃是代天管理臣民。这个理论虽然强调了皇帝的神圣权威,但同样带来一个负面影响,那便是一旦发生天灾人祸,责任往往会被归咎于皇帝,这时候皇帝就需要承认并改正错误,这里的典型例子便是《罪己诏》。

  如今看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过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统治权威的工具罢了,可在西汉那个时期,由于皇帝的绝对权威尚未树立,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诞生的新儒家思想还不够完善,结果不少儒生们都将此奉为了真谛,他们相信皇帝也应该奉行上天的指示,皇位必须有德者居之。

  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上林有柳树枯僵自起生、有虫食其叶成文,曰“公孙病已立”。由于这些异象,当时的符节令、儒家代表人物眭弘经过推演《春秋》后,认为这是上天在暗示有百姓要成为皇帝了,于是上书朝廷,“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汉书·眭弘传》)。

  好家伙,这是直接要让汉昭帝退位让贤啊,当时的权臣霍光得知此事,心想我这掌权掌的好好的,你要换皇帝?当即便将眭弘的奏书交给了廷尉,之后以眭弘妖言惑众、大逆不道为由,将其判处死刑。

image.png

  到了汉宣帝时期,由于汉宣帝采用“王道与霸道杂治”的治国理念,常常以严刑峻法压制不法之事与不法之人,而且极为信任宦官,于是盖宽饶直接给汉宣帝上书,“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又引《韩氏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

  对于这等言论,汉宣帝自然不可能采纳,但也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却不想盖宽饶竟然直接跑到宫前北楼下以佩刀自杀,“众莫不怜之”。可见当时持这种观念者不在少数,甚至就连太子刘奭也劝谏道“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结果让汉宣帝怒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如果天灾人祸不断,皇帝便要自省改正,以求重新获得上天的认可,可如果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却又不思悔改呢?汉元帝、汉成帝以后,由于社会各阶层矛盾频发,在天灾时常发生的同时,百姓暴动也是此起彼伏,再加上皇帝不务正业、政事荒废,导致改朝换代、推行改革的呼声甚嚣尘上。

  元延元年(前12年),北地太守谷永,便曾直截了当的上书表达了改革的愿望,“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image.png

  如上所述,虽然自汉昭帝时期开始,改朝换代、推行改革的呼声便屡禁不止,但当时要么有权臣霍光,要么有皇帝刘询,局面尚能控制,这种思想还达不到颠覆政权的地步,可当皇帝不理政事,而权臣野心膨胀,与儒生沆瀣一气呢?

  汉元帝、汉成帝以后,改朝换代的呼声本就很高,再加上出了一个权臣王莽,王莽凭借着平日里塑造的形象,以及所秉持的改革措施,极受当时儒生的支持。因此,虽然当时还有反对派的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很难威胁到王莽的存在。

  于是乎,在王莽和儒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一系列改朝换代的祥瑞启示下,王莽最终取代了汉室江山。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倒是的确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却并未让百姓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结果再度引发一系列的起义暴动,于是王莽又被曾经支持自己的儒生们所抛弃,新莽便也迅速灭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朱元璋称帝后,是如何对待亲属们的?
下一篇:西晋王朝为何只是昙花一现?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猜你感兴趣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一道跨越文化的美食佳肴

  美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曾被翻译为史密斯夫妇的川味凉菜,感受一下它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  一、川味凉菜的起源与特点  川味凉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道冷盘菜肴。它以独特的麻辣味道、丰富的调料和多样的食材而著称,是四川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川味凉菜的特点是口味独特,麻辣鲜香,色香味俱佳..

历史百科 2024-01-12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揭秘花中贵妃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绘花卉的诗句,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便是形容花卉生长状态的生动写照。那么,绿肥红瘦中的红瘦究竟指的是什么花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绿肥红瘦的来源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肥红瘦江南水,画船听雨眠。”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生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

  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有一位地位崇高、备受尊崇的神祇,他就是清虚道德真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神仙的来历、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来历  清虚道德真君,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位居玉清境。他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被认为是老子的化身。据《道德经》记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道教尊奉老子为清虚道德真君,以示对..

历史百科 2024-01-12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镇元子:素食者的非素食之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镇元子的神仙,他以吃素著称,但却并非一般的素食者。那么,镇元子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吃素又非吃素的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镇元子的素食之道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仙,被尊奉为“地府之主”。他的饮食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封神演义》等古籍记载,镇元子是一位虔诚的素食者,他坚持不吃荤腥,以此来修炼自己的道行。  二、镇元子的..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晋文公是哪一年开始流亡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晋文公是一位被广大人民所敬仰的君主。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那么,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多少年呢?他又是在哪一年开始流亡的呢?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晋文公从一个失去王位的王子..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损失的真相

  中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被誉为“命运的5分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的四艘航母损失惨重,成为了战争转折点。本文将带您揭秘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航母的损失情况。  一、战斗背景  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背景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提前得知了日本即将发动对中途岛的进攻计划。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美军决定在中途岛设伏,迎战日本海军。  二、战斗过程..

历史百科 2024-01-12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晚夜微雨问海棠,诗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海棠花。晚夜微雨问海棠,这句诗句道出了人们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句诗句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海棠花的美丽传说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棠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娇艳和高洁。关于海棠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杜十娘..

历史百科 2024-01-12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揭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来,关于庚子年是否会有乱的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庚子年真的会有乱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团。  一、历史上的庚子年  庚子年是指农历六十甲子的第六个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在历史上,庚子年曾经出现过多次,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在当时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和痛苦。然而,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庚子年,显然是不..

历史百科 2024-01-12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萧何推荐曹参为相,而非陈平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萧何、曹参和陈平都是汉初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刘邦选择丞相的过程中,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而非陈平。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萧何推荐曹参,并非因为曹参的能力超过陈平。实际上,陈平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曹参。那么,为什么萧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方面,这与萧何的个人理..

历史百科 2024-01-12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禁书的神秘面纱

  商君书,一部充满争议的历史文献,为何成为禁书?它究竟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将带您揭开商君书的神秘面纱。  一、商君书为何成为禁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然而,这部书籍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商君书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这种严格的法治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历史百科 2024-01-12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的身边,有一位太监始终陪伴在她身边,那就是李莲英。那么,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真的是李莲英吗?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李莲英的身世与成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字莲英,清朝末年著名的太监。他出生于河北省顺天府通州区,家境贫寒。据传,李莲英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了一位姓李的太监。后来,他被送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太监。  李莲..

历史百科 2024-01-12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是为何?有什么故事?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那就是他为何非要把剜夫人处死。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剜夫人的身份背景  剜夫人,原名王政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当时的丞相王陵。然而,她的美貌和才情却引起了汉武帝的宠爱,使她成为了后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剜夫人与汉武帝的感情..

历史百科 2024-01-12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是为何?有什么考虑?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那就是她为何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一、徐茂公的背景  徐茂公,唐朝初年著名将领,曾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爵广平郡公。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勇无敌”。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因与李世民产生矛盾,被贬为民。不久后,徐茂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历史百科 2024-01-12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关羽的抉择: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的支持能否建立蜀国?

  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关羽是蜀汉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关羽没有弃曹从刘,刘备还能建立蜀国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羽弃曹从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刘备仓皇逃往江南。在这关键时刻,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的厚待,投奔了刘备。这一举动,使得刘备得以重整旗鼓,开始了蜀汉的建立之路。  ..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临终前的辅政大臣之谜

  曹叡,字子桓,东魏武帝曹操的长子,他一生都在努力压制司马懿,但在临死前却任命其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曹叡与司马懿的矛盾  曹叡在位期间,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心。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和声望,使得曹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为了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曹叡曾多次削弱他的兵权,甚至将其软禁在家中。然而,司马懿却始终保持低调,不与曹叡争锋相对。这使..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吗?

  曹操的儿子曹彰,作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曹彰之死与曹丕有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本文将带您揭开曹彰之死的真相。  一、曹彰的生平简介  曹彰,字子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庶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武艺和智慧,被誉为“神童”。在曹操建立曹魏后,曹彰被封为陈王,担任征东将军,统领大军征战四方。他在战场..

历史百科 2024-01-12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曹丕、曹彰、曹植:三国魏武的血脉与才情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他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同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竞争之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关系。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武帝。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誉为“虎痴”。曹植则是曹操..

历史百科 2024-01-12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历史中的神秘人物

  婵娟,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神秘印记的名字。她究竟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婵娟的神秘面纱。  一、婵娟的起源  婵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婵娟被描绘成月亮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对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婵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因此,婵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婵娟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婵娟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百科 2024-01-12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飞行高度之谜,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

  直升机作为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飞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直升机为什么飞那么低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的飞行是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的。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力时,直升机就能够在空中飞行。而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与旋翼的转速、桨叶面积和空气密度等因..

历史百科 2024-01-11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唐朝时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职责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有许多职位都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唐朝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而国子监祭酒则是这个学府的最高领导者,可以说是校长或者院长的角色。他们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管理整个学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

历史百科 2024-01-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