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必大
周必大简介

周必大简介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1-2]。吉州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周必大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鸿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在庐陵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获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从政四十五年,以宰相之尊主盟文坛,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名家交游频繁。他追摹欧阳修,在南宋中叶的词臣中居于领袖地位。在校勘、刻印书籍方面也颇有建树,曾主持校订、刊刻了《文苑英华》。有《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玉堂类稿》等传世。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概述内图片来源:《历代圣贤名人像册》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人际关系7主要作品8人物争议9后世纪念10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周必大别名:周益公、周平园字:字子充,一字洪道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平江府长洲(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宋钦宗靖康元年七月十五日(1126年8月15日)逝世日期:宋宁宗嘉泰四年十月一日(1204年10月25日)主要作品:《益国周文忠公全集》主要成就:立朝刚正,九流七略,靡不究通官职:左丞相、少傅、观文殿大学士等爵位:许国公→益国公追赠:太师谥号:文忠籍贯:吉州庐陵 人物生平2 宋钦宗靖康元年七月十五日(1126年8月15日)巳时,周必大出生在平江府府治长洲(今江苏苏州),祖籍郑州管城。他的祖父周诜,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曾在庐陵任职,因此定居庐陵。其父周利建,曾任太学博士。建炎三年(1129年),周必大四岁时,其父周利建卒于扬州,周必大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由母亲王氏督促他读书。十二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时,周必大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周必大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周必大登进士第,授左迪功郎、徽州司户参军。同年,娶司封郎官王葆之女为妻,之后又回到江西。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建康府教授、左修职郎。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拜太学录,应召前往应试馆职,宋高宗读了他的策文后说:“是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人才(掌制手)。”之后周必大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馆职再次召试的例子从此 主要影响3 周必大“立朝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是一位颇富才干的政治家。其为政大体有四点主张:一、强兵,并制订“诸军点试法”,整肃军纪;二、富国,主张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三、安民,以民为本,减赋赈灾;四、政修,要择人才,考官吏,固职守。不仅如此,周必大还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他是一位“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文学家。诗词歌赋“皆奥博词雄”。其书法“浑厚刚劲,自成一体”。周必大在任官期间一直秉承富国强军的思想。在助政过程中,围绕国家“中兴图强”目标,对于南宋朝廷面对的经济困状也提出了许多见解和对策,例如主张“节用惠民”的爱民观以及“戢兵督劝”劝农法,即通过“节约用度”来减轻百姓负担,以“惠民”来换取百姓拥护;通过“戢兵”以使“民安其生,农复其业”,君主和官员“以劝农为职”,与民共期“富庶”。升任枢密使后,周必大不仅积极参与军事问题的讨论,而 历史评价4 宋代赵构:掌制手也。(《宋史》引)赵眘:①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宋史》引)②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宋史》引)③好一个宰相!(《鹤林玉露》引)④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宋史》引)朱熹:如今是大承气汤证,渠却下四君子汤。虽不为害,恐无益于病耳!(《鹤林玉露》引)吕祖泰: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宋史》引)赵扩:①嘻!此四朝宗臣也。(《忠文耆德之碑》引)②道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惭也……在位最久,得君最专。陆游:①大丞相太师益公,自少壮时,以进士博学宏词,叠二科起家,不数年歴太学三馆。固多少年豪隽不羣之士,然落笔立论,倾动一座,无敢撄其锋者,惟公一人中。虽暂斥,而玉烟剑气、三秀之芝,非穷山腐壤所能湮没。复出于时,极文章礼乐之用,绝世独立,遂登相辅。大诏令典册,孝宗皇帝特以属公。于戏圣主之心,亦如造物非私。公以富贵,盖大官重任,不极 轶事典故5 据说周必大有一个酒杯名为“鹤飞盏”,斟上酒,杯上的鹤就飞起来,喝完酒后,鹤就不见了。据《西湖二集》记载,周必大长身瘦面,嘴上无根髭须,身板伶仃,如同高脚鹭鸶。当时民间称他为“周鹭鸶”,他的政敌编造歌谣嘲讽他:周鹭鸶,嘴无髭,瘦脸鬼,长脚腿。周必大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时,朱熹在与刘子澄的信中评论此事说:“现如今是需要下大承气汤(药性较猛烈的泻药)的症状,他(孝宗)却下四君子汤(药性柔和缓慢的补药,此指周必大)。虽然不会造成危害,恐怕对病情也没有好处!”据记载,周必大身材高大而脸庞清瘦,样貌如同野鹤。他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孝宗(原文寿皇是指宋孝宗退位后,宋光宗所上尊号“至尊寿皇圣帝”的简称)在一天退朝空闲时,感叹说:“好一个宰相!只是怕他福薄。”一个老宦官在孝宗身边说:“官家(对皇帝称呼)所感叹的,难道不是周必大吗?臣观察司马光的画像,也像周必大一样清瘦。”孝宗为此一笑,于是提拔周必大。周必大此后任太 人际关系6 周必大家族成员周必大好友周必大交游简表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曾祖父周衎官至朝奉郎,累赠太师、秦国公。曾祖母郭氏赠秦国夫人。祖父周诜北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左朝散大夫,累赠太师、秦国公。祖母潘氏赠秦国夫人。李氏赠秦国夫人。张氏赠秦国夫人。外公王靓官东平、苏州知府。伯父周利见北宋政和八年(1118)进士,官历黔州通判、广东转运判官、辰阳知州、左朝请郎。父亲周利建官至左宣教郎、太学博士,累赠太师、秦国公。母亲王氏赠秦国夫人。平辈表兄周必正初以祖荫入仕,官历赣州知州、军器监丞、提举江东常平茶盐公事、奉直大夫。弟周必强曾中解元,擅长作诗文,真德秀尝序其集。早卒。妹妹周三叟夭折。——配偶王氏绍兴二十三年(1153)娶,监察御史王葆之女,封益国夫人。子辈儿子周纶曾任朝请大夫、知筠军二州事。孙辈孙子周颢曾任宣义郎、监景德镇兼烟火公事。长孙女——嫁承事郎、监嘉兴府籴纳仓萧彖。周必大至少有孙女五人,除长 主要作品7 周必大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后人将其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有清咸丰刊本。其中《玉堂杂记》《二老堂诗话》选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人物争议8 卒年争议关于周必大去世的时间,史书有两种说法:1、嘉泰四年(1204年)十月一日:楼钥所撰《忠文耆德之碑》、《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谥文忠周公神道碑》皆持此论;2、嘉泰四年(1204年)十二月:《续资治通鉴》持此论。按,楼钥奉宋宁宗之诏撰《忠文耆德之碑》,其所记载的周必大卒年日月,应较清人毕沅著《续资治通鉴》更为准确。故采用嘉泰四年十月一日之说。 后世纪念9 周必大墓位于浙江省文成县龙川乡中堡村,是1994年翻修的。墓的正前方立有一块青石墓碑,上书“宋丞相益国公周必大之墓”。墓为圈椅式青石水泥结构,墓室分五穴,分别安葬着大峃周氏的一世祖周必大及刘夫人、祝夫人和三世祖周九龄及张夫人。墓顶后方是周必大的生平传记,两侧为《重修一世祖必大公墓碑记》和《宋丞相周必大公墓葬由来》。2014年8月15日至18日,“周必大与南宋文化暨纪念周必大诞辰888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会议就周必大的生平思想、政治影响、学术著述、文学创作、历史地位进行了讨论。 史料索引10 《攻媿集·卷九十三·忠文耆德之碑》《攻媿集·卷九十四·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谥文忠周公神道碑》《宋史·卷三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