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冬枣算是反季节水果。反季节水果是指在温室里利用高科技手段栽培出来的品种。冬枣属于晚熟品种,在淮河秦岭以北的地方,其果实都在10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的品种延迟至10月下旬成熟,因成熟晚而称为冬枣。因此夏天的冬枣算是反季节水果。 夏天的冬枣是反季节水果吗 冬枣的主要品种包括、成武冬枣、鲁北冬枣、薛城冬枣、长条枣、驴奶头枣、九月青等。 反季节水果不是靠使用激素生长,主要是通过大棚设施、提高室温等手段改变生长环境,进而让植物的成熟季节提前。
应季蔬果的天然优势 很多人听到过这样的话: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有害健康,用了催熟剂的水果会让孩子提前发育。还有很多人问:哪些蔬菜是应季的?哪些水果是反季节的?不吃它们,我们是不是就能更健康?孩子是不是就不会提前发育? 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不时不食”。也就是说,食物得天地物候之气,它的性质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密相关的。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经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改变。因此,古人提倡吃应季的食物。 我们的东邻日本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热衷于吃“初物”,就是到了季节新鲜上市的食物,从食物当中感受四季变化,体验人与自然协调的美感和幸福。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应季的产品品质优于反季节的产品。番茄长在冬天的大棚里,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只有夏天只有夏天露 种植产品的一半;刻意选育和栽培的早熟果实,口味和营养价值通常不如自然熟的水果。 反季节蔬果未必不好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发达社会中的居民确实已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离开它们了。 每当北方的寒冷冬季来临,天地间就一片荒凉,寸草不生,枯叶凋零。从11月到来年4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办法种植“应季”的蔬菜和水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定要吃“应季”食物的话,有5个月时间只能吃豆芽之类芽菜,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新鲜水果。 年龄大一点的人还记得,在30年前,北方冬天的蔬菜品种少得可怜。家家户户挖地窖,用来储存白菜、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等几样过冬蔬菜,同时还要渍酸菜、休憩泡菜、腌咸菜,以应付寒冬季节的菜肴需要。苹果可以储存到春节前后,而2~4月就是“青黄不接”的时节,人们的食物品种少得可怜,营养供应水平降到一年中的最低点。 // 这就是只有“应季食品”的生活,未见得有多健康、多幸福吧?那时候,人们冬春季节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营养素供应普遍不足,靠腌菜来维持生活,又增加了亚硝酸盐的摄入量,不利于饮食安全,更不要说食物多样化和享受美食了。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回到那种“自然”状态中去。 相比之下,无论哪个季节,多吃点蔬菜水果才是闻关键的健康问题。无数研究证实,蔬菜水果的总摄入量越大,患癌症、心脏病的危险就越小,冬天能吃蔬菜水果,总比不吃要好。如果反季节的蔬菜水果一律不吃,那么,我们冬春是不是就只能大鱼大肉了?那样对健康能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现在很多反季节的蔬菜水果也并不一定就是大棚产品,其中也有来自南 方,甚至来自国外的产品。比如说,在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蔬菜水果,不存在什么应季问题,其营养价值也未必低于北方的应季产品。
虽然反季节蔬菜确实存在一些健康问题,但不得不说,它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菜的选择多了,也能时刻吃到自己想吃的菜。但其实,通过一些方法,还是可以使反季节蔬菜的危害降到最低的哦!所以,大家赶紧来学学吧! 1. 防农药:一洗二浸三烫四炒 吃蔬菜最怕的就是农药残留,尤其是反季节蔬菜,它较应季的更难种植,所以需要很多农药来维持生长,所以一定要清洗干净。去除农药残留主要分四步:一洗、二浸、三烫、四炒。一洗就是反复清洗;二浸就是将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30~60分钟;三烫是用开水将蔬菜快速烫后捞起,可以去除大部分残留农药;四炒,即将烫过捞起的蔬菜根据饮食习惯进行烹调。专家介绍,经过这四个步骤制作出来的蔬菜,可保证残留农药去除95%以上。 2. 不要选长得怪,个头大的蔬果 反季节蔬果都有一种特征,就是长相怪异,而且个头比一般的要大。所以在挑选果蔬时,除了避开个头大、长相怪异的果蔬之外,还要尽量选择那些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认证或有产地证明的果蔬。这些经过国家机构认证的果蔬,在生产管理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农药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含农药较少。 对于那些离时令期不远的水果则更要多几分注意,这可能是生产商为了抢先上市而使用了催熟剂,一般对身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如用乙烯催熟的产品会表现出上色过于均匀,用二氧化硫催熟的产品,其表面一般会残留有硫黄的气味等等。 3. 去除保鲜剂:削皮 // 本地的农产品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不需要用保鲜剂处理,污染较小,运输费用、包装费用、冷藏费用等也较低。所以,应该优先选择本地的农产品。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进口水果,进口水果不仅昂贵,因为运输路途比较远,所以大多会涂抹保鲜剂。而且进口水果也并不比国产的味道好。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果皮对健康大有好处,但为了减少农药残留,还是建议大家削皮食用。
我们都知道番茄一般都是在春季栽培的,那么如果反季节栽培的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番茄栽培季节: 华南地区反季节栽培的番茄供应期一般为6~10月。播种时间为3~6月,定植期4~7月,4月上旬以前、7月下旬以后定植的可安排在海拔300~500米的山区种植,4月中旬至7月中旬定植,一般可安排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区种植。 二、番茄品种选择: 栽培夏番茄应选耐热、抗病性强、长势旺、不易早衰、耐贮运、抗裂果、品质好、产量高、畅销的品种。如丰顺、益丰、新星101、年丰、夏红1号、大丰顺等,而金丰1号、明珠、红宝石、圣女等不抗青枯病品种,在无青枯病流行地区可作为反季节栽培品种,在青枯病较严重的病区,不宜作为栽培品种。应因地制宜进行品种选择,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再行推广。 三、田间管理: 夏番茄生长期间,正值高温高湿、台风暴雨多或高温烈日曝晒交叉变化的季节,病虫害严重,因此,应选择2~4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并采用深沟高畦,以利于排水,基肥应增加磷钾比例,控制氮肥用量。同时,适当密植,以便相互遮阴,降低和稳定土壤温度,有利于根系生长。 定植后可用稻草等覆盖畦面,上面再培土,防止雨后土表板结,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田间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发生。整个生育期,只需除草、培土,不需中耕,还要早搭架。夏番茄一般采用双秆整枝,植株上部保留较多枝叶,防止果实受阳光直射而发生日灼病。 高温会引起落花落果,应根据植株生育情况,用2,4-D10~15毫克/升或PCDA25~30毫克/升等适时进行保花保果。应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追肥,坐果后要多施勤施。同时,应防止果实脐腐病的发生,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钙。
现在很多蔬菜类都可以反季节栽培的,那么菌类食物也可以反季节栽培吗,如果想让香菇反季节栽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那么今天小编领大家一起来看看: 1、准备工作。 原料用玉米芯、锯末、棉籽壳,辅料用细稻糠或麦麸。大棚使用前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点燃后可产生二氧化硫,杀菌力强,用以消毒大棚,用硫磺熏棚时,门窗要紧闭,人要离开,以免中毒。还可用3%来苏儿及波尔多液消毒大棚。出菇前棚内要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潮湿易引起杂菌感染。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棚内可搭架,每层30厘米,可搭5层,架间留出人行道。也可不搭架,直接将菌块摞在地面上,可摞1米高。 2、配制培养料。 配方:玉米芯或阔叶木锯末,产棉区还可用棉籽壳80%、细稻糠或麦麸18%(只用1种)、糖和石膏各1%。为防霉菌感染,每1000公斤料加多菌灵1公斤。玉米芯粉碎成豆粒大小。将料按比例称量混合好加入清水,使其含水量达60%,即用手攥料指间有水滴而不滴下为度,pH值5.5-6.0。 3、装袋。 接种室事先用硫磺熏蒸或喷洒来苏儿消毒。接种人员穿干净衣服,洗净双手,再用75%酒精棉擦手。所有用具均要煮沸消毒或浸在0.5%高锰酸钾液中消毒。准备直径17-30厘米,长50厘米的塑料袋。培养料按比例配好,加水拌匀,立即装袋。每袋装料5公斤左右,搬入接种室,或装袋同时立即接种。 4、接种。 接种时注意无菌操作,戴口罩,戴白帽子,掩住头发,手要用肥皂洗净,再用75%酒精棉擦手。接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分层接种,装袋时同时进行。先将一端袋口扎住,倒入1-2瓶菌种,然后装料,装至半袋时再倒入2瓶菌种,装满袋时再倒入1-2瓶菌种,然后扎口。每袋用种0.5-1公斤。另一种接种方式是打孔接种,在每个袋上打6个孔。制一个1.5厘米粗的小木棍,棍顶端是平的,对准装满料的塑料袋用力一戳即可打1个洞,用手拿菌种塞入孔中,每个孔接种100-200克。接种完的孔不必用胶布封口,可裸露,有利透气供氧。 5、菌丝生长期管理。 接种完的菌袋摞在一起,可摞1米高,留出人行道。袋堆上覆盖一层牛皮纸,挡光又保温。搭架的棚,可将菌袋单独上架摆放,同样盖牛皮纸。上午及时打开棚顶的草苫和纸被,晚上再覆上。菌丝生长阶段,棚温保持5-15℃,用低温培养菌丝,不宜超过20℃,否则杂菌大量发生。棚内不可洒水与喷水,保持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当菌袋两侧菌丝已达5厘米时,可将袋口两端扎线松一下,使之进入空气,增加通风供氧。40-45天菌丝长满袋,并开始转色,由白色转为黄褐色,整个菌块变为一体。此时可将两端袋口完全打开,增加通风,转色期10-15天。 6、出菇期管理。 待整个菌块转为黄褐色后并渗出一些黄褐色的水,转为出菇期管理。此时要提高棚内湿度,地面可洒水,空中用喷雾器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适当增加透光,但仍不可使日光照到菌块上。日间温度保持15-20℃,夜间温度5-10℃,造成一定温差。单独摆放的,可脱去菌袋,不能单独摆放的仍可摞在一起,不必脱袋,只将两端袋口卷起,并进行简单分级,剪去1段菇柄,及时运往市场出售,不可久贮,以免烂菇损失。如不能立即出售,可及时烘干、晒干或盐渍。
如果想让金针菇反季节栽培的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就具体给大家说说看看哦: 一、菌种选用。 可选用杂交19号金针菇菌株作为反季节栽培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高温等特点,其菌丝可在12--28℃温度条件下生长,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温度为8-20℃,温度在24℃以上不能出菇。 二、培养料配制。 为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应采用营养丰富的培养料。现介绍如下配方:棉籽壳占35% ,甘蔗渣占35% ,麸皮占25% ,玉米粉占2% ,糖占1% ,碳配钙占2%。将以上配料混合拌匀后,装入规格为17厘米×38厘米×0.006厘米的低压聚乙稀袋,培养料装入袋内15厘米左右高(折干料每袋300克),压紧后在袋的中间扎一个深10 厘米的孔,袋口收拢加套环、塞棉花,于常压下100℃蒸汽灭菌12小时。 三、接种与培养。 将灭菌后的栽培袋趁热搬进无菌室散放,让其冷却,这样栽培袋由于骤冷而紧缩,栽培中料袋侧壁就不会长菇而消耗培养料的养分。将冷却后的栽培袋放在接种箱内接种,然后转到暗室中培养,促进菌丝迅速生长。因制袋是在月平均气温只有15℃ 左右的2月进行的,而金针菇菌丝生长又需要较高温度,所以应将菌袋互相靠紧排列在培养架上,天气寒冷的夜间还要覆盖塑料薄膜,使菌袋间温度保持在15-25℃,此外,每天下午2时左右室内要通风1小时,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加快菌丝生长速度,使发菌期缩短到25天左右。 四、出菇管理。 菌龄20天左右时,菌袋要全部翻检1 次,剔除感染杂菌的袋,把无污染的菌袋从培养室移入出菇房,置于湿地上,袋与袋之间要留有空隙,每堆6 行留一条通道,这样既便于操作管理,也有利于菌袋通风散热。出菇房应坐北朝南,南北墙设上下对流窗,便于通风换气。晚上打开北墙的通风窗,让西北风吹进菇房,使室温降至18℃以下。上午高温时要关上通风窗,下午4 时或晚上再通风换气。虽然这期间天气暖和,但只要采取以上措施降温,金针菇子实体仍然能正常发生和生长。变温刺激1 周左右,袋内培养料表面会分泌出黄褐色小水珠,子实体原基出现,并长成细长的幼状幼蕾。当子实体长高2--3厘米、呈须根状而未长菌盖时,除去棉塞和套环,拉直袋口并外卷至离料面3-4厘米处。晚上全面通风,使子实体干枯倒伏。3天后变成褐色的干枯菌柄上会出现大量的小白点,形成子实体原基。这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0% 左右,以促进原基分化,长出菌柄和菌盖。出现菌柄以后,要随着菌柄的伸长将折下的袋子口逐渐升高,以增加袋内小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抑制开伞,促进菌柄伸长、增粗。同时在室内悬挂一定数量的湿布条,并注意通风透气。如发现菇上长菇的现象,表明环境湿度过大,必须进行通风。菌柄长至15厘米左右长、菌盖直径为1厘米时为采收适期。 五、病虫害防治。 金针菇出菇期间,正值春末夏初,此时气温偏高,湿度偏大,易发生褐斑病。此病蔓延速度很快,最初只是在少部分菌盖上出现褐斑,几天内即可蔓延到多数子实体上,菌袋壁出现乳白色粘液,使整丛菌柄全部发黑变软,最后整袋腐烂。防治方法:开袋出菇前,菇房要用3%漂白粉液或0.2%土霉素液进行消毒;同时喷洒敌敌畏、杀灭菊脂、马拉硫磷等杀虫剂,以防止害虫的危害和病菌的传播。在金针菇子实体形成后,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B9,可使子实体长得粗壮,抑制开伞,提高其抗高温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