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宸(1895—1967),山西省赵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长期在冯玉祥、杨虎城部从事秘密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曾利用他在国民党地方政府中的合法地位,多次帮助、营救和掩护过党的一些同志。解放后任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是中国人民金融事业的创建人之一。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后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任委员。1952年10月当选为民建总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后又任党组书记。1954年起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7年1月自杀。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 目录 1基本资料 2辛亥革命3如愿入党4地下工作5统一战线6西安事变7联合抗日8理财能人9金融事业10国际开拓11人际交往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南汉宸别名:南汝箕,王剑秋,于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省赵城县(1954年并入洪洞县)出生日期:1895年(乙未年)12月14日逝世日期:1967年1月27日职业:政治家,外交家,统战家,金融家毕业院校:太原师范学校,北平政法学校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创建中国人民银行,贸促会代表作品:第一、第二套人民币 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爆发。10月29日,太原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南汉宸和十几个同学积极响应。起义后的第五天,他们被派回晋南赵城、洪洞、汾西一带招收民军。南汉宸等回到家乡,不到半月就集合了两千余人。他们把这两千余人带到太原,编为义务敢死队,直接开拔娘子关,抵御清军南下。只惜晋燕联军功败垂成,敢死队随即遣散,南汉宸重回师范读书。师范毕业后,南汉宸对实业救国产生浓厚的兴趣,遂考入太原高级工业专门学校。工专一毕业,他便和友人商议,集资五千元,在赵城东山办起了“义集煤炭公司”,自任经理。由于无力与大企业竞争,公司两年后停办。尝试实业虽未成功,但南汉宸由此积累了一生受益的经营经验和理财本领。 如愿入党3 1922年,山西籍革命党人续西峰、景梅九等在天津酝酿反对北洋政府,邀南汉宸出山。1923年,南汉宸离家抵津,重新投入到反封斗争之中。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三方改编为国民联军第一、二、三军,南汉宸参加了孙岳的第三军,任军需、训练处长等职。1926年9月,冯玉祥考察苏联回国,奉行亲苏政策,在国民联军总部成立了以共产党人刘伯坚为副部长的总政治部;各军也成立了政治工作委员会,南汉宸担任第三军政治工作委员会委员长。在刘伯坚等共产党员的具体指导下,南汉宸开始对共产主义有了较深的认识,觉得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的危机,并渴望自己能成为共产党的一员。1926年10月,国民联军组织参观团访问苏联,南汉宸主动要求前往。启程前,他找到刘伯坚,郑重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刘伯坚素知南汉宸追求进步,是个练达的政工干部,遂和高敬轩一起介绍他入党。 地下工作4 1927年6月,参观团回到西安,正值冯玉祥先后参加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准备公开“清党”之时。南汉宸赶到潼关找到刘伯坚,一起交换了对大革命失败和北方时局的看法,刘伯坚嘱咐他一定要想办法继续留在西北军中工作。之后,南汉宸按照刘的指示随鹿钟麟到达河南开封,任河南省政府秘书主任。党内受河南省负责人任作民领导。此时,党的工作处于隐蔽战线,环境非常险恶,但南汉宸在隐蔽战线上仍干得有声有色。1927年冬,为加强对皖北工作的领导,中共河南省委决定让南汉宸带一批共产党员去皖北开展工作。南汉宸接到通知后,秘偕武勉之、高敬轩、刘仲华等离开鹿部,直往皖北。他首先向地方党组织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然后决定将工作重点转向在当地驻军杨虎城部发展力量。杨虎城素闻南汉宸在孙岳处训练干部有方,热情邀请南汉宸等到他的第十军去。并决定从全军基层官佐中选择400多名进步青年,成立革命军事干部学校,任命南汉宸为校长。南汉宸利用校 统一战线5 1930年7月,中原大战,冯、阎在陇海线失败,杨虎城被蒋介石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主席。10月,南汉宸被杨虎城委任为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到西安后,以杨虎城所授专权全力整顿陕政。他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杨虎城的命令,释放了一大批政治犯,其中释放了大批诸如潘自力、李畅英(即李大章)等共产党员,有的被安排到十七路军和各地、县工作。1931年春,刘志丹被捕。南汉宸力劝杨虎城排除阻力,下令放人,并请陕西名士杜斌丞从中斡旋,最后把刘志丹营救出来。杨虎城处理的第二件事是恢复生产。经过多年战乱,尤其1929年赤地千里的大旱,陕西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南汉宸协助杨虎城团结鼓励省内外人士献计献策,多方救济。经过两年的努力,陕西各方面情况井然有条,特别是财政收入,足够供养杨虎城的五万西北军。1932年夏,杨虎城在三原养病,国民党行政院电告杨虎城,南汉宸是共产党员。不久,蒋介石又派胡逸民携函会见杨、南。胡逸民把委任状 西安事变6 1933年夏,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南汉宸在日本收到吉鸿昌的电报,邀他回国共商抗日大计。但他回来时,抗日同盟军已经失败。南汉宸暂留天津在西北军中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华北事变后,北方抗日浪潮如火如荼。南汉宸和王世英等在学校中大力发展党的力量,吸收了40余名党员,并且团结了许多著名学者,如杨秀峰、张申府、张友渔、齐燕铭、吴晗等。杨虎城在南京参加完国民党五大返回西安没几天,长征初到陕北不久的中共中央派汪锋携毛泽东的亲笔信到西安见杨。杨虎城不知真假,复派省府科长、秘密中共党员崔孟博到天津找南汉宸询问。正巧南汉宸、王世英要去陕北向党中央汇报白区工作,遂同崔孟博一起到了西安。王世英见到杨虎城,证明了汪锋是自己的同志。王、汪同杨虎城经过商谈,在南汉宸早先提出的六项建议的基础上,商订了四项合作原则。这些原则由王世英带给东征前线的毛泽东、周恩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同。从此,红军和西北军的合作序幕正式 联合抗日7 七·七事变后,南汉宸见到了当时正准备由西安赴山西同阎锡山商谈抗日问题的周恩来等。一次会上,周恩来风趣地问大家:“在座的谁是老醯儿(山西人)?”南汉宸和程子华等举起了手。周恩来看了看,说:“好,是老醯儿的跟我回山西,找阎锡山去!”9月1日,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南汉宸、程子华等人离开西安,前往太原。周恩来、彭德怀和南汉宸等到太原后,又转到太和岭前线和阎锡山商谈有关抗日事宜,并拟在山西合作建立战地动员组织。1937年10月1日,经阎锡山同意,由各党、各派、各军及晋、绥、察各省政府代表组成的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在太原成立,续范亭任主任委员。我党派邓小平、程子华、彭雪枫、南汉宸参加,南汉宸任组织部部长。1938年春节后,阎锡山电告续范亭到秋林参加会议,企图在会上通过解散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的决议,以达到削弱新派力量的目的。南汉宸同续范亭仔细地研究了对付阎锡山的几项原则。5月阎强令解散动委会。南汉宸在奉 理财能人8 1941年,由于日寇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各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和经济遇到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一次,毛泽东在枣园召见南汉宸,风趣地说:“我们不能跳崖,不能解散,我们要自己动手。中央决定由你任边区财政厅厅长,我就是要你作一个会做无米之炊的巧媳妇。”南汉宸不负领袖重托,一到财政厅,就把“钱”作为解决边区迫在眉睫问题的关键,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为了保证供给,解决财政与发展生产的资本,他提出禁止法币流通,由边区银行发行边币的建议。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代表中央明确表态,支持南汉宸的主张。1941年1月28日,边区政府委员会正式决议发行边币,并宣布禁止法币流通。为了搞好商品流通,南汉宸还很注意建立健全边区的税收政策。在调研的基础上,他主持草拟了各项税务政策和粮食征收章程,把原来商人采取的以厘股摊派负担的办法加以改进,吸收大、中、小商人参加商会领导,结果方法虽然简便,收益却大增,粮食征收的具体 金融事业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派南汉宸去张家口,任晋察冀边区政府财政处处长,领导晋察冀边区的财政工作,迎接华北的解放。1947年,应董必武邀请,南汉宸到河北平山,任中共中央工委财委副主任,后又调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华北银行总经理。期间,他为统一华北、西北、华东和东北等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和货币,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统一货币的过程中,工委组织了一个专门小组,筹备人民币发行事宜。南汉宸带领这个小组,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荣任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南汉宸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这时起,直至建国初期,他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建立新中国金融体系的伟大事业中,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各根据地银行都统一为人民银行,六大区成立区行,各省市成立分行,地区设支行。另外还建立了各种专业银行,如农民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加上农村信 国际开拓1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冲破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外事往来,中央决定建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1952年春,周恩来特派南汉宸主持贸促会工作,担任贸促会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酝酿举行一次民间性的国际会议,并推举苏联、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印度等2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发起人委员会,宣布于1952年4月在莫斯科召开国际经济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的反击,又是新中国开辟国际贸易的一个难得机遇。1952年4月,南汉宸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身份,率领由25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此次会议共有49个国家和世界工会联合会的代表471人出席。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他接触了与会的日本参议员高良富(女)、众议员帆足计、宫腰喜助等三位日本议员,向他们介绍了新中国的繁荣景象,热情邀请他们来我国访问。这三位日本议员欣然应允,冲破阻力,绕道欧洲来到中国。以后 人际交往11 上世纪20年代末,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路军政治部部长的共产党员南汉宸结识了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杨虎城,双方一见如故,并在以后几十年的交往中,二人成为肝胆相照的兄弟和挚友。“七七事变”爆发后,被迫留洋的杨虎城因抗日报国心切,于1937年10月辗转归国,不料遭到蒋介石的监禁。1938年底,南汉宸只身带领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秘密来到贵州的玄天洞看望杨虎城。杨虎城百感交集地说:“汉宸,我没有按你的意见坚持绕道从苏联回来,落此下场,悔恨莫及啊!”他一边抚摸着儿子,一边对南汉宸说:“看来我肯定是出不去了,今后拯民就交给你了。”并嘱咐杨拯民说:“今后一定要走你南叔指的路。”此次相见竟成两人的诀别。南汉宸与国民党著名将领傅作义原为太原陆军小学同窗,长期保持着联系,堪称“手足之交”。因此,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南汉宸便多次担任我党和傅作义的联系人。1936年8月,南汉宸奉中共中央指示,携毛泽东主席亲笔信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